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世忠的身上看去,滿滿都是趙匡胤的影子

2021-01-14 蜀山筆俠

「南宋七王」系列,蘄王韓世忠

「南宋七王」,哪七王?蘄王韓世忠、鄜王劉光世、循王張俊、鄂王嶽飛、和王楊沂中、涪王吳玠、信王吳璘。

其實,我們不要被這個稱號所迷惑,稱號,是當權者封的,當權者並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那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

今天,我們來看第一個王,蘄(音齊)王韓世忠。

韓世忠

應該說,韓世忠生在了一個對於他來說的好時代。因為韓世忠是一個很能打的人,如果在太平盛世,他充其量就是一個拳擊高手,或者搏擊冠軍之類的。而在亂世,他則可以成為一個建立不世之功的大將軍。

從後來韓世忠的表現看,我想起了一個人,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韓世忠和趙匡胤這兩個人給我的感覺很像,典型的武人,很能打。只不過趙匡胤是軍事世家出身,格局要高一些,想法要多一些;而韓世忠是平民出身,格局要低一些,但是要單純一些。

趙匡胤

趙匡胤運氣也不錯,遇上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不然,他也就是後周的一個開國大將了。韓世忠能做到王,也要感謝宋徽宗的敗家,北宋不滅亡,韓世忠充其量也就是個邊關一小將。韓世忠的起家,就是從他打西夏開始的。

由於作戰勇猛,多次立下奇功,韓世忠硬是從一個小兵幹到了小頭領。這一點和同樣平民出身的嶽飛很像,不過嶽飛比他小13歲,嶽飛的故事是從北宋抗金才開始的。

北宋的軍權此時基本上掌握在「六賊」手裡,六賊其實是北宋的主戰派,就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童貫引來了金國的入侵,所以後來,金兵第一次圍困汴梁的時候,點名要將六賊處置,北宋也因此由宋徽宗時代進入了宋欽宗時代。

在童貫掌權的時候,韓世忠小有升遷,對他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在徵方臘勝利以後,認識了的梁紅玉。英雄配美人,這或許就是韓世忠追求的最大幸福。後來梁紅玉不僅陪伴韓世忠一生,還為他的抗金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梁紅玉

宋、金開戰以後,韓世忠北上抗金,不過他手裡掌握的部隊,僅僅能和金軍打打遊擊,根本不能形成大規模的對抗。

由於金軍元帥完顏宗望在河北採取的是「斬首」行動,直奔汴梁,所以沿途州縣沒有遭到金軍的大舉進攻(除了幾個重鎮)。直到「靖康之恥」後,河北整體淪陷,韓世忠才陸續撤到了河南。

韓世忠飛黃騰達的一個重要契機就是平定「苗劉兵變」,也就是從這時起,他才進入了宋高宗趙構的核心管理層。後來的黃天蕩之戰、大儀鎮之戰等都是在趙構的信任下,才取得的。

在南宋軍民的英勇抵抗下,金宋力量的對比逐漸發生了反轉,此時最著急的並不是金國,而是趙構。趙構只想坐擁半壁江山,嶽飛已經打到黃河了,這就足夠了,所以,接下來就是收繳兵權。

趙構

韓世忠是個明白人,爽快的將兵權交給了趙構,趙構果然讚許他忠心可嘉,賞賜豐厚。而韓世忠,也快快樂樂的做了一個富家翁。

嶽飛,卻不是這樣,他不是愚忠,他忠的並不是趙構,他忠的是國家,是民族,是自己的心。所以,嶽飛含恨而終。但,他並沒有乞求人們會惋惜他的死,因為,他覺得這是死得其所!嶽飛的境界,是一般的世俗思想不能理解的。

韓世忠為嶽飛的事憤憤不平,朋友勸他不要惹禍上身,韓世忠憤慨的說:這樣做對得起宋太祖(趙匡胤)嗎?

一句話,盡顯韓世忠對趙匡胤的崇敬之情。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注原創,拒絕抄襲。

