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形成的邏輯已經隨著時代改變,盲盒賣得好不需要故事支撐

2020-12-05 炸山姑娘Boom

和遊戲、動漫手辦不同,很多受歡迎的盲盒玩偶IP並沒有完整故事支撐。Molly、潘神洛麗、SonnyAngel都是「靠臉吃飯」,玩家單憑喜歡它們的形象就一擲千金,對它們的性格、經歷一無所知。

有一次,日本手辦公司海洋堂的社長問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為什麼像海賊王、火影忍者這樣「有故事的手辦」銷售在下降,像Molly一樣沒有故事的形象卻被瘋搶。王寧想,也許是IP形成的邏輯已經隨著時代改變。

「現在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內容包裹,我們沒有時間去沉澱新的IP。」2019年4月,王寧在一次主題演講中說,以前的邏輯是用一部動畫、電影形成一個IP,現在動畫、電影內容再好,人們卻沒有時間看。

「(潮流玩具)實際上更多是降低大家的時間成本。你買完以後放在你工作的電腦旁邊,放在了你家的書桌旁邊,你每天盯著它的時間比你盯任何IP的時間都長,它就形成了你心中的一個超級IP。

王寧想起自己和Molly的設計師之間的一次討論。王寧問設計師,能不能把Molly的嘴角上移一下,感覺在微笑,可能銷量更好。設計師拒絕了。王寧問,那能不能往下拉一拉,感覺很倔強。設計師說也不行。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可愛的小姑娘,臉是木的?他說,他希望你開心的時候看它(Molly),它就是開心的;你不開心的時候看它,它就是不開心的。」

全職太太小大王看Molly的時候,總想到自己兩歲的女兒。周影被焦慮包圍時就把玩Molly解壓,她在閒魚上發帖,開價2000元求二手的城市限定款魔都歌女——在穿著一襲海派旗袍的Molly身上,她隱約看見自己。

2019年7月31日是花火的21歲生日,那天,她端了一整盒畢奇馬戲團系列盲盒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在幸運7號位上,花火拆出了隱藏款「傷心小丑」。

沒過幾天,畢奇系列的香港設計師疑似發表有港獨傾向的言論,在盲盒玩家圈裡引發了一場小地震。雖然風波很快平息,花火心裡還是膈應。她把馬戲團系列的基礎款式都變賣或換成其他系列玩偶,唯獨還留著「傷心小丑」。

「它長著小丑的樣子,哭得很傷心,但又想把自己的心和玫瑰都獻給別人。這個寓意太好了。」花火覺得,「傷心小丑」懂她,她也懂「傷心小丑」。何以解憂,唯有一個小丑玩偶,她不捨得讓它走。

