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中國零售業的影響幾何?看看專業機構的研究成果

2020-12-24 搜鋪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讓中國乃至全球零售行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這段時間,中國和海外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諮詢公司相繼發布報告,針對疫情對中國經濟和各行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發表觀點,並提出相關建議。

《華麗志》特別整理了中國和海外 14家專業機構發布的報告/評論文章,將其中與中國零售業,特別是時尚零售相關的分析節選摘錄,僅供大家參考。

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 )

2月12日,美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布的《新冠肺炎困得住中國經濟麼?》報告指出,回顧以往的疫情或自然災害,零售市場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衝擊、恢復和回穩。

在疫情對消費者行為和偏好的影響方面,為了更好地進行分析討論,貝恩將商品零售場景分為9大類,分別是:生鮮食材、休閒飲食、聚會節慶、母嬰育兒、個人護理、家庭清潔、健康防護、服裝服飾、電子電器。

貝恩發現,不同場景在疫情結束後的需求模式和變化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快速回穩型:在疫情當中由於恐慌需求有所井噴,但疫情結束後迅速恢復平穩,適用於日常剛需、且需要經常採購的消費場景,如生鮮食材、母嬰育兒等;

短期囤貨型:在疫情當中由於恐慌爆發式購買,大量囤貨,導致疫情結束後消費頻次和需求低迷,適用於日常剛需、但具備囤貨性的消費場景,如健康防護、家庭清潔;

反彈/報復消費型:需求受疫情衝擊嚴重,而疫情結束後需求釋放,出現反彈式、甚至報複式消費,適用於非剛需的消費場景,如個人護理、聚會節慶、服裝服飾等。

貝恩指出,消費者行為和偏好的改變,將進一步影響消費市場的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將會加速提升,馬太效應可能愈加明顯,中小企的持續生存面臨更大挑戰。同時,現代通路的競爭力將會更加顯著,對傳統經營者的擠壓將會愈演愈烈。

貝恩建議,零售企業可以通過「短期聚焦一件事,中期強化兩件事,長期提升三件事」來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

短期一件事:贏得顧客和員工信任

中期兩件事:調整全年預算、提升老客和新客留存

長期三件事:滿足全渠道需求、強化供應鏈建設、發現潛在合作或兼併機會

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

2月14日,全球戰略與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公司發布微信文章《海嘯之後,暗潮洶湧——疫情之後的零售業變局》,其中指出:初步估計,一季度,疫情將給零售餐飲業造成1.5-3萬億的經濟損失。

科爾尼指出,零售行業是疫情打擊的重災區,對各業態、各品類的影響不盡相同。總體來說,有三大影響:

第一,線上影響弱於線下,生鮮電商變「危」為「機」。預計疫情之後,電商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從當前21%進一步提升至24%或更高。

第二,近場受創小於遠場。當前,對於貼近社區的超市、便利店、社區生鮮店等「近場業態」來說,生鮮和生活必需品的核心需求依然強勁,負面影響主要來自一部分政策性閉店要求和防疫措施帶來的成本上升;而「遠場業態」如購物中心、百貨、品類專業店、餐飲則普遍「休克」,現金流危機嚴重。

第三,大平臺韌性強於小平臺。在面對疫情的反應速度、調度能力、運營彈性上,大平臺顯示出了更強的優勢。由細微見大勢,疫情之後,行業洗牌會更加猛烈。

同時,科爾尼還認為,疫情過後,即疫情結束之後的1-2年內,零售業將在深度線上化、社群化和碎片化、無人化和平臺式整合四大方向上加速演變。

波士頓諮詢(BCG)

2月14日,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在微信帳號發布文章《面對新冠疫情「黑天鵝」,零售業如何整裝破局》,文中指出,雖然零售行業的增長終將恢復,但本次疫情來勢洶洶,整體行業受到的影響明顯要大於非典時期。

對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波士頓諮詢發現,本次新冠疫情對消費零售內的各細分行業影響各異,特別是餐飲服務、娛樂、旅遊和日用零售/服裝零售細分行業所受影響相對較大;而衛生用品、健康類消費產品、包裝類食品、電子類消費等很可能在疫情中逆勢增長。

