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綜合報導 下大雨寄快遞小心騙局、團夥冒充香港人街頭詐騙、蘋果手機變"磚頭",快查查這個功能你開了嗎?千龍網經濟頻道小編提醒您,上周發生了這些需要注意的事兒:
下大雨寄快遞小心騙局
近日北方大雨,有市民網購商品,貨還沒到就接到電話稱「包裹被雨泡了」,需要買家提供信息,以便賠償。沒想到,這竟是個「趁雨打劫」的騙局。
下午,她接到一個電話,「他說自己是快遞公司的,告訴我包裹因大雨損壞沒法配送,要給我雙倍的賠款」。因王女士兩天前確實網購過,而且對方當時準確說出了她的電話姓名以及所購物品,於是她當時放鬆了戒備。按照對方的要求,添加了一個名為「訂單客服」的QQ帳號。
之後對方通過QQ給王女士發來一個連結,「點進去是一個淘寶登錄頁面,需要選擇銀行卡,支付寶手機號等信息。他們說只能用銀行卡,還叫我把支付寶裡的錢轉一些到銀行卡裡,以保證卡是正常可以入帳的」。王女士說,當時銀行卡就在身上,覺得很安全,於是就按對方的要求操作了。
這一切都進行完後王女士發現對方提供的收貨地址並不是自己的,她再三追問,卻沒收到回音。「我那時候才開始產生懷疑,立馬查了銀行卡餘額,發現裡面的500元錢已經不見了,只剩了點兒零頭。」
"我換號了,敬請惠存"!你中招了沒?
「我換號了,敬請惠存」。先是以朋友名義通知換號,再要你「幫忙」。近日,廣東、福建等地都有市民反映遭遇新型「換號騙術」,被騙子假冒自己,給手機裡的聯繫人發簡訊,聲稱換了新號碼,然後行騙被假冒者的朋友和親戚。
警方提醒,這仍然屬於冒充熟人的電信詐騙,但是手法進行了「升級」,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市民群眾的手機通訊錄資料,冒充事主向其手機裡的聯繫人進行詐騙。
1、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防止個人信息洩漏,儘量不要在公共場所的電腦及網絡上通過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以及親友的真實信息;小心使用手機名片標註功能,以防手機丟失時重要聯繫人信息被騙子盜用。
2、遇到自稱變更手機號碼的情況,應該直接撥打手機中存儲的電話,或通過聯繫通訊錄好友和其親友進行甄別確認。
3、對通過電話、簡訊要求進行涉及資金的操作,務必保持警惕。如有必要,請與警方聯繫。
施小墨登門為被騙老人免費診治
7月22日下午兩點半,名醫施小墨先生帶著徒弟,趕到朝陽區馬泉營村魏老爺子的家中,為他免費義診,而這比約定時間早了半個小時。
此前,媒體報導了《打著施小墨的旗號推銷治癌藥》一事,患有癌症晚期的魏老爺子被人忽悠著購買了兩萬多元的保健藥,老人說這些藥品的包裝上印著名醫施小墨的名字,他深信不疑,所以才一擲千金。可是,當記者向施小墨先生求證時,他表示,這是別人打著他的旗號進行的虛假宣傳。在聽說魏老爺子的遭遇後,施先生決定登門義診。義診過程中,面對對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的老兩口,施先生多次苦苦相勸:購買保健品一定要謹慎!
「私拆包裹」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
日前,北京的小周給洛陽的王先生寄了一個hottoys超人玩偶和一張限量版海報,將包裹交給中通快遞員。當晚,小周竟在朋友圈發現中通快遞一名客服「曬」出被拆封的玩偶。兩天後,小周的朋友收到包裹後發現,珍貴的限量版海報不見了。記者7月19日聯繫上朝陽中通快遞,對方表示本來就沒海報,但卻不願提供監控視頻。對於客服人員拍照發朋友圈的做法,對方則稱「他太小不懂事兒」。
行業的規模越大,普遍性程度越高,其失範所帶來的消費者權益的損耗也必然越大。就此而言,對於像「私拆包裹」這樣看似的小問題,確實不應該再繼續忽視。要知道,相較於快遞公司,包裹的轉運和後續處理,消費者都處於信息高度非對稱的狀態,快遞公司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理所當然。
團夥冒充香港人街頭詐騙
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警方開展打擊「盜搶騙」犯罪專項行動的工作成果。2016上半年,北京市警方共破獲各類侵財犯罪案件1.8萬起,抓獲各類侵財犯罪嫌疑人7264名。其中,共抓獲爬樓鑽窗、技術開鎖、溜門、撬門等各類入室盜竊犯罪嫌疑人969名,破獲案件3146起。通過有力打擊,全市入室盜竊案件環比下降20%以上,有效遏制了夏季入室盜竊案件的高發勢頭。據警方通報,夏季是多發性侵財案件的高發季節,其中以入室盜竊、街頭搶奪、搶劫、涉車盜竊為主要高發案件。值得注意的是,盜竊汽車案件連續十年下降。
除了盜竊和街頭「兩搶」案件,一個冒充香港人的詐騙團夥也進入警方視野。今年3月份以來,本市先後發生多起冒充香港人的詐騙案,犯罪分子在地鐵沿線或繁華地段,通過主動向年輕女性搭訕,謊稱自己是香港、新加坡籍華人,取得事主信任後,以需要幫助為名騙取事主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