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爆火,這隻股是最大受益者?別再被資本炒作欺騙了!

2020-12-16 貝殼投研

最近,社區團購這個模式被炒得很火。

小區裡選個團長、在門口設個自提點這樣簡單的模式卻有著巨大的威力,讓永輝、家家悅等商超巨頭都如臨大敵。當然也有受益者,從11月底到現在,賣海鮮的國聯水產從4塊錢最高漲到了7塊。

那麼國聯水產與社區團購到底有多大關聯?是真正受益還是概念炒作?

巴菲特永遠不會去買自己看不懂的股票,能力圈的大小決定我們的投資決策。如果你對國聯這個企業或者水產行業有著足夠深入的了解,那你完全可以馬上退出文章,按照自己的邏輯買賣;但如果你僅僅是因為最近大火的團購概念想要追高,那還是謹慎為好。

一、這不是個健康的好標的

在社區團購火起來之前,國聯水產一直是個比較冷門的股票,偶爾靠著小龍蝦火一火然後又低調下去。公司成立於2001年,主營業務就是養海鮮賣海鮮做水產,是個業務橫跨太平洋的大集團,國內的水產龍頭。

聽起來是個不錯的好標的,但是看看財務業績狀況就一言難盡了。

2016-2018年國聯水產的淨利潤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直到2019年業績突然爆雷,淨利潤-4.99億元。

對於這次巨虧,公司給出的解釋也有點看不懂。淨利潤的下滑是因為存貨減值了,減值又是因為「全球疫情影響」、「期後事項因素」導致的。

首先,疫情是在2019年底才開始發展的,將全年業績下滑歸於這個好像不太合適。而且從單季度業績看,公司前三季度的利潤都少的可憐,與往年的規律大不相同,那麼到底什麼是「期後事項」就不得而知了。

而2019年年報的審計也是「保留意見」,讓人仿佛聽見了雷聲滾滾。

再從公司的財務結構上來看,貨幣資金總資產佔比只有不到5%。公司是真沒錢,過去五年的經營現金流有3年是負的。同時帳上還有大筆短期借款,佔比高達28%。

在國聯的總資產中有一半多都是存貨,存貨佔比常年保持在40%-50%的高位,公司的存貨周轉天數近年來也在不斷增長。想想也是挺奇怪的,一個做生鮮產品的帳上居然有這麼多存貨,而且還周轉的這麼慢,怎麼做到新鮮呢?

二、和社區團購到底有多大關聯?

很多分析國聯水產的投資者都將目光聚焦於社區團購,將分析的重心放在了社區團購的發展前景上。但我們要了解的是,國聯水產到底和團購模式有多大關聯。

國聯水產具體有多少業務投入到了社區團購中?

給入駐的團購平臺如興盛團購等到底提供了多少貨?

在團購巨頭選擇的供應鏈中到底佔有多大份額?

……

這些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國聯參與了團購渠道、入駐了幾個平臺而已。對於未知的東西我們只能保持謹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1.供應團購只佔業務的小部分

首先要知道,國聯水產一半以上的業務是在國外的,2017年國外業務收入佔比達到75%,近年來有所下降接近50%,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估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而公司在國內的業務都是給誰供貨呢?公司並沒有披露更具體的數據,但根據券商研報、公司年報等表述,國聯下遊供貨的主要渠道是通往大型商超和餐飲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當然還有用永輝超市,畢竟永輝是國聯的第二大股東。

這些渠道跟社區團購根本沒啥關係,大部分貨都給國外、國內超市、飯店了,留給團購的渠道估計就不剩多少了。

2.水產只是社區團購的一部分

再從社區團購的角度看,團購模式賣的東西多得很,主要是生鮮+日用百貨,而且生鮮也不等於海鮮,在貝殼投研看來水產只佔到團購商品的一小部分。

目前團購平臺還處於燒錢大戰,大家都在薅羊毛。根據周圍人的購買經歷,在團購APP上買便宜日用品的居多,生鮮類產品買蔬菜水果的居多,對於水產類產品的購買頻次並不高。

要知道社區團購最難做的環節之一就是產品質量的保障,水產又是最難保障質量的一類,要是水產真正做好了整個模式估計也就跑的差不多了,但目前來看還早著。

3.大股東減持不看好?

除此之外,大股東在股價暴漲之後選擇了減持5%,套現2億多。如果真正看好社區團購的發展、看好公司與團購模式的綁定,為啥如此著急忙慌地減持呢?多等倆月等團購走向成熟再套更多的錢不好麼?還是說大股東也明白,國聯只是毫無可持續性地蹭了一下熱點呢?

