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裡的賽博朋克文化,你看懂了幾個?

2020-12-14 雲尹電影

雖然打著82版《銀翼殺手》續集的旗號。

但《銀翼殺手2049》相比於前作更加視覺化。

除了向老牌刀鋒跑者致敬以外,還沿用了很多視覺方面的創作靈感。

影片保持了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一貫冷靜的風格。

語言不多,所有元素都通過畫面來呈現。

熟悉這位導演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視聽語言是他的拿手好戲。

這也可能是他選擇演員的一個原因。

《邊境殺手》裡的本尼西奧·德爾·託羅。

《銀翼殺手》裡的瑞恩·高斯林。

個個都是人狠話不多的角色,只為更好的符合電影主題。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簡單到可怕。

一個人對自己身份的懷疑,是人類還是複製人。

在日益發展的科技技術下,人與機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何為人類?人類會被機器人替代嗎?

人類是否要替代上帝,成為自己的造物主?

這些哲學問題在《銀翼殺手2049》裡顯露無疑。

但影片只給出命題,不負責給答案。

相比於哲學問題,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影片賽博朋克文化的視覺化。

也許在創作之初,影片的定位就沒有著重放在哲學的討論上。

而是重點表現賽博朋克文化,把這一文學形式,用電影形式具象化,呈現給觀眾。

事實證明影片做到了。

丹尼斯·維倫紐瓦加世界第一攝影師羅傑·狄金斯的組合。

本來就不應該對影片的故事性抱有太多期望。

抱著看故事的心態去看《銀翼殺手2049》,只會大失所望。

但換一種心態,抱著看導演是如何把賽博朋克用電影語言呈現的。

那電影會給你巨大的滿足感。

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有小夥伴對賽博朋克文化不是太了解。

下面就先科普一下。

賽博朋克,原本是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部分。

隨著新浪潮的退去,20世紀後科技的飛速發展。

一些科幻小說作者用新的文學形式重新定義科幻小說的價值。

網絡朋克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寫作形式,更是一種讓人著迷的文化。

也是後現代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朋克電影有著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精神內核。

《銀翼殺手2049》改編自科幻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麼》?

影片無疑是一部賽博朋克的永恆經典之作。

賽博朋克的來源

賽博朋克是由兩個英文單詞組成,cyber和punk。

cyber翻譯為計算機、網絡、高科技等。

punk最初是一種音樂形式,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

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朋克音樂和傳統音樂有著相反的理念。

朋克代表年輕人的反叛、思想解放、反戰等主題。

最為中國熟知的朋克樂隊要屬Green Day(綠日樂隊)。

其中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這首歌還被選入《變形金剛》的曲目。

朋克文化逐漸進入年輕人的視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不再局限於音樂,慢慢侵入到科幻文學、電影、設計、服裝等領域。

著名作家威廉吉普森為賽博朋克定下了一個核心命題。

「高科技,低生活」。

在高科技的科幻世界,充滿電子科技,人工智慧和龐大的私人企業。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讓人類擁有更好的生活這一理念已經變異。

高科技帶來的是階層的固化、貧富差距的擴大。

網絡中無處不在的電腦黑客。

人工智慧成為人類的終極矛盾,社會次序混亂,甚至走向崩潰和毀滅。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網絡朋克具有強烈的反烏託邦悲觀主義。

作者們通過各種作品來表現快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科技的未知性要警惕。

賽博朋克的元素特點

剛開始賽博朋克是文學領域筆下抽象的文字。

為了實現視覺化,賽博朋克慢慢成為一種獨立的美學風格。

其主要元素為:黑客、虛擬數字空間、網絡、機械義體、生化武器等等。

在這個虛擬架空的背景之下,人類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城市十分破舊,繁華的街道充滿科技產品,沒有一點人情味。

由此可見,賽博朋克和傳統的朋克風格,有不同的特徵。

特徵之一:衝突

賽博朋克的世界,視覺上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衝突畫面。

比如在《攻殼機動隊》中。

素子走在街道上,到處充斥著東方元素:表演車隊、中文和日文,東方建築等。

這些東方元素的物體和周圍高科技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世界觀來理解可以看成是高度發達的社會,進入一種全球化的世界。