波士頓諮詢指出,對日用零售/服裝零售而言,短期的影響體現為「劇變式的行業擾動」:例如消費需求降低,消費者整體信心下降;隔離措施導致門店停業或者部分閉店,線下經營熔斷,前線員工閒置,士氣低落;以及庫存積壓,物流運力不足,企業現金流壓力增大,投資擴張信息不足等。長期來看,疫情將刺激日用/服裝零售企業加速發展電商業務,並帶動新零售布局、O2O等相關業務轉型,尤其是行業領先企業,會加碼布局「全渠道」戰略。

德勤(Deloitte)

2月14日,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諮詢機構德勤發布微信文章《【焦點】「情境思維+多期戰備+低谷跨越」——大消費及零售企業制勝新冠之役》,文中指出:新冠之戰役對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體現於方方面面、時時刻刻,尤其集中體現在食品飲料、鞋服、美妝、零售及教育行業。

德勤判斷,此類相關行業在疫情基本穩定後將呈現三類狀態:

剛需迅速回穩類:食品飲料行業;

預期報復性反彈類:鞋服行業、美妝行業;

消費者行為改變類:零售行業、教育行業;

鞋服行業方面,突發庫存「事故」來襲,許多企業的生死將取決於兩季的去庫存、回籠資金,行業面臨洗牌和整合。此外,迫於經營壓力,品牌將面臨臨時閉店甚至部分關店抉擇,經銷商結構及門店網絡面臨調整契機。消費者方面,由於公司辦公、聚餐、健身房等聚集場景將繼續受到抑制,居家、室內運動鞋服需求預期上升。

美妝行業方面,虛擬技術應用加持,線上購買、實體店微信群購買替代線下體驗,美妝行業去中心化勢在必行。而美容實體門店業務進入冰凍期,居家美容保養需求上升。此外,由於化妝場景減少,出現特殊時期妝容需求:宅妝、口罩妝、反差妝,對品類增長格局產生影響。

零售行業方面,疫情無接觸需求大幅促進生鮮超市增速暴增,未來將持續改變普通消費者日常採購習慣;商場超市等零售環境衛生水平將受到持續重視,無人超市、無人櫃、機器人應用加速;線上平臺及微信購物群的建設和維護將成為新的線下實體店標配,線上線下的融合將被進一步促進。

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 Companys)

2月15日,麥肯錫發布報告《戰「疫」渡難關,布局「新常態」:消費品與零售企業的戰術戰略組合拳》中指出:此次疫情對零售行業的影響大於2003年SARS帶來的影響,但中國消費品和零售企業仍可通過迅速行動、打好戰術和戰略組合拳等方式,度過逆境。

麥肯錫認為,鑑於消費在中國GDP中的佔比大幅攀升,預計此次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仍將首當其衝,但對行業內不同企業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

消費品企業與零售企業之間的影響差異:擁有雄厚實體店基礎和大量一線員工的零售商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尤其是人力成本及租金。而在華擁有龐大銷售團隊和大量製造業務的消費品公司也將面臨同樣的壓力,但更主要集中在供應鏈方面。其供應鏈將受到疫情的極大幹擾,致使無法滿足中國乃至全球的需求。

產品類別之間的影響差異:不同產品類別的消費品和零售公司在產品需求和供應方面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其中,非剛需品類(如服裝和美容),企業面對的是驟降的客戶需求,及隨之而來的現金流壓力。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現金,保持公司的正常運營,並準備疫情結束後的商業計劃以重新獲得客戶,恢復生意等,均是管理層們面臨的挑戰。

麥肯錫建議企業關注短期與中長期兩個方面。從短期而言,企業要採取一系列緊急戰術性舉措,克服陣痛;從中長期而言,企業應著眼危機後的增長和復甦戰略,放眼未來,積極布局 「新常態」,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

在思考長期的戰略性行動時,企業應考慮到疫情結束後消費者行為的一系列轉變,包括他們可能會加速轉向線上購物、進一步提升健康意識,以及增加對更加權威及更加可靠的信息獲取渠道的需求等。此外,中小企業面臨的供應鏈中斷或被兼併收購的風險也會明顯增高。

中金公司(CICC)

2月10日,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疫情下哪些海外市場與行業更「受傷」》。報告指出,對海外市場和行業公司而言,當前疫情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傳導路徑,其中包括:國內實體消費減少、出境旅遊和消費大幅下滑。

這兩條路徑的具體表現為:

國內實體消費減少;中國收入佔比高的消費類跨國企業,特別是線下渠道佔比高的非必需類消費品,如奢侈品等更為受損。

出境遊和消費大幅下滑;中國遊客佔比較高的地區、以及免稅店和航空公司等更為受損。

中金公司還在2月4日發布的報告《疫情短期影響線下實體零售,配送到家業務有望受益》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給零售行業造成的影響包括:

