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多方拉麵,是以福島縣喜多方市為核心的著名拉麵流派,與博多拉麵、札幌拉麵並稱日本三大拉麵。喜多方市位於福島縣西北部,總人口約五萬,歷史上曾是糧倉所在地及釀酒中心地,保留至今的倉庫與喜多方拉麵是該市旅遊特色。
喜多方拉麵起源於浙江寧波人潘欽星於1927年創建的源來軒。
1925年,19歲的潘欽星從寧波港出發,到日本長崎投奔叔叔。從長崎港上岸後打聽到叔叔已離開原住址,一時沒有確切消息,潘欽星就邊打工邊了解叔叔的去向。
之後從長崎又到了橫濱,在華人圈四處了解叔叔的消息,得知他已去福島縣的加納礦山打工,該礦山屬於福島縣耶麻郡熱鹽加納村,2006年喜多方市與臨近村鎮合併,加納村歸屬喜多方市管轄。
加納礦山到喜多方市區示意圖
在投奔叔叔的過程,潘欽星在長崎、橫濱兩地共停留兩年時間,不僅遇到了華人拉麵師傅,還學會了手藝,找到叔叔之後,他決定在附近的喜多方經營拉麵。
1927年,21歲的潘欽星開始了異國營生,不久創建源來軒,這是喜多方最早的拉麵店,後被尊為喜多方拉麵元祖,命運讓他成為日本拉麵流派的開山鼻祖,還是日本三大拉麵之一。
源來軒現在由第二代經營,第三代在喜多方開了中餐館,以老家寧波菜為特色。
二戰之後,包括戰爭歸國人員在內,很多日本人也以拉麵謀生,喜多方拉麵逐漸形成區域特徵,用豬骨和雞架,以及煮幹(小魚乾)分別煮製兩種湯底,然後混合使用,湯底濃度較高;以當地出產的醬油調味,麵條寬度約4毫米,扁平曲面,軟糯彈牙;叉燒以五花肉居多,再搭配筍乾、蔥花等。
1975年,日本NHK對喜多方倉庫進行了報導,吸引很多遊客來觀光,為了增加地方特色,1980年代通過NHK對喜多方拉麵進行多次報導,倉庫之城、喜多方拉麵兩大主題吸引了更多遊客。喜多方市內人口只有三萬七千人,但拉麵店就有130多間,其中十幾家拉麵店一大早就營業,喜多方有早餐就吃拉麵的傳統習慣。
1987年,喜多方拉麵相關行業機構組成老面會,於2005年正式登記成為行業組織,該組織對提升拉麵行業水平,繼承傳統起到很大作用,促進了行業發展。
喜多方拉麵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也出現新的分流,比如喜多方背脂系,以一平拉麵為代表;濃厚渾濁系,以伊藤食堂為代表;香黑系,以こうへい為代表;味噌拉麵,以大喜為代表等等。
版權聲明:版權歸屬日本拉麵網 www.rblmw.com,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