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產量最大的螺旋槳式戰鬥機,美國AD-1「天襲者」攻擊機

2020-12-12 騰訊網

作為一款在二戰末期研製,原本打算為進攻日本本土使用的飛機,因為戰爭的結束最終沒有在二戰中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反倒是在十幾年後的越南戰場上,這架被認為是「過時」的老將再次橫刀立馬,披掛上陣。正所謂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款「老當益壯」的戰機就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研發生產的AD-1「天襲者」攻擊機。

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AD-1「天襲者」螺旋槳式戰鬥機

AD-1「天襲者」的研製始於上世紀40年代初期,起初這款戰機並不在道格拉斯公司的研製名單之內,僅僅是設計師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而研製出來的。之所以能夠順利成為海軍艦載機主要得益於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二戰中後期海軍開始對現有艦載機進行功能整合,二是道格拉斯的首席設計師愛德華·海涅曼一項大膽的提議,既否認了原本提供給海軍的戰機設計而推出了這款「傳統」戰機。

海軍艦載機性能整合

二戰中後期,美軍在戰場的優勢已經完全確立,日本的聯合艦隊被美軍打的七零八落,引以為傲的航空母艦更是所剩無幾。太平洋的天空已被美艦載機完全控制,雖然偶爾會遭遇到日本飛機零星的空中抵抗,不過這些已不足為懼。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海軍開始嘗試對自己的艦載機進行性能整合,希望能夠獲得一款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戰機,並將這種機型的代號命名為BT(也就是轟炸魚雷機)。其基本的要求必須是單人駕駛,能夠同時兼任俯衝轟炸、魚雷攻擊、低烈度的空中對抗和對地打擊能力。並具備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最低要求是目前現役戰機兩倍以上。

飛機製造商們聞風而動,紛紛拿出自己的設計。最終有三家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寇蒂斯和道格拉斯)的產品被海軍選中,這其中就包括道格拉斯公司的BTD-1。

大膽的提議

1944年6月,道格拉斯公司正準備將BTD-1型飛機的設計圖紙提交給海軍航空局審核,為下一步量產做最後的準備。但是首席設計師愛德華·海涅曼卻在這時向相關官員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認為BTD-1型戰機不過是之前XSB2D-1型飛機的單座改進型,雖然按照軍方要求去除了機炮,更換了發動機。但布局上的反鷗翼、內部彈倉等設計仍然無法改變,並且在載彈能力上明顯不足,無法兼具海軍下達的綜合任務。相比於寇蒂斯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產品,這款戰機的性能十分低下,他力主取消這個項目。將有限的資金轉移給全新設計的BT2D計劃中。

BTD-1戰鬥機

海軍官員聞聽此言,也對BT2D項目產生了興趣,命令次日拿出方案,否則終止合同。做了事先準備的海涅曼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將方案潤色完畢呈交審核,最終獲得了軍方的認可,同意他的請求,並訂購25架測試用飛機。

在以公司利潤為籌碼的賭局上海涅曼贏得了初步勝利,不過他也並非毫無準備的出此誑語。在海軍下達綜合戰機招標計劃時,海涅曼就開始著手研製這樣一款飛機,不過道格拉斯公司為趕進度,採用了臨時改進XSB2D-1來應付,這讓海涅曼非常擔心在巨大的競爭面前公司會敗下陣來。所以為長遠考慮,才出此下策。

AD-1「天襲者」的「羈絆」

那麼這款BT2D到底是什麼來頭呢?能夠讓海軍在短時間內接受這個方案呢?

BT2D是完全依據海軍下達的指標而全新設計的一款新型戰鬥機。雖然使用了和XSB2D相同的動力裝置,但是它的設計更加簡潔,直錐形型機身、低架式機翼、武器掛載於機翼之下。並具備超大的載彈量,配備有兩門20毫米機炮。結構簡單、火力兇猛就是這款飛機的優點,至於俯衝轟炸和魚雷攻擊也不在話下,所以海軍方面對於這款戰機相當的有興趣。

訂單確定之後,海涅曼開始了緊張的後續研製工作。到了1945年3月,第一架原型機設計生產完成,並於當月進行了試飛,結果令人非常滿意,在各個方面均達到了設計要求。該機空重5.4噸,有效載荷3.3噸,最多可攜帶近6噸的外掛,巡航時速319千米/時,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這架飛機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且易於維護,這才是海軍除了戰鬥力以外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兩個月的初步試飛完成後,海軍下達了548架的訂單任務,海涅曼這種看似「背叛公司」的提議最終收到了滿意的結果。

