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與席勒的友誼/高秋福

2021-01-09 大公資訊

  圖:歌德與席勒的棺木,至今仍然並排安放在一起/作者供圖

  歌德與席勒的接觸更加頻繁,相知更加深透,他們不但相互競賽一般地寫詩,還創作小說和劇本。歌德在寫作小說《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過程中,邊寫邊將手稿送給席勒閱讀。席勒閱後,坦誠地提出修改意見,令歌德深受感動。同時,他多次敦促歌德要儘早將史詩《浮士德》完成。歌德則建議席勒繼續戲劇創作,並答允劇本寫成後首先在他主管的宮廷劇院上演。戲劇創作之筆擱置近九年之後,席勒重新煥發出強烈的創作激情,於一七九九年完成以德國三十年戰爭為題材的歷史劇《華倫斯坦》三部曲。歌德當即將其第一部《華倫斯坦的營盤》安排上演。此後,席勒不顧病痛,又相繼完成《瑪利亞.斯圖亞特》、《奧爾良的姑娘》、《圖蘭朵,中國公主》、《墨西拿的未婚妻》、《威廉.退爾》等多部劇本。其中,以中國傳奇故事為題材創作的《圖蘭朵,中國公主》,是根據義大利劇作家戈齊(Carlo Gozzi)的原作,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改寫完成的。為將這些劇本及時搬上舞臺,歌德擔任榮譽導演和顧問,親自安排排演,甚至張羅服裝、選定音樂、分配角色。因此,人們後來說,歌德用自己的光輝照耀了席勒這個晚輩劇作家,促使德國戲劇事業走向復興和繁榮。

  一八○五年四月末的一天,患有腎炎的歌德抱病前去探望纏綿病榻多日的席勒。席勒掙扎著從病榻上爬起來,堅持到劇院去看演出。歌德很高興,欣然陪同前往。豈料,這竟是兩位偉人最後一次晤面。五月九日晚,借藥物支撐著身體寫作的席勒,在離寫字檯不到兩步之遙的地方突然倒地,溘然長逝,年僅四十六歲。    

  歌德得悉摯友不辭而別,雙手蒙住眼睛,泣不成聲,他對友人說:「現在我失去了一位朋友,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身陷巨大的悲痛,歌德幾個月不能正常寫作。直到八月十日,他才忍痛組織一次追悼會,會上演唱了席勒的著名詩篇《大鐘歌》。歌德為這首長詩撰寫了一首收場詩《席勒大鐘歌跋》。他在追懷席勒坎坷而輝煌一生的同時,稱頌他「向最高境界奮身追求」,創作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深刻作品,提高了藝術和藝術家的價值」。

  席勒的遺體起初安葬在當時魏瑪唯一的公墓聖雅各教堂墓地。十多年後,魏瑪廢棄聖雅各教堂公墓,開闢現在稱為「歷史公墓」的新墓地。在被廢棄的亂墳岡中,人們後來發現二十多個顱骨。因為席勒身材高大,人們認定其中最大的一個必定屬於他。歌德聞訊,就將那個顱骨捧回家中暫時安放,隨後託人製作了一具橡木棺槨,於一八二七年十二月將亡友「那銘刻著神思奇想的顱骨」重新安葬。鑑於席勒在一八○二年獲封樞密顧問,榮升為貴族,這次被安葬在「歷史公墓」中的「公侯墓穴」。一八三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歌德病逝,根據他的身份和遺願,遺骸也安葬在「公侯墓穴」,與席勒長眠在一起。歷經一百八十多年的滄桑,我們現在看到,在幽暗的地下墓穴中,席勒與歌德的兩具同樣大小的棺木仍然並排安放在一起。不過,德國朋友相告,席勒的棺木中原來成殮的那塊顱骨,後來驗明不是他的,已被拿走。現在,他的棺槨實際上是空的。而在牆角下,擺放著一座他與歌德的半身雕像,二人比肩而坐,還像生前那樣親密。據說這是歌德生前特意安排的,表示他同席勒的友誼永世不渝。

  席勒同歌德結交十年,兩人攜手合作,使德國文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歌德與席勒這兩個光輝的名字,在文學史上,在億萬讀者的心目中,永遠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前來陵墓拜謁的人終年不斷。他們用不同的語言呼喚著歌德和席勒的名字,殷殷情深。

(下)