疫情影響春節消費,線下消費場景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受影響程度上百貨>家電3C連鎖零售商>商業物業運營商>超市。參照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驗,後續待疫情解除後,線下零售渠道有望迎來恢復,部分前期受壓制的消費品需求亦有望迎來釋放;

受人工、租金等剛性成本拖累,零售企業利潤端受影響程度或將大於收入端;

零售行業的配送到家業務或受正面拉動,中長期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金公司認為,此次疫情對零售行業短期內將帶來影響,提示短期風險;但隨著消費者「線上下單—快速配送到家」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對於積極建設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新零售龍頭,有望持續搶佔市場份額,中長期看好配送到家業務快速增長的超市龍頭。

華泰證券

2月12日,華泰證券公布研究報告《基礎消費穩健,疫情加速教育新模式》,報告指出:2019年必選消費堅挺,可選消費承壓,2020年疫情影響不改中長期趨勢。

報告指出,疫情對可選消費構成短期衝擊,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關閉,線下零售客流量大幅減少,尤其對餐飲、服裝行業影響較大。但隨著疫情逐步控制,部分可選消費會遞延至後期實現,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反彈現象,長期來看疫情影響不改長期趨勢。

就化妝品行業來看,疫情影響短期增速,關注物流恢復進展。華泰證券認為,疫情對線下渠道的影響相對更顯著,渠道庫存可能導致報表端影響後移。同時,疫情亦有望加速線下零售門店轉型。

就百貨行業來看,疫情短期衝擊明顯,後續關注客流及終端折扣變化。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春節以來全國百貨商場客流大幅下降,大量門店關閉,行業銷售收入及租金收入受到明顯影響。百貨商品以可選消費為主,部分消費可以遞延至後期實現,預計疫情得以控制後需求端將明顯回升。

就黃金珠寶行業來看,需求預計後移,關注應收帳款周轉率變化。黃金珠寶消費為可選消費,受疫情短期影響較大,但是因為大部分黃金珠寶消費仍然是婚慶剛需,相關需求預計將遞延至後期釋放。另外考慮到國內黃金珠寶龍頭主要採取加盟制, 短期收入端受疫情衝擊可能小於終端零售(2020Q1 部分貨品已經發給加盟商),但下一季度加盟商採貨將受到影響。

光大證券

2月7日,光大證券紡服研究團隊發布《化妝品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分析專題》報告。報告顯示:疫情短期影響消費,但長期來看不改行業成長屬性,而短期調整將帶來優質龍頭布局機會。

據團隊預計,2020年,中國化妝品上市公司全年營收增速放緩3~8%。

對比2003年的非典,2020年疫情對美妝行業造成的影響如下:

1、品類:近年彩妝興起、佔比提升,其可選屬性較強致化妝品總體可選屬性上升、需求端受2020年疫情影響程度預計較2003年增大,主要集中在彩妝、有一定必需屬性的護膚品類預計受影響相對較小。

2、渠道:2003年電商渠道佔比不足1%,2018年提升至27%、且為目前成長性最高的渠道。疫情導致線下總體承壓情況下,03年受抑制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20年可轉移至線上,促行業對抗疫情能力增強。電商短期受制於快遞停工、復工後望改善,有望先抑後揚。

3、營銷:疫情影響下需求減弱,品牌商廣告投放延後。宅經濟加速短視頻等內容營銷趨勢,春節期間APP增長前五大均為短視頻APP,加速行業洗牌,內容營銷布局/效果好的品牌有望在新一輪行業變化中勝出

中信證券 

2月7日,中信證券發布微信文章「疫情影響之化妝品:衝擊短暫,成長明確」,文中指出:疫情對化妝品消費短期衝擊明顯,影響幅度「CS零售>線下經銷商>線上零售商&TP>品牌商>研發/生產商」。

細分看疫情對化妝品行業的影響:

