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佬攜巨資殺入社區團購 官媒評論給燒錢大戰降溫

2020-12-15 華商網

  農貿市場的菜攤上擺放著西紅柿、土豆、蓮菜等,市民一邊選菜一邊討價還價;三輪車上放滿了蔥,上面寫著每斤5.5元;一位大嬸正在攤位上挑選著菠菜和青菜……這是不少市民對菜市場的印象。

  但從今年秋季以來,賣菜市場情況悄然發生變化,眾多網際網路巨頭攜巨資跑步進入賣菜市場,殺手鐧很簡單:便宜,以遠遠低於成本的價格賣菜。

  >>>網際網路大佬攜巨資殺入社區團購

  競爭白熱化

  社區團購的「一哥」是誕生於湖南長沙的興盛優選,在短短兩年時間,便已經在全國攻城拔寨。目前業務遍布14個省份。數據顯示,興盛優選2019年全年GMV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1250%。在2020年年初時,疫情突襲,社區團購的市場需求更旺,而興盛優選的估值也被大幅提高。

  一家誕生於四川成都的聯聯周邊遊,在今年也風生水起,以人拉人的模式快速擴張,其經營的核心依然是社區團購。

  後院著火,美團的王興坐不住了,興盛優選的大軍已經壓上,美團最引以為榮的護城河開始感受到壓力。

  7月7日,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大舉開進菜市場。

  今年6月,滴滴推出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創始人程維公開發宣布:「橙心優選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第一名!」

  8月,下沉市場的「流量王」拼多多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

  9月,阿里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CEO張勇親自下場加入社區團購;

  今日頭條也想分一杯羹,10月上線「今日優選」,成立電商一級部門;

  11月最後一天,阿里巴巴攜六路資本,兩億美元重倉菜場團購平臺十薈團。

  11月30日,劉強東在高管會上正式宣布:成立京東優選,親自帶隊下場,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

  為了搶奪這個龐大的市場,12月11日晚間京東完成了曲線救國的「偷襲」,宣布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社區團購龍頭——興盛優選。

  在關於社區團購的研報中分析中,天風證券商貿零售行業首席分析師劉章明團隊認為,社區團購在商業模式的創新點主要包含3點:團長制、集採集配和預售制,該三點分別帶來了三個成本的降低:流量成本、履約成本、生鮮損耗。

  2020年來社區團購競爭加劇,一方面資本密集注入該賽道,各傳統創業公司擴張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加速搶佔該賽道,各平臺加大力度進行團長、運營人才招聘,多家公司將社區團購業務提升至戰略高度。

  社區團購的市場究竟有多大?竟然迎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爭相拼殺?

  >>>社區團購就是搶奪菜市場的流量,「得團長者得天下」

  社區團購,簡單說就是小區門口的小超市或者快遞小店的老闆,成為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在該小區的團長,消費者需要什麼給他下單(或者自己在平臺上下單),下班回家到他店裡取貨。

  「掃個碼,10個雞蛋一塊錢,有的菜幾毛錢,9毛錢的菜也不少,手機上買菜真便宜。」最近,西安80後上班族陳女士聽朋友說社區團購買菜很便宜,掃碼以後參與,她成了一家購物團的團員。以前經常逛超市、菜市場,如今午休時打開手機小程序買蔬菜、水果以及其它日用品,下班去拿貨,很方便,關鍵很便宜。

  與前述情況類似,家住西安大慶路附近的秦先生兩個多月前也加入了社區團購。他被小區附近生鮮店老闆邀請加入一個社區團購微信群,裡面經常發連結。時間一長他成了「老手」,便推薦親友參與,「商家做活動很便宜,省時又省力。」

  這個社區團購怎麼賺錢?從業者高女士說賺錢有三個辦法。第一,點擊助力以後搶到紅包,讓更多人幫忙助力,湊夠100元提現。第二,下單省的就是賺的。第三,拉人頭參與獲得提成。她發來一張海報說讓按流程掃碼,如果不懂,可以看抖音,上面有很多的介紹。專門做推廣的被稱為團長,他們相當於群主,服務客戶、發展用戶、吸引下單。

