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夏天有啥特點?熱在三伏,老祖宗留下的這句俗語很不俗

2020-12-17 膠東鄉村

2020年有點特別,庚子鼠年,閏四月又恰逢兩頭春,農村流傳著不少的俗語,甚至用「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來形容年份的特別。

說實話,2020年委實特殊,全球遭遇了疫情,經濟出現了放緩,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今年夏天氣溫有什麼特點,引人關注。下面,通過老祖宗留下的「熱在三伏」這句俗語,咱就來詳細剖析一下。

我們知道,傳統的夏季是由立夏開始,但真正的炎熱卻並不始於此,甚至當小暑節氣來臨時,氣溫也不是全年最高,真正意義的炎熱是從入伏開始。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寓為隱伏避暑之意。聰慧的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並且在遙遠的2600多年前,秦德公就設立入伏曆法,直至如今。

古人對於入伏日期的確定,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這裡,由於庚日的日期不確定,所以,中伏的時間並不固定,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

庚日是古代計時天幹的數字之一,另外9個為甲、乙、丙、丁、戊、己、辛,壬、癸,它與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數字相配,從而得到不同的計時。

那麼,今年的入伏情況是怎樣呢?

2020年的入伏在7月16日--7月25日,頭伏共有10天。

2020年的中伏從7月26日(農曆6月初6)--8月14日,中伏共有20天。

2020年的三伏從8月15日--8月24日,立秋在8月7號,秋後有一伏。

下周就要入伏了,根據今年的三伏時間,總結一下今年的夏季溫度特點。

(1)中伏為20天,今年夏季炎熱的時間有點長,可能遭受桑拿悶熱天氣的機率極大,防暑防病,應提前準備。

(2)秋後加一伏,秋老虎的餘威也不可小覷,畢竟農村有「三伏帶一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的說法,而這與連年氣溫升高,全球變暖亦息息相關。

(3)三伏天防暑應遵從立體防範,從吃、喝、住、行全方面合理應對。

●第一應多補充水分,入伏期間,可經常飲用三湯。這三湯分別為促進消化的海帶綠豆湯、生津止渴的蓮子銀耳湯和解暑的扁豆薏米湯。

●第二要合理安排起居,尤其保證晚上有充足的睡眠,並且儘量午間要小眯一會。

●第三在陽氣最盛時應提防寒氣的侵襲,合理使用空調和風扇等納涼產品。另外,冬病夏治,溫補驅寒。

●第四飲食要以清暑、益氣、滋陰生津為主。由於夏天暑溼重,溼氣易困於脾,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頭伏的餃子二伏的面,三伏的烙餅卷雞蛋,這些傳統的飲食,對於消除苦夏、解饞、養生都有明顯作用。同時,頭伏的羊肉、二伏的雞、三伏天的金豬蹄也是進補的食材。最後,苦瓜、絲瓜和冬瓜可以祛痱子和平痰喘增食慾,可以多加食用。

三伏天即到,又是一年炎熱季。古時有「伏日萬鬼行」的說法,將烈日炎炎的三伏天說的恐怖而又窒息,實際上,只要心靜自然涼,我們只要合理地採取避暑措施,就一定能歡快地度過酷暑。