不同品類受影響幅度:彩妝>護膚品>日化;彩妝中,唇妝>底妝>眼妝;日化需求剛性,且殺菌類洗護產品需求增加,受益程度:殺菌類>清潔類>沐浴類。

從渠道看,疫情將推動化妝品消費進一步向線上轉移,經銷佔比高的企業短期所受影響相對較小。

從產業鏈看,不同環節受影響幅度:CS零售>線下經銷商>線上零售商&TP>品牌商>研發/生產商。

中信證券指出,結合草根調研和疫情控制的進展,預計3、4月份,化妝品線上、線下消費有望相繼反彈;中長期看,化妝品賽道「寬」且「長」的趨勢不變。

中長期看,消費分層背景下各階級的消費升級是化妝品增長的根本驅動力,信息媒介變遷、電商渠道的發展是重要推動力量,稅收、產業政策等進一步催化。預計化妝品行業仍將保持高景氣,未來3年CAGR+10%~13%。

凱度(Kantar)

(註:CTR 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 Kantar 集團合資的股份制企業)

2月17日,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旗下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發布的微信文章《新冠疫情對快速消費品市場的影響速報》指出,以2019年2月2日~8日作為2019年的春節周,2020年1月25日~31日作為今年的春節周。

今年春節前兩周銷售同比總體增長了15%,遠高於2019年全年5.3%的增速。但是隨著1月23日武漢封城,各地政府建議居民減少外出聚會和旅行,春節這一周快速消費品市場迅速下跌24%,緊接著春節假期延長的第二周,銷售額同比下跌41%。根據初步的判斷,春節前後四周快速消費品市場規模下跌超接近12%。

按細分品類看:

日化類產品相對季節性並不明顯,但今年春節因為疫情影響,部分品類在春節期間銷量的大幅飆升。由於消毒防護的需要,消毒劑與84消毒液類產品在春節兩周的銷售額飆升。勤洗手是預防病毒關鍵的一步,洗手液及便於隨時消毒和出入公共場所的溼紙巾和手帕紙也有爆發性的增長。相信隨著消費者衛生習慣的進一步養成,這些品類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對護髮產品的需求有了明顯下降,洗髮水和護髮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染髮劑和定型產品的下滑更為明顯。當然如果疫情可以在旺季前結束,對這些品類的影響還是可控的。美妝品類也面臨嚴峻挑戰,護膚品、彩妝和香水的銷售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2月7日,凱度諮詢(Kantar)發布微信文章《疫情之下,各行各業的危與機(二)——零售篇》,文中指出,此次疫情對零售行業造成了直接衝擊,但便利店、無人店與自動販賣機等實體零售,各類電商,以及線上與線下的整合零售都出現了新的機遇。

凱度諮詢指出,從短期來看,部分渠道與業態的消費需求提升明顯;就長期而言,這次挑戰對培養新的消費習慣、開啟新的藍海、促進商業轉型與升級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百貨與購物中心為例,凱度諮詢認為:短期來看,由於疫情導致的客流減少會在不同程度上對實體百貨和購物中心的生意產生影響。而就長期而言,這可能是這些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加強線上推廣和新工具應用、加快融合線上線下、充分挖掘會員數據的最佳契機。

線上商城、官方微信帳號、微信小程序等百貨或者購物中心自有線上平臺的重要性在今年將得到凸顯。會員關係管理、數據深度挖掘、個性化產品以及促銷定製、實現高價值高質量的會員和銷售增長將會成為核心策略。體驗式消費依舊是線下消費的主旋律,不過,如何利用新技術打造沉浸式線上購物體驗也是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

國泰君安證券

2月5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報告《零售:從SARS期間消費表現看疫情對零售行業影響》。

報告指出,此次疫情在春節旺季期間,影響可能較2003年的 SARS 更大,可選消費尤其服裝、珠寶等;食品等必需消費相對平穩。對零售企業而言單季度的利潤增速可能受到較大影響,但疫情僅短期衝擊,不改行業發展趨勢,頭部企業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此次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對SARS時期相比,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疫情特點(更快、更急)、消費結構都有較大差異,電商等線上新型消費受影響較小,有望進一步加快發展。

此外,

2月17日,廣發證券發布的報告《積極布局優質消費龍頭》中指出,認為在疫情結束後,運動服裝行業的高景氣度將繼續,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升。龍頭餐飲受益於行業供給收縮,啤酒行業現飲渠道受到的衝擊僅是陣痛。

2月15日,美國投資研究機構 Sanford C. Bernstein 的奢侈品行業分析師 Luca Solca 回復《紐約時報》的郵件稱:制表行業尤為依賴中國市場,「甚至達到了銷售額的50%之多,冠狀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將對他們造成極為嚴重的衝擊。」 