不過俗話說得好,世事難預料。隨著戰爭的結束,海軍對於這款戰機的需求開始變少,訂單也從原來的500多架下降到了277架。更加不幸的是,因為噴氣式戰鬥機技術日臻成熟,螺旋槳式戰鬥機開始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機型。對於這方面的投入,軍方開始縮減預算,而把錢投入到了前景更好的高速噴氣式戰鬥機上,這無疑對於還未大量裝備軍隊的BT2D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雖然項目沒有被取消,但是採購數量大大縮水。同時軍方還規定,BT2D的使用僅限於噴氣式戰鬥機服役之前,在這之後將不會繼續採購,這讓道格拉斯公司很是惱火。不過計劃還必須執行,1946年春BT2D開始交付海軍測試,同時BT的名稱被更名為「A」,BT2D也正式定名為AD-1「天襲者」,「D」代表由道格拉斯公司生產。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不過鑑於試飛過程中AD-1的表現異乎尋常的優秀,讓海軍官員對於這款戰鬥機的印象非常好,雖然在機體結構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起落架和尾部機身強度不足,在著艦時偶爾會發生斷裂情況。但經過海涅曼的緊急更正之後,曾被試飛員譽為是史上最好的俯衝轟炸機。不僅如此,這架飛機除了在性能、操作、載彈量方面的優勢之外,製造成本低廉、維護簡單、後勤保障比較容易等優點更是得到了海軍和地勤人員的青睞。

航母上準備起飛的AD-1

1946年末,這款「意外之作」正式加入海軍。該機採用了最為傳統的螺旋槳飛機的設計布局,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懸臂下單直翼設計,在巨大的機翼下每一側設置了七個外掛點,可以摺疊。尾翼為常規的倒T式設計,機尾設有專為航母著陸使用的攔阻鉤,後三點式起落架。氣泡式單座駕駛艙位於發動機後方,具有良好的視野,同時在座艙的周圍設置了超過100公斤的裝甲用於保護駕駛員,不過該型飛機並未配備彈射座椅。

動力系統採用了一臺賴特R-3350-8增壓徑向活塞發動機,輸出功率2300馬力,驅動一個四葉片螺旋槳。自封閉油箱被設置在機身內部,可攜帶超過1400升的燃油,航程更是達到了2100千米。

武器方面,早期的版本中兩側機翼各設有一門20毫米機炮,到了後期改進型號中增加為四門。外掛武器上,該機在機翼和機身腹部共擁有15個外掛點(機翼14個,機腹1個),可以攜帶超過3.3噸的各型炸彈,魚雷、凝固汽油彈或者是小型火箭等武器。

AD-1驚人的掛彈量

從配置上來看,AD-1雖然是一款集合俯衝轟炸和魚雷攻擊等多種能力於一身的對海、對地打擊戰鬥機,但是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完全就是一款近地支援攻擊機,AD-1也可以稱為美國攻擊機的「始祖」。不過當時的海軍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只是單純的將這款戰機用作海軍對海攻擊兼具對地支援的機型。同時由於這款戰機的操作比較簡單,性能穩定,在很多時間裡還被當做是初級艦載機駕駛員「練手」的裝備。1949年在道格拉斯推出第四款改進型AD-1D(也被稱作AD-4)之後,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款飛機的「職業生涯」會就此終結。因為它已經大大超出了原本海軍訂購的數量,達到了550架、共四種型號的艦載機了。在噴氣戰鬥機高速發展的年代,這已經是一個讓人「嗔目」的數量了。

不過,讓人想不到的還在後邊。50年代的一場戰爭讓他成功的變身為地面支援攻擊機。到了60年代噴氣機技術已非常成熟,這款在世人面前被認為已「垂垂老矣」的螺旋槳式戰鬥機也應該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可是南亞的一場戰爭再一次將它喚到了「金戈天馬」戰場之上,這就是越南戰爭。

AD-1與A-4「天鷹」攻擊機同臺競技

隨著A-4「天鷹」和A-6「入侵者」攻擊機的大量服役,在航母上已沒有戰位的AD-1僅僅是作為二線替補機型被放在「飛機墳場」當中慢慢老去,只有少數作為空中巡邏救援飛機使用。但A-4和A-6的速度過快,對地攻擊的效果並不理想。此時的海軍希望能有一種飛行速度低、載彈量大,能夠長時間滯留空中的對地攻擊機來為海軍陸戰隊在茂密的叢林中提供火力支援。雖然已啟動類似A-37「蜻蜓」和OV-10「野馬」戰機的研製改進計劃,但在這段空檔時期,AD-1「天襲者」被重新徵召,再一次披掛上陣。