這一概念也非常符合賽博朋克後現代的理論。

特徵之二:科技

賽博朋克的科技與普通的科幻片大相逕庭。

一般的科幻片設定的未來世界多為太空,表現人類航天技術的發達。

而賽博朋克摒棄了這一命題,把科技重點放在網絡世界。

不僅數據全球化,而且擁有超強的人工智慧。

上升到更高的科技,如《黑客帝國》。

人類通過一根「連接線」可以直接進入到虛擬網絡世界。

真正實現了vr科技。

因為科技的發達,人類永生已經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在《攻殼機動隊》中,素子是一個人造人。

用一個人的大腦和仿生義體結合。

《銀翼殺手2049》中的瑞秋,是一個純粹的機械人。

而在他們的世界,一直把自己當成「正常人」。

特徵之三:陰暗

留意賽博朋克風格電影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發現了。

整個世界幾乎沒有一點自然光,它的環境光源均來自人為。

即使是白天的場景,也是陰暗或下雨天。

這樣的場景烘託出賽博世界的壓抑、黑暗、潮溼的氛圍。

這也是賽博風格電影和其他科幻電影的重要區別之一。

科技的發展,造成階層的固化和貧富差距巨大。

看似世界進步了,但人類的生活仿佛在無限倒退。

到處都有貧民窟,社會底層的人每天渾渾噩噩,人口巨大,而且混亂、雜居。

和高科技的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效果。

這一設計概念應該來自於香港的九龍城寨。

殘破發黴的街道、到處都是交錯的電線、陰暗潮溼的巷子、高密度的人口。

《銀翼殺手2049》

人類對科技的探索和追求是無法阻擋的。

但一些學者認為,科技不一定能百分百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正面的改善。

對於他們來說,高科技恰恰是低質量生活的源頭。

大家可以通過反烏託邦的作品來理解這一概念。

這也是網絡朋克科幻電影和小說的起源。

賽博朋克風格的電影有很多,但視覺化的特性應該起源於82版的《銀翼殺手》。

2049可以看作是對原著的致敬。

但2049版對賽博朋克的創作設置和審美風格,要比原版的影響更大。

賽博朋克的城市景象,一直沒有脫離東京的澀谷和香港的九龍城寨。

由此可見,網絡朋克和亞文化有高度的密切關係,幾乎是不可能分開的。

作為續集,永遠逃不過和原作相比較的困境。

但2049不管是在世界觀的設計和情感上,都沒有藉助82版本。

而是在經典元素上,做了大量的致敬。

光影的流動、雨中的獨白。

《銀翼殺手2049》的影像 。

透過灰色屋頂和鏡子的全景。

後工業場景中生鏽的貝殼。

暮色之城。

明亮的廣告牌和燈光的對比。

世界末日的遺址等。

都和原版進行了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投射的女友、全息影像的廣告、軌道電車等。

這些場景和元素,基本上都是在綠色屏幕上製作的,而不是在綠幕上拍攝的。

這些充滿創意和幻想的視覺拼貼在一起,

超越了以往所有賽博朋克電影的視覺畫面。

這種充滿創新和探索的精神,讓人欽佩。

音樂

《銀翼殺手2049》的配樂是著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親自操刀。

代表作有《盜夢空間》、《獅子王》、《角鬥士》等。

在《銀翼殺手2049》中,他把上升的聲部循環加工,形成一直上升的音調。

這種音樂能不斷地刺激觀眾,產生一種期待感,總感覺後面會發生點什麼事。

再配合他對嬉皮士的獨特愛好,創作出蒸汽浪潮感覺的音樂。

給人一種現實和虛幻的交替感。

在虛幻的朋克世界,這種感覺「不真實」的音樂,能讓人真實地進入到虛幻的世界。

建築

所有反烏託邦的電影,未完成的烏託邦建築是關鍵。

它是反烏託邦電影最合適的元素。

《銀翼殺手2049》的實景拍攝佔比很小,只有一小部分在布達佩斯取景拍攝。

剩下的大部分場景都是通過電腦技術製作完成。

跟所有的科幻電影一樣,反派必須擁有一座堅不可摧的高科技建築。

建築的特點是:超強的次序感、建築材質沉重、空間中有不斷流動的水。

很明顯,《銀翼殺手2049》的反派Wallace的公司就是這樣設計的。

人性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背景顧名思義,在2049年。

離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30年以後。

在人性層面,探討未來科技世界人類情感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現代社會已經讓人類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自由成為一種想像。

