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福禍」相隨,老祖宗告誡的3句忠告,我們要重視起來

2020-12-22 文學漫談

《易經》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世上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陰陽」的對立統一、相互作用。福氣和災禍也是如此,福氣和禍患相伴人生,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麼人的福禍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聽聽老祖宗是怎麼告誡我們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福與禍」的真相,我們要重視起來,爭取多享福報,少惹禍端。

01福與禍相依存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意思是說福與禍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的。我們常說好事變成壞事,反過來壞事也能引出好的結果。福禍不是絕對的,面對人生的福禍,不管順境還是逆境,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要坦然面對。

「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更是說明福與禍都是同出一門,就猶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當人們在享受福氣的同時,也要有憂患意識,懂得福氣也是有限的,懂得禍端也會來臨。所以要保持一顆淡定的平常心,榮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人間訓》裡說,在古時候塞上有個老翁,不小心丟失了一匹馬,大家怕他難過想不開,就來安慰他。可老翁卻說,馬丟了,說不上還是一件好事呢。別人不理解他說的話,以為老翁是傷心過度說胡話呢。可是後來這匹馬真回來了,居然還帶了一匹好馬回來。意思是說,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而得到了好處,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話說老翁的馬失而復得,還帶回一匹良馬回來,本是件好事,鄰居們前來祝賀,可塞翁又語出驚人說,說不上好事變成壞事呢。又是「一語成戳」,過了不長時間,老翁的兒子騎馬摔了下來,把腿給摔斷了。鄰居怕老翁父子難過,又來安慰一家人。可老翁又說,這說不上又是一件好事呢?大家都說哪有這樣的老人,這不是在咒自己的兒子嗎。

事情還真如老翁所說,過了一年,邊塞充軍,年輕力壯的男子都要去戰場,那是有去無回啊。唯獨塞翁的兒子由於跛腳,倖免於難,塞翁一家平安生活。所以說每發生一件事,都不能下結論說到底是好是壞。人生變化莫測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沒有絕對的福與禍,有時看是福,可轉眼就變成了禍。有時候禍端的背後還藏著福氣呢!

02禍福無門皆自招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出自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意思是說:人的福禍沒有門路,完全是自己招來的。佛家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報就是福氣不請自來;惡報就是禍患來了想躲也躲不開。善惡報應不要不相信,有時人們會說,為什麼好人沒看有好報,壞人反而挺風光?其實善惡報應不會出差錯的,正像古人所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軌跡前行,誰也幫不了誰,一切都是靠自己。所以有些時候是自作自受。人之所以受騙,還不是因為你的貪心,如果多提防點,身正不怕影子斜,就不會輕易上當了。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怪就怪自己的「可恨」,輕信了錯誤的人,做了錯誤的決定。

俗話說:撒什麼種子結什麼果,有些災禍是自己招惹來的。比如西晉第一大首富石崇,富甲天下,生活極度奢侈浪費,他的別墅奇珍異寶能和皇宮相比,連廁所都用黃金打造。他還經常和別人鬥富,無形之中給自己拉仇恨,在社會上造成不好的影響。「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老百姓經常講「出來混,早晚要還的」,最後石崇的下場也是遭遭夷三族。

歷史上還有很多自招禍端的例子,人生儘量多行善積德,善緣積累多了,福報自然來臨。我們要以史明智,不要總是顧眼前的蠅頭小利,把目光放遠些,凡事多想想後果。想有善報,就多行善積德。正如《太少感應篇》所寫說: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03福禍皆心造

佛家講: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大意是有什麼樣的心境,就能生出或招來什麼樣的福報或禍患。一念之善惡,吉神或惡魔隨之,當人生出善念時,內心充滿真善美的正能量,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當內心充滿惡念時,都是負能量,看任何事物都不順眼,世界仿佛每個人和自己過不去。

人心如田,播下好的種子,才能根紅苗壯,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實。人心好做事容易成功,反之很難成事。佛道儒三家強調修身養性,要治理好國家,先要修養自身品德,端正心思,是自己的意念真誠。

《易經》講人的吉祥禍福和人的情緒密切相關,遇事積極樂觀向上,會因禍得福、否極泰來;內心陰霾,會怨天尤人,災禍不斷。所以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人生要想多些福報、少些禍端,就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

小結:福與禍如影隨行,當福氣來時,不要得意忘形;當禍患來時,也不要太過氣餒。按照《易經》的講的陰陽互相轉化,物極必反,好事壞事到了極致,就會往相反的方向轉變。

做個心地善良的人,經常讓愛和正能量充滿內心,這樣就會讓好福氣不請自來。老祖宗告誡我們的上面3句忠告,可以讓我們識破福禍的真相,我們不可不知,人人都要重視起來!