2月7日,美國投資銀行 Jefferies 分析師 Flavio Cereda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稱,按不變匯率計,原預計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增長5%,但受到中國疫情的影響,預期下調至增長1%。「差額將達到120億歐元,而事實上這一影響可能持續一整年」,據他預計,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支出將下滑35%。

《華麗志》近期的報導中,雅詩蘭黛,Ralph Lauren、Under Armour、Moncler 等國際時尚奢侈品企業相繼發布了本次疫情對銷售影響的預測,一些公司還下調了2020財年全年業績預期,詳情如下:

雅詩蘭黛集團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集團將2020財年每股收益預期從5.85~5.93美元區間,下調至5.60~5.70美元。集團還將銷售增長預期區間的下限從7%下調至6%,上限仍保持在8%。

美國輕奢集團 Tapestry 指出,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導致集團中國大陸市場業務受創嚴重,許多門店暫時停業,2020財年下半年銷售額可能下滑2~2.5億美元。如果疫情進一步擴散,對全球零售大環境造成影響,集團業績也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打擊。

美國奢侈品集團 Capri Holdings Ltd. 表示,受中國疫情影響,將第四季度和2019/2020財年全年營收預期均下調約1億美元。

美國奢侈品集團 Ralph Lauren Corp(拉夫·勞倫)指出,此次疫情將對2019/2020財年第四季度銷售業績造成5500~7000萬美元的負面影響,另外考慮到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現狀,此次疫情將對亞洲市場第四季度的營業利潤造成3500~4500萬美元的負面影響。

英國奢侈品集團 Burberry(博柏利)表示,受疫情影響,將下調本財年全年業績預期。

美國運動服飾品牌 Under Armour(安德瑪)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對2020財年第一季度亞太市場的銷售業績造成5000~6000萬美元的不利影響,2020財年全年淨銷售額預計將呈低單位數下降。

加拿大高端戶外品牌 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也下調了公司2020財年全年預期。

義大利奢侈品牌 Moncler(盟可睞)表示,受疫情的影響,對2020財年預期持謹慎態度,集團首席供應官 Luciano Santel表示,「疫情對 Moncler過去兩周的中國業務影響很大,現在形勢十分嚴峻。」 Moncler 稱,疫情爆發以來,Moncler中國門店的客流量已經減少了80%。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 LVMH 主席 Bernard Arnault 在年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如果疫情只延續一小段時間,能在未來2~2.5個月解決,那就不會很糟糕,如果延續兩年,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Kering)指出,疫情對於集團業務的影響在於,旗下品牌門店客流量嚴重下降,一半以上的門店暫停營業。但由於今年農曆新年提前,所以集團很難將年初經營數據與往年進行比較,得出確切的損失數據。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L』Oréal Group)指出,新冠病毒的恐慌「將對中國美容市場產生暫時影響,因此也會對歐萊雅集團在中國的業務和亞洲的旅遊零售業務產生影響,儘管現在評估還為時過早。

