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怒批奧數:我孫子10歲,他的作業題,有的我都做不出來

2020-11-24 騰訊網

文|睿評(誠言呈語旗下帳號,獨家授權發布)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關於數學有多難學,這些年網絡上流傳著這麼一個形象的梗:

自從初二那年數學課上彎腰撿了支筆,從此就再也沒聽懂過數學課。

事實上,就算是不撿筆,我也沒聽懂過…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從勾股定理到雞兔同籠,從因式分解到等式性質,從高等數學到線性代數,從微積分到概率論…

但凡是跟數學相關的課程,我好像就沒學好過。

總覺著數學上的那些定理定義,多少都有點超出我的語文理解範圍。

而大學裡順利通過數學類的考試,更多的也是依賴「濃濃的師生情」。

不過說出來大夥可能不信。

即便是這樣,我小學的時候,奧數居然「還行」。

從四年級到六年級,雖然沒考及格過幾次,但是每次排名也都不算太靠後。

應該說,30年前的奧數還是很受追捧的。

雖然有些人是奔著升學加分去的,但是研究過奧數的人都知道,時間長了之後,思維的反應速度是真的快了不少。

因為在那時,奧數對邏輯思維、規律發現的極致拓展,確實能讓思路變得開闊和敏捷。

雖然我不願意這麼講,但是自從升了初中離開了奧數後,我這腦子確實也沒再那麼好使過。

所以在我的心裡,奧數雖然「虐」過我千百遍,但我仍然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將來去跟它「比劃比劃」。

從趨勢上看,如今的奧數加分,在逐漸被淡化。

但是人們對奧數的熱情,卻反而比過去還高。

倒不是因為大夥都知道了學奧數的好處,而是頂尖私立學校的招生,仍然會在意這方面的「特長」。

可是在發展了幾十年後,如今的奧數,卻不知從那天起,突然開始變了味。

比如說,記公式。

過去的奧數,也需要記公式。

但是那些公式一般不能直接套用,而是要以此為基礎,「現場發明」出其他的公式。

而如今的奧數,很多內容壓根就是超綱的。

本身難度就高,再加上邏輯上的過度超前,那學生能聽得懂才怪了。

所以,一些輔導機構就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簡化」這個學習過程。

在很多地方,甚至還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

我看了看那些需要「牢記」的公式。

從長度到複雜程度,你要是不解釋一下的話,我還以為是流體力學裡的內容。

這跟思維訓練有關係?

說到底,這更像是為了解題而解題。

有人對這樣的奧數題,做出過一個形象的評價:

出題前先定下來一個公式,然後根據公式,倒推出考試題。

這說法看起來有點偏激,但是和清華教授王文湛的看法,卻十分相似。

身為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王教授曾經在講座中說:

