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斕的秋天,本該是一個富有浪漫氣息的季節,但在眾多古代詩人筆下卻多充滿悲涼與愁情,或思鄉之苦、或友人別離、或兒女情長,這其中蘊含的悲愁之情無不與當時動蕩的社會以及人生際遇或生活環境相關!
大雁南飛、草木零落、淡月疏菊,切合了詩人的心境,往往勾起詩人的情思。同樣的秋天、同樣的落葉、同樣的旋律,往往物是人非,思而不得的惆悵唯有借景抒發或緣物寄情,因而秋天那種清涼的美麗中更有了別樣詩情!
在寫悲秋悲愁的眾多詩詞中,尤以閨怨詩更加纏綿,更加動人心弦,容易觸動人們的情感。「自嘆多情是足愁,況當風月滿庭秋。洞房偏與更聲近,夜夜燈前欲白頭。」便是晚唐女詩人魚玄機因愛失意,寫下的一首感人至深的《秋怨》。
閨怨詩作為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一般寫的是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魚玄機這首《秋怨》寫自己可謂感情細膩、悽婉纏綿。然而也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他們的詩中是否有閨怨詩的味道呢?
唐代詩人 王昌齡的「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這首《西宮秋怨》就絕好地描寫了一位雖美而不得寵愛的宮女的心情。同是唐代詩人的王維,也是一位寫閨怨詩的高手。
王維的閨怨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閨中思夫的,一類是反映婦女的思想和生活狀況的,從他筆下主人公情感的表達可看出,王維是一個有著豐富感情、會懂女人的多情男子!讀王維下面這首詩將顛覆人們認為女人寫出的閨怨詩或者宮怨詩,要比男人寫得綿柔細膩、悲惋深沉的看法。
《秋夜曲》
唐朝: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秋夜曲》是王維用女子的口吻來描寫的,全文無一個怨字,卻句句有怨,向讀者講述了一位思婦獨守空房的幽怨故事。秋夜悽冷的景色、薄衣無心更換、夜深弄箏不回,原來皆因心怯空房而排解孤獨,詩人把深閨女子的幽怨之情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不可謂不是一首好詩。
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詩,對於既是詩人、又是畫家的王摩詰來說,看不出詩人的浪漫,畫家的灑脫!詩中女子獨守空房的怨恨哀愁由一位男人寫得如此柔情、如此真切,足見詩人的高超才華和慎密心思。
至於王維寫這首閨怨詩的緣由,雖無據可考,卻給了讀者更多推測的空間!任何充滿生命力的文學作品都來自於生活,王維的詩也不例外。欣賞他的詩結合其人生際遇可有助於我們去深挖更豐富的內涵,以至於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宦海沉浮,王維遭受了兩次沉重打擊!他21歲中進士步入仕途,初涉仕途便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在35歲時,才被張九齡拔擢為右拾遺。以後的26年宦途也順暢,當進入56歲時,安史之亂使他的人生跌入低谷。
在安史之亂中,王維被逼無奈任偽官,平亂後,差點丟了性命,一度仕途無望,不得重用,過著半官半隱生活。雖後來受到升遷,但那次生死一役刻骨銘心,加之受到冷落的陰霾揮之不去,這首詩也許是他借思婦之怨來自比的一首自況詩吧。
王維仕途上多起落,在婚姻上也未與妻子白頭偕老,但這並非王維對婚姻不專一!實際王維是一位重情的好男人,相傳玉真公主傾慕其才華,曾引薦王維博取功名,對兒女之情有所暗示,但王維心知卻未領情,可見其與髮妻的深厚感情。
在第一次被貶的十餘年間,王維剛過而立之年,便承受了愛妻去世之痛,之後也再沒有續娶。這樣一位重情的男人,情感的綿柔細膩自是不輸女人,因而總能設身處地的以女性的視角來思考她們的感受,得心應手也許是促成他寫閨怨詩的另一因素吧!
這首《秋夜曲》把閨中女子獨守空房的怨恨哀愁寫得淋漓盡致,既與唐代一般的閨情詩有相同之處,也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無不與他的性格、宦海沉浮和婚姻生活相關。雖說這首詩是虛構的,卻流露出女人一般細膩的感情,因而王維被人們認為是一位最懂女人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