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滴滴司機說的一句話,
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沒有?
——今日份的毒湯
01
前陣子我看到豆瓣上眾多網友在安利《半澤直樹》,好奇心上來了,就花了四天時間,把兩季都看完了。
如果說用一個字來評價這部電視劇的話,那就是「爽」!
和彈幕裡說的一樣,看著看著就凌晨一點了,完全停不下來;再一看,臥槽,四點了!於是趕緊睡覺。
不止是被半澤每一集和職場的「惡人們」作鬥爭所吸引,眼看著一個銀行人分分鐘變成了偵探,「名偵探半澤」半路出圈。
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當身邊的人都在明哲保身,求一份一輩子可以安心做下去、不用擔心報酬的工作相比,半澤就像一個另類,為著心中對銀行人這個身份的信念在奮鬥、在抗爭。
最近一段時間,「打工人」這個詞甚是火爆。如果說除了資本家以外,其他所有行業的人,都是打工人的話,那半澤直樹就是打工人裡的巔峰人物。
現實中的打工人,或許有相當大一部分已經妥協。曾經夢想在XX領域出人頭地的孩子,如今長大後,在一套房子面前折了腰。
在砸鍋賣鐵終於購得一個屬於自己的居所時,萌生出了一個想要安穩下來的心。累了,要麼就上岸吧。於是找一份沒有優勝劣汰機制的工作,平安度過每日即可。
看著半澤在銀行業裡每天跟打仗一樣的工作,想必也能勾起他們的回憶,曾經的自己也是這樣努力工作。於是內心的某一處角落,在蠢蠢欲動:就和劇裡面受半澤的影響,重新燃起鬥志的後輩一樣。
被背鍋、被冤枉、受排擠,就要挑戰惡人,挑戰權威,要用現實成績來為自己爭一份應有的榮耀,不是麼?
從影視劇作品的教育意義上來說,它是成功的。它重新燃起了一撥人的工作熱情。
02
「打工人」一詞在網絡上的風靡,既表現出了現代年輕人對現狀的調侃態度,也為自己的不那麼上進,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藉口。
的確,正視自己的位置,可以不那麼焦慮。打工人,不像「社畜」這個詞過分地貶低了自己的地位,似有一種妄自菲薄的心態;也不像「打工仔」這個詞,好像有特定針對某一類人群。打工人,它意味著即使是打工,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各行各業,無論地位如何,只要一家公司不是你所有,你就是打工人。那,所謂職場中的精英人士,實則無任何優越感,可以睥睨天下。而處在一線的人,也無需暗自焦慮。
可這個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澆滅人的奮鬥熱情。無論如何,終歸是給人打工。何必又那麼努力呢?與此相配套的,便是職場裡盛行的」摸魚哲學「。
有些打工人,已經成了職場裡的摸魚大師。」老油條「這個詞已經不再準確了,因為有些年輕人剛入職場,就已經」油「起來了。那怎麼辦呢?換個詞唄!摸魚哲學,全年齡段通用。
大二暑期我在家附近的製造廠工作,是我們鄰居開的廠。每個月只能休息1天,每天早上7點半開始工作,下午5點半下班,沒有休息時間。
我有午睡的習慣。第一天進入工作車間,我就在尋找哪裡可以讓我坐著睡個午覺,毫不意外,沒找著。跟隨著大部隊一起去食堂吃午飯,約莫著花了15-20分鐘的樣子,就陸陸續續回到了工位上。大家面無表情地,開始了下午的工作。
我驚呆了。那是我第一次非常想要在工作中摸魚。
後來我聽說這家廠裡,連工人們上廁所的時間都會關注。車間主任對於誰去廁所超過了一刻鐘心裡門兒清,差不多還沒回來,就會派人去檢查,是不是在廁所玩手機偷懶。
有人說,每次上廁所5分鐘,只要增加每天上廁所的次數,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帶薪休息的時間。但是在這家廠裡很難行得通。前段時間網上議論紛紛拼多多的廁所排隊的現象,已經落後了——在10年前,我家鄰居老闆就深諳此道了。