相關焦點

  • 梁紅玉和韓世忠的結識過程
    不過梁紅玉自小就有很好的教導,而且身上的氣質也很平常女子不同,自有一股英氣,很是奪人眼球。就有人稱有一次梁紅玉去官廟的時候,那時候天才剛剛亮起來,還沒有徹底撇開黑暗,梁紅玉走到門口的時候,眼睛突然瞟到一隻老虎,還不停的發出聲音,這可把她嚇壞了。這也不怪她,畢竟老虎那麼兇猛的動物,換做是誰不怕呢。
  • 趙屯與韓世忠
    然而,當我們透過史書,去領略那段歷史,則會有許多豐富的遐想。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軍大舉南侵,北宋滅亡。由此,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繼永嘉之亂、安史之亂後,第三次北方人口大規模向南方遷移。而人口的南遷,首先伴隨著因不能有效抵抗北方強大金軍騎兵,潰敗、後撤的宋朝士卒。他們邊退邊攏,伺機抗擊。
  • 南宋雙神韓世忠與嶽飛,為何嶽飛生死道消,韓世忠卻能夠善終?
    宋金戰爭爆發後,韓世忠率部轉戰州(今河南濬縣東南)、慶源府(今河北趙縣)、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等地,以少擊眾,是北宋末年官軍中少見的一支勁旅。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趙構即位,韓世忠任御營左軍統制。建炎三年,以鎮壓臨安苗傅、劉正彥政變有功,駐守鎮江。
  •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韓世忠做出正義的選擇!
    當苗劉反叛時,將軍韓世忠接受了詔書。原來,苗傅和劉正彥都很想通過晉升來拉攏他。與此同時,張波的來信,韓世忠看出,是想讓他進京平叛。韓世忠這次猶豫不決,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站在這岔路口要怎麼抉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段歷史!
  • 名將韓世忠一輩子甩不掉的黑鍋:他一個惡習害死一員虎將
    這是宋朝抗金名將韓世忠晚年的一首詞作《南鄉子》。嶽飛遇害後,韓世忠心灰意冷,從此歸隱田園,在西湖邊流連山水,吟詠性情,不問世事。這首詞,正是他抒發自己的落寞心情之作。在後世眼中,韓世忠與同時代的嶽飛齊名,兩人都是威震天下的抗金名將,南宋主戰派的中流砥柱。在波瀾壯闊的宋金戰爭中,韓世忠先後在黃天蕩之戰、大儀鎮之戰等重大戰役中力克強敵,大破金兵,立下累累戰功。
  • 韓世忠有勇有謀,卻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韓世忠有勇有謀,卻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韓世忠在戰場上立過很多戰功,他曾參與抗擊金軍和西夏,還平定了內亂。韓世忠很擅長打仗,他帶著自己的軍隊,在南宋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堅持抗擊敵人,保衛國家。韓世忠從小就喜歡練武,他的力氣比普通孩子要大。
  • 中興名將戎馬一生,韓世忠為何偏愛風塵女,三個妾室全部來自青樓
    嶽飛的故事盡人皆知,我們今天來說一說另一個名將,韓世忠,同為中興名將,韓世忠知名度顯然不如嶽飛。很多時候,你是否出名,並不完全取決於你的功業,韓世忠的功績比嶽飛差不了多少,但知名度就小的多,另外兩個名將你可能機會都沒有聽說過。
  • 嶽飛與韓世忠:同為忠臣名將,下場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麼?
    不過不變的是,這個故事本來就是用來比喻精忠報國的忠心的,所以故事的真實性實在是沒有必要去考證。嶽飛是一代名將,為什麼最終會如此下場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嶽飛犯了什麼錯誤呢?其實,嶽飛並沒有犯了什麼錯誤,然而嶽飛的缺點就在於他沒有犯任何錯誤,嶽飛一生對朝廷都是忠心耿耿,沒有二心,但是這種性格是非常受到當時朝廷高官的不待見的。
  • 秦檜的答案讓韓世忠無法追究
    可是到了韓世忠這裡,就變成了「莫須有」。 那麼「莫,須有」這三個字又是該怎麼解釋呢?他們認為莫指的是秦檜的遲疑,他在思考著如何給韓世忠一個合理的答案。至於須有這兩個字,則是指的是必須有的意思。
  • 趙匡胤拒絕黃袍加身,會被下屬殺掉嗎?
    前期有好多準備工作,黃袍加身是趙匡胤本身的願望。是總設計師,趙普是總導演,只是看在與柴榮是把兄弟,事做委婉一些。也想獲得道義上的高點。趙匡胤畫像2.據史載趙匡胤一出生滿屋香氣,預示著天生的與眾不同。所以叫他香孩兒。
