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她曾是雷鋒的「青春偶像」

2020-12-14 華聲在線

年輕時,她曾是雷鋒的「青春偶像」

馮健:始終與雷鋒同行

1955年9月,在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馮健作典型發言。

7月2日,年逾八旬的馮健仍然在筆耕不輟地書寫雷鋒故事。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範遠志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謝璐

今年12月18日,是雷鋒誕辰80周年。離這一天還有幾個月,來到長沙市高新區雷鋒街道(原望城區雷鋒鎮)雷鋒紀念館祭奠、緬懷雷鋒的市民遊客就已絡繹不絕。7月10日,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太隨著人群,走進了紀念館。

在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看著由聲光電等技術生動呈現的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老人眼裡泛起淚花:「這就是那個可愛可敬的小雷啊!」

這位老人叫馮健,新中國成立初期即是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湖南省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也是青年雷鋒的好友。

雷鋒雖然是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但鮮為人知的是,馮健曾是雷鋒生前崇拜的「青春偶像」。比雷鋒大3歲的馮健,被雷鋒親切稱為「健姐」或「馮健姐姐」。

在陳列館,馮健看到了那本由她捐獻的當年與雷鋒共同學習過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她再次翻開這本書,往事歷歷湧上心頭。

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的「養豬姑娘」

時間回到1953年。當時農村正興起互助合作運動,全國上下熱火朝天大幹農業,但農民普遍沒讀過書,記工分靠畫圈。國家號召有文化的青年回到農村,為農業生產做貢獻。望城縣(今長沙市望城區)西塘村也向剛高小畢業的馮健發出邀請。

馮健是長沙人,父親以教書謀生。在父親支持下,1953年,16歲的馮健滿懷激情回到農村,積極參加組建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

「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大家忘我工作著、勞動著,只為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的美好理想。」說起往事,馮健眼裡閃爍著光芒。

第一次參加勞動,是修堤挑土。馮健一個女孩子,混在一群大漢中,咬牙挑起百來斤的泥土,赤腳踩在砂地上,疼得心裡直發慌。開展積肥運動時,水裡冰冷,男人都怕下去,她捲起褲腳就下塘挑泥。1954年秋發生特大洪水,她第一個跳下水,帶領大家用身體護住堤壩,並捐出家裡唯一值錢的一隻金耳環,幫助恢復生產……

在西塘農業社,馮健當時是唯一的知識青年。平時她多學多看,儘量用自己的文化為社裡多作貢獻。社裡推廣鹽水選種技術,她將在《建設報》上讀到的鹽水浸泡谷種實驗向大家宣傳,使技術得到順利推廣。播種時,傳統經驗是每畝播5斤谷種,馮健動腦筋,通過細算每畝田秧簇數、每簇禾數,得出每畝田只需3斤谷種的結論,為全鄉節省谷種500多斤。她還通過雜交四川大谷種和早稻南特號,成功培育推廣了產量高又成熟快的新品種。

大家覺得這個小姑娘可愛可敬,1954年把她選為西塘農業社第二社長。當第二社長不久,馮健看到一些年輕社員嫌養豬又髒又臭,為發展生豬產業支援國家建設,她毅然辭職,帶頭到豬場養豬。

為養好豬,馮健仔細研讀科學養豬技術書籍,學以致用改良養豬方法。西塘農業社養豬場沒死過一頭豬,成為遠近聞名的示範點。

扎紮實實地勞動與奉獻,「養豬姑娘」馮健成為當時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也成為全國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從1955年到1964年,她先後3次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印象最深的是第3次。1964年6月11日下午,共青團九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前,毛主席與出席大會的青年先進人物親切談話,馮健作為湖南代表有幸參與。「知道消息後,我頭一天晚上激動得整夜睡不著。」馮健回憶,「來到主席身邊後,發現主席特別溫和、親切,十分關心我們青年的生產生活,聽他老人家講家鄉話心裡覺得特別溫暖。」向毛主席表達了家鄉人民的想念與祝福後,在激動之情的驅使下,馮健又「鑽空子」上前與毛主席握了幾次手。毛主席見又是她,笑著說:「我們見過面了。」引得在場青年一片歡笑。

雷鋒亦師亦友的「知心姐姐」

馮健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當時即將高小畢業的少年先鋒隊隊員雷正興(雷鋒原名)也把她當作學習的榜樣。

「在高小畢業班讀了《向馮健同志學習》的文章後,同學們議論紛紛。」雷鋒在荷葉壩完小讀書時的少年隊中隊輔導員易欽華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當時大部分學生都想到高一級的學校學習,雷正興卻表示畢業後要向馮健姐姐學習,參加農業生產,建設新農村。」

