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蝦夷扇貝的形態特徵、天然採苗技術及增養殖技術

2021-01-10 吉山花瑤

日本蝦夷扇貝的形態特徵、天然採苗技術及增養殖技術

侯雪菲等

一、蝦夷扇貝的形態特徵

蝦夷扇貝屬雙殼貝類,棲息在海水水溫 5~19℃的冷水中、而-2~22℃可以生存。天然貝棲息在水深20~30米的海域的有砂石海底。比起牡蠣的棲息場所,蝦夷扇貝分散在粒大的砂石海底。蝦夷扇貝本身是一種喜好孤獨的貝類。自然分布海域在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千島列島、庫頁島、沿海州、日本的北海道、日本東北地方、朝鮮半島北部等。日本南限到日本海側的能登半島、太平洋側的千葉縣,而大規模商業漁業可能在東北地方的三陸海岸以北。

日本蝦夷扇貝是雌雄異體,陸奧灣在春季(2-4月)為產卵期。上年的12月左右開始隨著水溫下降生殖腺發達,雄性為奶色、雌性為紅粉色,根據水溫上升的刺激開始放卵、放精,在海中開始受精。在這之後一周左右時間,在海中浮遊變成幼蟲,約40天後殼長300微米前後,附著在採苗器、繩索和海藻類上。

蝦夷扇貝底播增殖的最主要敵害生物是海星。海星

綱包括的種類比較多,不僅能大量危害剛底播的扇貝苗,同時也能捕食扇貝成體,而且危害嚴重。目前,唯一的防治方法是採用人工採捕驅除。此外,某些肉食性的螺類、魚類、蝦蟹類等也能對小型個體特別是剛底播的貝苗造成較大危害,其防治方法也只能是人工驅除。

二、日本蝦夷扇貝的天然採苗技術分析

日本的蝦夷扇貝養殖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其種苗生產技術的進步有密切關係。1934年木下虎一郎在佐呂間湖實施了最初的天然採苗。

1937年青森縣水產試驗場陸奧灣分場實施最初的採苗試驗。陸奧灣的採苗器的原型是由西崗氏在1950年將幼貝附著在稻草繩制的繩索上實施的採苗試驗,此試驗證明了採苗器對風浪等惡劣天氣有耐受作用。1958年佐藤小寺採用籬笆網方式進行試驗,即在稻草繩制的網片上,挾上杉葉附苗,這個試驗是蝦夷扇貝採苗器利用杉葉的首次使用案例。但該方法由於不能防止貝苗脫落,所以採苗水平並不高。基於上述要求,1965年工藤豐做試驗將杉葉首次裝入洋蔥袋內採苗並獲得顯著效果,從而把採苗效果推向一個新的水平高度。此後,這種將杉葉裝入洋蔥袋方法的採苗器被確定。在實際採苗中由於杉葉枯萎早、入手困難等原因,1968年後杉葉被耐特綸網和舊鮭鱒魚流網所取代。[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在北海道的內浦灣,海星大量附著在採苗器上,由於長大後的海星捕食幼貝,現如今的養殖設施是利用6~7米的網進行垂下養殖從而取代了洋蔥袋,在蝦夷扇貝脫落前利用採苗方法進行採苗。

蝦夷扇貝的產卵期有地區和年份差異。在青森縣陸奧灣海區,每年的10月中旬左右,當海區水溫降至18℃左右時,生殖器官開始發育,到第二年的2月中下旬,生殖腺指數達到最高值。自3月下旬當水溫超過5℃時進入產卵,到4月末當水溫上升至11℃左右產卵結束。產卵盛期水溫為8-10℃。在北海道猿澗湖,產卵期為5月中旬-6月上旬,比陸奧灣約晚2個月。

蝦夷扇貝產卵後浮遊,在春天過了櫻花期後,附著在海藻、漁網和其他物體上,利用蝦夷扇貝這種浮遊生活習性,製作採苗器放入海底,使附著在上面的幼貝於夏天結束前採集上來,所以這個過程稱之為採苗。採集幼貝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後期蝦夷扇貝產量。近年,日本全國蝦夷扇貝產量的增長,是由於苗種量化取得很大成功,而陸奧灣的採苗情況有不穩定變化,但是,每年的採苗量可達到數億以及10億粒以上,同時也大量供給到其他外縣地區。同時,日本也十分重視海區採苗預報,採苗預報組織每周在指定的時間、地點進行一次幼體調查,並連續發布採苗速報,具體指導各地漁民進行採苗準備和適時投放採苗器。