相關焦點

  • 友情,席勒使歌德這個偉大的詩人復活,雙人組合成後世楷模!
    復活了的詩人歌德,在與席勒相識後不久,就寫信給他說:「和你在耶那相逢的一天,是劃時代的一天。」使得一個早就沒有靈感的詩人又重振旗鼓。正如貝多芬所說:友誼的基礎在於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1797年,兩位詩人還展開了敘事歌謠的友好創作競賽,活動期間寫出了許多優美的篇章。在德國的文學史上這一年被稱為「敘事歌謠年」。
  • 手工復古皮類高端品牌 歌德席勒2015年門店數達60家
    企業名稱:長沙歌德席勒鞋業有限公司   品牌名稱:歌德席勒(Goethe schiller)   品牌連結歌德與席勒兩位偉大的詩人和劇作家創造了無數反抗者的英雄形象,他們探求人生價值和社會理想,他們無所畏懼,犧牲自己,或雖成為時代悲劇,但卻為一個時代的思想進步指引了方向。歌德席勒手工牛皮鞋品牌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與深沉的探求自由的精神下誕生。在無限文藝復古與懷舊中,歌德席勒的皮鞋匠演澤著滄桑的手工縫製牛皮鞋的手藝,生生不息地傳承著文藝、哲思,與自由精神。
  • 歌德很偉大,但我們學不了他
    但只有奧古斯特這樣的人的喜歡,是歌德真正看重的。他去了魏瑪,當時完全沒有想到,自己今後就要在魏瑪安家了。穩定的友誼非得起於愛慕不可。薩弗蘭斯基的歌德傳記《歌德:生命的傑作》裡,一個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兩篇「階段觀察」,分別是薩弗蘭斯基對於少年和中年歌德的總體人格變化過程的總結。
  • 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的主要代表、是詩人也是作家,他就是歌德
    夏綠蒂是當地一個公使館的工作人員凱土特南的未婚妻,歌德的感情過分強烈,使她一時驚慌失措,把這事告訴了未婚夫。當歌德知道這情況後,受到很大打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連夜逃跑,回到了故鄉。但是兩個月後,歌德的朋友葉爾查林因追求有夫之婦,在受到社會的指責後自殺了,這給歌德更大的震動。他在冷靜之後,用最飽滿的創作激情,以吐爾查林、夏綠蒂為原型,只用了四個星期便寫下了《少年維特的煩惱》。
  • 席勒的逸聞趣事不止爛蘋果
    但是,本文不談畫家席勒,也不說哲家席勒,筆者要說的是,德國啟蒙文學代表之一的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約翰·克里斯多福·弗裡德裡希·馮·席勒。德國啟蒙文學代表之一的著名詩人、哲學有償出版:發表《強盜》劇本為盧梭、克林格爾、歌德等人激情四溢的作品所感動
  • 迪士尼米老鼠 居然靠大文豪歌德的一首詩火起來的!
    歌德與另一位德國文豪席勒相愛相殺的互動,激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兩人在1797年間創作出了多首敘事詩,德國文學史上將此年稱作敘事詩年(Balladenjahr)。歌德同時在席勒所編輯的雜誌《文藝年鑑》(Musen-Almanach)上發表了著名的詩作《魔法師的學徒》(Der Zauberlehrling)。
  • 歌德與希勒的文藝理論
    歌德德國文學家、文藝理論家,是狂飆突進運動和德國古典文學的代表在文學界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其文藝理論影響了後來西方很長時間的藝術創作。歌德的文藝理論1.系統闡釋了藝術與自然的關係,認為自然處於優先地位,自然不僅僅指自然界,也包含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文學活動的基礎。文學作品必須來源於生活,並在自然生活的基礎上超越自然。即使一部作品在想像和自由的創作下,也無法擺脫現實生活的土壤。
  • 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三個收穫:好的教育,果實來得也早
    歌德的家庭教育,在自我和諧方面,做得就非常成功。雖然在家休學了一年半,接二連三的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後病得醫生束手無策,讓準備後事。歌德的媽媽實在沒有辦法,懇求醫生,把他私自配製的、不允許行醫用的藥,給歌德用了,誤打誤撞的救了歌德一命。
  • 兩大文豪間的別樣邂逅:歌德改編莎翁名篇《羅密歐與朱麗葉》軼事
    莎翁名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德國幾經翻譯,其中不乏名家名譯,事實上這部作品在德國還經歷過一次話題度十足的改編,出自大名鼎鼎的歌德。從某種意義上說,歌德改編《羅密歐與朱麗葉》,幾乎等同於當下IP劇改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擁有橫跨歐洲大陸的「粉絲群」,易於引發收視狂潮,改編者歌德的文採斐然也是舉世公認。