也許是一種緣分,1956年初冬,在望城縣委機關當公務員的雷鋒,在縣委書記張興玉家裡,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偶像」馮健——這個影響了他重要人生抉擇的人。「那天我在望城縣城辦事,順便到張書記家拜訪。」馮健說,她進門就見到一個陌生的男孩,十五六歲,個子不高、身材瘦小,但穿著整潔、很有禮貌,當時正教張興玉的女兒系紅領巾。

「她是你早就聽說過的馮健姐姐。」經張興玉介紹,雷鋒難掩喜悅之情,大聲向馮健行禮問好。隨後張興玉告訴雷鋒,要「向馮健姐姐學習」,還特別交代「馮健你大一點,要帶個好頭,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取得更好的成績」。那天馮健離開時,雷鋒出來送她,兩人並肩走在鄉間小路上,分享各自的身世和經歷。聽雷鋒說了自己苦難的童年,馮健很同情,鼓勵他:「雖然你是孤兒,但如今是新社會,到處有親人。我比你大幾歲,今後我們就像姐弟一樣。」雷鋒聽了十分感動,從此,他親切地稱馮健為「馮健姐姐」或「健姐」。

那兩年,馮健經常去縣裡開會、辦事,張興玉也常帶雷鋒到西塘指導工作或蹲點辦社,姐弟倆見面交談的機會很多。兩個志趣相投的青年常一起抒發對黨、對毛主席、對新社會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雷鋒是一個特別愛學習的人。」認識不久,姐弟倆就一起商議了一個學習計劃,到商店各買了一本筆記本,讀書時把心得體會以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句記下來,下次見面時再共同討論、互幫互學。馮健說,雷鋒尤其愛讀方志敏、吳運鐸等英雄的作品,以及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等英雄的故事,這些英雄人物對他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起到重大作用。雷鋒短暫一生,正是以英雄為榜樣,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高峰攀登。

馮健的母親雖沒讀過什麼書,卻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待雷鋒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常叫他到家裡吃飯。每次雷鋒來了,總要想方設法做點好吃的,就是炒蔬菜,也要多放點油。在馮家,雷鋒發現,每當屋門口來了乞丐,馮媽媽總會將他們請進屋裡,給他們打盆水洗漱、泡杯茶解渴,還留他們上桌吃飯。雷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平日裡也愛管「閒事」,走在路上看到別家曬在竹篙上的衣服掉落了、沾了泥,也要撿起來去旁邊水池洗乾淨,再晾回去。

馮健與雷鋒經常開展相互批評,共同進步。有一次雷鋒不解地問她:「健姐,你在農業社是幹部,為什麼要去當飼養員養豬?」她告訴雷鋒:「養豬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業,有利於國家建設。豬全身都是寶,豬糞可以肥田,豬肉出口還可以換回鋼材。」雷鋒認真聽著,馮健話音未落,雷鋒突然拉住她的手說:「健姐,我懂了,只要對黨對人民有利,不論什麼工作,都是重要的,都能做出自己的貢獻。」

畢生弘揚雷鋒精神的「宣傳戰士」

1958年春,馮健被組織保送到農學院上大學,不久雷鋒也北上去了鞍鋼。分開後,兩人仍保持著書信來往。1961年春天,讀到報刊上介紹雷鋒先進事跡的文章,馮健去信表示祝賀,雷鋒回信並贈給她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雷鋒滿面笑容地擦拭著解放牌汽車,背面寫著:「馮健姐姐,我永遠向你學習,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雷鋒1961年6月4日。」

1962年下半年,馮健給雷鋒寫過信,但沒有收到回信。1963年2月,讀到《中國青年報》刊登的長篇通訊《永生的戰士》,馮健才知道雷鋒已於1962年8月15日以身殉職。

噩耗被證實後,馮健像失去親人一樣悲痛不已。她拿出雷鋒生前寄贈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她心裡,總覺得雷鋒還活著,還在熱情地說笑,還在為工作忙個不停……

時光荏苒。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馮健化悲痛為力量,不忘雷鋒的囑託,繼承雷鋒的精神,在幹事創業、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道路上篤行不倦。

大學畢業後,馮健主動申請回到農業生產一線,在防治水稻蟲害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後來,在團省委學校部部長、省婦聯常委、省總工會副主席等各個崗位上,她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還幫助家鄉的孤兒上學,協助丈夫老家婁底的鄉親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脫貧致富。尤其在宣傳雷鋒精神方面,她樂此不疲,擔任多家單位的學雷鋒顧問,宣講足跡遍布全國,發表了《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等許多與雷鋒相關的文章。

