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裡昂酒店管理學院校友Edie Zhang,高中就讀於加拿大楓葉國際學校,高中畢業達到多倫多大學、UBC等國際綜合性名校的錄取標準,最後選擇了格裡昂酒店管理學院(2014屆)。她曾就職於上海文華東方、杜拜四季酒店與英孚教育等國際知名企業,現於英國讀研究生。
最近邀請到Edie 接受採訪,風帆港為大家帶來完整的訪談,內容十分「硬核」,尤其涉及到不少酒店管理的專業知識,有意入讀格裡昂的同學可以細品。
格裡昂最後一學期可以選細分專業,你當時選擇的是哪個專業?
我選的是Sales & Marketing,另外,學校當時亦有Luxury Brand Management,Finance,Events 與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四個專業方向可選。
關于格裡昂第6學期的商業應用項目,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這是一個貫穿整個學期的綜合性Project,也叫Integrated Project。由5-6個人組成一個Team,分別充當合伙人的角色來完成一家模擬酒店的全案策劃:從選址、客群定位、成本估算、預期客流量與收益、員工組織架構,到酒店的外立面設計、內部硬裝與軟裝,再到之後的酒店星級評定計劃等,全部都需要在報告中進行具體呈現,最後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同學老師們展示最終成果。
這個項目相當於是做一個完整的商業企劃書,最終可以拿著它直接與投資人進行相關投資洽談。設計出來的酒店也是具有落地性的,我們會去實地考察選址的地點、對目標客群與對標酒店進行相關調研等等一系列現實商業操作。雖然我們每一門課都有自己的Project,不過這是除了畢業論文以外,對我的學業生涯貫穿最廣、影響最深的項目了。
剛才提到預期收益,或者說客流量,你們會用什麼標準來衡量?
我們會根據市場進行客戶定位,然後參考處於同一競爭市場的同等量級酒店及相關餐廳的客流量、上座率與翻臺率等,進而我們會去研讀這些酒店的財務報表(成本、營業額、利潤率、回報率等),進行實地調研,並且會去第三方客房預訂平臺看每天的客房價格等等,無論是二手資料還是一手調研,能夠對完成企劃書有貢獻的因素我們都會考慮進去。
比如當時我們計劃的酒店特色是Floating Boat,這個靈感來源於我在倫敦的時期。睥睨泰晤士河的繁華,從白晝融入到黑夜,我們就想像,如果這個dream hotel漂浮在泰晤士河上,融合千年歷史的積澱與現代工業文明的盛景,以巨人為肩,事半而功倍。由於倫敦本身就是一個旅遊城市,遊客量可觀,泰晤士河作為其最繁盛的景點之一更不必說,所以我們首先就對泰晤士河附近的目標酒店與相關餐廳的市場表現進行了一個評估。我們對所要設計的酒店的定位為4星,不選擇5星級酒店的原因其一是基礎成本非常高,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壓力過大;其次在於五星級酒店的建造標準與運營體系要複雜得多,並不適合我們定位的客群。我們對前期建設的成本、後期運營支出等都能夠進行把控,同時又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多的特色體驗。
你的畢業論文是什麼主題的呢?
我選擇的是房地產方向,因為生活中接觸到海外房產投資的項目,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當時主要研究「Chinese Investors』 Perception o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其中需要寫清楚這篇論文的Aim、Rational、Objectives,後續的調查過程,數據分析,總結等等,並且全篇需要有不同觀點之間的博弈,引用不同一手和二手資料,通過採訪多名房地產業內人士,在論文中進行多方面的客觀呈現,最終對所有文中的要素進行合理整合,利用模型進行客觀驗證,最終證明最初的觀點。
格裡昂的課程,有哪些最能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Research Methods研究方法,這門課主要為之後的畢業論文打基礎,兩種最常用的方式有inductive research method和deductive research method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企業管理,這門課教會我們一個企業如何是如何從0到1,一家企業一開始的idea可以從哪些方面找到靈感,怎麼樣去start up一個新的business,這個新的business要做企劃書,進行融資策略制定,後期具體操作的步驟,如何管理員工等等整個企業運作過程都會在這門課程涉及到,在我們剛才說的那個Integrated Project的時候就用到了很多這門課的知識。Management Finance主要教我們估算成本,計算收益。格裡昂的前兩個學期不會學得那麼深,而是儘可能地涉及更多方面,為之後的實習和選擇專業方向打基礎,在第四學期以後就會開始學習更加深入的學術性知識。在Sales & Marketing的專業課中,有一門Brand Management品牌管理的課程,通過典型品牌的成功與失敗案例來學習相關市場營銷知識和策略,比如星巴克,麥當勞,沃爾瑪等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獲得成功。和酒店相關的兩門很重要的專業課程是Rooms Revenue 和Food & Beverage,這兩個部門同樣是酒店的兩個十分重要的部門,所以每個學期都會有這兩個部分的課。格裡昂的教學有什麼特點?哪方面給你帶去了比較大的影響?