強悍的掛載能力以及四門20毫米機炮的配備對於地面敵人的打擊效果相當不錯。特別是在越南茂密的叢林上空,需要的就是慢慢的飛行、長時間的滯空、仔細的辨識和不講道理的火力覆蓋,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戰績。而AD-1完全具備這種能力,這也使得它在越南戰場上成為地面部隊最受歡迎的支援飛機。當然了,雖然身披重甲,但這種攻擊方式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低空慢速飛行時,被擊中的概率大大的增加,據統計在整個戰爭期間一共有226架AD-1被擊落。當A-37「蜻蜓」攻擊機入役後,AD-1才開始漸漸退居二線。

戎馬一生

1985年,戰績顯赫的AD-1「天襲者」正式退出現役,它的服役時間長達35年,期間一共生產數量超過3100架,並發展出多種型號,包括了夜間戰鬥機、預警機、獵潛機、電子對抗機、低空轟炸機等。其中有一種改進型AD-4B還可以攜帶戰術核炸彈,果然優秀的「底版」有著無限的可能。

AD-1是在二戰末期應海軍整合機種而誕生的新一代螺旋槳式戰鬥機,雖未曾經歷二戰的硝煙,卻在另外兩場戰爭中以對地攻擊機的形式大放異彩,在噴氣戰機橫行的年代能夠有著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足以說明這款戰機的不俗。

