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瘋狂逼孩子的多是媽媽?三個原因讓人心酸!

2020-12-16 蟲兒媽媽育兒

在影片《茉莉的最後一天》中,剛讀高一的茉莉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跳樓自殺了,這個漂亮且品學兼優的女孩,在生前對自己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

林茉莉真的沒人愛嗎?

她生在一個富裕的中產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留美碩士,還有一個可愛的妹妹。父母為她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媽媽放棄了事業,在家悉心栽培她。

但她沒感覺到被愛,因為她總是被媽媽逼迫著,她愛好寫作,但媽媽以會影響學業為由撕毀了她的小說,媽媽監視她,控制她,從小到大,她都努力迎合媽媽,用力地當媽媽心目中的好女兒,媽媽以她為榮,但她一點也不快樂,她的內心不斷累積著壓力,終於,當她再也無法承受時,她選擇了放棄。

茉莉的離開讓媽媽無法接受,她發瘋似的到處尋找女兒自殺的原因,她認為,茉莉那麼優秀,不可能會輕生,但當她讀取女兒最後一天的記憶時,她徹底崩潰了,因為,她終於明白,讓女兒選擇自殺的,正是她自己。

影片中,媽媽失聲痛哭,她看到了茉莉在她面前站著,衝她微笑,跟她說:媽媽,謝謝你。

媽媽嘶聲哭喊著:對不起!

只是女兒再也聽不到了。

看完這部影片已是淚流滿面。

因為從裡面,我們看到了大多數媽媽的影子。身邊的媽媽們,也包括我自己,總會有控制不住情緒衝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總會有忍不住去催促孩子的時候,也總會有恨鐵不成鋼,抱怨孩子的時候。

林茉莉眼裡的媽媽,是不是也是孩子眼中的我們呢?

為什麼,瘋狂地逼迫孩子多數是媽媽?

在很多家庭類的影視劇裡,你會發現,裡面喜歡逼迫孩子的,幾乎清一色的是媽媽,而在現實生活中,逼迫孩子的也是媽媽佔了絕大多數。為什麼?媽媽總喜歡逼迫孩子?

三個原因,讓人心酸。

1、 媽媽的身份認定。

在我的身邊,熱衷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風雨無阻送孩子們去上課的,是媽媽,為了就近照顧孩子,選擇放棄工作,專門給孩子陪讀的,也是媽媽,一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到場的90%以上是媽媽。

媽媽是一種身份,也是一份沉重的責任。這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女人十月懷胎,生下孩子,經歷哺乳期,自然而然地,媽媽跟孩子的聯繫要比爸爸跟孩子的聯繫更加緊密。

除此外,在社會角色分工中,女性的家庭屬性更強,其實從遠古時代開始,就是身強力壯的男性在外狩獵,而柔弱的女性照顧家庭,之後就演變成,則是男性在外工作掙錢養家,女性主要負責料理家務和養育孩子。這種一種傳統分工。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中國就是全球女性就業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2010年的一組數據,在中國,女性的工作率超過70%,與男性的80%工作率十分接近。

所以,中國的女性除了要延續過去照顧家庭的責任,還需要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價值,而不僅限於家庭。

但過來人都知道,家庭和事業是根本不可能兼顧的。

所以,為了照顧好孩子,很多女性選擇在家帶孩子,或是弱化自己的職場角色,不求事業有成,但求有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就行。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價值和成長的需求,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犧牲事業的女性來說,會不自覺地用孩子的成功來彌補因失去工作而缺失的價值感,為了讓孩子成功,她們會忍不住逼迫孩子,掌握不好度,就很容易變成控制型的媽媽。

而在一些喪偶型育兒的家庭裡,因為丈夫從不參與育兒,把照顧家庭的責任全部扔給妻子,會讓妻子負重過多,得不到情緒出口和精神依靠的女性,會將這部分在丈夫身上缺失的情感全部投注到孩子身上,從而造成孩子的情感窒息。

一旦媽媽把孩子變成實現自我價值、尋求情感依靠的工具,那將是媽媽和孩子最大的悲哀。

2、媽媽更清楚社會的殘酷,希望孩子避坑。

一旦成為母親,女性的生活將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不論是育兒,還是處理育兒之外的各種關係,如婆媳關係,如夫妻關係,還有工作和家庭的關係,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說,新生命的降生,將打破原有的家庭格局。

我看過很多相似的事例,孩子出生後,夫妻關係從原來的親密變得冷漠、疏遠,婆媳關係因為育兒分歧中的權利爭奪而劍拔弩張,除此外,事業與家庭的取捨和傾斜,這些會讓女性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在這個時候,她們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而她們學到的第一課就是,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硬道理。