三、日本蝦夷扇貝的中間育成技術分析

1948 年,根據北海道水試木下虎一郎的提議,西崗氏、長峰氏以及其他研究人員在北海道佐呂間湖進行採苗後,將幼貝輸送到陸奧灣試圖嘗試增殖。那時的具體做法是將20個殼長10毫米左右的幼貝放入金綱籠裡投入池底後進行海水交換,經歷10個月的飼育後,結果顯示有15個幼貝存活,殼長47毫米,這個試驗被稱為日本蝦夷扇貝最初的中間育成試驗。在此之後,山本氏、佐藤氏於1953年在陸上的混凝土罐裡將網具提取和培養後的浮遊生物(藻類)使用三葉草壓榨汁,以及無過濾的海水進行幼貝的飼育實驗。沢野氏等用人工飼料對蝦夷扇貝的飼育方法進行研究。1954-1958年,小寺氏等利用亞雅貝的垂下養殖飼育籠首次對蝦夷扇貝幼貝進行試驗。最初,飼育籠浮在海面上用土袋子固定排子網,然後,對籠進行改良,在中層採用垂下方法,這就是最初的中層延繩式中間育成,在這個時期對幼貝的放流是以中間育成為目的,並沒有養殖目的。

現在,蝦夷扇貝的中間育成主要使用珍珠網。1964年工藤豐造實施蝦夷扇貝的採苗事業,將12枚幼貝放入珍珠網裡,進行中間育成並放流,在日本據資料記載,蝦夷扇貝的飼育中使用的珍珠網可能源於青森市漁業協同組合奧內支所。[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四、日本蝦夷扇貝的垂下式養殖技術分析

在蝦夷扇貝的垂下式養殖設施方面,洋蔥袋的導入保證了種苗的產量化,日本的垂下式養殖開始於1962、1963年,如今在設施和方法方面有很多次的改良,這個養殖方法被開發以來 ,1965年蝦夷扇貝養殖迅速發展,青森縣以及其他地區在產量上增加,質的變化得到了很大飛躍,特別是相對底播放流而言,垂下式養殖給漁業者帶來了有利的經營效益。日本蝦夷扇貝垂下式養殖主要有網籠養殖和穿耳吊養殖方法。

五、日本蝦夷扇貝的底播放流技術分析

底播放流指的是將人工種苗或者經中間育成的半人工苗,投放到砂礫或泥沙硬底有著良好的水體交換海區,使其自然生長,達到商品規格後再進行回捕的資源增殖方式。日本的主要底播海域位於北海道鄂霍茨克海沿岸,該海域採用春播,在日本陸奧灣養殖地區也有小部分採用春播,貝苗規格在5~6釐米。

依據中間育成幼貝長成到3釐米左右,底播密度在每平方米6枚以內,放流到已清除海星等敵害生物的底播漁場裡,陸奧灣的漁場水深大約在30釐米左右,底播放流最適宜地區約有23000公頃,在每個日本漁業協同組合,劃分為3個以上區域,成貝捕撈之後,利用輪採方式將幼貝放流,對底播放流的扇貝,各日本漁業協同組合以共同事業的形式,在漁船上用繩子將網投到海底,捕撈扇貝。每天扇貝的捕獲量由日本漁業協同組合計劃實施,對於放流數量,根據每個漁場的不同,回收的成品扇貝數量上也有差異,一般在40%~60%不等。

六、日本蝦夷扇貝的人工採苗技術分析

在蝦夷扇貝的增養研究初期,1943年山本氏和西崗氏為進一步深入了解蝦夷扇貝的生活史,依據切開法實行人工授精。隨後,木下氏等人用同樣的方法,使海水pH升高且同時溫度上升5℃,實行產卵誘導實驗。

1948 年山本氏在水槽裡實行幼生飼育試驗,取得附著幼貝。在此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日本在人工採苗方面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可是,由於蝦夷扇貝的穩定生產以及種苗的穩定供給是有必要的,因此,於1963-1975年進行了人工採苗研究,與此同時,天然採苗步入正軌且能夠提供必要的種苗量,所以終止了對人工採苗的研究。

七、日本蝦夷扇貝的驅除敵害技術分析

在驅除敵害方面,由於海星是蝦夷扇貝的天敵,是導致蝦夷扇貝減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日本政府對清理海星給予一定的補貼,且提供專業船進行海星的清理,其中縣裡補貼清理海星費用400萬日元,其清理費用每年大概在360萬日元左右;另一方面,日本有專門的採捕海星的高效清除網具,在優質高產底播區,海星密度達到一定數量時,使海星粘貼在拖布制的網具上,並對捕撈的海星進行無害化處理,一般是進行發酵加土做成肥料。