傳統觀念的整體性早已被打碎,個體逐漸成為社會的「工具」。

我們每天上班、工作,仿佛社會中的一顆螺絲、一個零件。

工作的效率、賺的錢多不多成為衡量人「有沒有用」的重要指標。

人迷失在了工業社會,功力、算計戰勝了一切。

主人公K的覺醒就是一種對道德、自由的追求。

他有一句特別關鍵的臺詞:「我不殺死人類,因為他們有靈魂」。

而他的領導卻說:「其實,你沒有靈魂也很好」。

K認為,自己的伴侶有沒有真實的肉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忠誠。

這正是他對靈魂的渴望,他把虛擬女友看做人類的靈魂,也是自己的靈魂。

這樣的情感,在真實的人類身上沒有出現,反而出現在一個複製人的身上。

因為他明白,肉體只是行屍走肉,只有擁有靈魂,世界發生的一切才有意義。

最終,人類不斷探索科學的邊界,追求的「完美世界」,帶來的是進步還是退步。

賽博朋克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和亞文化息息相關。

和電影的結合,加大了它的傳播速率。

並且還誕生了大量的電子遊戲。

儘管如此,它還是不夠成熟,還缺乏很多視覺畫面來展現。

未來電影的方向,賽博朋克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也可能是主流的電影題材。

希望這個和亞洲有密切關係的話題,能開花結果。

如果我們中國能拍出像《銀翼殺手2049》這樣的電影,那就更好了。

相關焦點

  • 了解《銀翼殺手2049》背後的賽博朋克文化
    賽博朋克,這個在近年在無論什麼渠道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的一個名詞。賽博朋克(即Cyberpunk),又可以翻譯為「電馭叛客」,是一個以"控制論"與"朋克"相結合而成的名詞,又可以稱之為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
  • 《銀翼殺手2049》:賽博朋克的世界裡,對生命本質的終極探索
    沒有人會質疑影片將人類對未來世界的思考帶進了一個新的維度,同時還將賽博朋克這一科幻藝術風格發揚光大。之後,無數的影片都引入了賽博朋克這一概念,佳作也不在少數,最有名的莫過於《攻殼機動隊》。儘管如此,影迷們幾十年來仍一直在期待著銀翼殺手的故事得以延續。其實《銀翼殺手》在剛剛上映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大眾的接受,不管是口碑還是票房,可以說是通通撲街。
  • 銀翼殺手2049,賽博朋克電影的裡程碑
    Like tears…in rain1982年的《銀翼殺手》,描繪了他們心中2019年的模樣,那是一個賽博朋克的世界,一個充滿了複製人的世界。於是,人們又拍攝了《銀翼殺手2049》,繼續看向三十年後的世界。我挺喜歡賽博朋克的,它算是科幻下的一個小門類,但是卻充滿了淡淡的絕望氣息,這是一個機器文明異常發達的文明,複製人,機器人,和各種投影模擬,幻想。
  • 《銀翼殺手》:賽博朋克科幻片和文學大咖的集合體
    銀翼殺手,這是一部多麼值得反覆回味的經典科幻電影。我相信很多人是先觀賞了2017年拍攝的《銀翼殺手2049》。確實,這是一部難得的科幻佳片,裡面複製人深邃的存在和細膩的情感讓我痴迷。但我不得不提的是,在《銀翼殺手2049》前,還有一部堪稱是賽博朋克的元老,完美文學主義體現的電影,這就是在1982年拍攝的《銀翼殺手》!
  • 只是想讓你靜下心來看看美女 |《銀翼殺手2049》
    難道30年前的老版《銀翼殺手》的節奏不就比你們減肥時掉肉的速度還慢嗎,30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只能算是延續上一代的風格而已。但是為了《銀翼殺手2049》而惡補《銀翼殺手》的阿怡,連著看完兩部(的美女們),真心好奇那些人是怎麼睡著的,有如此養眼又洋氣的女星們坐鎮,睡覺肯本不存在的OK?賽博朋克賽博朋克是科幻的一種分支,多為探討科技的進步與人性之間的矛盾等黑暗諷刺內容的作品。