  華商報記者掃碼下單支付後,系統顯示讓到西安市東二環附近一家蔬菜水果店取貨,店門口擺放了很多水果,進店以後工作人員讓報個人信息,拿出紙張查購物清單以後找到了對應的東西,就跟取快遞一樣方便。

  「可以查單子,也可以掃碼。」水果店的負責人張拓就是團長,他動作麻利,有時收銀,有時幫著理菜,店內還有其他員工。

  張拓看到社區團購火爆以後決定嘗試,經朋友介紹成為一名團長,建起微信群,每天在微信群裡發平臺上的新鮮優惠商品。現在,他已經和四五個平臺合作,顧客網上下單以後公司送貨,自己拿就行了。

  團長是社區團購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說法稱「得團長者得天下」。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貼吧、論壇裡,很多公司在招團長。目前從業者大多是熟悉網絡、有空閒時間的人,或帶孩子的「寶媽」。如,某公司招聘團長的告示顯示,團長需要線下收貨、安排送貨,平臺每日送貨上門,團長妥善保管,然後通知顧客上門取貨。如果想多賺就要建立社群,維護社群關係,在群內分享商品連結或海報,組織顧客團購等等。

  「團長」的收入主要來自佣金,各平臺會根據營業額給佣金。有消息顯示,在山東濟南1個「團長」代理5個平臺月收入約5000元。當地一個小區冒出20餘個自提點,線下各個平臺發展「團長」瘋狂,採取掃街式地推,加入「團長」零門檻、高佣金,一天便發展了2000位「團長」。

  華商報記者上周走訪了西安市東郊胡家廟附近6家社區便利店,不少商店都在參與社區團購。在一家生鮮店內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賣菜的太多了,生意難做,他們既現場賣貨,也接網單,不管是在大門口叫賣還是社群運營,最終都是為了賣貨,銷售額是硬指標。一位商店負責人還把記者拉到他們微信群裡,讓一起做社區團購。

  正如前述團長所說,目前這些大平臺進入市場的策略就是:不計成本,不要利潤,只要流量,只要市場。

  >>>面對網際網路企業的低價策略 個體菜販生存艱難

  12月13日8點,西安友誼東路附近的早市上,大蔥5.5元一斤,蒜苗4元一斤,菜花3.5元一斤,紅蘿蔔2元一斤,蓮菜4元一斤……

  華商報記者採訪了幾位菜販:「最近火爆的社區團購,對你們影響大不大?」

  「影響大啊,因為網上那個菜確實太便宜,已經低於成本價銷售,我們不可能賣這個價。」

  「影響大,但我周圍還沒有同行因為這個影響而關門。網上賣菜它不可能把我們全吃了,我們賺的都是辛苦錢,這麼冷的天,四五點就起床進菜,一天也賺不了多少錢。網際網路有錢人竟然也能看上我們賺的這點辛苦錢」,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笑了。

  「網際網路如果都來賣菜,那麼,我們這麼多人都幹什麼去?」

  在社區團購的緊逼下,單薄的個體,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思考。

  社區團購不僅在城市進行掃樓式的發展,已經開始殺入了鄉下小鎮,小鎮中青年成為拉攏對象。

  徐老闆(化名)是西安郊縣一個鎮子上的人,他在自己家開了一家超市。「從今年夏天開始,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等平臺的團長就經常到我的店裡來,邀請我加入他們的平臺,讓一起做推廣,並給予一定的補貼。我詳細了解後,感覺平臺在做賠本生意,這種模式在我們鄉村小鎮不具有持續性,我就果斷放棄了。」

  「沒有想到的是,現在我們鎮上做平臺代理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好幾個小超市加入了平臺。現在我的生意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原來每天可以銷售四五千元,現在也就是一千多元。」徐老闆說。

  「這種模式在城市或許可以持續下去,但是我堅信這種模式在鄉下小鎮難以持續,因為,平臺最終是要賺錢,不可能永遠補貼下去,可是我們這些最底層小商戶可以扛,那怕一個月賺500元,也能扛下去。反正,我在自己家裡開超市,又不要租金。」

