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奶奶年年請人做美食,卻大半送給別人吃,兒孫得到誇讚

2021-01-10 騰訊網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想法也會不一樣,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老奶奶,其兒子、孫子都不在家,不過,她每年都請人製作美食,然而,製作的美食並不是為了自己吃,大半都送給了附近的村民、路人,甚至還有陌生人,有村民勸她沒必要那樣,可多年來老奶奶卻堅持自己的「原則」。

「好的東西要多給別人吃,這樣才『越吃越有』。」據老奶奶介紹,她姓王,雖然年近八旬,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健康,她總是把「越吃越有」這個詞掛在嘴邊,老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好與生活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密切關係。

老奶奶從小生活在山區,小時候家境貧寒,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儘管是在「吃不飽」的年代,她也常把食物分享給其他人吃,雖然自己的肚子餓了,但看到別人臉上的笑容,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她覺得這種感覺比自己填飽了肚子還要快樂。

奶奶有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十年前,二個兒子都建造了樓房,如今,大孫子有二十九歲了,只是兒子、孫子都常年在外,不過,在家的老奶奶仍然堅持請人做美食吃。這不,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她又叫人來家裡炸「葵花芯」。

老奶奶請人炸「葵花芯」是準備等兒子、孫子、外孫們回家後給他們吃,現在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老人炸了五斤米的「葵花芯」,可是,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不過,不是老人自己吃掉的。「沒事,吃完了,我再叫人來炸嘛。」奶奶這樣說。

原來,老人的家在村道旁邊,村民們幹活大都要經過她家門口,在到她家附近時,老人總人喊別人坐一下,然後拿出「葵花芯」等美食給別人吃,不僅如此,連路過的陌生人也不放過,看到有人來,她連忙從家裡拿出「葵花芯」。

奶奶待人真誠,只要有人來,她就放下手中的活,即使在洗衣服,她也連忙用毛巾擦擦手,然後倒茶抽菸招待來者。附近村民都稱老奶奶善良、熱情,從未紅過臉,很多人都喜歡來她家玩。奶奶則表示,大家來她家玩,和她聊天,是看得起她,熱鬧著呢。

奶奶是村裡的年長者,在老人的影響下,村裡民風淳樸,誰家做好吃的,都願意與其他人家一起分享。「來,吃兩根『葵花芯』吧?」一位村民帶著孩子炸「葵花芯」回來的路上,看到路人就打開袋子,讓路人嘗一嘗,這種情景讓路人很感動。

有人說,村民只是和路人客氣客氣,如果那樣認為就錯了,村民打開袋子後,對方不吃一根都不行,不收起袋子。就這樣,一路上,有的村民炸「葵花芯」回來,一袋子只剩下一大半。

老奶奶一隻手拿著「葵花芯」,另外一隻手去拿凳子給路人坐。有人問老奶奶:「您這麼客氣大方,把美食給別人吃,孩子知道了,不責怪嗎?」「我家孩子都支持我這樣做。」聽到這話,村民們在讚美奶奶的同時,都誇讚老人的兒孫,個個都是好樣的。