  • 連上熱搜的「賽博朋克」文化,你了解多少?
    這幾天,遊戲迷們激動地搓手,期待已久的《賽博朋克2077》遊戲即將發售,甚至連續上了熱搜。同時,近期「賽博朋克」的視覺風格也在各大平臺上流行,科幻味十足的色彩吸引了眾多粉絲,不少攝影愛好者甚至在各大城市街頭尋找「賽博朋克」般的場景。那麼關於賽博朋克文化,你了解的有多少呢?
  • 不知道這100條,你永遠看不懂《銀翼殺手2049》
    據統計,暫時總共有四種,第一種是82年《銀翼殺手》中出現的連鎖6型仿生人;第二種是仿生人連鎖7型;第三種是泰瑞公司在連鎖6型仿生人存貨耗盡之後,投入生產的連鎖8型仿生人;第四種則是由企業家華萊斯收購泰瑞公司後生產的連鎖9型仿生人。008 《銀翼殺手2049》依舊延續著第一部的「賽博朋克」的質感,但在命題上卻從第一部「複製人是人嗎?」
  • 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探究視覺系科幻電影的靈魂
    「我曾見過人類無想想像的美,我曾見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注視C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如同淚水消失在雨…死亡的時刻,到了。」《2049》與《銀翼殺手》都不同與以往的科幻片,它們展現出比其他電影更深沉的對未來的絕望。
  • 《銀翼殺手2049》幾大看點 但你別奢望第一次就能看懂
    所以,小編建議要是真想看懂或是至少不讓這長達近三個小時的觀影體驗枯燥乏味,最好的辦法不是不看,而是去補下《銀翼殺手》和它之後的三部短片:《2022黑暗浩劫》、《2036複製人黎明》、《2048無處可逃》還有一部王家衛的《2046》也可以順便看一下。看完這幾部,才算進入《銀翼殺手2049》的世界,記住,這才剛入門。
  • 《銀翼殺手2049》:有個虛擬女友或虛擬男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文/追劇者們《銀翼殺手2049》是根據菲利普·K·迪克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安娜·德·阿瑪斯、傑瑞德·萊託、羅賓·萊特、西爾維婭·侯克斯主演的美國科幻動作片。同時,《銀翼殺手2049》這部電影也是「銀翼殺手」系列科幻電影的第二部,即《銀翼殺手2》。
  • 為《銀翼殺手2049》打call,一個傅紅雪迎頭撞上白天羽的好故事
    《銀翼殺手》的故事,就是一個殺手被派去完成殺人的任務,結果他愛上了自己的目標對象,然後最終帶領對方私奔了,完了!而且講故事的手法有不夠高明,缺乏讓人一下子愛上這個故事的說服力。而隨著科幻的發展,《銀翼殺手》賽博朋克氣質逐漸得到發掘,這才打開了新的局面,所謂科技與人文的思考也是後來發掘的,畢竟只談賽博朋克逼格並不夠。
  • 《銀翼殺手》裡的未來終於來了
    先有《銀翼殺手》,還是先有賽博朋克?先有《銀翼殺手》還是賽博朋克這個問題,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好解決一點。直至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銀翼殺手》上映,字裡行間的賽博朋克元素,被美術指導勞倫斯·保羅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此時觀眾驚訝地發現,賽博朋克小說中的近未來,看上去離我們並不遙遠。在本月,81歲的《銀翼殺手》美術指導勞倫斯·保羅因心臟病離世,搭建賽博朋克世界的人,在「賽博朋克紀元」脈搏停止。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作為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作品,不但影響了日後很多電影,更成為智能類(AI)、賽博朋克科幻電影開宗立派之作,關於《銀翼殺手》影響了哪些電影,這裡不再贅述了,各位百度一搜,就可以出現一大票關於這部電影影響力的文章,再說下去這篇文章就成了另一個故事了。