  >>>官媒評論給燒錢大戰降溫 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問題已到節點

  12月11日,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這被業內解讀為官方對社區團購的「定性」。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表示,網際網路平臺發展至今,實際上產生了很多弊端。但這些弊端已經不僅僅是靠平臺自身和行業的自我調節能解決的,只能從監管層面去解決問題。平臺經濟反壟斷行為能否根治是個動態的過程,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或者指南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趨勢是好的,我國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問題確實已經到了關鍵的時間節點。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表示,不少公司在加強社區團購渠道的合作及建設,或通過資本加大合作與布局,主要是希望開拓客戶、增強客戶粘性。巨頭的入局把社區團購的競爭拉到了新的戰略高度。人民日報的評論,或許會讓這些巨頭們的腳步放緩。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社區團購展現出電商行業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將「人、貨、場」的交易模式推到極致。目前已經表現出高度同質化的特點,決定未來發展差異的因素很可能在進場時間、團隊執行力以及背後的資本支持。

  社區團購在運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亂象。部分論壇裡,有消費者稱,打折銷售的菜質量不太好,有些說蔬菜的量不夠等。

  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上)中國生鮮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發貨問題、退款問題、售後服務、訂單問題、商品質量、客服問題是2020年上半年期間生鮮電商投訴的主要問題。

  對小菜販和個體戶來說,賺錢越來越難,如果社區團購再不收斂,這些個體只能被裹挾著變成參與網際網路經濟的「打工人」,而真正能從「下苦者」順利轉換為網際網路「打工人」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將會另謀出路。 華商報記者 胡曉軍 黃濤 文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謝磊

