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賣慘收割粉絲 低俗表演博出位

2020-12-14 光明網

  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

  直播賣慘收割百萬粉絲 轉賣帳號打傳銷擦邊球 售賣假貨快速套現

  ● 靠賣慘來吸睛的主播不在少數,主要有以下兩類:病例賣慘型,主要描述病人的日常;受害者求助型,主要描述被性侵者、被網暴者等人的經歷

  ● 網紅直播變現的法律隱患屢屢變成現實,獲取粉絲的高額成本導致售賣假貨、為博出位進行低俗表演等違法行為頻現

  ● 針對直播亂象,國家網信辦重拳出擊,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近期,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對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進行全面巡查發現,「虎牙直播」「鬥魚直播」「嗶哩嗶哩」「映客直播」「CC直播」「瘋播直播」「歡樂直播」「花椒直播」「西瓜視頻」「全民小視頻」10家網絡直播平臺存在傳播低俗庸俗內容等問題,未能有效履行企業主體責任。

  具體來看,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內容低俗庸俗問題。其中,秀場類直播亂象頻發,一些女主播衣著暴露,一些男主播言行粗俗惡俗,低俗熱舞、惡搞、謾罵等現象屢禁不絕;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一些平臺企業經營態度不端正,有的藉助免費網課推廣網遊,有的利用色情低俗內容誘導用戶點擊瀏覽並充值打賞,有的利用「抽獎」「競猜」「返利」等方式涉嫌組織網絡賭博。

  針對直播亂象,國家網信辦重拳出擊,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約談上述平臺企業,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直播賣慘成為常態

  賺取同情收割粉絲

  今年6月,在B站擁有20多萬粉絲的博主「虎子的後半生」被曝靠賣慘獲得粉絲的同情。儘管媒體調查後發現該用戶確實是癌症晚期患者,不存在偽造病情的情況,但「有房有車」「經常去高檔場所消費」等信息讓網友直呼自己被騙。

  賣慘人設在各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中幾乎成為常態,既有電商主播「哭窮」稱自己的產品沒人買,也有美食主播稱「自己工作壓力大,幾乎崩潰」。但實際情況是否真如主播所說呢?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位原網名ID為「×××兔」的B站UP主在發布的視頻中,把自己打造成「打工妹」的形象,吸引了大量用戶點擊和觀看,其單個視頻播放量在10萬次左右,評論數量一般可達兩三千條。在視頻中,「×××兔」經常推廣一些零食、廚具等,有時還會推銷三無產品的微商減肥藥。有不少網友對「打工妹」的身份提出質疑,並稱2017年年底該UP主在某教育局督導室工作,名下還有一家傳播公司。

  同樣,類似的視頻博主「××小妹」,也是通過打造「打工妹」的形象來獲得網友的關注。據《法制日報》記者觀察,該用戶在好看視頻平臺上發布的前40個視頻中,標題中出現了31次「打工妹」的關鍵詞,最高播放量達到72萬次。其視頻主題多為自己生活壓力大但仍然能夠積極面對。視頻內容包括深夜做飯帶去公司、吃一大鍋方便麵、為房租太貴而爭吵等。有網友指出,她上班時間緊湊,卻能夠每天更新幾個視頻,且發布在不同的視頻平臺。

  除了展示自己的「慘狀」外,還有一些博主利用家人的「慘」進行視頻發布或直播。如在快手平臺上,某博主稱自己的父親患有殘疾,且在簡介中表示「自己是一個樸樸實實的農村人」。該博主所發布的視頻中,常以「農村應該不丟人吧」「家裡太窮沒人要」等相關表述作為標題。

  直播平臺上還有不少套路似曾相識:

  體面的老闆,在辦公室默默抹眼淚,受疫情影響,外銷的蠶絲被被退單,發不出工資,原價499元,現價99元;堅強的寶媽,被丈夫拋棄,帶著3個孩子頑強拼搏,就靠著在網上賣點面膜維持生活,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直播平臺還有一些視頻,以農村孤寡老人、貧困婦兒的生存狀態為主要內容,引起了不少網友關注。

  「當熱心網友詢問地址,想要提供幫助時,一些主播並不理睬。而是在積累一定量的粉絲後,轉賣帳號,甚至直播帶貨。」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些直播視頻中的老人和殘疾人,要麼無人贍養、無家可歸,住在破房子、破洞裡,以撿垃圾為生;要麼穿著破爛衣服,在烈日暴雨中賣菜,無人問津。