在中國做全職媽媽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因為,全職媽媽沒有收入,她花的每一分錢都得向丈夫伸手,如果丈夫不理解,不體貼,不能重視她們的付出,那她將活得特別辛苦且卑微。同時,因為長久脫離社會,可能會面臨跟丈夫越來越無法溝通交流的問題,婚姻的隱患會大大增加。而一旦婚姻破裂,沒有經濟來源的全職媽媽很難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

這一切,都讓媽媽們比男性更有憂患意識。

她們很清楚,不論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將來沒本事,將來的人生會十分被動,會受制於人,也很難獲得幸福。這種強大的憂患意識,媽媽會下意識地去逼迫孩子,讓他們強大。媽媽若沒有強大的自省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就容易給孩子造成精神壓迫,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3、媽媽所處的環境讓媽媽更容易焦慮。

養育孩子時,媽媽們更容易焦慮。

這是跟她們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的。

因為,喜歡談論孩子,經常談論孩子的,永遠是媽媽。

媽媽們聚在一起,聊的不是穿衣打扮,不是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而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這種談論有時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但更多的時候,會傳遞焦慮,讓焦慮升級。

兒子班裡有位同學的家長就說,原本覺得孩子還可以,學習成績中上,從幼兒園起,就在外面上英語班,孩子學得一般,但比起大多數孩子的英語水平還是好很多,她也不想太逼迫孩子,但每回看到大學同學群裡的各種關於娃的討論,就讓她心急上火,焦慮得睡不著。

她的大學同學多數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好多同學的孩子,小學四五年級,英語詞彙量已直逼大學詞彙量,而鋼琴、舞蹈等才藝也已經考到比較高的級別。

這讓她有種窒息感和無力感,突然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起點已經很高,還那麼努力,自己孩子這麼平庸,將來還有沒有前途?有時候,她看到孩子,心裡也會起一種無名火,覺得孩子還不夠努力,也想著逼一逼。但好在,她控制住了自己,選擇了把大學同學群消息設為免打擾,平時儘量少看消息。因為看多了,想不被帶節奏,真的太難。

但有很多媽媽很難控制這種焦慮,通過不斷地逼迫孩子,把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媽媽們該如何做?

UC大數據曾發布過一分《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其中,上海家長的焦慮指數全國第一,而北京位於第二。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優秀,起點更高,家長們,尤其是媽媽們,使出了渾身解數,鼓勵並督促孩子不停地學習。

這樣的結果,雖然有大量的牛娃出現,但這些牛娃和牛娃的父母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除了巨額的資金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的加持,還有回不去的童年,被不斷擠壓的親子時光。

什麼時候,媽媽們可以不再逼迫孩子?

媽媽們可以做一個身份確認,我們除了是媽媽,妻子,兒媳以外,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一個不被滋養的母親,很難養出身心健康,能量充沛的孩子。

其次媽媽們可以去尋找自我價值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孩子需要媽媽的陪伴,更需要的是媽媽的言傳身教。焦慮逼迫的媽媽,會讓孩子深陷情感窒息,精神容易枯萎,厭學,甚至厭世。

