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你喜歡三國嗎?
如果不喜歡,證明你沒有看到《三國演義》;
如果你只是一般喜歡,證明你看的是電視劇;
如果你超級喜歡,那你一定看過紙質版的《三國演義》,至少,你玩兒過《三國志》類的經典遊戲。
今天我要說的就是一個人愛上三國的故事。沒錯,那個人就是我,蜀山筆俠。
記得小時候我還不是太愛三國演義,除了知道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經典橋段外,剩下的就是課本裡學的孔融讓梨和曹衝稱象了。總之,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是個奸臣,劉備是個大大大好人。
有時候一本兒書的魔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家裡翻出一本發黃的《三國演義》。匆匆一瞥,裡面是半白話文,將就能看懂,閒來無事,就當小說一樣慢慢翻開來看。
沒想到,這一看就著了迷,裡面的智謀描寫和武將單挑簡直讓人如痴如醉、欲罷不能。此時才發現:書中所寫和電視劇看到的完全是兩碼事,電視劇不管怎麼拍,都達不到書本的效果,特別是那些總結到位的詩句、恰到好處的停頓和人物內心的描寫,是螢屏永遠看不到的。說實話,到現在,我都沒看到過一部近乎完美的《三國演義》電視劇。
等我如饑似渴地將這本《三國演義》讀完的時候,我才發現家裡沒有下冊,我讀的只是上冊。於是,我開始了尋找下冊之旅。
後來,我在書店找到了全冊,是那種印刷比較新的,和家裡的完全不一樣,家裡的是那種八幾年的黃紙印刷的,人名下面還劃有橫線的版本,聞起來還有點發黴的味道,但在讀書人眼裡,那叫書香。
先不管這些了,我就在書店裡讀完了剩下的部分,除了感覺沒有老版的那樣有味道,其它的都如我願。
沒想到,這次經歷促成了我以後對歷史的熱愛。《三國演義》幾乎濃縮了中國古代智慧的精華,看完這本書,基本上你對中國古人的政治哲學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難怪那麼多偉人都喜歡讀《三國演義》,比如:努爾XX、毛XX。
曹操之所以被寫成奸臣,是因為他違背了封建社會所謂的「忠君思想」,在那個年代,君就是國,國就是君,忠君和愛國是一回事,如果你不忠君,那麼你就是叛國,你就是奸臣、國賊。
殊不知他們其實是自相矛盾的,按照這種說法,朝代為什麼還要更替呢?新朝推翻舊朝又怎麼解釋呢?難道所有的人都叛國?人們該忠前一個君,還是後一個君?
其實究其根源在於:君代表不了國,國是大眾之國,人民之國,他們的意願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如果僅靠武力和思想來束縛他們,不管你是誰,最終都將違背人民的意願,走向滅亡。
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希望大家重拾歷史,讀史明智。
明天繼續……
作者本人申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