我孫子10歲,他的奧數題,有的連我也不會做。

而原因,也是「由解法倒推出來的題目」。

用心記公式,用腳考試。

背離了思維發散,脫離了邏輯技巧,淡化了推導演算的奧數,反而看起來更像是考驗記憶力的「最強大腦」。

鑽研奧數的核心,在於反思式應用,和階梯式技巧。

但是記憶式的「套路」,用數學泰鬥吳文俊院士的話說,就是「害人,害數學」。

平心而論,我依然認為奧數是有必要學的。

哪怕你是為了升學而去學奧數,也不是什麼值得橫加指責的事。

但是盲目增加難度,刻意強調記憶的奧數,或許並不會帶給學生什麼思維上的進步。

反而會讓固化的「技巧」,圈定學生的思維模式。

「新奧數」被吐槽,其實還有改進的空間。

畢竟針對某一個學科進行改進,還算是能有針對性地改善。

但是它所反應出來的問題,其實是教育焦慮下的內捲化,蔓延到了幾乎每一個細節。

要說「內卷」,其實20年前也存在。

因為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一直就遠高於二本線。

但是在那個時候,同樣的競爭環境,卻沒有人製造焦慮,販賣焦慮。

更沒有人把超前教育當做教學成績,當做大勢所趨。

然而,教育產業化下的教育機構,卻深諳營銷之道。

一套「我給你焦慮,我給你藥」的粗暴營銷套路,就能像「破財保平安」似的肆意收割。

新奧數對學科內核的偏離,只是教育內捲化下的一個縮影。

或許在一輪又一輪的教學競賽中,不時地回頭看看教育的本質,才能讓學生學業精進,讓家長舒心寧神吧。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痛批奧數:我孫子10歲,他的數學題我都不會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孩子上小學時送去奧數班,美曰其名「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家長們的認知中,奧數能夠讓孩子的智商提高。但自打孩子進了奧數班,每次孩子回家我都是心裡犯怵的。只要他覺得有意思有難度的題都會讓我們試著解。
  • 小學生作業有多難?清華教授王文湛:孫子10歲,他的數學題我都不會
    說起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這是絕大多數父母心中的一大噩夢,「輔導作業前母慈子孝,輔導作業後雞飛狗跳」,相信這樣的「唯美」畫面在很多家庭上演。很多不明所以的網友可能會認為,小學生作業不都很簡單的嗎?連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都輔導不了,只能說明父母的學歷低。
  • 清華教授不會孫子的數學作業?要想學好數學,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前段時間有一個帖子非常火:清華教授做不出孫子的數學作業。這話乍一看仿佛是「標題黨」,畢竟那可是清華教授,不是本科學生這種爛大街的學歷,學術上沒點天賦還真讀不到那個位置,幾乎不存在渾水摸魚之徒。別說是小學的數學題目,哪怕是大學的高等數學,他們也能略知一二。
  • 小學生奧數題連清華大學教授都不會做,你會讓孩子學奧數嗎?
    說到奧數,應該也是很多人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節,比如我,深為當年自己沒有條件參加奧數學習班而感到遺憾,所以很希望在兒子身上進行彌補。不過事與願違,目前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對學習還絲毫提不起興趣,這個計劃暫時擱淺。不過對於奧數我也很疑惑,究竟該不該讓孩子接受奧數訓練呢?
  • 清華教授王文湛竟不會做10歲孩子的數學題?網友:現在的數學題是人...
    他們吃多了讀書少的苦,紛紛認為,缺什麼都不能缺教育。尤其是別的孩子都有的,那自家孩子也必須有。孩子還未出生時,就已經有母胎家教課,等孩子出生後,更是從小就培養她對學習的愛好興趣,等到兩三歲,就可以上興趣課。別看他們年紀輕輕,一天課程安排下來,有時候比大人都多。
  • 清華大學教授王文湛痛批教育機構泛濫,就是浪費家長錢,為難孩子
    我有一個同學是小學老師,有一天我和他聊天,他對我說:我有一個做航天研究的同學,他是個碩士畢業生,有天他拿著他9歲孩子數學的作業來問我,問我那道數學題怎麼做?聽到同學說這樣的話,我驚訝了,現在小學生的數學真的有這麼難嗎?
  • 奧數國家隊隊長走上《最強大腦》舞臺,清華學霸們私語:大神來了
    對於《最強大腦》這個節目我相信各位都不陌生,能夠站在這個舞臺上並享受掌聲,無一例外都是一些「天才般」的少年。但通過這個節目,我們也發現了一件事,清華和北大這兩座名校幾乎承包了大部分席位,由此可見清華北大是名校中的名校這個說法不是空穴來風。
  • 4 + 4 + 2 = 10算錯了?家長說老師不能要求孩子都有奧數思維
    輔導過孩子數學的家長,肯定會有類似的體驗,自己明明是本科畢業,不大不小勉強也算是個高材生,卻總是被孩子的小學數學題目折磨到崩潰。某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別說是孩子,家長自己都整不明白,而且是那種拿著正確答案都無法接受的類型。