最重要的是,媽媽們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正如紀伯倫寫的那樣:「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女兒喜歡跳舞,媽媽卻堅決反對,而反對的原因竟是這麼讓人心酸
    28歲時,她老公與別的女人走了,孩子和父母都不要,於是她一個人拉扯4個孩子並贍養公公婆婆,但她卻千方百計阻止女兒的舞蹈夢,當知道背後的原因後,真的忍不住流淚,太讓人心酸了。她叫李飛霞,在大女兒楊金花8歲時,老公跟別的女人跑了,連父母都不要。她那個時候還是一名小學代課教師,但工資根本無法養育4個孩子和贍養兩個老人。
  • 為什麼貓咪會心甘情願被主人打?背後的5個原因,讓人心酸
    為什麼貓咪會心甘情願被主人打呢?其實背後有5個原因,真的很讓人心酸。1、知道反抗也沒用貓咪體形嬌小,主人對它來說就是個巨人,要是主人要打自己,貓咪知道自己根本毫無還手的能力,畢竟雙方實力差距太懸殊了。明知道反抗是沒有用的,貓咪自然也不會做這些無用功,所以在我們看來就是心甘情願挨打。
  • 「為什麼現在女性都不想生孩子?」知乎4000萬熱度帖子,讓人心酸
    而知乎的這個話題,雖然讓人心酸,卻切切實實地反映出了大多數女性的想法。 為什麼不願意要孩子?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工作、身體和家庭這三個原因。 在最近超熱門的韓劇《產後調理院》裡,即使女主作為公司最年輕的常務,即使她工作到生產前那一刻、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是上司還是會在她生完孩子以後,對她說:這個大項目以後要經常加班出差,要不給別人跟進吧。
  • 為什麼男生不要輕易對女生說晚安?以下三個原因,太心酸了
    若在晚上和人聊天,你們最後的結束語是什麼呢?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晚安。但晚安二字可不能隨便說,因為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含義。就像我身邊一個男性朋友說,他之前跟人聊天,結束語總是說:晚安。但有一件事的發生,讓他覺得,異性之間還是不要說晚安的好。為什麼呢?
  • 超人媽媽一人帶倆娃,別提多心酸,丈夫這句話很傷人
    恐怕只有帶過孩子的人才知道。如果家中只有你和孩子一個人,那麼就更慘了,你剛想上個大號,孩子門外哭了,你是開門還是不開門呢?你只能一邊抱著孩子,一邊上洗手間;中午,你剛把孩子哄睡著,終於能歇口氣好好的吃頓飯了,這時候孩子哭了,你是哄還是不哄?
  • 為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記仇?三點原因溫暖又扎心,多數家長會淚目
    而家長吼罵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從來不記恨家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天生就有「挨罵不恨」的屬性?為什麼孩子被家長吼後不記仇?三點原因溫暖又扎心,多數家長會淚目1.家長看後心酸——孩子害怕失去父母對於父母而言,他們還有雙親,就算雙親不在了,還有彼此,絲毫不會感到寂寞。
  • 《奇葩說》辯題引無數人心酸:「媽媽是超人」,真的是一句讚美嗎?
    在我還沒有成為媽媽之前,也在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個「超級」媽媽。可是生育之後,我發現,媽媽這個稱號背後承載了許多被人忽略的心酸。  「你好厲害,孩子被你教育得好好。」「你真的是個超人媽媽。」「你真了不起,又當爹又當媽。」
  • 被拉進屠宰場的狗狗,為什麼都不敢逃跑?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被拉進屠宰場的狗狗,為什麼都不敢逃跑?背後原因讓人心酸現在有很多人都把狗狗當作一種寵物來養,它們非常的乖巧溫順,對人類也非常的忠誠,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歡,但是在中國古代卻一直流傳著吃狗肉的說法,因為很多人覺得狗狗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還是一種大補的食材,能夠補腎氣,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如果吃上狗肉就能夠補充大量的熱量,因此有不少人都做起了賣狗肉的生意,那麼為什麼被拉進屠宰場的狗狗都不敢亂跑呢
  • 2-6歲的孩子平均每天提問73個問題:3個瘋狂提問的階段了解下
    女兒從3歲開始就進入了瘋狂的「十萬個為什麼」階段。於是我們的日常對話就成了這樣的畫風:·媽媽,為什麼白天也有小月亮?·媽媽,為什麼那隻小狗不回家呢?·媽媽,為什麼這條小魚不吃飯呢?·媽媽,天上為什麼那麼多星星?最近她開始學英語,於是我們的對話又加上了英語,變成了這樣:·媽媽,為什麼蘋果是apple?·媽媽,為什麼小貓是cat?
  • 坐月子為什麼要請月嫂?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三個好多人想不到
    以前的孩子那是真真正正的放養,聽到過一個真實的笑話:有一個家裡有七個孩子,晚上媽媽下班回家給孩子洗澡,有些孩子洗了兩次,有些孩子一次都沒洗。叫孩子吃飯,有些跑得快的孩子吃了兩次,有些慢的孩子沒得吃。以前孩子多都是這麼帶大的。我家有五兄妹,記得小時候經常因為吃東西,或是做家務而吵架。
