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國家的發展史,本質上就是武器的發展史,不管是鞏衛邊防還是開疆拓土,武器都是一個國家最有力的工具。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人們對於武器的研究從未停止,在各種文字記載中可窺一斑,《吳越春秋》中就有記載:「吳王闔廬使幹將作二劍」這就是著名的幹將莫邪鑄劍傳說。
而在北宋成書的《武經總要》,則詳細記載了熱兵器火炮的製作方法:「另外又熔松脂傅之,以炮放。」人們對於更強大的武器的研究,是沒有邊界的,而武器的出現除了保衛家國之外,也帶來了殘酷的戰爭。
01
當今世界,存在著大大小小許多的國家,共同構成了國與國之間的制衡。但很多國家並不是始終存在的,它們有的經歷了解體與分裂,有的滅亡後又以新的名義重建,有的直接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今天要講的這個國家,就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彼時剛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動蕩的戰局和紛亂的世界態勢中,捷克斯洛伐克於1918年10月28日宣布從奧匈帝國中獨立出來,正式成立了共和國。自此,曾經雄踞歐洲的龐大奧匈帝國走向解體,隨著十幾個國家的陸續獨立,奧匈帝國永遠成為了封存在史冊上的歷史。
一個大帝國的解體往往伴隨著當地局勢的不安,法國為了遏制德國的勢力,搶佔先機,運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協助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在優秀的軍工研究條件下,捷克斯洛伐克湧現了一批相當優秀的武器設計師,不僅越過其他歐洲國家,躋身與德國和法國並肩的軍工生產強國,還以僅次於德美的工業總產值,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第七大工業國。
在捷克斯洛伐克迅速發展的軍工產業歷史中,一款名為布拉格一式(Praga I)的新型輕機槍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款機槍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最著名的槍械設計師之一,哈力克(Vaclav Holek)在1920年設計的。這款全長1.161米的機槍使用的是馬克沁帆布彈帶來供彈,重達9.6千克的機身也使其威力更大,可達到900—1000米的有效射程,理論射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0發/分鐘。一問世便以卓絕的測試表現,與白朗寧、麥迪森等著名槍械比肩。
02
為了讓這款武器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哈力克在國防部的要求下,以布拉格一式為基礎繼續進行研發。很快研發就有了進展,新款的輕機槍在射擊準度上更加精確,即便是連續射擊數千發,在精度上也幾乎沒有不同,所以其順理成章地被選中,充當捷克軍隊的制式武器。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機槍。
這款機槍後來還進行了數次的改良,最終定名為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6型,也就是ZB-26。經過國防部驗收合格後,ZB-26開始大量投產,並遠銷國外,出口量達到了約12萬支。在進口這款輕機槍的國家中,我國是使用數量最多的國家。1927年,大軍閥張作霖憑藉天津大沽兵工廠,大量仿製並向前線提供了2000支仿ZB-26輕機槍。不敵其強大威力的國民黨軍隊,又苦於沒有槍械製作的條件,無奈之下只得轉向捷克斯洛伐克,直接大量採購ZB-26。
在1934年,因ZB-26優異的性能為作戰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南京國民政府正式將其作為統一制式輕機槍。自此,「捷克式」也成為了我國戰場上最具人氣的槍型。然而好景不長,在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上,英法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了納粹德國。不到一年後的1939年3月15日,德國迅速佔領首都布拉格,導致捷克斯洛伐克的正式滅亡。曾經生產ZB輕機槍的捷克布爾諾兵工廠,也被德國所佔,為本國繼續生產武器。
03
出乎意料的是,在捷克斯洛伐克滅亡前,還緊急運給我國一批武器,在半途被日本繳獲,並連稱要趕緊仿製。失去了最後大約7000支輕機槍供應的我國,在戰場上處於千鈞一髮的危急態勢,無奈之下只能通過仿製來充實戰備物資。我國曾從捷克斯洛伐克採購機槍數量為30249挺,而仿造數量卻超過了10萬挺。
而截獲我國軍備的日軍,也傾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仿製。畢竟東史郎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過這款步槍的威力,我國曾用一支步槍就讓20多名日本兵倒在子彈下。面對如此威力強大的武器,狼子野心的日本軍隊當然想大量擁有,然而與我國軍隊保衛家園的目的不同的是,日本是為了發動侵略,強大的武器到他們手上成為了戰爭的導火索,打破了別國人民乃至日本普通百姓的和平生活。
結語
捷克斯洛伐克曾經擁有強大的武器製作能力,卻沒能逃過亡國的命運。當這些武器落入侵略者的手中,卻引發了全世界範圍內殘酷的戰爭。武器應該是為了保衛家園而存在,而不是為侵略別國領土而提供服務。當所有人都認識到武器要為了和平而服務,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被戰爭傷害的人了。
參考資料:《吳越春秋》《武經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