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蘇北的車橋鎮在抗戰爆發後曾經一度是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1943年2月日軍對這裡進行大掃蕩時,江蘇省主席韓德勤不戰而逃,拱手將車橋讓給日軍佔領,隨後日軍就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堅固的據點,駐軍包括日軍1個小隊約40餘人,另有偽軍1個大隊約500餘人。
▲指揮車橋戰鬥的粟裕
經過各方多年的苦心經營,車橋已經被建成了一個堅固的要塞,鎮子四周都是又高又厚的土牆,高約4-6米不等,土牆外邊是壕溝,溝內水深有2米,寬約4米,土牆上大小炮樓林立,共有53座之多,炮樓之間距離約200米,火力能夠相互銜接,並且有暗堡封鎖地面,構成了嚴密的火力網。而且鎮內還有很多小據點。
▲日軍所到之處,江南水鄉也變成人間地獄
日偽軍在車橋外圍沿涇河、曹甸、涇口一線還設立了10多個據點,分割我蘇中根據地一分區和二分區的聯繫。為了將這個釘子拔掉,我新四軍1師部隊決心於1944年3月發起攻堅戰,將車橋攻下,改善我蘇北根據地的態勢。由於當時日偽諜報機關對1師的領導去向盯的很緊,試圖以此掌握我軍的下一步動向。為了實現「聲東擊西」,1師師長粟裕親自帶領部分參謀人員和特務團1營向其他地方轉移,以麻痺日偽軍。
▲我新四軍部隊的迫擊炮
1944年3月5日凌晨2時許,車橋戰役打響。我第3旅7團1、2營採以夜襲分兩路向車橋外圍的土牆摸去。我軍泅渡過外壕,然後架起雲梯,先控制了部分無人防禦的碉堡,然後再控制圍牆,隨後後續部隊從突破口衝進了車橋據點內部,與日偽軍展開了巷戰。
偽軍憑藉碉堡負隅頑抗,我軍乘勝連續攻擊偽別動大隊,車橋的大部分地區,並對日軍困守的小據點形成了包圍。此時我兩路攻擊部隊僅用20分鐘便突破了敵外圍防線,攻下了10餘座碉堡,佔領鎮內全部街道,分割包圍了日偽守軍。不到1小時,我軍已經有1000餘人攻入車橋,並向縱深發展。
▲日軍趾高氣揚地站在城牆上
日軍困守在鎮中心的核心碉堡,高約10米,直徑約4米,牆厚約40公分。其下層存放糧食、彈藥、水、副食品等;上層有射擊孔,總共有外壕、地堡、圍牆、核心碉堡四道防線。上、中、下三道火力形成交叉火網,是個很難打的硬骨頭。
下午3時30分,我軍開始總攻日軍的據點。我軍首先以迫擊炮集中轟外牆,接著以山炮轟擊大碉堡。在我軍的炮擊下,大碉堡部分坍塌及暗堡也被炸塌了,我軍立即發起衝鋒,戰鬥中,日軍的1個小隊大部分被殲,殘敵繼續垂死掙扎。
▲我軍在追擊日軍
隨攻擊部隊前進的「日本反戰同盟」的一名戰士向日軍喊話,叫他們停止抵抗,隨著政治攻勢,日軍的射擊逐漸稀疏下來。日軍小隊長見勢不妙,怒氣衝衝地上來與反戰同盟的戰士對罵,他甚至伸出頭罵 「你是叛徒」等等,之後便對吵起來。反戰同盟的戰士被激怒,拿起一名戰士手裡的步槍,一槍擊中小隊長的頭部,日軍小隊長當場斃命,但他也隨後被敵軍還擊的火力擊中犧牲。
黃昏時,最後的攻堅打響了。我軍8連分別組成火力組、投彈組和突擊組,相互配合掩護,很快突破外牆,突入據點內部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將殘餘日軍逼入了核心碉堡。
▲我軍與日偽軍激戰
在隨後向核心碉堡的攻擊中,我軍發現日軍士氣已經很低,不斷發現有日軍裝死企圖矇混過關,9班長進到一個地堡裡,想利用敵人的屍體墊高趴下射擊,結果他拖一具「屍體」時,這傢伙竟然一躍而起就想跑,幸虧被眼明手快的班長一槍擊斃。此後我軍就把所有的屍體都檢查了一遍,居然查出了好幾個裝死的敵人,個別人反抗的當場被打死。
戰鬥持續到7日,車橋鎮的殘敵在援軍接應下狼狽逃竄。這場戰鬥共摧毀日偽軍碉堡53座,殲滅日軍大隊長三澤大佐以下465人,其中俘虜小隊長三本一三中尉以下24人;殲偽軍483人,內俘168人,斃212人,傷103人,繳獲92式平射炮1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3挺,擲彈筒10多個、步槍馬槍及各種短槍400餘支及其他軍用品無數。我軍取得了反清鄉戰鬥的又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