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蘇聯和波蘭雙料元帥,與朱可夫等並稱三駕馬車,譽為逆境英雄

2021-01-11 春哥讀史

春哥聊二戰

【春哥註:一部二戰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整部二戰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二戰中比較著名的戰事,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在二戰軍迷評價中,蘇聯將帥裡面也是有不少傑出人物的,其中和朱可夫、科涅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三駕馬車之一的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就是傑出代表。他頭腦冷靜沉穩、處亂不驚,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逆境時期屢建戰功,被後人譽為「逆境英雄」。1945年6月24日,羅科索夫斯基獲得了軍人生涯的最高榮譽。史達林命令他指揮了莫斯科紅場上的反法西斯德國勝利的閱兵式。

這裡介紹幾個戰場片段以顯示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的戰爭天賦和勇氣。

1941年12月5日,蘇軍開始反攻。西方方面軍右翼各部向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第3、第4坦克集群發起突擊。1941年12月7日,第16集團軍從防禦直接轉入進攻。經一天激戰,羅科索夫斯基解放了克留克沃。之後,各部在伊斯特拉方向上全線進攻。到10日、德軍喪失了全部主要抵抗樞紐部,向伊斯特拉河一線退去。

羅科索夫斯基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命令部隊不停息地全速追擊。在12月11日至12日的兩天之內,第16集團軍推進了10至16公裡,在許多地段前出到伊斯特拉河一線。

1941年12月13日,蘇聯中央報刊的第一版上都刊登了西方面軍的司令員朱可夫及其領導的各集團軍司令的肖像。在羅科索夫斯基肖像上方的文字說明寫道:"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部隊,在追擊敵坦克第5、第10、第11師,黨衛隊師和步兵第35師的同時,佔領了伊斯特拉市……"

1941年12月15日,第16集團軍強渡伊斯特拉河,突破德軍防線。德軍退卻。1941年12月20日,第16集團軍同友鄰部隊前出到拉馬河和魯扎河一線。至此,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在十幾天的戰鬥中推進了100公裡左右。

1942年1月中旬,為發展莫斯科近郊所取得的勝利,蘇軍發動了新的攻勢。第16集團軍於1月16日出擊,當天攻克德軍14個防禦樞紐部。在羅科索夫斯基繼續揮師挺進時,1月21日,他接到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將部隊轉隸友鄰第5集團軍。率集團軍整個指揮機構到司令部接受新任務。"

在西方方面軍指揮所,方面軍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中將對羅科索夫斯基解釋說,德軍對左翼戈利科夫中將的第10集團軍發起反突擊,控制了蘇希尼奇這個大鐵路樞紐及其周圍地區,羅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應在最短的時間裡趕到蘇希尼奇地區,接管部隊,並恢復原來的態勢。羅科索夫斯基受命後立即率司令部趕往前線。這是他半年裡第三次接手新部隊。

1942年1月29日,方面軍司令部接到羅科索夫斯基的報告:"已攻克蘇希尼奇,並在那裡設立了集團軍司令部。"

緊接著,羅科索夫斯基利用所能集中的少的可憐的部隊,對德軍防禦築壘據點逐個進行攻擊,動搖了德軍防禦,將德軍逼到日茲德拉河。

1942年3月8日,羅科索夫斯基視察了準備攻打馬克拉基的部隊之後,回到蘇希尼奇的司令部,開始了對蘇希尼奇的例行炮擊。一顆炮彈在司令部旁邊爆炸,彈片擊中羅科索夫斯基脊椎,在脅骨中間穿過,打穿肺部,幸而未觸及心臟。

傷勢嚴重的羅科索夫斯基被送去搶救。行前,他用極虛弱的聲音對副手說:"要保證拿下馬克拉基。之後……把他們從各據點趕走,不讓他們固守……"

羅科索夫斯基接受手術之後,被送往莫斯科治療。他身強體壯,恢復的較快。5月底,不待治療結束,他便跑出醫院,回到第16集團軍。這時莫斯科會戰已於1942年4月20日結束,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遭到失敗。

1944年,羅科索夫斯基晉升為蘇聯元帥,同時他隨著蘇聯整體進攻態勢,進入德國作戰。

1945年2月10日,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和左翼部隊從布羅姆貝格以北維斯瓦河各登陸場向斯德丁方向發起進攻,在友鄰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部隊的配合下,羅科索夫斯基於3月底佔領了格丁尼亞和但澤。

為了獎勵羅科索夫斯基"對大規模戰役進行優異指揮,在摧毀法西斯德軍的鬥爭中獲得的輝煌勝利",蘇聯最高蘇維埃於1945年3月31日授予他蘇聯最高軍功章--"勝利"勳章。