  • 拼命的趙匡胤,為了完成夢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然而趙匡胤在出來之後,並沒有得到有關於父親的任何幫助,因此在他參加到各方的勢力中去後,卻始終沒有被那些不識人才的人所接納。最後,還是在一個和尚的指點下,才讓趙匡胤做了北上的決定,而也是這個決定讓他的一生由此轉變,因為他遇到了一個伯樂,太就是後來的太祖郭威!
  • 宰相肚裡能撐船,趙普卻是個小肚雞腸之人,看趙匡胤怎麼說他
    但是,趙普作為一代名相,他可不是那種大肚量的人,曾因一事給趙匡胤進言,被趙匡胤反問一句,頓時無地自容,羞愧難當。那時,趙匡胤剛打下滁州,他爸爸趙宏殷聽說兒子到了這裡,便來看望他,可惜前方戰事吃緊,趙匡胤又走了。不巧的是這老爺子沒有見到兒子,卻一病不起,床前也沒有個人照料。趙普早就對趙匡胤看好,只是苦於沒有機會,這不機會來了。於是,他早晚服侍,悉心照料,這還把老爺子給感動了。怎麼辦呢?你看人家照顧這麼久,總得賞點什麼吧。
  •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留下的子孫後裔,受到太宗一脈的優待了嗎?
    首先是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身體健康,她如何得知兒子駕崩時孫子還是個小孩子?事實上,趙匡胤駕崩時,最大的兒子趙德昭也已經26歲,國賴長君這個理由很難成立。 其次,知道金匱之盟的只有杜太后、趙匡胤、趙普三人,宋太宗即位後,杜太后和趙匡胤都已去世,只有趙普一人還在世,所以是孤證。
  • 趙匡胤兵變後後周仍有實力為何不反撲?
    就是說北漢契丹聯軍南下,引發了趙匡胤帶兵出徵。實際上趙匡胤集團謊報了軍情,並沒有這個事,他們只是需要調動、掌控軍隊的理由而已。作為後周殿前都點檢(禁衛軍統領)的趙匡胤,在後周軍中威望很高,確實有成為帝王的可能,所以部下才會慫恿、擁戴他——軍權、威望,那樣都不缺,而且後周只有孤兒寡母。奪取皇位的成功概率極高,完全可以放手一搏。於是,厚道如趙匡胤,也不免動心了。
  • 古建築裡的忠孝傳奇 嘉靖賜匾孝子 乾隆朝重建 韓世忠隱居義澗村
    杭州臨安的清涼峰鎮楊溪村,是個孝子文化遠近聞名的村子,這裡也是抗金名將韓世忠離開朝廷以後隱居的地方,直到去世。楊家溪的孝子祠,是弘揚孝子文化的好地方。孝子匾額是明代嘉靖皇帝賜的,門口一副對聯,上聯:廟貌鄰韓墓,下聯:孝思紹虞廷。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哪裡熱鬧哪裡去,哪裡有賭場,哪裡就有他,輸了耍賴不給,贏了誰也少不了他的。一天,趙匡胤打死了人,官府到處捉拿他,弄得他沒處容身,便溜到華山腳下,見一位農村老頭,挑了一擔鮮桃,順小路迎了上來。趙匡胤向前問道:「這個老頭擔的什麼?」老頭說:「擔的鮮桃,到村裡去賣。」趙匡胤一聽是桃,便說:「把你的桃兒賣給我充飢好嗎?」老頭回答:「請吃吧!
  • 宋太祖趙匡胤,遭遇因果循環,成也孤兒寡母,敗也孤兒寡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時候,他從前朝孤兒寡母的手中奪取政權,若干年之後,宋朝政權覆滅,丟失大宋政權的也是孤兒寡母,這也算是歷史的重演吧!又或者是趙匡胤當年奪取政權時留下的因果循環,對此,很多關專家都表示,這是趙匡胤的報應,歷史從來都是公正的,因果循環,無休無止。
  • 趙匡胤也是陳橋兵變的受害者,「黃袍加身」的最大受益者另有其人
    假如看了宋史,大家都會感覺趙老闆這事做的很是體面,沒有陰謀,沒有流血,找老闆在上班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別人把黃袍穿上了,因此就當了這個皇帝,算的上是眾望所歸啊。周世宗臨終前集合起來的大臣都是他最為信任的親信,當中自然就有趙匡胤。
  • 趙匡胤是「仁主」、朱元璋是「暴君」?換個立場看,可能完全相反
    比如趙匡胤,在士大夫眼中,他就是「仁主」;但如果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人就是個完完全全的暴君。朱元璋則完全相反,在士大夫看來,他殺人如麻,是個如假包換的「暴君」;但在老百姓眼裡,他則是一位千年難遇的好皇帝。趙匡胤幾乎善待了所有人,唯獨漏掉了老百姓趙匡胤的仁義之名,大半來自「杯酒釋兵權」。
  • 陶谷幫趙匡胤草擬禪讓詔書,這是依樣畫葫蘆嗎?為何趙匡胤用陶谷...
    陶谷就是個投機分子,他在後周做官做得順風順水,一看趙匡胤要篡位,二話不說提筆就要給周恭帝寫禪讓詔書,因此有了迎立之功,被趙匡胤封為禮部尚書。 可是他這個禮部尚書,其實沒什麼實權,也就給皇帝草擬一些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