  該業內人士說:「視頻配以煽情的音樂,讓人頓生憐憫之情。善良的UP主就會如『天降神兵』,扛著米麵糧油去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給他們做飯打掃,或者買下賣菜老人所有的菜,還要多給老人一兩百元錢。這樣看上去樸實無華、沒有任何盈利點的帳號,在賺走觀眾眼淚的同時,也收割了數百萬乃至千萬名粉絲。這種大號,一條廣告的報價少則三五萬元,多則十幾萬元。200萬粉絲的帳號,轉讓價格也達到200萬元以上。」

  主播教程頗受歡迎

  定製人設直播帶貨

  有媒體統計,在某視頻平臺上,靠賣慘來吸睛的主播不在少數,主要有以下兩類:

  病例賣慘型,主要描述病人的日常,癌症、抑鬱症和人格分裂症等是普遍病症;受害者求助型,主要描述被性侵者、被網暴者或者有同性戀被父母趕出家門的經歷等。

  《法制日報》記者搜索發現,在某電商平臺以及二手交易平臺中,有大量關於主播營銷策劃的課程資料和視頻出售,內容包括「網絡主播吸睛秘籍」「打賞最多的網紅應該這樣做」等。另外,還有一些營銷策劃團隊專門針對個體打造個人IP,同時還強調「十年營銷經驗,打造爆款人設」。

  某營銷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公司將會為主播提供一套完整的直播流程和培訓方案,包括視頻拍攝、直播注意事項以及人設的制定等。公司的專業人員會為新主播定製一個比較符合主播外形等各方麵條件的人設,以便迅速建立與該人設相符合的受眾群,「通過人設進行市場的精準化定位,培養一大部分固定的粉絲群體」。

  在這些人設背後,便是「水到渠成」的直播帶貨。

  比如,某天深夜,你正躺在床上百無聊賴地刷著某直播平臺,突然看到一位賣蝦大媽的小視頻。看著她嘎嘣嘎嘣地嚼起外焦裡嫩的烤蝦,有不少人馬上就花上百元買了一袋大媽介紹的「純天然無汙染美味大蝦」。但收貨後發現,包裝袋裡裝的根本就不是直播中出現的色香味俱全的烤蝦,裝烤蝦的袋子上也沒有標註生產廠家,沒有質量合格證、衛生許可證,甚至沒有投訴電話。

  實際上,在一些電商直播平臺上,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時間回溯至2016年,這一年被稱為「網紅元年」,網紅變現的能力讓全社會為之側目。隨著「網紅經濟」進入下半場,用時尚博主的標籤打入網紅市場已不再討喜,人們開始轉向接地氣、多元化、複合型人設的新需求。

  2018年,根據艾瑞諮詢對網紅經濟的調查數據,網紅變現方式已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廣告、電商,籤約、直播、問答和內容付費等形式開始興起。網紅經濟的產業鏈也漸趨完善,MCN機構(自媒體帳號)替代個人成為新的核心。

  有業內人士坦言,實際上,除了粉絲打賞外,賣廣告和產品才是網紅的經營之路,這也是最重要的變現之道。從感情教主、豆瓣才女到手作名廚,網紅人設一茬接一茬,尋求變現的內核卻從未改變,其中很重要的一種變現方式便是銷售商品。網紅們幾乎都是利用人設連接粉絲黏性,開啟商業化之路。

  該業內人士稱,網紅們最盼望的就是能以「種草機」的人設存在於網友的印象裡,因為無論是發好看的照片、做有趣的視頻還是辛辛苦苦碼功課寫文章,帶貨才是網紅辛勤輸出能力和曝光效果的直接體現,因此持續帶貨能力的背後是一個網紅的綜合能力。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人設之下的網紅變現,或打賞或賣貨。上述各種賣慘人設的直播也就不足為怪,因為「不會帶貨的網紅不是好網紅」。

  快速套現暗藏隱患

  有效監管刻不容緩

  然而,目前網紅、大V的商業變現過程缺乏有效監管。

  「近年來,網紅、大V網上售貨熱度不斷提升,原因在於電商正逐漸從以往的單純賣貨轉向內容、社交為引導的新型模式,一大批網紅、大V憑藉其逐漸形成的個人品牌、數量眾多的粉絲,開始進行軟文、廣告合作,或直接賣貨以實現商業變現。」擔任主播經紀人的周芳西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周芳西說,由於這些網紅、大V往往具有較強的用戶黏性,許多粉絲對其所說的話深信不疑,變現效果也不斷顯現。不少平臺出於引流和銷售需求,對於此類行為也多有鼓勵,包括培育扶持網紅、大V,聘請其作為品牌、活動代言人,或者採取與網紅、大V共同銷售某款產品的方式,實現深度捆綁。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網紅直播變現的法律隱患屢屢變成現實。