1945年4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徹底擊潰德軍餘部,解放了東波美拉尼亞,消除了進攻柏林的蘇軍側翼威脅,為攻佔柏林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5年4月16日,蘇軍發動攻佔柏林的戰役(參見柏林戰役)。蘇聯元帥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蘇聯元帥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同時向柏林發起進攻。羅科索夫斯基受命向西方方面前進,包圍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主力,分割柏林地區德軍集團。4月26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部隊佔領了德國大城市斯德丁。此後羅科索夫斯基各部以每天平均25-30公裡的速度推進,5月2日前出至波羅的海沿岸。5月3日,潘菲洛夫的近衛坦克兵與英國第2集團軍的戰士會師。

戰後,1945-1949年任北部軍隊集群總司令。

1949年10月應波蘭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經蘇聯政府批准,赴波蘭擔任波蘭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部長,獲波蘭元帥軍銜,並被選為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議會議員,同時保留蘇聯國籍和蘇聯元帥軍銜。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從英雄到「敗類」:蘇聯羅斯科索夫斯基元帥塑像在波蘭遭「斬首」
    據波蘭當地媒體報導,7月30日,萊格尼察市一尊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塑像被盜。塑像的身體被拋棄於希特尼茨卡婭大街附近的荒野,而元帥的頭顱已不知所蹤。據悉,這尊羅科索夫斯基元帥青銅塑像位於當地蘇聯紅軍墓地附近,也是萊格尼察青銅博物館藏品的一部分。銅像總重高達600公斤。7月30日早晨,博物館工作人員發現銅像失蹤之後,便向警方報了案。隨後,警方在一處荒野找到了已被斬首的塑像。
  • 兩位世界級別的元帥碰面,會發生怎樣的碰撞?彭老總和朱可夫
    按照一般情況推理來看的話彭老總和蘇聯的朱可夫元帥見面的機會幾乎為零,二戰時期彭老總在中國指揮戰鬥,朱可夫元帥在歐洲同納粹德國進行戰鬥,那麼二人是如何見面的呢?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彭老總這件事情發生在1955年,當時的彭老總是新中國的國防部長,受邀前往東歐地區訪問,當時路過波蘭首都華沙的時候,彭老總還見到了赫魯雪夫,在波蘭考察的這段時間內,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一直陪同
  • 戰功赫赫的蘇聯元帥朱可夫為何在其人生巔峰後鬱鬱而終?
    朱可夫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將軍,他一生功勳卓著。尤其是在二戰期間,朱可夫率領蘇聯紅軍同德國法西斯浴血奮戰,成為了二戰時期蘇聯最高副統帥。他幾乎策劃和指揮了蘇聯所有對德戰爭,包括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攻克柏林戰役等等。
  • 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四大元帥,蘇聯的是朱可夫,中國的是此人
    之前就有外國的媒體曾經評選過四大元帥,他們其中的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我們先來看一下作為法西斯軸心國絕對核心的德國,雖說德國發動的對外侵略戰爭給其他的國家帶來了傷痛,但如果不考慮這些,只從軍事指揮能力來看的話,德軍的陸軍元帥隆美爾絕對是一個帥才。他是二戰期間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
  • 元帥朱可夫去世後,留下3個貌美的女兒,是怎麼樣的結局呢?
    但有一個國家崛起成為世界強國並且打響了名聲,那就是蘇聯。蘇聯在世界上歷史雖然很短,但是卻相當傳奇。它曾一度撐起半個世界,是唯一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撐起這個傳奇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史達林,另一個就是朱可夫,都是這個時期出生的英雄。朱可夫在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朱可夫元帥知名度還是非常高的一位將軍。
  • 被歷史忽略的蘇聯名將,屢敗屢戰卻從不氣餒,蘇聯元帥鐵木辛哥
    被歷史忽略的蘇聯名將,屢敗屢戰卻從不氣餒,蘇聯元帥鐵木辛哥 鐵木辛哥元帥是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聯名將,他先後取得了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並獲得了蘇聯英雄榮譽。然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面對德國的入侵,這位蘇聯老帥似乎顯得有一些力不從心了。
  • 朱可夫作為蘇聯統帥部代表,為什麼會失去「大元帥」史達林信任?
    1945年5月24日,史達林在克裡姆林宮給元帥們、將軍們授過勳之後,在為「蘇聯各族人民中最優秀的民族—俄羅斯人民的健康」乾杯之後,突然向滿臉紅光和喜色的將軍們提出一個問題:「要是給史達林同志授予大元帥的稱號,你們覺得怎麼樣?」隨即而起的是一片歡呼聲和經久不息的掌聲。
  • 德國戰敗投降,德國元帥被朱可夫元帥命令過來籤字,感覺到了恥辱
