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午時三刻是指什麼時候?為什麼犯人斬首要等到午時三刻?

2020-12-16 弈劍聽雨的閣草

古時候的午時三刻是指什麼時候?

午時三刻,這些事情千萬不能做

弈劍修身乘風去,斬妖除魔天地間!

大家好,我是閣草。

看古裝劇的時候,電視上經常會說:「午時三刻已到,開始行刑。」可是為什麼古時候在斬首的時候要等到午時三刻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殺人其實是在和閻王爺打交道,人死了之後,閻王爺就會派黑白無常來人間接死者的魂魄,而中午是太陽最高的時候,也是陽氣最重的時候,黑白無常不敢在人間放肆。如果是在晚上斬首,可能會吸引很多孤魂野鬼作亂。

第二種說法是,中午的時候人會犯困,犯人都會神智恍惚,不太能集中注意力,這樣被斬首的時候,就不會太痛苦。

古代將每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又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是指午正三刻,而不是午初,大約是當天的12點45分。這個時間點,除了對罪大惡極的犯人行刑以外,還有很多事情是非常忌諱的,不能在這個時間點做。

第一,午時三刻是不能殺用來祭祀的牲畜的。祭祀的牲畜是為了福報,如果在這個時候殺生,牲畜的靈魂會灰飛煙滅,那麼想要祈求的福報也不會到來了,甚至有可能影響一年的運勢。

第二,午時三刻不能去太陰暗的地方。這裡說的陰暗是指那些平時基本上曬不到太陽而且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古宅、山洞、地下室等。午時是太陽最大陽氣最重的時候,那麼相應的,陰暗的地方陰氣也重。所以午時三刻去陰暗的地方容易染上疾病,而且會影響運勢。

第三,午時三刻不能遷墳。在午時三刻斬首罪犯是因為陽氣重,可以壓制屍骨陰氣,可如果這時候遷墳就很不吉利了。而且午時三刻人容易打瞌睡,做事情也容易出差錯,所以遷墳一般以不過午時最為吉利。

不過這些也只是以前流傳下來的說法而已,不能太當真,大家還是要相信科學。

以上,我是弈劍聽雨閣閣草,記得關注我,告~辭!