  朱巍認為,獲取粉絲的高額成本導致售賣假貨、為博出位進行低俗表演等違法行為頻現。「既然獲取粉絲的花費如此之大,主播們就開始了快速套現之路。一方面,主播缺乏忠實的粉絲,只能通過持續不斷的話題或抓人眼球的表現留住粉絲;另一方面,除了『傳銷式』層級獲利外,售賣假貨可能是變現最快的方式。」

  朱巍提醒說,通常有所謂的「大哥」在給絕大部分網紅刷禮物,這些花了大價錢贊助的商家,不乏生產和售賣假貨者,他們花錢捧人,目的就在於利用網紅流量違法獲利。這些「贊助商」們以微商為主,打著傳銷的擦邊球,利用流量快速增加用戶規模,以此獲利再反哺高額的「粉絲稅」,形成一種特殊的生態。

  據了解,目前直播帶貨的合作模式主要分為專場、連結費+佣金、純傭、坑位費+佣金四種。

  其中,專場可以理解為在某時段專門介紹某系列產品,價格通常以每小時計算;使用連結費+佣金模式的主播,通常按照1個連結100元至300元的佣金形式,保障主播的最大效益;純傭則主要集中在新小主播,因為產品的缺失,往往只能跟商家對接純傭的產品合作。

  而關於坑位費,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可以理解為商家找網紅帶貨需要給的「出場費」,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據周芳西透露,某品牌方曾找到一個在抖音平臺有千萬粉絲的網紅直播,坑位費要價幾萬元。後來發現即便粉絲多也帶不出去貨,兩個月後坑位費降到了幾千元。「還有的小主播明知道自己帶不出去貨,想靠坑位費大撈一筆。」

  除了騙坑位費之外,還有的機構會在帶貨佣金上做文章。

  「直播帶貨是有佣金的,為了吸引更多商家,一些媒介機構會將佣金下調到正常價格的一半甚至更低。但談好佣金後,有的經紀公司會以產品利潤、主播推廣投入精力等理由,變相提高佣金比例。」周芳西說,還有的經紀機構會跟商家承諾保證銷量,但前提是讓商家付一定的佣金比例,額外再加上一筆相應的服務費。

  「很多品牌方願意付這筆服務費的原因是,很多商家願意讓小主播直播賣貨『賺個推廣』。」周芳西說。

  不過,在某電商平臺有10多年經營經驗的嶽亦如提醒,一些不良經紀公司會作假,用這筆服務費買商家的產品,即使沒有到約定的銷售額,也能賺取一部分佣金,收錢之後再退一部分貨,「裡外都是掙」。

  嶽亦如認為,直播電商雖然表面看上去很火,但畢竟剛剛起步,行業尚未得到規範,存在不少坑商家、坑消費者、坑創業機構、坑主播的現象。(趙 麗)

[ 責編:張慕琛 ]

