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祝融(南郭詩話)
生查子·火神祝融
◎南郭居士
披焰駕兩龍,鏖戰三千役。
共工怒觸山,天幕旋傾北。
祝融昭光明,五穀林柯苾。
施教火開先,焱焱驅時疫。
祝融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最著名氏族領袖之一。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黃帝後裔高陽氏的玄孫。相傳帝嚳高辛氏時,受封於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鄭一帶),擔任火正之官,葬衡陽市南嶽區祝融峰。他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以火施教,為民造福。帝嚳命名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湖北荊門包山二號楚墓,出土的竹簡有這樣的記載:楚人的祖先是老童、祝融、媸酓。
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來孫。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
火神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民俗信仰和神話傳說中最為著名的火神為祝融(上古火神,乃火祖,眾火神之首),其次為火德星君、火德真君、朱雀、三足金烏等。在道教信仰之中的知名火神為華光大帝、王靈官、灶王爺等。小說神話中的火神為羅宣、火靈聖母。
傳說在上古時期,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然後有了「女媧補天」。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罪。
中國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一說吳回是祝融之弟),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此外,中國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
作者簡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軍,67年生人,隴南市武都工作,籍貫甘肅徽縣。有近千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書籍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合編有《雪藻蘭襟》、《清韻十二家》、《臨屏精華詩詞賞析》等詩詞選集。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被全國詩詞家神州行組委會授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詩詞家」及「新時代詩書人家」稱號。
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成州文學》顧問,雪藻蘭襟詩詞終審主編,草地詩人主創人員。原精品文化論壇總編,原《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