相關焦點

  • 在我國古代,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斬首,究竟有什麼講究?
    在很多以古代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情節:某人因為犯了什麼罪,被判處死刑,有的是秋後問斬,也有的是午時三刻執行,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人們對於很多無法以當時的科技去解釋的事情,都會幻想出是鬼神的力量。
  • 古代囚犯斬首行刑,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有什麼說法?
    《水滸傳》中經常有午時三刻殺人的描寫,如第四十回"梁山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裡,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盧俊義要被處斬,也是"午時三刻到了"。一聲喊,劊子手就要動手。
  • 為什麼古代殺人要選在午時三刻?為什麼是秋後問斬?看完後背發涼
    就連科技社會發達的今天人們還是有許多相信風水什麼的,那在古代就更不用說了。相信迷信的事情比比皆是,值得說的就是哪怕是朝廷裡面對犯人的問斬,也會挑選在午時三刻鐘的時候,那麼大家知道這裡面又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嗎?
  • 為什麼古代的斷頭臺,非要在午時三刻才能開刀問斬?
    《水滸傳》中經常有午時三刻殺人的描寫,如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裡——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盧俊義要被處斬,也是「午時三刻到了」一聲喊,劊子手就要動手。其他的古典小說裡也常常會有「午時三刻」行刑的情節。
  • 古代處決死刑犯人,為何非要在「午時三刻」?了解這是幾點就懂了
    古時候執行死囚,時間都在午時三刻。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花這樣的時間?這些東西有什麼講究嗎?回答是肯定的,封建社會對死刑犯被執行的時間和季節有嚴格的規定。如果不遵守時間規定,任意處死死囚,則監獄長可處以八十杖。那死刑犯什麼時候會被執行呢?
  • 甄嬛傳:汪景琪被梟首示眾,為何首級被掛在菜市口,午時三刻行刑
    甄遠道雖然平時小心謹慎,但卻忘了除了皇帝要注意,身邊的同事也要防範。把內心想法和鄂敏說了,結果被鄂敏抓住了這一點做文章。才有了後來污衊他與錢世名交好,說他有忤逆之心,最後慘被發配寧古塔。甄嬛不愧是甄遠道的女兒,兩人的想法幾乎一模一樣。
  • 民間常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科學依據嗎?
    一個好的「八字」是什麼?恕小編才疏學淺,無法給出大家準確答案。但在古人眼中,兩種出生時辰卻是不好的。第一種:女怕午時生。中國古代採用的是「十二地支」計時法,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而古代一個時辰,就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十二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 古人講:「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比如古人在生男生女這個問題上就有這樣的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後人並知道其中的道理,這句話在很多偏遠的農村,依舊流傳。一、為什么女孩最怕午時出生?在古代,雖然女孩的地位比較低,但是家裡面有女孩出生,家人還是很高興。傳統家族提倡開枝散葉,男女都要有。如果家族裡都是男孩,沒有女眷也是一種遺憾。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到底什麼意思?有何科學依據?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不知有沒有聽過「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古人又有什麼依據呢?一、女怕午時生通過字面理解,女怕午時生的意思就是女孩子忌諱午時出生。午時,也就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依據?
    從小總會聽爸爸媽媽或者祖父母一輩,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時不時蹦出幾句俗語來,比如,男抖窮女抖賤,或者女大三抱金磚之類,這些生活中比較常聽而且還挺有教育意義的俗語,還是真很幾分道理的,畢竟是我們祖祖輩輩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得來的。那麼,在這些俗語中有沒有關於出生時刻的呢?這裡就有一句: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除了時辰制之外,還有更點計時,我們經常看古裝劇的應該都知道,到晚上的時候一般就會有打更的那種,什麼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啦,五更天啦。什麼什麼的。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時臨」暗含什麼忌諱?還真有些講究
    老人流傳下來有句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時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孩子最好不好午時出生,而男孩子最好不要趕在子時出生。午時是指白天11點到12點59之間這段時間,而子時則是指凌晨23點到24點59分這段時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是何意?有什麼道理?
    「醫」則是指傳統的中醫,它主要包括方劑、針灸還有靈療。「命」為命學,包含佔星術和幹支術,依靠星辰、神數還有八字來推理命運。「卜」則是指佔卜,它又分為式卜、雜卜、卦卜和易佔,古代很多的軍事家就習慣用佔卜,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諸葛亮。
  • 什麼時候出生的寶寶最好運?不是子時和午時,而是這幾個時間段
    中國人歷來受傳統「迷信」思想的薰陶,一直有「男要午時生,女要子時生」的說法,認為生於午時的男孩擁有浩然正氣,生於子時的女孩自然柔美萬千。家中有人生孩子,一些老人就會找人「掐指一算」,選個「運氣最好」的時間。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男女出生有講究?有沒有依據?
    說到俗語,我們經常聽到老人說,俗語什麼的,說了一大串意味深長的話。其實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傳承下來的精髓。這些精髓涉及到許多的方面。尤其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所有的也是一句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男女出生有講究?有沒有依據?說到俗語,很多人認為俗語有一大部分帶有迷信的成分。其實俗語在傳承了幾百、幾千年,有的俗語可以適用於當今社會,有的不適用。我們只能取之精華棄之糟粕。
  • 俗語「男怕子夜,女怕午時」,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就明白了
    俗語「男怕子夜,女怕午時」,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就明白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這其中就留下了許多名言俗語,有些俗語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去解釋驗證的,而有些,或許只是老祖宗向我們傳遞的一些知識吧,俗語:「男怕子夜,女怕午時」,到底是什麼意思?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的俗語有科學依據嗎
    農村還有句俗語叫做「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老話有沒有道理呢?在古代的時候科技落後,醫療也相當的不發達,對於嬰兒的成長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遠不如現在容易解決,很小的一件事情,在過去就有可能束手無策,而此時大家所期盼的是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成長起來,這對於孩子的生辰就有很多的說法。
  • 農村老話說男忌子時,女忌午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要用客觀來看
    我們想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得明白兩個問題,一是子時是什麼時候,午時又是什麼時候。古代時,計時跟我們現在是不一樣的,他們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個時辰兩個小時,這個子時是送走過去,迎來新一天,時間對應現在的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然後這個午時指的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生孩子還有這個時辰講究?
    「午時」是指中午11:00-13:00,而子夜又稱為子時,是指晚上23:00-次日1:00。 因此便有了「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