(來源:華麗志 蔣晶津)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

相關焦點

  • 疫情影響下的香港零售業:貨架空了,物價漲了
    零售業作為香港重要經濟支柱,約佔香港GDP的 4%。全行業擁有超過 6.3萬家經營機構,且大多數為中小企業,聘用了超過 27萬名員工。其為上下遊相關行業如進出口貿易及批發、住宿及餐飲服務等行業創造了超過 100萬個就業機會。
  • 尼爾森報告:三季度中國零售業線下渠道強勢復甦 小超市、便利店...
    原標題:尼爾森報告:三季度中國零售業線下渠道強勢復甦,小超市、便利店上升勢頭更明顯   12月18日,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這些國際組織和專家重磅發聲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這場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幾何?中國應如何應對這種影響?引發多方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多家國際組織機構負責人紛紛表示:不確定性將是暫時的,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 因為疫情,菲律賓宿霧地區損失幾何?
    因為疫情,菲律賓宿霧地區損失幾何?7.13億,沒錯兒,還是美刀!以宿霧為代表的菲律賓中部visaya地區,包括了外國遊客所熟知的宿霧,薄荷島,杜馬蓋地,錫基霍爾,iloilo等著名的旅遊城市都包含在這個地區之內。
  • 日本疫情最新動態!奧運會影響幾何?怎麼應對?
    日本疫情最新動態!奧運會影響幾何?怎麼應對?副會長•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聯盟核心成員• 中國國際商會(廈門)分會 理事• 16年中日跨境商務合作經驗,涉及國際貿易、品牌運營管理以及招商合作領域。
  • ...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
    美國國防部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獎項評選正式啟動!中國掀起顯示材料投資熱潮
  • 專家重磅發聲: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環球網 記者 徐娜】近日,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中國經濟的首季表現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引來市場的廣泛猜測與討論。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經濟影響較大;從長期來看,在國內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調節能力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迅速出臺多項應對疫情的有利舉措的情形下,此次疫情應當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基本面帶來較大影響。因此,需要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保持積極正面情緒。
  • 記者手記: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 疫情之下的影視行業:影響幾何?如何自救?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宋宇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影視劇、綜藝都紛紛延遲開工或者採用「雲錄製」的方式。影視行業如何在疫情之下開展「自救」呢?影視從業者眼中的變化大多數影視行業從業者是從春節前感受到變化的。
  • 十年磨一劍,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Space of Ricci flows (II)—Part B: Weak compactness of the flows」於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
  • 報導上海交大新冠疫情心理學研究成果
    近日,《JAMA Network Open》雜誌發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衛東團隊與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教授Srijan Sen團隊合作研究成果「Mental Health of Young Physicians in China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utbreak」。
  • 中國學者攻克幾何分析領域核心猜想
    中新社合肥11月5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率先解決了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篇論文率先解決了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這些均為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耗時6年。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據介紹,該論文引進了眾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對幾何分析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
  • 北京批發零售業五年內新增數量首次降低 戰略性新興產業機構數量逐...
    北京批發零售業五年內新增數量首次降低 戰略性新興產業機構數量逐年遞增 2018-09-28 14:50: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蘋果蔻馳等各大品牌紛紛關店 美國零售業面臨嚴峻挑戰
    毫無疑問,這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零售業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對於本來就身處困境的零售業、尤其是傳統零售業來說,今年註定是特殊的一年。不得不承認,美國零售業確實因疫情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據彭博社報導,在3月9日-15日這一周,美國零售業的周客流量減少了31%。
  • 崇德動漫:最新研究成果將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推向新高度
    來源:華夏時報近日,深圳崇德動漫旗下教育公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引起業內高度關注。他們從製作《孔子》動畫片開始,就深入研究兒童的認知規律,以總導演趙先德先生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得出了「兒童七歲之前最主要的教育目的是性格養正」這樣一個結論,並圍繞這個結論創設了一套服務於兒童性格養正的教學方法和體系。
  • 歐洲主要研究機構:受第二波疫情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遭受打擊;當地...
    歐洲主要研究機構:受第二波疫情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遭受打擊;當地時間22日,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瑞士經濟研究所和義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聯合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了歐元區經濟預測。根據這份最新的報告,繼第三季度的強勁復甦之後,今年第四季度的歐元區經濟將萎縮2.7%,而不是如9月底所預測的那樣增長2.2%。
  •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社會學轉向:概念、成果與分析框架
    本文首先對過去被視為「不證自明」的,中西方「知識分子」的概念進行考察和辨析,並在此基礎上擇要梳理近年來有關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社會學的研究成果。繼而作為一種跨領域對話的嘗試與分析概念的創新,從歷史制度、日常實作和文化意義的研究取徑出發,提出一種彼此相互關聯的,新的整合性理論與分析框架。
  • 同樣遭受疫情影響,為何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世界銀行預測顯示,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6%,而全球經濟整體將萎縮5.2%,並且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7.9%。其他的國際機構,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等,也都給予了中國經濟比較高的評價,認為中國是2020年唯一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國際機構為何如此看好中國經濟?而就在前兩年,有些國際機構還在唱衰中國經濟、唱衰中國企業、唱衰中國金融。
  • 兩項中國研究成果為人類起源研究填補「缺環」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0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Nina G.Jablongski共同主持的項目昭通新近紀中猴化石研究的成果,蘭州大學教授張冬菊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共同主導合作的在距今6萬年至10萬年前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古DNA成果,共同入選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評選的
  • 疫情之下,零售業的生存策略
    來源:中國服裝網大危機下往往孕育著不可思議的新機遇。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暴露了各種弱點,同時也種下深刻轉型的契機。領教工坊接下來將通過「大危機下的奇蹟」專題,分享國內外企業家應變經驗,也照見中國民營企業在這次危難中展現的韌性與生命力,走在黎明前的混沌,希望這些故事能匯聚成光,照亮前方。本篇是領教工坊領教,美特斯邦威原董事總裁,好孩子(中國)商貿集團原執行董事 CEO王泉庚給零售企業的應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