相關焦點

  • 田宮1/48 A-1H 天襲者攻擊機
    A-1 Skyraider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設計製造的一款活塞引擎,螺旋槳推進的戰鬥攻擊機。A-1於1945年3月首飛,1946年開始服役。改機服役時間近40年,經歷朝鮮、越南戰爭戰場。
  • 美軍重新採購螺旋槳戰機,難道要拋棄A10?
    ▔▔▔▔▔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螺旋槳戰鬥機研製工作基本上陷於停滯。各大航空工業公司紛紛涉足噴氣式戰鬥機及配套設備,都想從中分獲一杯羹。 在美國空軍成立的時候(1947年),美軍內裝備的螺旋槳戰鬥機數量正在急劇下降。P51,P47等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螺旋槳戰鬥機,被時代所淘汰。
  • 現代螺旋槳戰鬥機,是不堪重用的老古董,還是經驗豐富的老兵?
    不一樣的「野馬」OV-10輕型攻擊機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如果提起「野馬」戰鬥機,那可是如雷貫耳,大名鼎鼎!OV-10輕型攻擊機代號「野馬」,但此「野馬」非彼「野馬」!它採用雙尾梁布局,兩臺1040馬力的T76渦槳發動機,位於左右尾梁前端,後端是一體式平尾。最大時速452公裡,航程927公裡,實用升限7300米,空重3.1噸,最大起飛重量6.5噸;該機的固定武器為4挺7.62毫米M-60機槍,共7個外掛點,可掛載火箭巢、炸彈,以及機槍機炮吊艙副油箱等。即使在20紀60年代,這些性能指標也相當普通。不過實戰中OV-10「野馬」的表現卻相當出彩。
  • 解碼巴西「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
    一機多能,戰場「撿漏」催生的攻擊機型說到現代戰機,很多人都會立即想到噴氣式戰鬥機、轟炸機、加油機、預警機等。但近年來,螺旋槳戰機在噴氣式飛機發展的夾縫裡頑強地發展了起來。「超級巨嘴鳥」攻擊機就是其中的代表。
  • 阿富汗的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打擊力量超過中國的強-5強擊機
    是螺旋槳攻擊機麼?對,是螺旋槳攻擊機。2013年,阿富汗戰場上出現一種A-29螺旋槳戰機,也叫「超級巨嘴鳥」攻擊機,這種飛機的巴西巨嘴鳥教練機的改進型,被美國空軍認為是一款適用於低強度作戰的全能型戰鬥機。在2013年美國耗資4.2億美元購買了20架,供阿富汗空軍重建。
  • 為何美軍還要用幾十年前的螺旋槳攻擊機?專家說了大實話
    據媒體報導,敘利亞很可能要進口巴西美國聯合生產的A-29型攻擊機,這款被代號為「超級巨嘴鳥」的攻擊機擁有非常不錯的作戰能力,雖然只是一款螺旋槳攻擊機,但對於敘利亞來說卻已經足夠使用了,畢竟其對手連空軍都沒有,即使購買昂貴的先進噴氣式戰鬥機,實際上也有一些「浪費」之嫌,這種廉價、方便操縱且性能並不差的螺旋槳攻擊機實際上非常適合用在這種戰場上
  • 超音速時代的來臨,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第一代戰鬥機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這一代戰鬥機武器裝備以航炮為主,後期型已經可以發射第一代空空飛彈。並且採用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標誌著戰鬥機由螺旋槳時代進入噴氣時代,部分戰鬥機已經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
  • 浴血長空手遊雜談 末代螺旋槳戰鬥機之震電式戰鬥機
    一般來講,戰機的發動機和螺旋槳都安裝在機頭,而這款戰機的發動機和螺旋槳都安裝在機尾,同時戰機的機翼也與其他戰機大不一樣。在歷史上,它為了攻擊轟炸機而被製造出來的,但因為它試飛成功之後戰爭便結束了,所以它沒有參戰。它便是震電式戰鬥機,今天小編就向大家講一講它的故事。
  • 航空史上產量最多的5種戰機 看看你知道多少個 第一名大有來頭
    五、美國 B-24轟炸機 產量:18482架 B-24轟炸機是歷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轟炸機,一共生產了18482架。B-24於二戰期間投入使用,活躍於西線、中緬印戰區和太平洋戰場,其參加的戰鬥甚至比有名的B-17空中堡壘式轟炸機更多。
  • 美軍花高價採購螺旋槳式攻擊機,成第二阿根廷空軍
    美國為世界第一軍費大國,可是依然顯得相當的緊張,美軍各軍兵種為了多要一點軍費都費盡腦子,只有偶爾才會有錢任性一把!比如:輕型攻擊機採購,又稱:OA-X計劃,美軍為了加快進度決定一次採購2款軍機,即A-29/超級巨嘴鳥和AT-6/金剛狼攻擊機,每款各採購2架,以便讓兩款型號搞對比測試,一定要選出一款最理想型號。
  • 獨具俄式風格的美軍戰鬥機,二戰貢獻卓越的共和P-47雷電戰鬥機
    獨具俄式風格的美軍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有一款飛機創造了非常多的罕見記錄,例如這款飛機的產量達到了15 683架,戰損比為4.6比1,千架出動損失率7架,可以說是二戰中最重要的一型戰鬥機,本期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分析這款獨特的戰鬥機,來自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的P-47雷電戰鬥機。
  • 二戰德軍口中的「黑色死神」,蘇聯的伊爾-2攻擊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可以說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了,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了無數著名的民族英雄以及武器槍械,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款伊爾-2攻擊機,就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好的一款對地攻擊機。這款伊爾-2攻擊機是以單活塞式三葉螺旋槳驅動的機型,呈下單翼硬殼式布局,為後三點式收放式起落架,主量產型為縱列雙座封閉式座艙,後座位是面向後方的機槍手座位,並設有彈倉的構造。
  • 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戰鬥機產量至今無國超越,產量最小的只有187架
    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戰鬥機----梅塞施密特Bf 109 總產量33984架在當時它的多項特點,使它屬於新一代的戰鬥機,如:下單翼(機翼位於機身下方)、全罩式座艙、可收放起落架以及全金屬製造的機身與機翼。
  • 美軍向菲律賓贈送螺旋槳攻擊機
    【文/觀察者網 堵開源】美國《防務新聞》網站7月25日報導,美國空軍正開始拆卸多架庫存的OV-10「野馬」輕型螺旋槳攻擊機,準備將其運往菲律賓。菲律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在使用OV-10輕型攻擊機的國家。美國提供的OV-10是此前曾在中東地區執行打擊恐怖分子任務的,安裝有較為先進航電系統並配備制導武器的型號。
  • 「核子列車」與「炸彈卡車」:核常搭配,美國海軍A-5與A-6攻擊機
    由於A-5攻擊機研製的時期,世界各主要強國已經相繼進入了噴氣式戰鬥機的時代,面對蘇聯米格戰鬥機的攔截,A-5攻擊機也採用了簡單粗暴的"加速跑"方式:按照戰術設定,A-5攻擊機從航母上起飛後,一旦進入敵方空域,就會立即打開發動機家裡,以1馬赫以上的高速持續巡航飛行。
  • 飛行員報告:駕馭憤怒的小鳥,EMB-314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
    機翼前方加長0.3米,後方加長1米),這是為了適應普惠加拿大PT6A-68/3渦槳發動機增加的功率和扭矩。 掛載兩枚MAA-1空空飛彈的「超級巨嘴鳥」 我這次在巴航工業位於聖若澤杜斯坎普斯的工廠對「超級巨嘴鳥」進行了兩次試飛,評估該機作為高級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的總體表現
  • 什麼年代了,還在用螺旋槳戰機?阿富汗空軍:A-29挺好用的
    (P51野馬)但二戰後,噴氣式發動機應用到戰鬥機上,使得戰鬥機速度越來越快,也可以飛得越來越高,作戰性能大幅領先螺旋槳戰鬥機,噴氣式戰鬥機替代螺旋槳戰鬥機成為了空軍部隊的"C位明星"。然而,這並不代表螺旋槳式戰鬥機就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了。事實上,在現代化空軍裝備上,螺旋槳戰機依然佔有一席之地,其中的典型,就是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