相關焦點

  • 讓奶奶重返17歲!湖南大學生用寒假時間為八旬奶奶拍寫真集
    湖南大學生用寒假時間為八旬奶奶拍寫真集 新華網長沙2月13日消息,按下人生重啟鍵,重回充滿朝氣的青春年華,這不再僅僅是電影中的情節——今年春節,來自湖南科技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大四學生李慧利用寒假時間,為年近八旬的奶奶拍了一套《重返十七歲》的寫真集。
  • 八旬奶奶尋找的志願軍戰士已去世
    【八旬奶奶尋找的志願軍戰士已去世】1953年,幾封信件讓「志願軍叔叔」陳井生和9歲的唐初陽建立了友誼,但後來兩人失聯。昨晚,八旬奶奶尋找志願軍戰士陳井生的消息發出後不久,陳井生的家人與唐奶奶取得了聯絡。遺憾的是,陳井生已過世多年。今天,唐奶奶將兩張照片交給了陳井生的愛人…(廣西雲)
  • 八旬奶奶終於有了志願軍叔叔的消息,但……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昨天(10月23日) 網上一則尋人故事讓無數人感動: 1953年,抗美援朝時期 9歲的唐初陽與「志願軍叔叔」陳井生 互相通信、鼓勵建立了友誼 但後來兩人失聯 如今,已年近80的唐初陽 仍然在尋找當年的志願軍叔叔 跨越近70年的想念得到迴響在#八旬奶奶尋找志願軍戰士陳井生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下一句是什麼?怎麼理解?
    農村類似的老話回想起來有一大串,如「後腦殼只摸得著看不見」、「做一線留一線,日後子孫好相見」「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不吃子孫飯」「吃得滿口飯,講不得滿口話」等等,這些話都很好地詮釋了「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那個時代人的心態。
  • 奶奶鏡頭下的兒孫!4歲汪希箖帥過汪小菲,6歲汪希玥五官酷似媽媽!
    奶奶鏡頭下的兒孫!4歲汪希箖帥過汪小菲,6歲汪希玥五官酷似媽媽! 十年前徐熙媛嫁給汪小菲轟動娛樂圈,徐熙媛的婆婆也出現在大眾視野,婆媳二人都是女強人,沒想到晚年的徐熙媛婆婆更多的是享受天倫之樂,兒媳婦徐熙媛每天忙於工作,帶孫子孫女的任務就落在了昔日女強人的身上,一起來看奶奶鏡頭下的兒孫!
  • 給八旬女兒帶糖的百歲老人今晨去世,父母是擋在我們與死神間的牆
    圖為百歲奶奶八旬女兒接糖南方都市報報導:「19日凌晨,河南商丘,因吃席給84歲女兒帶糖走紅的百歲老人過世,享年108歲。一年前,百歲媽媽吃席給八旬女兒帶糖果的視頻走紅網絡,很多網友被百歲媽媽的母愛所感動。」視頻中,百歲奶奶跟八旬女兒相鄰坐在藤椅上,百歲奶奶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戳了戳旁邊女兒的胳膊,遞到女兒手裡,八旬女兒拿著糖,咧嘴笑著樂開了花。在父母心中,無論子女年紀多大都是眼中需要照顧的孩子。
  • 跟奶奶做披薩,看看地道的福州手藝如何做出人人皆知的西式美食?
    福州的朋友應該都認識,每家每戶總有一位年長的長輩會做「包」。外表勝似「饅頭」,吃起來是甜的。常常用來當壽包,又或者是做來當零嘴的。我們家早期都由奶奶做,如今媽媽也學會了精髓。兩人想吃就做,各有各的優點。
  • 外國人口中誇讚別人的常用口語表達,不得不知美劇誇讚別人的用語
    我們都知道歐美國家的人特別喜歡誇讚別人,誇讚的花樣也是眾多。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美劇當中這些人是怎麼誇讚別人的,我們也好借鑑借鑑。誇讚句型之一:Damn right we are瞧這人的表情,多麼肯定的表情。這段來源於生活大爆炸中。
  • 被兒孫推上B站的老年美食UP主
    小喬從地域出發,想著陝西有歷史古城,有文化有美食。「可年輕人不愛看文化,但是吃東西是每家都得吃」。陝西小吃多,並且老喬擅長於此,父子倆一拍即合:就做陝西美食。據陝西飲食文化研究會專家王迎全的說法,陝菜是中國最古老的母菜系,用料廣謹,技法獨特,滋味純正,以酸辣、鮮香味型比較突出。
  • 奶奶鏡頭下的兒孫!4歲汪希箖帥過汪小菲,6歲汪希玥五官酷似媽媽
    十年前徐熙媛嫁給汪小菲轟動娛樂圈,徐熙媛的婆婆也出現在大眾視野,婆媳二人都是女強人,沒想到晚年的徐熙媛婆婆更多的是享受天倫之樂,兒媳婦徐熙媛每天忙於工作,帶孫子孫女的任務就落在了昔日女強人的身上,一起來看奶奶鏡頭下的兒孫!
  • 「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詩人蘇軾誇讚的美食竟是它