根據最新情況,二股東永輝也開始減持了……

三、最後

前日看到有一位同志在國聯大漲之前選擇了清倉,陳述了自己的邏輯,這並不是為失去的盈利找理由。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行操作,永遠不賺能力圈之外的錢,毫無問題。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這千億風口「不香了」?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 人民日報評論「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後,網傳阿里美團等退出社區團購...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布公報,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主要內容中特別提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2月11日,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多家大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
  • 一片死寂的社區團購為何一夜爆火?誰在布局?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當下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千億元級別。  社區團購如火如荼之際,人們不禁產生疑問:為何社區電商就這麼火起來了?它會搶走菜場的飯碗嗎?今後這種新模式還將走向何方?  社區團購為何爆火了?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終於有地方政府對社區團購著手規範了。這兩天,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網上廣為流傳,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的菜品社區團購活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巨頭圍獵社區團購挨批!美團一度大跌近1300億港元A股小夥伴火速降溫
    從熾熱到寒冬,只經歷了一周末的發酵。上周五晚社區團購遭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周末又有多家供應商宣布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12月14日早盤,A股市場社區團購概念股集體下跌,其中,國聯水產、中水漁業跌超6%領跌,宏輝果蔬、國聯水產等紛紛跟跌。
  • 對資本巨頭來說,或許「社區團購」就是他們的星辰大海!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社區團購集體熄火,反壟斷也來了?阿里、騰訊、順豐系被處罰,虎牙...
    社區團購火熱,巨頭不能輸的戰爭?「網際網路巨頭們不能輸的一戰」,這是媒體對巨頭在社區團購領域的形容。雖然其中有一定誇張的成分,但這也足可看出在社區團購領域,巨頭們的競爭有多激烈。其實,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早在2016年,社區團購就已經出現,不過這幾年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今年疫情爆發,大家都被「困」在家中,不得不通過網際網路下單買菜,社區團購這才突然火爆了起來。
  • 社區團購,凜冬將至
    前有平臺經濟反壟斷條例徵詢意見,後有人民日報的一篇重磅評論《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夾在中間,小到社區團購這個細分領域,大到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未來走向,都平添了幾分渺茫與不確定性。  秋風起,落葉飛,凜冬將至。
  • 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本報記者/許禮清/蔣政/北京報導資本正如「野蠻人」一樣進駐社區團購。時隔兩年,社區團購再次被推至風口,在巨頭及資本的裹挾之下來勢洶洶。「巨頭資本燒錢補貼,導致很多產品都是低於成本價銷售,在大資本面前,傳統菜市場和社區小店沒有任何抗衡的能力,社區團購勢必會對其造成巨大衝擊。」零售管理專家胡春才說。
  • 這裡率先對社區團購說不
    終於有地方政府對社區團購著手規範了。 這兩天,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網上廣為流傳,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的菜品社區團購活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 社區團購引資本狂歡監管部門:合規經營首當先
    繼購物、打車、外賣之後,這段時間,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風口。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這塊新「蛋糕」。但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風口之舉,從未像今天這樣遭遇如此多的質疑。
  • 那個被社區團購「毀掉」的行業
    天風商社的電話會議上社區團購巨頭的採購端專家如是說。而聰明的資本早已有了選擇。Wind數據顯示,「商超及便利店」指數近三個月的跌幅是12.17%。除一支ST股(出現異常狀況)外,步步高、家家悅、紅旗連鎖三家區域型連鎖商超領跌指數成分股。指數成分股之外,位於武漢的連鎖商超鄂武商在三個月內也有近20%的跌幅。
  • 碧桂園服務進軍社區團購 盯上大白菜的巨頭又多一個
    而這一回,碧桂園服務又為吸納資金找到了新由頭:加碼社區團購與城市服務。今年以來,以碧桂園服務為首,號稱現金流充沛的物業公司頻頻配股融資,背後是物業新股供給密集,而市場資金有限,各家公司紛紛找機會「抽水」,再去收併購,似乎越來越演變成一場場資本遊戲。
  • 資本的手越來越長!社區團購會重蹈長租公寓、共享單車的歷史嗎?
    應該說拜金主義的出現,是資本的產物,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壯大,錢越來越多,資本的力量越來越大,而最明顯的就是中國房地產,幾乎人人都綁在了這輛戰車上,下不來。因為房價越來越高,也基本下不來,幾乎每個人都想著如何能賺到錢,買得起房,買得起車,然後能娶上漂亮媳婦。
  • 社區團購只剩下一種模式
    文|燃財經 閆俊文編輯 | 林文龍近來,不同渠道都在給社區團購降溫,核心都是叫停以燒錢為手段的「低價競爭」。也就是說,攜著資本,用虧損換規模,然後快速決出市場前三名,網際網路這套通用的打法,在社區團購行不通了。
  • 7年最大漲幅!水產品板塊火了,更有牛股半小時內上演「地天板...
    個股方面,兩市約2700股下跌,約50股漲停。這隻銀行股換手率超40%周一,金融板塊集體回調,青島銀行雖勉強飄紅,但換手率高達40.51%,龍虎榜顯示,買入前五席僅淨買入3691萬元,但賣出前五席合計淨賣出1.38億元。
  • 社區團購算不上營銷模式,資本市場打價格戰毫無底線,硬搶是真的
    社區團購的方式是可以給居民起到便利服務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大面積推廣起來。資本市場在利用自身的資金和商業頭腦在最大限度地吸收用戶流量和賺取後續的消費利潤,社區團購在本質上和社交電商沒有太大的區別,從根本上說是在進一步搶佔消費市場的商業行為。
  • 社區電商爆火背後:區團購門檻不高,多數商家賺不到錢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耒剛鄭州市曾經最大的經適房小區中方園,蘭馨剛剛給自己的門側掛上第六塊社區團購提貨點的牌子。之前不久,康橋朗城,一座樓的23樓,被大家稱作「陽光」的小夥紅建,有點不甘地取下了自己家門前的提貨點招牌。
  • 「社區團購」概念被批,同款商品差價超1倍?最終受益者是誰?
    當下的市場上,「社區團購」的補貼概念還是比較火的,相信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已經感受到了,很多人在手機上已經體驗過了。前段時間,人民日報還對此發表了一篇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其中還有些許批評的意思。
  • 社區團購在玩啥?這一波支持房企
    官方點名批評前幾天,人民日報對最近頻頻引入資本的「社區團購項目」發表了重要評論《「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點名批評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別光顧著惦記幾捆青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更需要你們去創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