相關焦點

  •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農村俗語自然也是文化的一種,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至理名言。雖然一些農村老俗話說的非常直白,但是直白的俗語中卻包含著很深的道理。所以說,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對我們後人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文【土味龍】 現在還是小暑節氣,還有一周左右就到大暑了,有人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是大暑,可能從這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裡理解的,以為到了大暑就進入夏天的燒烤模式。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老祖宗想表達啥?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對於傳統文化已經並不上心,如今社會快速發展,經濟上升的同時,人們紛紛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在農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所以更難聽到老人嘴裡念叨的俗語文化了,俗語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告訴後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我國的歷史很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
  • 馬上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
    導讀:16日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嗎?進入到七月份中旬了,但是今年的夏天在南方地區還是比較涼爽的。像往年這個時候已經熱得不行了,可是今年不但不熱,反而還有點涼颼颼的感覺。並且在這周的星期四,也就是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就要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一直要到8月24日才出伏。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啥意思?今年是秋包伏嗎?一起來了解一下!要了解這句俗語,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三伏」的定義。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老祖宗的生活總結,句句在理!
    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洗漱完的人們便會安然入睡,農村很少會出現夜深人靜時還在外面遊蕩這一現象。為什麼農民如此在意作息習慣?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保持健康,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主要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與強壯的體魄,就沒有什麼力氣去勞作的,所以農村人是很愛惜自己的身體。農民雖然非常講究養生,但是他們的養生之道,大多來源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
  • 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老祖宗道盡人性
    鄰居只怕鄰居富這後半句考驗的就是人性了,平常來往最多的就是鄰居了,你們的經濟差不多,接觸到的東西也差不多,所以才會有共同話題,關係才會長久下去。這應該也是害怕鄰居富的一個原因吧。這句俗語放在現在告訴我們,其實不管是親戚貧困還是鄰居富有,都不能失了自己的平常心,以「對事不對人」的客觀標準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俗語看似簡單,但當中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和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的經驗。
  • 伏天到,「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兩者有啥區別?
    導讀:伏天到,「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兩者有啥區別?今年小暑節氣以後,氣溫整體較往年來說要偏低一點,大部分地區小暑節氣的時候是比較涼爽的。不過這種涼爽的日子也即將要結束了,因為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到來了。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老祖宗的忠告
    就比如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這句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老祖宗的忠告「不如一人睡覺」,並非「睡後收入」也非胡謅當看到「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這句俗語時,很多人都會覺得摸不著頭腦,並且大多會產生疑惑:「一千個人努力掙錢,怎麼比不過一個人睡覺掙得多呢?」
  • 古人云「千年王八萬年龜」,後半句十人九不知,藏著老祖宗識人術
    在歷史上,像"根本"這樣的詞彙變化意義的還有很多,其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千年王八萬年龜",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連起來讀更能體會古人的智慧,堪稱經典。先來看看熟悉的"千年王八萬年龜"初看這句話,首先會覺得這是來說明壽命長的意思。
  • 農村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眾所周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田間水壩間流傳了許多智慧名言,統稱俗語,也是與廟堂之上的雅語相對稱,都是先人們在田間勞作和日常生產中總結出來的智慧之談。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便來源於老祖宗的口口傳誦,如果從字的表面意思來解讀,似乎是在闡明一個生產之道,不用害怕出山狼,反而要提防家裡的老鼠,然而其中所蘊藏智慧僅限於此嗎?在曲波的《山呼海嘯》當中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語,孟凡達說道:咱們春華的老鄉,在那裡一直有三句話流傳。
  •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會熱多久呢?秋老虎還會來嗎
    俗語說「立了秋,扇子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令,俗語有「秋者陰之氣始下,故天地萬物收!」這也代表著,氣溫也將由熱變涼,農作物也將進到收穫的季節!大家都知道,立秋也是有「三侯」,一曰冷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今天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2020哪天立秋
    如果天氣熱,就會影響到農民的生產生活,所以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三伏天的俗語,都是農村日常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下面這句「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秋包伏能熱得哭?那今年是不是秋包伏呢?今天就詳細的給大家解惑。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才是重點,可惜少為人知!我們來解讀這句話「少食壯火,自取其禍」。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火力壯」來形容年輕小夥子,意思就是年輕人身體好。古人將「營養」稱之為「火」。所謂「少不食壯火」,指的是年輕人不要吃太多營養品,既年輕人不要營養過剩。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殊不知老祖宗這裡卻有一句俗語,說:「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而這句俗語是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的意思其實這句俗語也是很好理解的,意思是說如果戶主在原有的大屋上,在起高一間小屋,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房屋主人三年中有兩年是要哭的,而長期下去要出大事的,這對房屋主人很不利的。
  •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到底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關於生死,古人也留下了許多俗語,例如「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單從字面上來看,這句俗語很好理解,它就是指人們既怕在臘月出生,又怕在臘月死亡。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句俗語沒有科學道理所循,若是多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考慮,那麼便很容易理解這句俗語產生的原因。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何意?
  • 村俗語「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三九冷三伏熱」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中三九天最冷。隨著最冷的39天的臨近,氣溫明顯下降,降雪等天氣也會增加。農村老人常說「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的意思是,當在三九和四九時沒有出現降雪天氣的話,那麼乾旱的情況會繼續延續到五九六九,甚至乾旱的時間還會持續更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