    ·同年5月,參與戰爭的幾個國家協議在德國柏林的郊外籤署了投降協定,這一儀式是由當時的蘇聯元帥朱可夫主持進行。參加此次儀式的還有法國、美國和英國的代表,他們通通列陣坐好,等待著蘇聯元帥發話,當然了,其中還有戰敗國德國的代表——凱特爾。朱可夫元帥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能夠主持如此重要的大局呢?
  • 朱可夫跟貝利亞有什麼仇?
    朱可夫元帥是蘇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他也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能夠讓曼施坦因元帥吃敗仗的男人,不管傷亡有多大,至少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最終笑到最後的是蘇軍。儘管在戰役指揮這個層面上,朱可夫元帥遠遠不如曼施坦因元帥,但是能夠打敗曼帥,這不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嗎?
  • 榮膺四次蘇聯英雄稱號的朱可夫,為什麼會被赫魯雪夫一擼到底?
    1957年11月7號上午九時整,當赫魯雪夫和毛澤東主席同時登上檢閱臺之後,閱兵儀式正式開始,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順順利利,可就是唯獨不見蘇聯國防部長朱可夫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卻是馬利諾夫斯基元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的?
  • 三大將上榜!朱可夫第一!
    二戰爆發後,古德裡安先是率領他的坦克軍迅速擊潰波蘭,後又揮師橫掃法國,經色當之戰,直抵英吉利海峽。在蘇德戰爭初期,他指揮坦克部隊在基輔等地多次合圍蘇軍,連續創造了坦克突擊戰的經典戰例。正是他的裝甲理論和實踐,才使得希特勒的罪惡侵略戰爭十分震撼! 2.曼斯坦因 曼施坦因,德國陸軍元帥。
  • 史達林剛去世3個月,朱可夫為何掏槍抵在蘇聯克格勃腦袋上?
    在蘇聯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元帥當屬朱可夫,但朱可夫命運就如過山車,起起伏伏,有時高到無人能比,有時低到令人唏噓。在這裡還要交代一下貝利亞與朱可夫的關係,蘇德戰爭後期,史達林在用朱可夫,還是科涅夫、羅科索斯基上,有過猶豫,但此時貝利亞建議用朱可夫,可見貝利亞對朱可夫是有恩的。 朱可夫當上蘇聯副防長時,最初並沒有多大作為,他主要負責監督發展蘇聯核戰爭能力。不過赫魯雪夫讓他很快掌權。
  • 蘇聯「救火隊長」朱可夫,「軍神」的外號可不是白來的!
    朱可夫,蘇聯元帥,他是家喻戶曉的「二戰軍神」,用一句話來形容朱可夫對二戰的貢獻,那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二戰中有名的將領不計其數,但就算是蒙哥馬利,麥克阿瑟,在朱可夫面前都要敬畏三分。這可是一個能扭轉乾坤的男人,而不是錦上添花。
  • 蘇聯「軍神」朱可夫:狂虐日本軍,力挫希特勒軍隊,讓史達林低頭
    說起二戰,最精彩的就是蘇德戰場,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將領,就是蘇聯「軍神」朱可夫。朱可夫在二戰蘇德戰場中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措施使得蘇聯成功地擊敗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第一位蘇聯元帥,也是公認蘇聯最有才能的將領。
  • 諾門坎戰役—朱可夫元帥的怒火:蘇維埃的裝甲洪流!
    他們認為蘇聯的注意力在歐洲方向,且史達林正在國內進行政治大清洗,蘇軍中許多優秀的將領都被他槍斃了。更何況關東軍掌控的鐵路線到諾門坎才二百公裡,蘇軍卻要橫跨八百公裡的地域才能到達諾門坎,因此判斷蘇聯不會付出巨大代價來與日本對抗。關東軍開始向諾門坎增兵。
  • 司令員面臨處決,朱可夫出手相救,朱可夫遇難時司令員做了啥
    在這方面,朱可夫和科涅夫兩位傑出的蘇聯元帥做出了榜樣,讓人至今為之唏噓感慨。 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9月,科涅夫任蘇聯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擔任保衛莫斯科的重任。不得不說,德軍此時的戰術非常成功,攻勢凌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蘇聯六十多萬的部隊便被德軍"雙層合圍"之戰術圍殲,成為蘇聯軍隊歷史上的恥辱,也是當時二戰時蘇聯被圍殲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
  • 朱可夫彈盡糧絕時,每天只有幾枚炮彈,為啥仍主動進攻?
    他們從法國那裡得到了3200多輛坦克,結合自身的2800多輛坦克,成為了世界上坦克數量最多的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佔據了對蘇聯的全面優勢。 依靠裝甲兵的強大機動性,德軍初期在波蘭境內擊潰百萬蘇軍;1941年7月份他們完成了對烏克蘭基輔的合圍,蘇聯兩大元帥布瓊尼和鐵木辛哥乘坐飛機倉皇撤退,65萬蘇軍被俘虜,一名上將戰死。
  • 繼「三駕馬車」之後,還有誰可以抗起韓國電影
    繼「三駕馬車」之後,還有誰可以抗起韓國電影。近日風靡全球的韓國電影,給全世界的影迷帶來了不小的轟動。熟知韓國電影文化的影迷應該相當了解,當今韓國「三駕馬車」帶動著韓國影壇的前進與發展。三位韓國影壇的「領軍人物」,分別是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話說「三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三位大神猶如三國的魏、蜀、吳之勢,以鼎足之勢雄踞於韓國影壇。可能大部分人也在想,如若「三駕馬車」隱退,誰能繼承韓國影壇的光輝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