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2020-12-17 騰訊網

大家好,歡迎來到土味農村,解讀新鮮農村事。雖說已經是7月中旬了,可是我國多地仍有降雨,這個夏天似乎不太熱了。但是近來幾天,我國南方的降雨也將陸續結束了,迎來的就是炎炎烈日了,還好今年的夏天有個過渡期,酷熱天來的沒有那麼突然。

文【土味龍】

現在還是小暑節氣,還有一周左右就到大暑了,有人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是大暑,可能從這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裡理解的,以為到了大暑就進入夏天的燒烤模式。其實夏天最熱的階段是三伏天,今天就開始入伏了,而三伏中最熱的時間是中伏,那麼中伏是什麼時候,今年要熱多久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三伏吧。

生活在農村的人對三伏天都有了解,但是卻不明白什麼是「伏」,怎麼推算的,知道的人就很少了。伏在古代意思就是就是「藏伏」,就是指萬物間的陰氣被陽氣被迫藏伏了,聽起來挺玄乎,不過就這樣一直流傳至今,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階段了。三伏分別是頭伏、中伏和末伏。

那麼就有人關心了,到底是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間是末伏。雖然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時間有20天也有10天的,總的算下來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30天嗎,有些年份則是40天。其實大家只要記住這句話「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時間。

說到庚日,前幾期文章有說過,現在也順便帶大家了解下,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將10個天幹的數字和12個地支的數字是相配,交叉配合60次,一年中就有6個庚日,且相隔十天重複一次。就是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所以就把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當做頭伏,第四個庚日就進入中伏,注意了,第五個庚日不一定就是末伏首日,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才是末伏的首日。如果說,第五個庚日就是立秋,那麼第五個庚日就是末伏了,這也就區別了,為何有的年份三伏天是40天,有的年份卻是30天了。

今年的三伏天是有40天的,也就是說今年會熱40天。今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便是今天,也就說7月16日就開始入伏了,推算一下,下一個庚日是7月26日,就是說初伏的時間應該是在7月16日到7月25日,中伏就是從7月26日開始計算,第五個庚日是8月5日,可是立秋是8月7日,古人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作為末伏的開始日期,因此末伏應該從8月15日開始,所以7月26日到8月14日是中伏且有20天,8月15日到8月24日是末伏,計算下來一共有40天。

三伏天之所以熱,是因為這段時間我國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白天的時間比夜晚的時間長,且光照時間就長了,白天地面吸收的熱量的時間要比晚上散發熱量的時間長,而且吸收的熱量比散發的熱量多,這就使得地表藏下來的溫度就比較多,近地面的溫度也是一天比一天高。

關於三伏天,農村還有很多關於三伏的俗語,比如「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意思是說,就算到了立秋後的末伏,老牛都能熱死,這就代表連末伏都很熱,更別說最熱的中伏了,雖然說有些誇張,但是也能突出三伏天的炎熱。