    此詩前兩句所形容的一種美食。這種美食中國由來已久,連見識卓越的文豪蘇軾都誇讚它。這首詩其實是描寫一個漂亮的女子在做饊子的場景(饊子:類似於油條的食品)與這種美食同源但更有名的是淮安茶饊。無論是何美食,若其外表能夠乾淨方正,造型別致,連吃起來也會覺得吃得更香一些。茶饊作為一種麵食,其實可歸結為點心類。和其它點心一樣,茶饊的口味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做成鹹味或是甜口。後人據此還製作出了其他不同風味的茶饊。比如五香茶饊,椒鹽茶饊等等。
  • 年年為別人送,今年給兒子送,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請你收好
    有一種人,在每年高考之後,都會異常繁忙。經由他們親手送出的一份份錄取通知書,代表的不僅是喜訊,更是責任。它們就是郵政投遞員。每年高考之後,學校的紙質錄取通知書都會通過郵政快遞來進行送達。不管天氣有多麼惡劣,不管路途有多麼遙遠。
  • 「奶奶,我媽做了15道菜,一口沒吃上」 「讓她自己煮包方便麵」
    別人都是外姓人。」我抬頭挨個看了一下,只有我是個女孩,我爸,我幾個伯伯,還有我所有的堂哥。可能從小我爸的這種顧大家,就對我的傷害很大。我一點都不覺得光榮,只覺得諷刺。我那時候想,我媽算什麼?疫情當前,大部分都在家呆著。
  • 孩子過生日做了10道菜,請爺爺奶奶來吃飯,網友:江西媳婦好賢惠
    今天孩子過生日,公公負責採購,我負責做菜,請爺爺奶奶來家裡吃飯。做了10道家常菜,一家四代人都吃得特別開心,累也值了!我把圖片發到朋友圈,有網友留言說,厲害了;也有的網友說,我們江西媳婦好賢惠。孩子過生日,大家喜歡在家裡慶祝,還是在外面慶祝呢?
  • 奶奶用了30年的醃黃瓜配方,做法簡單味道正宗,一頓不吃就饞!
    奶奶用了30年的醃黃瓜配方,做法簡單味道正宗,一頓不吃就饞!愛美食愛生活,歡迎關注美食小編,小編每日為您分享全國各地最具特色口味的美食,詳解菜品烹飪技巧與製作教程,實打實帶給你收穫,美食小編帶您一起體驗舌尖上的好味道。
  • 年夜飯吃雞,大吉大利,雞的5種做法,好吃好看又好做,全家誇讚
    導讀:年夜飯吃雞,大吉大利,雞的5種做法,好吃好看又好做,全家誇讚每年的這個時候,家裡就該張羅著年夜飯的菜單了,家人口味都照顧到,這飯才算完美!年夜飯的這一頓,除了吃魚還要吃雞,「雞」通「吉」,過年吃雞,大吉大利。
  • 適合自己生日發朋友圈的句子,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天吹蠟燭的時候該許什麼願呢?6、我決定要快樂起來了,不為了誰,只為了自己 。祝自己生日快樂!7、年齡是上天送我不勞而獲的東西,我又老了一歲。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醒來驚覺不是夢,眉眼皺紋又一重。9、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生日快樂!10、若不是終點,請微笑一直向前。致自己:生日快樂,開心每一天。
  • 為何一檔外國人在中國做的美食紀錄片大火,其原因有三點
    那麼就有人問了,為什麼有些本土做的美食片還抵不過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做的紀錄片呢,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那一種近乎執著的認真及精益求精。 主持人是一個名叫大米的外國人,說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而且臉上經常帶著笑容,言語幽默,一眼看去就會給人一種親近的感覺。
  • 奶奶用這個配方醃黃瓜30年,口感脆爽特好吃,我一天不吃想得慌
    天氣越來越熱,相信很多朋友都出現沒有胃口的情況吧,那麼這個時候小編覺得開胃小菜就應該出來救場了,說到開胃小菜,小編最喜歡的就是奶奶醃的黃瓜,小時候家裡窮,能吃上奶奶做的醃黃瓜就覺得改善了生活,現在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不少,但是對於奶奶做的醃黃瓜還是百吃不膩,當然小編也吃過別人家的醃黃瓜,也買醃黃瓜吃過,但是味道方面遠不及奶奶做的正宗,奶奶做的醃黃瓜口感清脆爽口
  • 辣椒、魔芋、紅薯粉,一年賣出百萬元,抖音上這個奶奶央視都點讚
    小小的一方灶臺,奶奶圍著這裡轉了半輩子,熱騰騰的飯菜養大了她的兒孫,如今又溫暖了無數網友的心。  袁紹博此前在縣城裡擺攤做小吃生意,今年三月,生意受到疫情影響,袁紹博只能賦閒在家。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沒有經濟收入,袁紹博為此絞盡腦汁想辦法。為奶奶拍攝美食短視頻的想法,就是這時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