我是文學漫談,請您和我一起弘揚國學文化,傳播經典智慧,只要每天學習一點就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關於「福禍」,老祖宗的這3句忠告,不可不知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易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福氣與禍患也是如此,它們一起構築起了完整的人生。那麼,人生的福禍到底與什麼有關?其實,我們不妨來聆聽一下老祖宗的忠告。比如說,老祖宗的以下3句忠告,可以幫我們識破「福與禍」的真相,不可不知!
  • 老祖宗的忠告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老祖宗告誡:人生有3條「天規」,一旦背離,容易導致落魄家敗
    因此要對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做各種可能的預測,以便能採取應急措施,並能從容應對任何可能的結果。老祖宗告誡說:「人生有三條天規,一旦背離,容易導致落魄家敗」,你知道說的是哪三條嗎?一、德不配位,必有災禍!孔子說過人有三個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 老祖宗的告誡:當你總是一事無成時,牢記3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從他的話中我們會發現,其實讀書這樣一件事就有很多不同的用處,關鍵看我們會用到哪一個方面。  老祖宗的告誡1:知識不是放到腦中就可以的,而需要應用到現實中才能發揮作用——書不要讀死,知識不要用板。    老祖宗的告誡2:不要只是坐吃山空,有些薄技才能夠讓自己有所依仗,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這一個薄技有可能就會成為我們生存的救命技能。
  • 老祖宗告誡:一個人到了40歲,還喜歡做這4件事,需要注意了
    且不說這樣肯定是不長久的,而且老祖宗也提醒我們,如果到了40歲,仍處於這樣狀態,基本上後半輩子也沒什麼成就,餘生會很艱難了。3、強橫莽撞,愛強出頭老人告誡,40歲了應該成熟穩重,這時候還想著熱血是不太可能的,做事莽撞,還喜歡強出頭,早晚會出災禍。
  • 曾國藩講透人生的4句告誡,讀後醍醐灌頂
    都說富不過3代,曾國藩又是如何讓曾家近200年,人才輩出的呢?答案只有4個字:優質教育曾國藩在二兒子曾紀鴻只有7歲的時候,就經常和他書信來往,給到他人生忠告,這樣的習慣也被他的後代延續了下去,每一代子孫都非常重視對後代的教育,所以才讓曾家近200年人才輩出。
  • 俗語:笑貧不笑娼,後半句更發人深省,人生在世,這2種人不能幫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上半句已經是經典了,但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俗語的上半句是:「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一開始讓人聽起來有點費解,為什麼我們可以嘲笑貧窮的人,卻不能嘲笑娼妓呢?這句俗語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被人的表面所迷惑,更不要輕易地去評價任何一個人,因為我們誰都不知道,有些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多少的骯髒,而有些落魄的外表下隱藏著多麼堅強的靈魂。
  •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一、俗語解析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這句老人言就是告誡人們要少說話多做事,是當今社會大多數人應遵循的準則。二、人生應用:言多必失,少說空話,做行動的巨人《法句經·二三三》中說:「言多語失,說話應謹慎。捨棄那些不可說的話,而只說應說的話。」日蓮和尚在給其信徒的一封信中野寫道:「禍從口出使人身敗名裂,福從心出使人生色增光。」
  • 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句式簡單,但往往卻能夠概括一些非常深刻的道理與老祖宗的智慧,而這些道理與智慧中,就有有關於風水的。就比如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這句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
  • 老祖宗的告誡:「省錢窮三代,摳門毀一生」,這句話是啥意思?
    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看。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大概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方設法省錢的話,一家三代都會越過越窮。如果斤斤計較特別摳門兒,鐵公雞一般,那麼這個人一輩子就會毀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省錢就是勤儉節約,其實省錢跟勤儉節約是兩碼事兒。
  • 老祖宗的告誡:人生不順時,做好這兩件事,好運也就不遠了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當一個人遇到低谷人生不順時,心情很重要,內心的感受,時時刻刻影響著他對人生的看法,對未來命運的決策,所以很多時候,一個人最重要的修煉往往是內心的修煉,內心的強大和沉靜。當一個人,內心不夠強大的時候,面臨生活的艱辛和不順,要學會做好這兩件事。老祖宗的告誡:人生不順時,做好這兩件事,好運也就不遠了。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俗話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老祖宗告誡我們,儘量遠離這種人