相關焦點

  • 賣慘收割百萬粉絲轉賣帳號,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
    直播賣慘收割百萬粉絲轉賣帳號打傳銷擦邊球售賣假貨快速套現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靠賣慘來吸睛的主播不在少數,主要有以下兩類:病例賣慘型,主要描述病人的日常;受害者求助型,主要描述被性侵者、被網暴者等人的經歷
  • 直播砍價賣貨,全是套路劇本
    2020什麼平臺賣貨最火爆?前段時間老羅首次抖音直播賣貨,最終單場直播銷售額1.9億,總訂單量超90萬件。去年快手舉辦賣貨節,辛巴最終以3.3億銷售額奪下傍一。短視頻領域的興起,直播變成了所有主播變現的方式。
  • 直播帶貨幕後的粗糙生產鏈:從賣腳本到培訓,誰在「割韭菜」?
    26歲的張婷婷之前常看直播,早早就關注了李佳琦、薇婭等一大批當紅帶貨主播,買東西前也總是先點開店主的直播間看看,衣服要看試穿,口紅要看試色。但最近,她有些「受不了」賣貨的直播了。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直播帶貨的套路越來越多。「套路是精心設計倒還好點,大部分的套路都非常誇張,連劇情都差不多。」
  • 沒粉絲怎麼直播賣貨 新手如何做好直播帶貨
    近年來,直播賣貨牛人頻頻出現。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女郎薇婭直,更有柳巖、李湘、郭富城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相比這些自帶流量的紅人,直播新人沒粉絲怎麼直播賣貨?新手如何做好 近年來,直播賣貨牛人頻頻出現。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女郎薇婭直,更有柳巖、李湘、郭富城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
  • 直播帶貨培訓是怎麼割韭菜的
    新風口之下,也帶起了一輪打著知識付費旗號變相割韭菜的行為。直播帶貨是一項新生事物,需要研究、學習、嘗試,一些機構就盯上了直播培訓這塊蛋糕。他們用「零基礎入門」「手把手教學」「包教包會」的關鍵詞吸引正在尋求捷徑的小白,用上千元的培訓費篩選出願意「付出投資」的人。
  • 直播帶貨套路多,部分「農產品滯銷」竟是賣慘營銷?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其實多數是一些電商團隊所營造的「賣慘」營銷場景,是一種商業老套路罷了。這位大爺也被網友戲稱為「滯銷大爺」,還有網友惡搞P圖,我帶你們感受一下:實際上圖這位大爺是於2011年,正在勞作時,被一位攝影師偶然拍下的,並不是為了銷售滯銷的水果。因為典型的飽經風霜農民伯伯形象,被電商團隊利用,故而營造出一場場悲情賣貨。
  • 對話「打假人」王海:直播帶貨造假,其實有五大套路
    他自稱,之所以關注直播帶貨領域的假品牌,是因為消費者投訴實在太多了,不得不關注。王海將直播帶貨虛假手段歸納為,虛假宣傳、虛假銷售、虛假衝突,刷單、虛假福利五大套路。其中,虛假宣傳是重災區。有業內人士評價,王海對直播帶貨領域的打架,有可能會成為這個領域的一個轉折點。除了辛巴、羅永浩這兩位社會公眾之外,整個直播帶貨領域都在王海的打假射程之內。
  • 網紅直播套路同質化,如何跳出現有的套路,持續的帶貨賺錢
    晚上打開抖音,刷了幾個大號的直播間,總結3點感受給想要做直播帶貨的朋友參考,想要做直播帶貨賺錢一定要重視這幾個問題。 1.直播帶貨已是最重要的賺錢渠道,趨勢所在,很多網紅都開始轉型直播帶貨。 2.直播套路同質化。最明顯的就是網紅在直播間跟所謂的廠家砍價,要為粉絲爭取所謂的福利。在這個過程中就差打一架了,有些網紅表演的有些過分了,用心看一下,你會發現明顯的套路,表演的過度。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
    「完全是割韭菜!我們賠慘了」,商家夏飛告訴深燃,他花了17.7萬元參加胡杏兒直播帶貨首秀,原本寄予厚望,但僅換來7萬多的銷售額,且未達到合同約定的直播時長。事後,他聯繫了與他對接的「謙尋工作人員」,幾輪溝通後,對方「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夏飛說,他知道不能指望明星帶來高ROI(投資回報率),但對方的態度讓他非常生氣,「他們一副店大欺客的樣子,做生意不能這麼無情」。
  • 直播帶貨套路都有哪些?職業打假人王海揭秘直播間裡的套路
    據報導,廣州白雲市場監督局已經對「辛巴帶貨假燕窩」事件立案調查,辛巴或將面臨15年的有期徒刑。這是一件好事嗎?當然。我不是幸災樂禍,而是為這烏煙瘴氣的直播帶貨行業終於能得到整頓感到高興。這次你們看到的是「嚴選」選品壓根不嚴,可你們沒看到的套路,那多了去了。今天就帶大家盤一盤這個行業有多亂。有人可能會提辛巴捐款1.5億的事,捐款了社會感謝他,可是這就給了他違法的權利嗎?不需要為自己的過錯複雜了嗎?你有沒有想過,直播間裡的東西為什麼便宜,虛假報價?
  • 他們是直播「套路王」
    小紅盤點了帶貨和娛樂秀場的「套路王」,歡迎大家對號入座!帶貨套路:打折還要認爸爸?上周末,小紅的朋友圈被一段賣野生奧特曼的「直播帶貨」視頻刷屏了。好在這條視頻並不是真的直播賣貨,而是《暴走大事件》近期節目中一段諷刺直播帶貨亂象的情景劇,要不然小紅怕是會在陳胖胖精彩表演的感召下瘋狂下單了。畢竟,陳胖胖、雪柔這幾個人的帶貨節奏和技巧真的是太專業了,別說許多中小主播比不上了,估計一些頭部主播看了都會自愧不如。