在宣傳雷鋒的過程中,常有媒體記者、作家來採訪馮健,她擔心別人聽不懂她帶著鄉音的話,也擔心別人記得不準確,便乾脆把要說的故事整理出來,直接給來訪者看。看到馮老整理的雷鋒故事材料詳實,有人建議「稍微修改下,就能出本書了」。曾在媒體工作過的老伴謝鳳陽也表示支持。於是,退休後的馮健全力籌備寫書,開始系統收集、整理雷鋒的相關資料。

「最難的是找人。」馮健說,雷鋒生前的親戚、鄰裡、老師、同學、同事、戰友等,散落在全國各地,要一個一個打聽到他們的住處、聯繫方式非常困難。特別是這群人年歲已高,有的好不容易找到,卻發現人已經走了,或者重病、記憶模糊。

「每到周末,兒子開著車帶我到處找人。平日裡,我和老伴自己打車出去找。」馮健說,為找一對受過雷鋒幫助的夫婦,她千方百計打聽到對方住在哪個院子,卻不知道具體是哪一戶,挨家挨戶問了大半個院子才找到。

寫作過程中,馮健特別注重信息的真實性。由於素材大多來自採訪對象口述,事情相隔久遠,難免有錯漏,每每有不確定或兩相矛盾之處,她都要反覆核實求證。「我寫書,一是為了對雷鋒相關史料做搶救性挖掘保護;二是為了去偽存真,給社會大眾一個最真實、鮮活的雷鋒。」這些年,馮健做過心臟搭橋手術,也因長期伏案寫作犯上嚴重的頸椎病,她老伴右眼失明,但這些都沒有阻止他們採訪寫作的步伐;如今,已出版《雷鋒在湖南》《雷鋒,從這裡起步》《望城起步》等3本著作。

站在雷鋒紀念館青年雷鋒塑像前,望著那張青春洋溢、笑容燦爛的臉,馮健仿佛又看到了當年西塘農業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聽到了團山湖田野上轟鳴的拖拉機聲。她笑著對「雷鋒」說:「小雷弟弟,預祝你80歲生日快樂!今天,你若看到祖國這樣繁榮富強,人民如此幸福安康,心裡應該很高興、很滿足吧!」