    傳統文化有著其非常深刻的內涵,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俗語,更是老祖宗為我們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小時候,總是聽人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直到最近才真正明白老祖宗這句話中所蘊藏的真正含義!老祖宗們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認為人不能夠太過強硬,人應該剛柔並濟。只是一味的強硬,終歸會有折斷的那一天。為人過於剛硬,往往會被人誤以為是沒有人情味兒,而人情又是老祖宗們為我們留下的珍貴遺產,我們是一個人情社會。也正是在這樣的人情下,我們才顯得如此團結和強大。
  • 老祖宗智慧: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則無福,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中國古代的很多書籍,都教我們修身養性,與人為善,這樣才能過得心安。 不過,老祖宗也告誡我們,求福之道多種多樣,世上很多法門都值得我們研究,如果走錯了道路,不僅沒有福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老祖宗認為有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際上卻是無福。
  • 老祖宗的告誡:人在得意的時候,要記牢這2點,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日升月落、花開花謝,人生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總是悲喜交加,得意和失意交替出現。為應對變化,人生總要不斷地改變思維方式、說話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要隨機應變,量體裁衣,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就人在得意的時候,如何更好地為人處世,老祖宗有2句具體忠告,非常有道理,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大家一定要牢記。一、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對失意的人,不要談論得意的事。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身邊總有失意之人。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牢記老祖宗的忠告,你也能做到自律
    單從 "生"和"生命"方面,我們會發現諸多的哲學闡釋。不過,無論從哪方面闡釋,它都離不開 天地之道這一核心思想。天地之道,乃宇宙之道。宇宙,生生不息,這就是周易關於生和生命的內核。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咱們的老祖宗總結了諸多飽含人生哲理的俗語。這一些俗語聽起來也許有些粗俗,卻影響著一代代人,正可謂「話糙理不糙」!
  • 「股神」巴菲特:關於人生,我的3點忠告
    但說實在話,和巴菲特共進午餐,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所以今天,阿胖帶來了巴菲特的3點人生忠告,這些忠告巴菲特曾傳達給他的後代,也使得他的後代都活的非常不錯,相信對你也一定會有幫助01舉個例子,我原來打籃球的水平還不錯,踢足球很菜,對那時的我來說,籃球就是能力圈的事,足球就是能力圈外的事,後來因為要比賽,我也試著參加了足球隊,結果訓練了1個月,累死累活,我的水平在隊裡還是倒數,在足球上做什麼都失敗,搞得我對人生都失去信心了。
  • 古人通過這句俗語告誡我們什麼
    就比如我們經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人的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導我們的作用,防止我們走彎路;再有便是「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溝通和理解,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個意思!
  • 我們人生在世,只要是應該做的,就該盡力去做!
    過程往往要比結果更重要。《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象徵的是宇宙人生循環往復的過程。以既濟卦和未濟卦作為結尾,告訴我們:人生最終是不了了之。結果究竟會怎麼樣?其實並不是非常重要。從滾滾歷史長河中看,有多少人活著的時候是不受重視的,而死後卻受人敬仰;還有多少人活著的時候享受盡了榮華與富貴,死後卻遺臭萬年。在生前所結之果,必須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如此才能判斷其優劣。我們還有句俗話說「蓋棺定論」。它們之間想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易經》中所講的道理,就是自然規律,自然實際上是不分好壞、善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