在清除時機的選擇方面,由於一隻成年海星一天能吃4~7枚小扇貝,所以選擇在底播前清理海星最為理想。另外,海星密度高的海區,在海星產卵前清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蝦夷扇貝增養殖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對策,點進來看看
    一、蝦夷扇貝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1.大量消失近年來,北方扇貝出現消失的概率比較很高。在生長有15個月至20個月的扇貝,在夏天的時候出現消失的情況更加多。研究發現,消失現象的特徵是培養區從外緣向內緣擴散,底層向中層和表層擴散,底層消失特別嚴重。2.人工育苗孵化率低蝦夷扇貝育苗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各項工藝已經逐漸完善。
  • 全國九成蝦夷扇貝來自遼寧大連
    自然優勢讓這裡成為蝦夷扇貝天然野生的核心區域。&nbsp&nbsp&nbsp&nbsp按照休漁期要求,經省廳上報後方可在養殖區域內作業。記者搭乘的是大連海洋島水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720馬力領頭船,一同出行的還有400~600馬力不等的其他9艘船。王隊長是所有船隻的領隊,他是土生土長的海洋島人,有著30多年海上作業經驗。
  • 大連長海縣,夏日來旅遊,必食地理標誌極品海鮮「大連蝦夷扇貝」
    這裡沙細水清,有極好的天然浴場,小長山島有小水口森林公園。養殖要求嚴苛,造就農產品地理標誌「大連蝦夷扇貝」來這裡旅遊,當然少不了吃海鮮啦。這裡的主導產業依海展開,主要有海水增養殖業、海洋捕撈業、水產品加工業和海島旅遊業。
  • 高品質海鮮推薦,擁有地理標誌的海鮮產品遼寧篇之蝦夷扇貝
    圖片來自網絡蝦夷扇貝屬於大型冷水性貝類,是近些年來貝類水產品的重要品種。「蝦夷」是中國古代對日本北海道地區的舊稱,所以人們將這種原產於日本海域的扇貝,叫做蝦夷扇貝。其主要產於日本、俄羅斯千島群島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在我國北方的遼東半島、山東長島等海區均有大範圍的人工養殖。蝦夷扇貝生長速度較慢,貝殼較大,達10釐米以上。左殼稍平,略小於右殼,常為紫黑色。右殼較突,黃白色。前後耳大小相當。殼表放射肋15~20條。一般以左殼平潛於海底,肋上無棘。蝦夷扇貝分布於底質堅硬、淤沙少的海底。
  • 比臉還大的蝦夷扇貝必吃過嗎?
    蝦夷扇貝屬於外來引進物種,之前在我國是沒有這種品種的扇貝,原產地是日本、俄羅斯千島群島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現已引進我國,並在我國的山東、遼寧等北方沿海區域進行人工養殖、增殖生產。蝦夷為中國古代對日本北海道地區的舊稱,所以在那發現的扇貝就叫蝦夷扇貝。
  • 獨家|獐子島從日本購進蝦夷扇貝填充國內市場
    獨家|獐子島從日本購進蝦夷扇貝填充國內市場2018-03-26 15:2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經營網        瀏覽量: 2471 次 我要評論 本報記者&nbsp李超&nbsp北京報導剛走出2014年「冷水團」陰雲的上市公司獐子島(002069.SZ)。
  • 榮成口岸首次進口日本野生鮮活蝦夷扇貝
    威海網訊(通訊員 楊春寧)8月1日上午,外籍鮮活水產品運輸船「格瑞斯馬瑞恩」號順利停靠在榮成市成山鎮龍眼港碼頭泊位,進口日本野生鮮活蝦夷扇貝的新通道成功打通。
  • 獐子島又出意外 蝦夷扇貝再現大批死亡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獐子島披露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的風險提示公告稱,根據公司2019年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
  • 其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淡水珍珠養殖的國家和淡水珍珠生產出口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淡水珍珠養殖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淡水珍珠產量連續35年位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珍珠總產量的95%。淡水珍珠養殖產業效益排在淡水養殖品種前列,且一、二、三產業融合度高。因為珍珠蚌的濾食習性,珍珠養殖對水體也有一定淨化作用。下面對淡水珍珠蚌養殖技術進行介紹,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借鑑。
  • 如何對待會跑路的網紅海鮮:扇貝?想咋吃,就咋吃!