  • 直播帶貨紛紛暴雷,明星翻車已是常態!商家和粉絲誰才是真韭菜?
    近期非常熱門的直播帶貨,可謂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有「明星帶貨」,「縣長帶貨」「大V帶貨」,但不管誰帶貨,終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果質量得不到保障,消費者權益將受損。辛巴的燕窩門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知道大家現在還有沒有印象,我們小的時候經常看電視,總會進入半個小時的廣告有賣鍋的,賣保溫杯的,賣些金銀首飾啥的,主持人非常有激情,原價多少錢,現在多少錢,欲購從速等。現在我們長大了,這個營銷模式還是沒變,不過是搬到手機上了,僅此而已!
  • 觸手直播併入快手?監管及行業如何肅清直播亂象?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遊戲直播平臺活躍用戶規模TOP榜單中,觸手直播活躍用戶規模為423.5萬人,在行業內仍居第三。曾經在遊戲直播「百團大戰」脫穎而出的觸手直播,如何走下神壇?此外,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直播亂象頻現,直播帶貨中也存在違規營銷行為。監管及行業如何肅清直播亂象?違規行為將如何受到約束?直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
  • 記者調查直播帶貨賣假貨,網友熱議...
    虎撲9月12日訊 近日,廣州警方端掉一製售仿冒品牌化妝品團夥,據稱,這些假貨主要是流向小化妝品店和網絡直播帶貨所銷售的個體。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警惕!又一仿冒品牌化妝品團夥被端?#記者調查直播帶貨賣假貨#!】近日,廣州警方端掉一製售仿冒品牌化妝品團夥。
  • 快手賣貨,全靠演技?
    就在不久前,福建電視臺參與曝光了「大胃王紅姐」的帶貨套路,有商家透露,「大胃王紅姐」要求自己在直播間刷5萬元的帶貨「廣告費」,私底下再轉40萬元。而且介紹直播帶貨產品都有「劇情」,以一款牙刷為例,主播砍價砍到99元,結果商家「改錯」價格賣59元。說白了就是演戲。
  • 直播帶貨雙十一「封神」?
    對於供給方來說,直播帶貨將商品直接展示給消費者,轉化鏈路短,轉化效率高。商家需要利用雙十一有限的時間,賣更多的貨,直播帶貨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消費者,對商家有利。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產品質量問題,但僅有13.6%的消費者遇到問題後進行維權投訴,維權率過低使得假貨蔓延。近日,上海警方破獲一起以「直播帶貨」的形式對外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案,涉事主播默默mo7是擁有59萬粉絲的網紅,場均銷售額近7位數。
  • 直播帶貨培訓是怎麼割韭菜的?一顆韭菜的成熟到收割,只要三分鐘
    直播帶貨培訓是怎麼割韭菜的?一顆韭菜的成熟到收割,只要三分鐘你想成為李佳琦嗎?「先交2萬,學完我們的課程,你就是下一個李佳琦。」這是不少直播帶貨培訓課程打出的廣告。吸睛且直接,簡單又粗暴。從今年開始,「初代網紅」羅永浩、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以及陳赫、劉濤等一眾明星都湧入各大帶貨,也佐證來直播帶貨的巨大潛力。在百度搜索「直播帶貨」關鍵詞可以看到,前五條分別是各個公司投放的廣告,結合當下直播帶貨的火熱,不難窺見,直播帶貨培訓確實是一門空白且需求巨大的市場。
  • 直播的套路你懂嗎?劇本殺,暴力吸粉你見過嗎?董明珠一針見血
    6月19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相關媒體專訪的時候明確表示,所謂的「帶貨」是忽悠,應靠產品品質取勝。她認為「公道在人心,老百姓心裡是有一桿秤的」,希望用直播的形式,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產品,知道廠商在真誠地展示產品。 董明珠把直播帶貨的本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 微信視頻號正式接入帶貨系統,微信直播帶貨能否後來居上?
    調查顯示,快手35歲以下的用戶佔比約66%,二三四線以下城市佔比達84%,主要的購物群體為三四線城市的女性。因為快手具備優質的私域流量,所以快手的粉絲粘性強,主播帶貨能力也比較強。快手直播帶貨的產品價格一般在百元以內,其中,主力是50元以下的商品,以美妝洗護、服飾、日化和零食等低客單價、剛需類產品為主。
  • 疫後經濟學|直播帶貨江湖:全民開直播 萬物皆可賣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後經濟學|直播帶貨的江湖(作者李光鬥為品牌戰略專家、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本文節選自其最新著作《疫後經濟學:反周期與逆增長》)賣吃、賣喝、賣美妝;賣車、賣房、賣火箭……網紅們的直播間裡,似乎已經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