-
網購同一商品不同帳號價格差25元 大數據殺熟行為是什麼意思
韓女士認為她遇到了大數據面對查詢,電商客服回復「對於新用戶,系統會根據帳戶信息自動發送優惠券,並不是每個帳戶都能收到」。對此,相關專家表示,區別對待消費者的本質是,他們涉嫌被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說的是什麼:大數據殺人指的是同樣的商品或服務,但老顧客看到的價格比新顧客看到的價格貴得多。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被評為2018年社會生活十大流行語2019年10月9日,文化旅遊部公示《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明令禁止!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近日,國家文旅部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據悉,《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陳根:大數據「殺熟」下的數據偏見,你被算計了嗎?
早在2000年,就已有「大數據殺熟」事件發生。一名亞馬遜用戶在刪除瀏覽器Cookies後,發現此前瀏覽過的一款DVD售價從26.24美元變成了22.74美元。當時,亞馬遜CEO貝索斯也作出了回應,說明該事件是向不同的顧客展示差別定價的實驗,處於測試階段。
-
「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央媒評美團事件: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
在此次美團殺熟風波下,眾多網友紛紛指出餓了麼、京東、攜程、天貓等網際網路公司都存在殺熟現象。網際網路時代,海量數據和數位技術賦予了企業更敏銳的洞察力,不管是技術疏漏還是大數據瑕疵,網際網路都不能變成收割商家、用戶的「天羅地網」。
-
深度|「看人下菜碟」的大數據和它的「殺熟」邏輯
在國內,數據體量更為龐大,老百姓也更加不重視隱私,因此「大數據殺熟」有了得天獨厚的滋生溫床。這兩年,「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愈演愈烈。我們獲知一些消費者反映,在線預訂酒店、預約車輛時遭遇平臺、電商殺熟。在科技寡頭的時代,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面對有絕對的大數據控制權的科技寡頭,消費者們不相信,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Don't be evi這種口號會有多大的自覺性。是以,從「不信任」的情緒基點出發,用戶從一開始就屏蔽了來自平臺辯解,使得一連串「大數據殺熟」案例被揭發後的討論陷入「平臺與用戶自說自話」的僵局,共識難以形成。那麼究竟存不存「大數據殺熟」這一件事?
-
抱歉,「大數據殺熟」無藥可救
當我們深入研究了「大數據殺熟」過程、維權方式和途徑之後,生出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也壓著被大數據「殺熟」的每一個人。 那麼大數據背後的技術路徑是怎樣的?這種做法背後隱藏的商業邏輯又成為了誰的「致富經」呢?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對於美團外賣的回應,是定位緩存還是大數據殺熟,網友討論不一。一部分網友認為,手機定位會有延遲,緩存在很多場景會出現,因此配送費出現誤差是正常現象。另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此種說法無法說通,是將責任甩鍋給定位系統。大數據殺熟,美團常態化?
-
大數據殺熟:我投之以元寶,它報之以砍刀!
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規定中所要求的經營者不能做的種種,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殺熟。這種現象,不止線上,線下也存在;不止旅遊行業,餐飲、服裝、交通等行業都存在。
-
美團壟斷的雙刃劍:大數據殺熟讓人心寒
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時間:2020-02-19 13: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再上熱搜,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美團跌超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12月18日,深陷大數據殺熟漩渦的美團股價下跌2.3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截止收盤股價報收278.4港元/股,總市值為1.64萬億港元。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網際網路平臺屢現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也有另一種解釋是,大數據「割」的都是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消費者小宇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時代財經,「我點外賣1分鐘,另一個人點外賣比價花了10分鐘,大數據肯定『殺』我。」
-
來看看割韭菜所引出的大數據殺熟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行為成為所有用戶深惡痛絕的劣行之一,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在利用大數據殺熟時,都會遮遮掩掩,但這次,美團外賣是直接把用戶按在地上「割韭菜」了。而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已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公開秘密!在殺熟這事上,則只有見怪不怪,沒有其怪自敗。美團被質疑殺熟之前,早已有其他巨頭深陷殺熟醜聞。
-
大數據殺熟就算了,淘寶還投訴無門
大數據殺熟聽說已經司空見慣,而我在雙十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被殺熟。我關注一件阿迪達斯的衣服很久了,就是這件,當時和朋友逛街看到的,試了大碼的oversize風,可太合我心意了,門店沒有小碼的了,說要調貨只能作罷。
-
大數據殺熟?我只聽過烤串熟了
網際網路帶來了諸多便利,用戶也得到了很多實惠,但「大數據殺熟」已在多個網絡平臺多次引發爭議。在線旅遊、網約車、網購……這些網絡平臺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購買能力,大刀霍霍「砍」向「熟客」。最近,知名外賣平臺被指「殺熟」,會員下單竟然比普通用戶還貴,雖然只是幾塊錢的事,但是還是戳到了顧客的痛楚,充會員本來就是為了實惠,如果連這點都達不到,那還需要會員做什麼?雖然大家都在談論大數據殺熟的問題,但是我只關心我的烤串熟了沒有。冬季吃燒烤,也可以很愜意!如果你沒有感受到冬天的溫暖,一定要來一頓熱氣騰騰的燒烤。豆腐腦有鹹甜之爭,燒烤自然也有口味上的差別。
-
淺談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殺熟常規操作
大數據殺熟又雙叒叕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議話題,撩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又被當成韭菜割了! 此外,檢索公開報導發現,京東、攜程、飛豬等平臺都曾爆出過大數據殺熟事件。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但在遭遇「大數據殺熟」後,因為錢數少,距離遠,維權難等原因放棄了一次次合法的維權,選擇向消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的被調查者竟然還不到三成。
-
以為大數據是造福百姓的,所謂的高科技卻是被巨頭們來「殺熟」的
這種不入流的手段誰曾想竟然被美團「殺熟」外賣會員。什麼情況呢?據網絡報導原來最近一網友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原本2塊錢的配送費居然變成了6塊。這名作者不服,又做了一個試驗,美團同一家店鋪同一配送地址,再同一時間下單,會員帳號與非會員的帳號價格分別是6元和2元,情況反饋了客服之後,客服也無能無力,除了補貼10元紅包。
-
「大數據」應有大信用(雲中漫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有網友反映某電商平臺存在「殺熟」現象,很多老用戶甚至是會員用戶購買同款商品的購買價格要高於新註冊用戶。對此,該電商平臺卻回應稱,新註冊用戶享受「新人價」。實際上,自「殺熟」現象前些年被曝光以來,這種「看人下菜碟,越熟越坑你」的做法始終屢禁不止,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網友被「殺熟」。如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無論是購物、飲食,還是旅遊、住宿,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五花八門的APP(手機應用程式)。然而,卻總有一些商家和平臺依靠大數據搜集用戶的消費習慣,濫用用戶的信任,為用戶「量身定製」商品價格。
-
美團「殺熟」羅生門:罰錢是小,失節事大,勸你善良
美團被爆出「殺熟」傳聞早已不是一次兩次了。今年10月,浙江省消保委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點名美團、飛豬等網絡訂房平臺存在退訂難、大數據「殺熟」、實際情況與宣傳不符、承諾優惠不兌現等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