相關焦點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今年以來,社區團購頭部企業獲得多輪大額投資,圖源:申萬宏源報告資本加持下,各平臺擴張瘋狂。
  • 社區團購,凜冬將至
    而參會之人,網際網路大佬,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這個行業的走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現在,網際網路行業的主戰場是「社區團購」這個概念。按照過往的延長線,此次烏鎮網際網路,應當會引發一場「社區團購」的大論戰。  然而今年,不一樣了。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12月2日有消息稱,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近日在高管會上表態,他會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但截至《華夏時報》記者發稿,京東還尚未對外證實該消息。一把手的表態,是觀察公司動向的最好風向標。幾個月間,親自下場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的網際網路大佬們越來越多。無論是源於流量還是著意賺錢,現在所有人都認為「預售加自提」是一門好生意。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社區團購風口之舉,就上了熱搜。而這背後的關鍵主線是,社區團購已從商業創新模式變成了與民爭利的工具。就連《人民日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此前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凡事皆有因。其中的背景是,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如同一股洪流,以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當一場網際網路燒錢大戰從下沉市場開始,會發生什麼
    社區團購是一場特殊的「戰爭」。縱觀網際網路發展史,從來沒有一場」戰爭」,像社區團購一樣,是已成為巨頭的公司們從下沉市場最先打響的;同時,巨頭們都把社區團購放到了戰略級地位。但這一次,流量和補貼不再萬能社區團購本質上是一門零售生意,而不是「網際網路生意」。
  • 社區團購大戰,美團、拼多多重金殺入拔頭彩 阿里出局
    出 品 | 異觀財經作 者 | 鬼神前鬼當下,社區團購大戰在美團、拼多多、京東、阿里等流量巨頭之間打的如火如荼,就連做特賣的唯品會也來「湊熱鬧」,社區團購如同「熱浪」席捲著科技圈。三家攜重金進入該賽道,「燒錢」、「撒幣」搶奪用戶和市場,有的是為了守住自己「根基」,有的是為了自身的「使命」,再有就是憑藉平臺自身的優勢,搶佔戰略高地。美團的使命是讓人們「吃的更好,生活更好」。人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生鮮,基於企業使命使然,美團也不會放棄生鮮這個領域。
  • 社區團購的真相,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是幾捆白菜背後的流量
    第一,今年受疫情衝擊,他們的生意確實不好,但這是因為大家不出門,選擇了網購,網購和社區團購可不一樣,依靠的還是這些商戶。第二,如果沒有疫情,2019年、2018年銷售額是在穩步增長的,網購社區團購這種新型的模式並未對他們有多少衝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最近社區團購站到了風口浪尖上,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讓這個賽道充滿了燒錢的味道,許久未現江湖的補貼大戰好像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當中,由於我們已經歷過數次「先薅平臺羊毛-後被平臺收割」的慘痛輪迴,所以這次巨頭們故伎重施大多數的我們好像並不買帳,從自媒體痛斥巨頭「搶奪菜攤生意」,到官媒現身勸告巨頭們「別老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這讓巨頭和這個賽道陷入了爭議之中
  •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文:枯木 因而,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在龐大資本的支持和配合下,布局之初,密集轟炸,低價誘導,價格戰、補貼戰,瘋狂灑金燒錢,以不正當競爭的方式吸引和誘拐最多的用戶,從而掃清市場資金實力稍差的競爭者,再進行兼併重組,徹底一統江山。
  • 社區團購「大亂鬥」結束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曾經需要大力宣傳推廣的燒錢生意突然傳遍街頭巷尾,可謂羊毛滿天飛,造成了「環境汙染」。傳統渠道的流量被瓜分殆盡,而突然間被迅速培養起來的用戶習慣與號稱萬億級別的藍海市場,讓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心動了」。沒過多久,網際網路新貴們攜巨資入局,且無一例外都瞄準了賽道第一的寶座,他們迫不及待地收割如此龐大、誘人的流量紅利。
  • 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從2019年1月至今,國內社區團購類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上百億元。在數百億資本加持之下,各家巨頭紛紛燒錢補貼,「團長+社群」成為主要的發展模式。這場網際網路巨頭、獨角獸、零售企業之間的激戰,誰勝誰負尚不可知,但對傳統經銷商、菜市場的擠壓或不可避免。
  • 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
  • 百團大戰開始了!千億級資金殺進社區團購,實體店該怎麼辦
    百團大戰開始了!千億級資金殺進社區團購,實體店該怎麼辦?2020,眼看要過去,直播是今年的的大風口,在直播遇到王海打假之時,社區團購火了!社區團購是今年生鮮領域發生的最大事件,千億級資金殺進去後,對中國零售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 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來源:江瀚視野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哪個產業最紅火,相信大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社區團購,最近一段時間,京東、美團、淘寶、拼多多幾乎是數得上號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是商量好的似的,全部衝進了社區團購的紅海,把這片原來不受重視的產業,變成了一場大混戰,為啥巨頭們集體看好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真是香餑餑嗎?
  • 社區團購火熱背後:巨頭燒錢搶灘,農產品順勢進城
    濟南一社區團購超市內,平臺的宣傳頁貼在牆上。巨頭燒錢補貼團長成「香餑餑」社區團購的興起並非偶然,2020年一場疫情的到來,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社區配送開始變得火熱,這種大背景下,各路資本開始搶灘這個市場。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在市場已存在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等玩家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再次加碼社區團購。經歷過千團大戰、出行大戰、社交裂變的用戶,應該早就熟悉了這種典型的網際網路玩法。如今這種玩法又複製在了社區團購市場上:先通過燒錢補貼用戶、粗放式擴張等手段將規模和數據量堆起來,佔好山頭後再做停止補貼,通過精細化運營獲得回報。這套網際網路打法,拼的就是「剩者為王」。顯然,美團和拼多多如今基本勝利在望。根據最新統計,美團和拼多多攻城略地的範圍最大,雙雙突破200城。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文 |《財經》記者 吳瓊 柳書琪 馬霖 實習生 崔浩 編輯 | 餘樂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批評搞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也曾火遍全網。一時間,質疑社區團購的聲音越來越大。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原創 葉菁 曉說通信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
  • 大佬激戰社區團購,民眾得實惠還是入套?
    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而相比較之前開開心心薅羊毛,這一次,面對一毛錢的蔬菜、4.9元一斤的雞翅、一塊錢的水果等誘惑,更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對社區團購的火爆表達了擔憂。
  • 網際網路大企業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沒錯,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騰訊、拼多多、阿里巴巴、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入局燒錢目前各個平臺對社區團購的理解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消費者是社區團購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