  • 無盡傳奇
    快把你手機中的假傳奇卸載了吧,辛辛苦苦刷副本卻得不到神器,無盡傳奇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傳奇手遊,同樣也是一款爆率非常高的傳奇遊戲,他在原來的基礎上面增加了裝備的爆率,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爆出神器,享受到神器帶給你的樂趣,體驗刀刀暴擊的快感。
  • 表現主義大師席勒作品35幅,扭曲中的美,請欣賞
    ||表現主義大師席勒埃貢·席勒出生於奧地利。小時候,席勒曾去由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所開設的學校學習,當時他的美術老師史特勞區就已經發現了他的藝術天分,並支持他朝繪畫與藝術的道路發展。1906年,16歲的席勒向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提出入學申請,並順利通過。在校學習期間就得到了學校的多位教職員推薦,讓他到維也納當代藝術學院學習油畫和素描。席勒在克裡姆特的指導下學習,在線條和構圖上席勒都有了很大進步。後來他結識了科柯施卡,受其影響,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裝飾風格。如果說克裡姆特的藝術是從象徵主義走向表現主義,而席勒則已完全是純粹的表現主義畫家。
  • 《埃貢.席勒:死神與少女》:緊相擁卻即將分離,愛人將成別人夫
    席勒和妹妹相依為命,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以靠賣畫的微薄收入維持著兩人的生活。在席勒沒遇上瓦莉之前,妹妹是他的繆斯。畫了許多妹妹的裸體肖像。妹妹因嫉妒哥哥時常與帶回家的裸體模特巧笑倩兮,一氣之下嫁給了席勒最看不慣的同行。席勒因為長期畫免費的未成年少女肖像受到公眾譴責,導師給他介紹了模特瓦莉。
  • 歌德直到晚年,還對這本中國小說念念不忘
    一說起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國的四大名著,或者是儒林外史、聊齋等作品,但是要說起著名的文學家,腦子裡又會蹦出來莎士比亞、海明威、歌德這些西方作家。而當你尋找世界級名著的作品時,你會發現在那些名單上絕大部分都是西方作品,似乎中國能排得上號的僅僅只有四大名著。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中國文學不如西方文學呢?
  • 你可知歌德看到一部二流中國小說時的反應
    中國人對於文學有種奇怪的心態,一邊像老母雞護著孩子似的保護中國本土的文學,但是真當談到文學史上巨人,蹦出來的又都是歌德、盧梭、海明威、莎士比亞等國外的文學家。難道是「護犢心切」和「崇洋媚外」兩種心理在互相打架嗎?
  • 奧地利藝術家席勒油畫拍賣價格創個人作品新高
    中新網倫敦2月6日消息:當地時間2月5日,奧地利藝術家席勒(Egon Schiele)的一幅油畫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70萬英鎊成交,創下了這位表現主義畫家作品有史以來的最高拍賣價。  這幅畫是題為《畫家安通培希卡(Anton Peschka)》的肖像畫。
  • 知道歌德的《浮士德》是名著,卻沒讀過,了解一下吧
    歌德的經典名著《浮士德》從開始構思到最終完成,前後歷時六十年。早在青年時代,處於「狂飆突進」時期的歌德就對故事的構思瞭然於胸,並創作了《浮士德》初稿,其中包括《學者悲劇》和《格雷琴悲劇》兩個重要片段。從義大利旅行歸來後,步入中年的歌德懷著對古希臘與羅馬文明的崇敬之情,又對原稿進行了增刪,完成了《浮士德》的片斷。此後,在友人席勒的督促和鼓勵下,歌德重新構思了作品的核心內容,完成了《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將浮士德形象升華為整個人類的代表,使作品成為德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
  • 歌德:我年過七旬,還在心裡一刻不停地說著你
    ▲歌德書房《馬林巴德哀歌》是歌德晚年最重要、也是他自己最喜歡的詩,這首直陳內心情感的作品來源於晚年的他與一位少女之間的情事。在他筆下,我們得知維特和綠蒂本是一體,世故與天真並存的歌德在遇到愛情時充滿勇氣,那位女孩也通過收購對方頭髮給予回應……茨威格說歌德通過《馬林巴德哀歌》拯救了自己,最終放下了與愛人過上夫妻生活的美夢。瓦爾澤說終身未嫁的烏爾莉克在彌留之際將歌德的來信燒毀,然後安詳離去……熱戀之時,風吹火燎,時不與人,難能再見。人不應該沉溺於過去,也很難都那麼豁達和釋然。
  • 飲料「七喜」的命名之謎/高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