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
阿爾雷德.阿德勒(1870-1937)與弗洛伊德,榮格被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同時,他被譽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戴爾.卡耐基評論阿德勒為「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他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個體心理學代表所有人的心理學。
他小時候個子小,駝背,學習不好,身邊的大人經常拿他和其他的高富帥相比,讓他自慚形穢。三歲時,他的弟弟不幸去世,他兩次被車撞。五歲他得了肺炎,差點沒有救回來……
他的一生頗多坎坷,但是他卻始終敢於逆風而行,最終找到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意義,並成為與弗洛伊德和榮格一樣齊名的一代心理學大咖。
阿德勒的思想非常超前,可以說領先他所處那個時代100年。阿德勒心理學絕對不是死板的學問,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由日本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兩個人共同所寫,核心思想來自於阿德勒心理學的內容。
01
在古都郊外住著一位哲人,他始終認為:世界極其簡單,所有人隨時都可以獲得幸福。
而一位被諸多煩惱纏繞的青年卻對此不敢苟同,他眼裡的世界是另一番場景:矛盾叢生,一片混沌,根本沒有什麼幸福可言。
於是這位青年去拜訪這位哲人,他想搞明白到底是誰對誰錯。
青年感嘆:現代的社會,人與人沒有任何可以信賴的東西,人人都充滿著不安和猜忌,大家都只為自己而活。
言外之意就是他認為:現代的社會,每個人都不管別人的死活。
哲人卻說:那並非是「世界」本身的樣子,世界本身很簡單,而完全是青年自己把世界看得複雜了。
然後哲人解釋原因是:「人並不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於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與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哲人繼續說,試想如果你自身發生了變化,你眼中複雜怪異的混沌世界就會恢復極其簡單的樣子。所以我們所有的不幸,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自己怎樣。
02
關於這位青年,他自幼就缺乏自信,對自己的出身以及學歷,甚至是容貌都懷有深深的自卑感。
他很在意別人的目光和評價,他無法衷心地祝福別人的幸福,他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自我嫌棄的痛苦境地而難以自拔。
他非常渴望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是他卻又固執地相信:人不可以改變。哲人卻反駁他這樣的觀念,而認為「人可以改變」。
如果我們一味地去關注過去留下的心靈創傷,童年陰影,想用這些原因去解釋現在,就很容易陷入弗洛伊德的「原因論」中出不來,然後變相的演變為自己的狹義而錯誤的「決定論」觀,從而自然得出:我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是由過去的事情決定,人根本無法改變。
但是阿德勒心理學考慮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因為我們如果一直執著於原因論,就會永遠止步不前,痛苦不堪。
阿德勒反對心理創傷學說,「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03
阿德勒說過,「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過去的經歷或者創傷上,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就對了。
人們之所以陷入自己的不幸之中而不能自拔,想要改變卻無法改變,是因為意識裡面認為「不幸」對自己而言有更多的好處。
青年很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卻又自己認為自己無法改變,內心感到非常的苦惱和糾結。
哲人一語點破關鍵點:每個人無論在何時,或者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中都是可以改變的。無法改變的關鍵點在於自己下了「不改變」決心。
因為想要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大多數人都比較討厭這樣的勇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勇氣需要承受很多的痛苦。
所以青年和哲人最後討論的結論是:
我們之所以不幸不是因為過去的經歷或者環境的原因,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只是缺乏「勇氣」,更準確的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無論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
決定我們人生的都是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自己的選擇。
世界其實很簡單。
我們之所以認為世界複雜是因為「我」的主觀作用。人生本來並不複雜,而是「我」把人生搞複雜了。所以遭遇不幸,難獲幸福!
人不是受過去原因支配的存在,而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採取行動。
我們可以立足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放下弗洛伊德的「原因論」,因為「原因論」可能會把我們帶入狹義而錯誤的「決定論」出不來。
「人可以改變」,並且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們之所以會有「想要改變而無法改變」的想法,是因為我們在不斷地下「不改變」的決心,我們缺乏面對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氣。也就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綜上所述,我們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想要改變,其實也很簡單,只要重新勇敢地選擇新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是由別人賦予的,不幸或者幸福,都是由自己選擇的,都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因為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某種「目的」而活。
———完結———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望君點讚,歡迎關注百家號作者:夢嫻君,我們一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