我覺得我當時選擇格裡昂有很大程度上受我父親的影響,當時他有替我考察了若干所大學與它們的文化,對這些大學中印象最深的品質就是格裡昂的待客之道。當時接待我父親的老師從下火車到進入學校參觀,用餐以及酒店安排、學校所在城市的遊覽都安排得妥妥噹噹,使他感受頗多,他認為酒店業本就屬於服務業,如果待客時候的細節做不到位,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能成為這樣的人就很難說了。格裡昂能夠以這樣的高標準這樣要求自己,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一定不會差。我們也因此做出了選擇格裡昂就讀的決定。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沒有錯,在格裡昂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學術課,我們還會有同樣重要的實踐課,諸如品酒課、餐桌禮儀、美食烹飪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上課也要著正裝,甚至連裙子與高跟鞋的長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對之後職業習慣的養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認為這對於職業女性氣質的培養十分重要。
格裡昂有來自90多個不同國家的學生,極大拓展了我們的國際化視野。在格裡昂念書的幾個學期,一個班級一共20個人,中國學生算上我只有2個,其它的同學們都是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諸如美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法國、阿聯等等,和他們進行課業討論的時候,不同文化的碰撞豐富了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也讓我們對世界不同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例如我有一個來自義大利的同學,他不是從小就學習英文,而是在來Glion的前半年才開始學習的。此前他已經掌握了5種不同的語言,英文對他來說學起來就非常簡單,並且與我們溝通學術都沒有問題。還有德國同學確實如傳聞般很注重細節,我們在做Project的時候如果有德國組員就會很安心,因為他們會check到每一個標點符號。而我遇到過的法國和義大利同學們,通常會比較「佛系」, 所以我也會經常提醒他們deadline是什麼時候,我會更多去push他們完成這個事情。當然,來自不同的國家,成長環境不同,不一樣的文化產生不同的見解和想法也是完成小組project所不可缺少的,我們也因此會更理解和尊重不一樣的觀念和做法。
除此之外,在瑞士上學,我們能夠拿到申根居住證,不需要額外的籤證就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申根國家,所以開拓眼界的機會也非常多,你們懂的。
有人說格裡昂培養了領導力,你覺得有嗎?
一定是有的。小到和組員共同完成一個Project,大到競選Campus Life Leader和學生代表的職位,甚至參與組織學校的文化節等等,大家都有機會嘗試leader這個角色,所以不管是團隊協作能力還是領導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鍊。
之後會留在英國工作嗎還是回國發展?想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我偏向於回國內工作,我在讀碩士之前一直從事於教育行業,也覺得這是非常適合我的一個行業,而且對於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的需求會越來越高,所以之後我也會選擇堅持做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業,並力爭為周圍的人做出更多的貢獻。
你選擇的工作方向不是酒店管理,幾年的專業學習會不會就沒有用了呢?
不會的,不管是從待人接物方面,還是職業習慣方面,不管最終選擇了酒店業還是其它行業,在格裡昂學到的知識不論未來投身於任何一個領域,都將受用終身,這是不可否認的,也是格裡昂帶給我最重要的。
關于格裡昂酒店管理學院有任何問題,歡迎評論留言和聯繫風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