在畢業之後由於從事的是人力資源工作,常常會被人誤解為老闆的眼線,時刻盯著同事們的一舉一動,以便向老闆報告哪些人在摸魚(這種對HR的偏見,我也是不想多說)。但至少在明面上,我也不敢摸魚,起碼要對得住這個崗位,起到表率作用麼。
有一次我和我丈夫說,我工作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在上班時間刷過朋友圈,他都驚呆了。實際上我也沒有想太多,只是簡單地以為,工作時間麼,就工作好了。
去年我招了一位男生,學歷非常耀眼,人也很聰明。我們老闆說,聰明人大多有稜角,我認同。誰讓人聰明呢?為了讓聰明轉化成工作成績,忍受一下帶刺的稜角,也無妨。
但是此人有一個很大膽的毛病,就是喜歡堂而皇之地摸魚。那個時候還不流行摸魚這個詞,男生自稱為「划水」。其他人見到我們HR,裝也要裝得努力點;他則不然。一天大概每隔一小時,就會晃悠到我們部門旁邊來,說「我又來划水」了。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深刻地反感摸魚行為。
不為HR的這個職位,就只是單純的反感:覺得這樣的行為,與我的工作理念,不相符合。
沒過多久他提出辭職了,不過是因為工作內容不匹配的問題。我找他長聊了一次,那是我第一次非常嚴肅地和人探討工作理念包括加班這件事情。
我對工作本身包括加班,一向都認為最終是為了自己。哪怕確實表面上努力工作,是為了輸出成績,掙得一份薪水和獎金,回歸到本源,也是想起碼對得住自己的初心。無意義的強制加班,當然要反對。
男生除了大加駁斥我的加班言論以外(當然自己樂意加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和目的,沒有批評的必要),也提出了一個自己對於下一份工作的考慮:考取公務員。
為什麼呢?
因為國家有制度政策規定,不能辭退公務員。相關的條款他研究得透透的。只要考上公務員,每天怎麼划水摸魚都沒事,從此人生就可以走上巔峰了。
也是聽了這一番言論,我才釋然:從一開始為即將流失了一位人才而感到惋惜,到最後認為,或是理念不一致吧,離開也是必然的。
03
回到《半澤直樹》這部劇,我安利給了身邊的幾位朋友,是真的覺得,他的理念值得學習和效仿(當然劇中出現的被網友調侃為「每日一個被辭退的小技巧」的行為,現實中不能簡單模仿)。
看劇看太爽,很多經典臺詞忘了截圖。有兩處半澤對於後輩的勸誡、在升遷時對部門同事的感言,我截了下來。
這番言論可以給很多遊移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無法決策的朋友一個參考。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到大公司,如果無法進入大公司,職業生涯就該放棄了嗎?或者覺得,職業生涯就此無望了嗎?
顯然不是。
打工人之所盛行,大概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公司、小公司,同為打工人,無所謂貴賤。這個詞給到了小公司職員的一個心理上地位平等的感受。這種感受對於打破一種暗自湧動的自卑感尤為重要。
社會對於職場人,是有一個藏在暗處的劃分標準的。名校出身、出入於上流社會、做著大眾難以望其項背的工作,這種界限感有時候讓人窒息,讓處在小公司的人們時不時感慨自己卑微的人生。
半澤為處在被低看的這些打工人們正了名,重新定義了什麼是人生贏家。這對於從數量上佔大多數、地位上不被人看好的眾多打工人來說,尤為熱血沸騰。
這番話,是深夜在馬路上,半澤對他部門裡的後輩講的。我想這也許是支撐半澤一路升級打怪最重要的東西:信念。
這一幕出現的時候,又出現了「打工人裡的打工魂」這樣的彈幕。其實大家是認可這樣的工作理念的,尤其是在自己做不到的時候,看到有人做到了,哪怕是影視劇裡的人物,也會覺得很爽。
畢竟,擁有靈魂的打工人,才是打不倒的。
而支撐你工作的信念是什麼呢?
你的打工魂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