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20年又快要過完了,一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經整整一年,今年是鼠年,年初的時候,大家都開玩笑說庚子鼠年是一個坎兒,確實如此,每一個鼠年似乎都會有一場災難,但不論世界形勢如何,堅強的中國人總能在災難之後迎來更蓬勃的發展,上一次鼠年是2008年,我們經歷了痛徹心扉的512地震,又在隨後的北京奧運會彰顯國力,如今雖有疫情肆虐,我們卻用萬眾一心,成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眼看國內外形勢,不由得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古人有句俗話說「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講的也是鼠年這道坎,這句話如何理解呢?
寡婦年和雙春年?
中國的傳統曆法——農曆,是一種陰陽曆,計算起來非常繁瑣,但絕對比世界通用的公曆(太陽曆)更為科學。在農曆中,古人認為,每過19年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會出現7個寡婦年——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年頭不適合結婚,否則會導致婚姻不幸,每逢寡婦年,家中老人也會建議,把婚事緩一緩,第二年再結婚,這種說法固然會有些愚昧,但在沒有現代科學的年代,也並非沒有道理。
寡婦年也叫啞年,意思是說這一年沒有「立春」節氣,因此也叫「盲春」。由於農曆和公曆的計算方式不一樣,在公曆(陽曆)紀年中,每月2個節氣,基本15天一個,是固定不變的,但農曆是一種陰陽曆,每年的月數和每月的天數都不固定,為了讓農曆紀年與太陽運行保持一致,所以農曆有每19年7個閏月的方式,來順應天地陰陽寒暑的自然變化,「十九年七閏法」古人天文觀察的一項偉大發明。
雙春年:每19年中這7個閏年,就有13個月,383或384天,多出來的這些天數中,又會多出來一個節氣,24節氣變成了25節氣,多出來一個「立春」,一年兩個立春,因此叫做「雙春年」。
寡婦年:在農曆無閏月的年份,全年長度有可能正好處於兩個立春的時間點之間,年首錯過了當年的立春,年尾又巧妙地避開了下一年的立春,這就形成了盲春,所謂「啞年」、「寡婦年」。
舉個例子:2019年就是寡婦年,按照農曆,2019年年首的立春,其實在2018年的除夕這天(公曆2019年2月4日),完美錯過了一天之後的農曆2019大年初一,年尾的立春又在農曆2020年的正月十一(公曆2020年2月4日),又一次完美錯過。
同理,農曆2020年就是雙春年了,年首正月十一一次立春,年尾臘月廿二(公曆2021年2月3日)又一次立春。
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
前面說了,每19年一個周期,會出現7個寡婦年,所以寡婦年常有,而雙春年不常有,在庚子鼠年遇上雙春年就更不容易了,在老一輩人眼裡,「寡年不結婚」是約定俗成的習慣,為什麼呢?
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按照農曆紀年,春節雖然是一年的開始,但根據季節變換,真正的新年其實是從立春開始的,因此古代民間有「立春大過年」的說法,在古代,人們對立春非常重視,就連皇帝都要下地作秀,祈求風調雨順。
如若遇上無春年,這就尷尬了,一年沒有春天,就好比人失去了青春,人失去了青春就失去了活力,在這樣的年份下結婚,好像人的婚姻也會死氣沉沉,不會得到幸福。若非要講科學,這就非常沒有意義了,因為對於咱們普通老百姓來說,科學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更注重討個彩頭,要個心安,用一句話就能在心中留下一份美好的期許,還講個鬼科學啊。
北宋時,大文豪王安石曾經跟蘇軾開了個玩笑,那年不但是雙春年,還是雙秋年,於是老王出了個對子給蘇軾,曰: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你看這一聯,平仄押韻就不多說了,最妙的是,當年是雙春年,對子裡也有兩個「春」字,同時是雙秋年,所以也暗含了兩個「秋」,第一句的「八月」就是秋天。面對這絕妙的上聯,即使是蘇東坡也無能為力,被王安石嘲笑了一番,其實老王很雞賊,他自己也對不上來。老王愛刁難蘇東坡這也是公開的秘密的,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中記載著這段故事,篇名叫《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最後,向抗疫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