  • 4+4+2=10算錯了?家長無語,說老師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有奧數思維
    比如下面這道題目:問題很簡單,看圖補全公式,相信絕大多數人最後的答案都是「4+4+2=10」,圖片中剛好10隻小雞,而且還分成三個部分,按照正常人思維,剛好符合下面等式的規律分布。然而,正確答案卻不是這樣,而且相差甚遠,正確解答是「8-4+2=6」。
  • 請清華大一學長當高三學生的家教,學生該怎麼做?
    清華學堂我家有一位前年考上清華的。很慚愧,我也是清華畢業的,但解題能力急劇下降,要費好久才能解題,有時遇到古怪的題還解不出來。像小學奧數之類的題,經常把我考倒。因此,我家小孩如果有題不會來問我,我一般是看兩眼,算一下。嘗試一下不行,我馬上放棄,對小孩說,你去找你哥去吧,他會給你解。於是小孩就去問他哥哥去了,一般說來,她哥哥都會給她解答。所以,如果有清華大一學生給你補課。你首先要羅列出一堆你不會的題,扔給他解。
  • 小學生看圖猜成語作業10道題,能做對8個以上的天才爸爸不超過5%
    當今社會,很多小學生的作業題能夠難倒博士也是有的,很多數學題,腦筋急轉彎等難倒家長的更是不在話下。但是有一類語文題,可是能夠難倒眾多英雄好漢的,下面就是我為找的10個小學生能夠全部做出來,但是爸爸媽媽卻做不出來的問題。
  • 孩子應用題不會做,感覺他根本沒讀懂題,怎麼提高他的理解能力?
    要解決應用題,首先要讀懂題意,對於小學生而言,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在做應用題的時候經常出現不明白題意的現象。比如說上周我給一個二年級的孩子講周期問題,題目裡涉及到日曆,我們知道,一周是7天,那麼7就是一個周期,一個循環,這個概念我給孩子講明白了,但是孩子問我,老師,什麼叫日曆?
  • 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作業完成的也不好,這樣下去怎麼辦?
    我教了10幾年中小學數學,確實有一些學生作業總也完成不好,每次留完作業,班上總有幾位同學,要麼交作業交得很遲,要麼作業做的不規範,錯誤率很高,甚至有的學生乾脆就不交作業,我相信很多老師也家長對這類學生也是很頭疼的。
  • 一道奧數題火了 全世界都在琢磨Cheryl的生日
    原標題:一道奧數題火了 全世界都在琢磨Cheryl的生日   新加坡一道為十五六歲學生設計的奧數題被人放上網,不料惹得西方國家網民絞盡腦汁爭相答題。許多人驚呼,新加坡孩子竟然要做這麼難的數學題啊!
  • 清華教授演講被評「不接地氣」,為什麼總有專家發表不合常理觀點
    偏偏現在是這位清華教授來講:「我的孩子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名普通人」,這聽上去就太「出戲」了! 因為她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她已經站在教育頂端,這時候再來談「普通人」的話題,便會引起大家的不滿。就連儲殷教授也跑出來表態:
  • 10個樂高遊戲,幫娃玩轉「奧數初階」圖形題
    我同事裡有幾個海澱媽媽,平時經常討論「奧數」思維啟蒙。那天我看她們在群裡分享了一道題:題目是:在這張地圖上,小人從指定位置出發,路上遇到○右轉,遇到△左轉,最後會到達哪個房子?後來我們就著這事兒討論,結果發現,初級階段的思維訓練中,很多圖形問題都能轉化到樂高上來演示。當抽象的平面題目變成具象的立體實物後,孩子就特別容易理解。所以,今天給妞們推薦10組用樂高玩的小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能慢慢滲透圖形和空間的思維。我同事還說,要是從小帶娃這麼玩樂高,直接和奧數軟接軌了。
  • ta 陪伴我考上清華
    最後一天的紫操不眠夜,看著公寓窗口的燈光在深夜裡一點點暗下去,突然心裡湧上一股不可名狀的衝動––我明年一定要回來。暑校留下的、與清華最相關是這個本子,我開始每天在上面寫下我今天的目標,做幾套額外的卷子、去操場跑幾圈步、英語課別再睡覺,諸如此類。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清華學霸畢業後當老師,巧妙思路教數學,小學生:很快就做出來了
    看著這道題,你想起來的是自己被數學題支配的恐懼還是被孩子無論如何都解不出題支配的恐懼?要想解這道題的話,首先要假設,假設雞有X只,兔子有Y只...不必這麼麻煩!清華學霸畢業後成為小學教師吳正亨是湖北的理科高考狀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現如今已經是一名在網絡上教授中小學生的數學老師了。
  • 清華同方陸致成:創業教授寶刀不老
    清華同方,從清華大學到同方股份,正如陸致成從大學教授到企業家,其實每一步都息息相關。  「我的經歷其實很簡單,我常說是十年劃一段。二十歲下鄉,三十歲大學畢業,四十歲幹企業,五十歲上市,現在六十多歲,還是一位創業者。就像薩默·雷石東,他是律師,65歲開始創業,現在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媒體集團,我64歲,起碼比他還小。」陸致成風趣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