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學巨頭杜邦公司過去曾在美國亂排放有毒化學物質多年,導致大量的居民、動物深受毒害,甚至賠上性命,最後在一位正義律師的大力奔走下,才迫使杜邦同意支付天價賠償金,這起事件如今也被拍成了電影《黑水風暴》(Dark Waters),由於故事本身就是伸張正義、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勵志題材,電影的可看性自然也有基本保證。
故事的開端始於1998年,當時男主角羅伯比洛特正在擔任杜邦公司辯護律師,此時,其鄉下老家的農民厄爾,找上他所任職的律師事務所,向羅伯控訴自己經營的農場深受杜邦公司排放的化學物質毒害,並請求羅伯擔任他的辯護律師。在確認厄爾的指控屬實後,羅伯便在良知與正義感的驅使下,賭上個人前程,向杜邦這家化學巨獸宣戰,為受害的民眾討回公道。
這起羅伯對決杜邦公司的訴訟案,其實長達十多年之久才塵埃落定,在長時間的跨度下,如何濃縮事件便是重要課題。最終的成績單也有足夠的水準,並未成為近3小時的冗長之作,僅用約127分鐘的篇幅,就讓這項宛如馬拉松的超長時間訴訟案,有了結構完整的詮釋,即便是對案件毫無概念的觀眾,也能對事件來龍去脈有基本認識。
《黑水風暴》的敘事節奏也相當緊湊,首場戲就緊扣杜邦公司亂排放化學物質的黑心行為,隨後農民厄爾拜訪、羅伯返回老家調查等故事的重要開端,均毫不拖泥帶水地接連登場,在快節奏的帶動下,即便故事題材相對嚴肅、生硬,電影也不至於太趨近文藝片風格,相信對於習慣觀賞商業大片的觀眾來說,要適應本片的風格也會相對容易。
提起訴訟的鄉下農民厄爾,其農場如何受到杜邦公司的劇烈危害,在電影的寫實刻劃下也頗有震撼效果。家畜傷亡慘重自不在話下,其刻意保存下來當作證物的家畜器官、身體部位,更讓人怵目驚心,充分體現有害化學物質對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就連還活著的動物,也面臨精神失常的嚴重問題,可能給人類帶來危險。這些情節都在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的塑造下,很能渲染氣氛,也讓電影有著類似於正邪大戰的色彩。
男主角羅伯畢竟原先是杜邦公司的辯護律師,要一下子將槍口轉向,改為對準自己曾服務的客戶,嚴格說來絕非輕鬆的決定。電影對於他心路歷程的刻畫也頗為到位,改變效力對象的過程,有得到足夠且合理的鋪陳。這也讓主角的心態更貼近於凡人,不會讓人認為其有救世主情節、正義感過剩等超乎尋常的特質。更平易近人的心態塑造,也讓電影更貼近現實面,使觀眾更能感同身受。
人物間的衝突或觀點分歧,一向是為電影增添張力或可看性的保證,羅伯的奮鬥過程,也絕不會缺乏此元素。其與農民厄爾並非舊識,本身就需要經過磨合才能建立互信基礎;要向杜邦這樣的企業巨頭髮起訴訟,勢必也會讓老闆及家人有所顧慮,這些元素,自然保證了故事絕不會缺少衝突點。同時,矛盾的產生與化解,也都能兼顧劇情合理性,不會讓人覺得缺少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