現在南方很多地區仍然下著雨,但是不要掉以輕心,因為今天就是初伏了,證明三伏天已經來了,雨水過後,酷暑來臨,大家要提前做好防暑準備。不知道今天關於三伏的解答大家是否明白了呢?有不清楚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更多農村資訊盡在土味農村,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夏至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入伏?
    導讀:夏至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入伏?一晃眼的功夫,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進入六月下旬以後,迎來了今年的第10個節氣——夏至。在古代有「四時八節」的說法,而夏至節氣就是其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節氣時「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今年的夏至節氣是在6月21日,那夏至節氣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今年是哪天「入伏」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夏至在古代也叫「夏節」、「夏至節」,古代是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來過的。
  • 小暑後迎「三伏天」,今年什麼時候入伏?還會熱多久?答案來了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後就要入伏了,今年哪天入伏呢?還會熱多久呢?我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小暑中的「暑」,就是炎熱的意思,而小暑指的是小熱,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因此小暑的意思就是說天氣要開始炎熱了,但是卻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不過小暑雖然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緊接著其後的就是大暑節氣了。大暑,顧名思義這個時候就是大熱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了。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最近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在芒種過後,很多地區就迎來了「三夏時節」,氣溫也是在變高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但今年的情況不同,今年是閏四月,按理來說,天氣熱得會比較晚,具體怎樣算呢?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
  • 馬上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
    導讀:16日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嗎?進入到七月份中旬了,但是今年的夏天在南方地區還是比較涼爽的。像往年這個時候已經熱得不行了,可是今年不但不熱,反而還有點涼颼颼的感覺。並且在這周的星期四,也就是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就要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一直要到8月24日才出伏。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啥意思?今年是秋包伏嗎?一起來了解一下!要了解這句俗語,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三伏」的定義。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今天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2020哪天立秋
    今天是7月16日,要是在以前,人們已經能感受到炎炎夏日了,由於全國多地持續一個多月的降雨,現在的天氣不僅不熱還很涼快。在農村,老人們常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現在這黃總天氣是不是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呢?其實今天就是三伏天的初伏了,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三伏天的時間是7月16日到8月24日。
  • 伏天到,「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兩者有啥區別?
    導讀:伏天到,「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兩者有啥區別?今年小暑節氣以後,氣溫整體較往年來說要偏低一點,大部分地區小暑節氣的時候是比較涼爽的。不過這種涼爽的日子也即將要結束了,因為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到來了。
  • 「頭伏餃子,二伏面」,明天入伏,記得吃餃子,既營養又有寓意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入伏之後,地表的溫度和溼度都會變大,因此,我們在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要隨之做一些相應的改變,以防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今年「三伏天」共有40天!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明天就要入伏了,記得吃餃子,既營養又有寓意。「頭伏」為什麼要吃餃子?你們知道這裡面的原因嗎?首先,因為餃子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 俗語「小暑不算熱,大暑是三伏天」,小暑和大暑哪個更熱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俗語說「小暑不算熱,大暑是伏天」,大家有沒有去了解過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大暑前後時間的天氣會相當熱呢?很多時候,人們會以為,進入到小暑的天氣就是最熱的。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知道,小暑是小熱、大暑是大熱,所以在節氣歌謠中還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的說法,意思是,小暑是炎炎夏日的開始,等到了大暑時,才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小暑比剛立夏時溫度要高,隨著日期推進,也會偶有極端高溫天氣出現。和小暑一樣,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今日入伏,記得吃餃子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今日入伏,記得吃餃子。今天入伏了,在我們國家有入伏吃餃子的習俗,伏天分為三個階段,初伏,中伏和末伏,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今天是頭伏的第一天,一定要記得吃以下幾種美食。
  • 今日入伏,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頭伏為啥吃餃子?看完有數了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為炎熱、潮溼的日子。三伏分為初伏、二伏和三伏,對於一個熱愛美食的國家來說,每個節日或重要的日子都有特殊的美食,比如十分重要的三伏天。在農村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的俗語,那麼為什麼頭伏要吃餃子呢?有什麼依據嗎?
  • 「三伏天」叫「dog days(熱成狗)」?2020這一天入伏吃餃子嗎?
    小暑已經過去了,氣溫陡然升高,馬上就要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了。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之說。
  • 2020年的夏天有啥特點?熱在三伏,老祖宗留下的這句俗語很不俗
    說實話,2020年委實特殊,全球遭遇了疫情,經濟出現了放緩,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今年夏天氣溫有什麼特點,引人關注。下面,通過老祖宗留下的「熱在三伏」這句俗語,咱就來詳細剖析一下。我們知道,傳統的夏季是由立夏開始,但真正的炎熱卻並不始於此,甚至當小暑節氣來臨時,氣溫也不是全年最高,真正意義的炎熱是從入伏開始。
  • 夏至到,俗話說「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夏至颳風好不好?
    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夏至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2020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星期日,農曆五月初一。顧名思義,夏至就是夏天到了的意思。
  • 2020立秋時間是哪天幾月幾號?立秋後有幾個秋老虎?天氣還熱嗎?
    我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那今年是不是又會遇到秋包伏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這句諺語是關於三伏天的。要理解這句諺語的意思,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其中中伏是最最炎熱的,但末伏後的氣溫也會開始下降。
  • 2020年多個閏四月,「三伏天」啥時候到來?什麼時候最熱呢?
    第一、2020年「三伏天」啥時來 所謂「三伏天」,簡單說就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一段時間。在「三伏天」到來的時候,基本上都會陰雨連綿的現象。 「三伏天」的主要特點就是多雨潮溼,而且天氣也十分悶熱,人們總會感覺有一種洗桑拿的感覺,所以又將三伏天稱作「桑拿天」。
  • 今日末伏,2020年伏天時間,三伏的計算方法以及養生要素
    今天(2020.8.15)是末伏第一天,這幾天,北京在一場大暴雨過後,空氣溼度增加,悶熱難耐。立秋並沒有帶來涼爽的天氣。北京在溼熱中迎來了末伏。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每年的三伏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2020年三伏天還有10天就將過去,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快要熬出頭了。我們來看看2020年三伏的時間表。
  • 今日入伏,可是天氣卻這麼涼爽,「三伏貼」還有用嗎?
    「超長待機」的梅雨季還在繼續,這邊今天也正式「入伏」了,這也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即將開始。受到梅雨天氣的影響,今天雖然是頭伏,但卻是十分涼爽。據針灸康復科副主任楚佳梅介紹,三伏天(從農曆夏至的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止)是一個時間段,並不是一個時間點,貼敷時間不必拘泥於每一伏的頭一天,在頭伏、二伏(頭伏後10天)、三伏(二伏後20天)期間的任意一天各貼敷一次即可。「比如你二伏日7月26號來貼第一貼了,後面兩次各間隔一個禮拜,問題也不大。」
  • 2020年小暑到了,卻不是入伏第一天!你知道哪一天才入伏嗎?
    然而這一天卻不是入伏第一天。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高溫桑拿模式即將開啟小暑並不是最熱的時候,進入伏天后,將會是十分的人炎熱,通常三伏天就在小暑節氣中開始的,每年入伏的日期各不相同。
  • 2020年入伏從哪一天開始算起 2020三伏天日曆日期時間表
    2020年入伏從哪一天開始算起>>  【明日入伏!轉存這份2020三伏日曆】明天(16日)進入「三伏」中的「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全國多地即將開啟「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一圖看懂2020三伏天那些事↓↓天氣炎熱,注意防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