    海鮮明鑑從多個方面對中國近海扇貝增養殖的可持續性進行評估,結果如下:———— / 以下是正文 / ————不是所有扇貝都會逃跑我國養殖的扇貝主要有四種,分別是我國原產的櫛孔扇貝(Chlamys farreri)、華貴櫛孔扇貝
  • 蝦夷扇貝沒跑,剛剛,獐子島的財務總監又跑了!
    就是一個大型電視連續劇……還有人調侃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獐子島的扇貝就在跑,現在自己已經工作了,扇貝的故事還在繼續……有人說,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的最有組織,有紀律,顧大體,識大局的雙殼綱軟體動物了。它們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
  • 水產養殖貼士:真海鞘苗種培育技術試驗
    水產養殖貼士:真海鞘苗種培育技術試驗2012-09-17 15: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齊魯漁業》        瀏覽量: 1954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材料:①苗種生產車間採用單胞藻培育車間,進行遮光處理,光照強度800~1000Lx
  • 獐子島「扇貝跑路」第四季:三億扇貝集體暴斃
    根據獐子島11月11日晚間發布的公告公告,公司於11月7日開始啟動了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活動,本次抽測預計於11月中旬前結束。基於11月8日、9日抽測現場採捕上來的底播扇貝情況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80%以上。
  •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陳錚吃的蝦夷扇貝,竟然有那麼美味嗎?
    俞灝明扮演的顧延之為厲靳媛買了好多美食,結果被拒之門外,還來不及傷心呢,買的美食就被陳錚吃掉了,陳錚吃完還不忘誇一下蝦夷扇貝「還挺好吃的」。蝦夷扇貝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其實蝦夷扇貝是帆立貝的別稱,而聯美海產的新品北海道帆立貝柱,則是帆立貝的閉殼肌,其中最為細嫩鮮美的一部分。
  • 蝦夷扇貝跑路6次,北鬥系統截住去路,控股股東收到刑事判決書
    從兩人的經歷來看,兩人都對獐子島這家上市公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證監會發布」公布的信息顯示,獐子島公司的財務失真案被立案後,調查過程可非一般易事,因為獐子島是一家水產養殖的公司,在沒有強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調查機構可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和動力去購買設備和聘請人員做這樣的第三方調查,所以獐子島吃準了這類公司少技術不精的特點,在財務上做了不少的手腳,讓資本市場感覺到受到了愚弄
  • 扇貝不僅肉好吃,它還真的會「跑路」,而且速度快,每秒30釐米
    扇貝又稱海扇蛤,是我國北方沿海重要的養殖貝類,人們常說的「乾貝」,其實就是扇貝柱的幹製品,是一種名貴的海珍品。扇貝的族群很大,全世界共有3、4百種,我國沿海就生存著40多種。蝦夷扇貝「蝦夷」是日本北海道地區的舊稱,因為這種扇貝最初是在這裡發現的,因此起名叫「蝦夷扇貝」。 還記得前段時間很火的「扇貝跑路」事件嗎?蝦夷扇貝就是這件事的主角。蝦夷扇貝是我們日常食用扇貝中最大的,它的直徑可以達到20CM以上。
  • 除了蝦夷扇貝,還有11萬斤海參!獐子島掏出「家底」融資也岌岌可危
    記者 | 可達1近期,獐子島(002069.SZ)通過抵押蝦夷扇貝從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獲取融資9000萬元受到市場關注。全國市場監管動產抵押登記業務系統(下稱「系統」)顯示,登記日期2020年9月4日,獐子島將蝦夷扇貝抵押給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獲得人民幣9000萬元,履行債務的期限為2020-09-04至2021-09-04。不過和民生銀行說法有所出入的是,上述債權的抵押物的確是「蝦夷扇貝」,不過沒有寫明具體數量,而是劃定了多片海域內的海底存貨。
  • 遼寧長海全國唯一海島邊境縣,特產蝦夷扇貝、鮑魚、海參,文化誦
    位置境域長海縣地處遼東半島東側,黃海北部海域,縣境東與朝鮮半島相望,西南與山東省廟島群島相對,西部和北部海域毗鄰大連市城區及普蘭店區、莊河市,是大連地區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區域。長海縣陸域面積142.0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0324平方千米, 海岸線長358.9千米,縣灘涂(潮間帶)面積2529.6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