相關焦點

  • 撬動盲盒經濟 還要講好IP故事
    原標題:撬動盲盒經濟 還要講好IP故事   沒有一家
  • 對標迪士尼,炒IP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盲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你買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的盒子。盲盒裡面一般會放一些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除了常規的固定角色,有的盲盒還會按比例放一些隱藏款。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盲盒,除了常規款還會以1:144的極低比例來放置隱藏款。要想抽到隱藏款,玩家們就得不停地買買買。普通盲盒的價格一般都在39~69元左右,乍看之下確實不貴,但盲盒的坑就在於玩家一旦抽不到想要的玩偶,就會逐漸上頭瘋狂氪金。
  • 成也IP敗也IP,中日美盲盒經濟背後不變的商業邏輯
    已經從事網際網路工作兩年的女性白領小郭表示,自己購買盲盒只是因為覺得可愛,有種拆禮物的驚喜感,而且可以裝飾自己的辦公桌。而這一點恰恰是泡泡瑪特盲盒為眾人詬病的地方——空有「顏值」而缺乏「內涵」。令人不禁質疑,盲盒潮玩還能火多久?在玩法上,潮流玩具主要可以劃分為手辦、BJD娃娃和盲盒三種類型。儘管盲盒經濟是一個潮流經濟,但它在國內的發展滲透還不高。
  • 盲盒之後,國產潮玩走向何方?
    泡泡瑪特故事裡的關鍵詞除了盲盒、IP,還有年輕人。沉迷抽盲盒的年輕人到底在消費些什麼?潮流玩具為何能從小眾文化走向大眾視野?沒有故事的IP生命周期有多長?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或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盲盒經濟走紅背後的原因,以及中國Z世代的消費邏輯。盲盒為什麼能「出圈」?
  •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IP之路能走多遠?
    依據小浣熊水滸卡、日本扭蛋的玩法,泡泡瑪特推出了盲盒潮玩產品,小小的盲盒得已風靡市場,泡泡瑪特也因此出圈,被更多人關注到。根據CBND調查顯示,近一年盲盒增速達609%,消費者人均購買4.2個。不管是已經入坑的盲盒玩家還是普通盲盒愛好者,成套購入系列盲盒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 商道|盲盒之後,國產潮玩走向何方?
    泡泡瑪特故事裡的關鍵詞除了盲盒、IP,還有年輕人。 沉迷抽盲盒的年輕人到底在消費些什麼?潮流玩具為何能從小眾文化走向大眾視野?沒有故事的IP生命周期有多長?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或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盲盒經濟走紅背後的原因,以及中國Z世代的消費邏輯。 盲盒為什麼能「出圈」?
  • 行業聚焦|成也IP敗也IP,中日美盲盒經濟背後不變的商業邏輯
    令人不禁質疑,盲盒潮玩還能火多久?在玩法上,潮流玩具主要可以劃分為手辦、BJD娃娃和盲盒三種類型。儘管盲盒經濟是一個潮流經濟,但它在國內的發展滲透還不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行業CR5為22.8%,其中泡泡瑪特在國內潮玩市場佔有率約8.5%,而其他的市佔率為77.2%。這表明,實際上行業尚未形成頭部壟斷效應,還是一個增量市場。
  • 泡泡瑪特IPO下的盲盒產業圖鑑
    來的也快,去得也快。撰文|裴雲出品|產業家「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什麼滋味。」《阿甘正傳》裡的一句話,如今在現實中得到了最為真實的映射。而最新拼多多消費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兒童節十大熱銷商品榜中,盲盒甚至排到第二位。這是一個足夠具有時代色彩的產品,在特定的時代下終歸有特定的產品會成為時代的寵兒。拋開如今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不談,盲盒大火的原因無外乎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以及如今「Z」世代手中有足夠的資金儲備。
  • 為何網紅旺仔、泡泡瑪特、名創優品都熱衷於盲盒式營銷?
    盲盒式營銷並非是新物種,過去本土小浣熊乾脆麵的「集卡式」動銷,已經將盲盒營銷發揮到極致,而近兩年隨著盲盒再次大火,盲盒營銷更是緊隨其後,成為不少品牌的重頭戲。 這段時間,盲盒式營銷因泡泡瑪特上市再次迎來刷屏式爆發!
  • 泛娛樂下的盲盒產業,有著怎麼的底層邏輯?