  • 為什麼嬰兒一出生就能認出你是媽媽?看了三個原因,感覺好暖心
    俗話講「一哭二笑三認母; 四月大笑五認生」,這就說明,孩子三個月大就可以認出自己的媽媽。但是,實際上,孩子從一出生開始,被媽媽抱著或者挨著媽媽睡覺,就會格外的安靜、不鬧騰。或者,孩子有時候鬧騰,媽媽一抱過來立馬就能停止哭鬧。難道孩子從沒出生就能認識媽媽嗎?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還有網友專門提出過這個疑問。
  • 孩子哭著求助:「媽媽嘮叨50分鐘,自己把自己氣跑了!」
    孩子的所有事情,除了我一個人,家裡沒人管,清潔衛生等所有家務也都得指望我,她那爸爸就是甩手掌柜,只知道餓了黑臉、發脾氣,純粹就是一個巨嬰。昨晚我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自己錯了一道題目,我也沒有說她,她可能覺得自己做錯了一道,心裡不太舒服就哭了起來。孩子爸爸在臥室打遊戲,也不分青紅皂白,聽見孩子哭就開始大罵我,說我一天把孩子逼得太緊,說我給孩子壓力太多。
  • 「孩子,我為什麼一定要逼你好好學?」父母的一封信看哭無數人
    爸爸媽媽說了你兩句,你委屈地朝我們大吼,「為什麼總是要逼我好好學習?你們一點都不心疼我……」說實話,那一刻,我們也很委屈。為你找師資力量最好的學校,照顧好你生活上的一切事宜,就算再艱難,也要出錢讓你上補習班。
  • 日本最後一位「小太妹」,6年後變身「溫柔媽媽」,原因令人心酸
    藤本麗夏高中就退學了,18歲就懷孕了,可是沒多久就和男朋友分手了,因為捨不得這個小生命,所以藤本麗夏將孩子生了下來,成為了一名單親媽媽。 獨自撫養著孩子,其中過程特別艱辛,為了好好撫養孩子,藤本麗夏戒掉了菸酒、打架,蛻變成了一位溫柔的母親,其中的經歷也是令人心酸。
  • 「鬼子進村」時,為什麼有些老百姓不跑,有3個讓人心酸的原因
    「鬼子進村」後慌不擇路地樣子,那為什麼真實的歷史上,老百姓卻為什麼是不跑的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接下來就一起說說吧。 說到拍攝的最真實的以及最符合歷史的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大家一定會想到《亮劍》吧,的確,這部電視劇非常的經典,演員們將歷史真實的樣子呈現給了大家,雖然很殘酷,但最起碼沒有無腦吹中國軍人,而是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相比那些神劇就讓人看著舒服不少,那真實的戰爭到底有多殘酷呢?看看在抗戰剛開始時,中國百姓面對日軍這樣做時,是怎樣的下場吧。
  • 日本廁所的提示語,為什麼特意寫著「禁止飲食」?原因讓人心酸!
    日本廁所的提示語,為什麼特意寫著「禁止飲食」?原因讓人心酸!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廁所是我們生活絕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日本廁所的提示語,為什麼特意寫著「禁止飲食」?原因讓人心酸!
  • 人到中年,很多人不得不離鄉背井,原因讓人心酸
    離家的孩子流浪在外邊,沒有那好衣裳,也沒有好煙……每當聽到這首《離家的孩子》,很多人離鄉背井的人,總是忍不住落淚。尤其是人到中年了,卻還是要離開自己的老父老母、妻子兒女,為了生存而奔波,真的是讓人心酸難過啊。
  • 孩子哭喊著:「媽媽別打了,我聽你的」;真的別再逼孩子了
    ——梁啓超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每個家庭的寶貝疙瘩。有小孩的家庭,總缺不了哭喊打鬧,但伴隨的也是他們最天真無邪的歡笑,回想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狀態,真的很讓人追憶。然而現在的孩子是有多苦啊!有次見到鄰居教育孩子,小孩哭喊的可憐勁,我是真的感慨。
  • 漫迷購買一組路飛手辦,前三個好笑,後三個讓人心酸
    最近有漫迷分享了他購買的一組手辦,造型有點特別,前三個很好笑,後面三個讓人心酸。關於路飛的手辦,造型確實比較多。漫迷購買的第一件手辦,是一個路飛的背影,從後面看,一身漆黑,應該是使用了武裝色霸氣。不過有一個奇怪的點,路飛的草帽也武裝硬化了。從路飛的姿勢來看,確實很搞笑,應該是準備戰鬥前的樣子,這就是路飛受人喜歡的原因。
  • 168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500多個知識點《瘋狂的十萬個為什麼》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性價比非常高、玩著玩著就把學前知識掌握了的神奇百科全書——《瘋狂的十萬個為什麼》幼兒版。本套叢書專為3-8歲孩子打造,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和簡單易懂的故事回答孩子們提出的為什麼。這套書不同於其他複雜的灌輸式科普,而是採用生動的故事講述科普知識,將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為一體,增加閱讀興趣,加深閱讀記憶,讓家長不再害怕孩子等刨根問底。以往故事類的注音書比較多且大部分質量不高,但是科普類的注音書就罕見了,之前買過幾套還特別不滿意。這套瘋狂的《十萬個為什麼》可以說是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