  • 《銀翼殺手》概念設計師席德·米德讓賽博朋克變為現實
    席德·米德在從事概念藝術家行業40多年,參與製作的《銀翼殺手》概念設計,讓這部電影引領了「賽博朋克」藝術37多年,其中的賽博朋克美學影響了後世眾多電影、遊戲作品1982年 的《銀翼殺手》將科幻小說中的賽博朋克(Cyberpunk)風格化為視聽的藝術,開創了視聽系賽博朋克的先河。霧霾籠罩的天空、衰敗混亂的街頭、霧氣陰冷的雨夜、復古混搭的建築、冒著蒸汽的下水道、色澤詭譎的霓虹燈……構建這個賽博朋克世界的幕後功臣,就是席德·米德。
  • 《銀翼殺手2049》:科幻的唯美
    城市上空偶爾漂浮著「一戰」時候流行的齊柏林飛艇,當你跟隨最新的太空飛車(spinner)疾速俯瞰洛杉磯時,高聳、昏暗、冰冷而稜角分明的建築一層層呈現,最後的著陸點是矗立而帶有儀式感的洛杉磯警署(LAPD),觀眾完全浸入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再造的2049科幻世界。《銀翼殺手2049》中末世感的城市場景。
  • 連上熱搜的「賽博朋克」文化 你了解多少?
    同時,近期「賽博朋克」的視覺風格也在各大平臺上流行,科幻味十足的色彩吸引了眾多粉絲,不少攝影愛好者甚至在各大城市街頭尋找「賽博朋克」般的場景。那麼關於賽博朋克文化,你了解多少呢?遊戲開發者本身也是賽博朋克這一科幻類型的超級粉絲,他們甚至在遊戲中植入致敬賽博朋克文化的彩蛋——在「夜之城」裡的某個骨灰盒上,印有來自知名賽博朋克電影《銀翼殺手》中複製人羅伊的經典臺詞:「所有這些記憶如同雨中的淚水,都將隨著時間消逝。」
  • 世界觀丨你所了解的賽博朋克,真的就是賽博朋克嗎?
    無論是《賽博朋克2077》的多次跳票,還是《賽博朋克2077》在正式發售之後遊戲內容的討論,都在遊戲圈內外掀起了現象級的熱度。  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今天P君不聊遊戲,就來聊聊賽博朋克文化。    《銀翼殺手2049》 中的場景  所以說,賽博朋克的作品中,掌握科技以及巨大財富的人,與貧民窟中無力承擔生活成本的人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階級對立,「High tech/Low life」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銀翼殺手 2049》太悶太慢?可他設計的未來當年成就了科幻神作
    《銀翼殺手 2049》或許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科幻大片。超現實的未來科技、寂靜荒涼的末世之境、人與複製人的哲學思辨……這一切構建了一個後現代的賽博朋克世界。更為難得的是,《銀翼殺手 2049》沒有成為好萊塢眾多狗尾續貂之作中的一員,甚至可能將超越前作《銀翼殺手》。
  • 銀翼殺手2049電影豆瓣8.5分 但為什麼叫好不叫座
    所以影片在內地遭遇商業市場的票房失利也在意料之中,但對於資深科幻影迷來說,《銀翼殺手2049》無疑創造了一場狂歡。  時間退回32年前,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用一部《銀翼殺手》開創了「賽博朋克」這一科幻電影類型。此後的三十餘年裡,無數的科幻電影因此而受惠,著名的作品不乏《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第五元素》、《阿基拉》等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