    令人「上癮「的盲盒背後有著怎樣的本質?「盲盒經濟」下又藏著怎樣的底層邏輯呢? 神秘和泛娛樂雙管齊下,連接Z世代 2011年,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先生首先提出「泛娛樂」的概念,而泛娛樂也是在網際網路多媒體的基礎上,以文化內涵為中心,多領域協同合作,通過IP打造和繁衍來驅動其周邊文創產品的粉絲經濟。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買來後打開才知道裡面具體是什麼。下面圖裡這樣的塑料或者樹脂小娃娃就是盲盒裡的產品,只有幾釐米高,是一種袖珍擺設。別小看盲盒這個小玩意,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千億市場經濟。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在我們的身邊,上癮模型幾乎無處不在,不管你買不買盲盒,它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這篇我們就從「上癮模型」入手,講講盲盒經濟背後的故事。 這個單價設計得非常巧妙。 若是十幾塊錢,就像街邊的玩偶公仔,太low,玩家拿不出手。超過一百塊錢,在用戶心理上等於上升了好大一個門檻,絕對會影響用戶的復購率。 59塊錢,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也就兩杯奶茶的價錢,不如買個盲盒?
  • 把盲盒做成彩票生意,潮玩的捷徑也是炒
    此後,盲盒的品類有了外延,一些設計師設計的玩偶也以這種模式發售,但基本都屬於小眾或者特定圈子的玩物。有玩家把盲盒分為前POP MART時代和後POP MART時代,意思是在POP MART出現後,盲盒破圈,成了大眾的心頭好。但在【商業街探案】看來,前後時代的分界線,主要還是打法變了。
  • 一家賣盲盒的公司,憑什麼值1000億?
    144分之1,是抽中泡泡瑪特隱藏款盲盒的概率。以59元的常見定價計算,理論上獲取這種盲盒需要8469元。而實際根據盲盒設計,如果運氣好,可能買一隻就會抽中。但如果沒那麼幸運,即便一次性購買144隻盲盒也無法獲取。近兩年來,盲盒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想想,一個潮流玩具的特定圈層,雖然是第一名但其市場份額僅佔8.5%,以「盲盒」的噱頭抬高身價……如此看來,這泡泡瑪特憑什麼值這麼多錢?差矣!泡泡瑪特賣得才不是簡單的公仔,也不僅僅是盲盒,它的獨特「產品思維」將消費者需求升華到了另一個價值層次,下面我們來細細剖析。
  • 盲盒營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火?
    盲盒過去還是流行於二次元世界,主要以抽一些熱門ip的玩具模型來運營,隨著盲盒的發展,如今越來越的行業,也開始利用盲盒營銷來做品牌,做推廣,那麼盲盒營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火?盲盒營銷是什麼意思?那麼問題來了,盲盒為什麼就能從一個小眾愛好,到現在引發整個社會的關注?1.好奇心驅使如今90.00後逐漸已經成為消費主力,對於他們的消費觀,好奇心是第一驅使力,會對於一些新興的商品感興趣。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別小看盲盒這個小玩意,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千億市場經濟。  2019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  賣什麼不重要,怎麼賣才是關鍵。  只要夠神秘,萬物皆可盲。  研究用戶心理的《上癮》這本書,提過一個問題:是什麼讓產品脫穎而出?是什麼決定了產品的走紅或消失?  答案是:當產品進入了用戶的習慣區間,產品就獲得了持續的生命力。  讓它進入你的習慣區間,其實就是讓你對它上癮。
  • 動畫《賣豬》: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裡,人和豬都渴望一份精神的支撐
    但是其實大娃和他們的父親什麼也沒有吃,父親心疼哥倆,於是就讓他們進城把家中唯一瘦弱的豬賣了,這樣就有錢吃頓好的了。就是這樣一個非常無奈的現實原因,拉開了兄弟倆進城賣豬的荒誕序幕。兩兄弟為了能夠把豬賣個好價錢,天還沒亮就給豬餵了很多吃的,直到把豬的肚皮撐得圓滾滾的,樣子很是滑稽。
  • 做三國殺的遊卡也出盲盒玩具了?這可能是史上質量最高的盲盒!
    盲盒,最初起源於日本的扭蛋文化,後來發展到後期,就成了各種二次元ip的衍生品,因此扭蛋文化受眾越來越窄,便逐漸發展出了盲盒這一產品~ 不過盲盒在初期的時候質量也良莠不齊,絕大部分仍然還是依託動漫ip進行創作,直到以泡泡瑪特為首的公司發現了商機,籤約了一眾設計師打造潮流品牌,這才使得盲盒徹底火爆在中國大陸的各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