相關焦點

  • 與時代同行,雷鋒八十正青春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剛表示,本次座談會是高規格的「峰會」,既是表達對雷鋒同志的深切緬懷,也是進一步詮釋發揚新時代雷鋒精神,激發和匯聚建設現代化長沙的磅礴力量。「雷鋒八十正青春」,雷鋒家鄉要將學雷鋒標兵的旗幟舉得更高,在學雷鋒活動中走在全國前列。
  • 陶克:西點崇敬雷鋒,這是事實
    雷鋒畫像曾在西點軍校張貼,西點軍校學員到過中國撫順雷鋒紀念館,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榜樣跨洋越海到了美國,中國人覺得這很有面子,就用國人習慣的語言說,西點軍校也「學雷鋒」,這叫造謠嗎?這是國人的幽默和嚮往美好的情懷。一些總拿這句話來抹黑事實的人,是聽不懂中國話,還是根本就沒有中國人的愛國情感。
  • 八十雷鋒正青春 中宣部講壇走進望城解讀「寶藏男孩」
    紅網時刻長沙12月18日訊(記者 賀衛玲 )「雷鋒從一個人名、一些事跡,逐步轉變為1.2億志願者、一批雷鋒學院,最終蔚然成風,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背後所展示的向上向善的社會風貌。」12月18日,是雷鋒誕辰80周年,這一天,以雷鋒的名義相聚,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走進湖南望城,解讀雷鋒精神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助力作用。
  • 家鄉人記憶中的早年雷鋒:從庚伢子到雷鋒
    2020年,是雷鋒誕辰80周年。1940年12月18日,在湖南省望城縣安慶鄉簡家塘村一戶貧苦農家裡,一個小男孩呱呱降生。因為這一年是農曆「庚辰」年,他的父母給他取了個乳名「庚伢子」,孩子的叔祖則給他取了個正式名字———雷正興。此時,他的親人不會想到,這個瘦弱的「庚伢子」以後竟成為中國的紅色偶像、令世人景仰的道德榜樣。
  • 昨天是雷鋒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 嘮嘮他與瀋陽的不解之緣
    為了讓這一家人能趁早團圓,雷鋒趕緊領著她前往售票處,親自掏錢為她買了一張火車票。這位中年婦女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我好把錢寄去。」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後來,這句在瀋陽站說出的一句話成為中國大地婦孺皆知的名言。
  • 穿越時空的雷鋒精神 歷久彌新
    今天是雷鋒誕辰80周年紀念日從課本裡你一定讀過他的故事可是這樣的雷鋒弄潮er在鞍鋼時工友們時常邀請雷鋒一同參加舞會可平時油漬斑斑、打滿補丁的工裝與舞會氛圍格格不入,怎麼辦?精神小夥」青春爛漫熱情樂觀……穿越時空的雷鋒精神歷久彌新半個多世紀前的青春誓言
  • 看了年輕時的山口百惠,再看59歲的她,才讓人知道原來優雅老去才是...
    但有一位日本女神山口百惠,她13歲出道,15歲風靡日本,20歲紅遍東南亞,21歲正值巔峰的百惠卻突然宣布息影,嫁給了她的靈魂伴侶三浦友和。然而,看了年輕時的山口百惠,再看59歲的百惠,原來優雅老去才是最美的。
  • 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王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為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12月5日至18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在全國多地唱響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 雷鋒,「到!」——雷鋒班與和平區團員召開視頻班會
    當雷鋒班在駐地莊嚴地升起國旗時,師生代表面對視頻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無比激動,和戰士們一起高唱國歌,「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此刻,青春愛國之心在國歌的強大磁場中形成共鳴。  升旗儀式結束之後,雷鋒班第26任張陽班長在視頻班會上,與二十中學的師生代表生動深刻地分享著雷鋒精神,他說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先後十餘次對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做出重要指示,並多次接見我部隊官兵代表。特別是2018年9月28日,習主席在視察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時強調:『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不斷闖關奪隘,也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
  • 弘揚雷鋒精神 匯聚青春能量——共青團懷化市委開展「3·5」學雷鋒...
    為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積極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共青團懷化市委開展以「弘揚雷鋒精神 匯聚抗『疫』暖流」為主題的學雷鋒志願服務系列活動。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支援湖北醫護人員和特困群體家中,在社區,在網絡上……處處都有青年志願者的身影,處處閃耀著雷鋒精神的光芒。
  • 年輕時的張栢芝驚豔影視圈,玉女形象清純動人,無數人曾為她著迷
    以「星女郎」身份出道的張栢芝曾是無數人眼中的女神,1998年剛從澳大利亞高中畢業的她被周星馳發掘,並出演了電影《喜劇之王》,年輕時的她還帶著嬰兒肥,從骨子裡透露出的清純感太讓人著迷。正式走上演藝道路後張栢芝便瞬間走紅,她憑藉美麗動人的外表與驚人的演繹天賦得到了人們認可,不得不說當年張栢芝的容顏真是無人能及,比起如今的流量小花她也完全不輸氣質。張栢芝自從火遍香港演藝圈之後,她可是邀約不斷,不少人紛紛請她拍電影,先後主演了《星願》、《河東獅吼》、《忘不了》等電影,她在熒幕中的玉女形象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
  • 雷鋒曾懷揣作家夢 《茵茵》是其小說處女作
    具有高等小學學歷的雷鋒,在當時也是屬於小知識分子了 。近日,三聯書店出版了師永剛、劉瓊雄編著的《雷鋒1940-1962》,書中展示了作為新中國文藝青年的雷鋒在當兵之前寫的小說、詩歌等。下面的文字節選自該書。     短篇小說《茵茵》片段     嚴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裡結了厚冰,刺骨的冷風陣陣吹來,似乎不許人再工作似的。
  • 鹹陽師範學院南江波:新時代大寫的人——對呼秀珍及她的「雷鋒家庭...
    呼秀珍及她的"雷鋒家庭",幾十年如一日,四世薪火相傳,終貞不渝,默默以求,續寫著雷鋒精神的動人篇章,光大著民族精神的永恆輝煌。他們用無疆的大愛和善舉詮釋了人生的真諦,創造了人生的價值。呼秀珍及她的"雷鋒家庭"的生動事實充分地彰顯了她們崇高的人生觀。
  • 日本娛樂圈大佬喜多川去世 曾培養木村拓哉等國民級偶像
    日媒報導稱,當時是男性偶像備受冷落的時代,但「傑尼斯事務所」為日本培養出多個國民級偶像,包括SMAP組合(木村拓哉曾是該組合成員之一)、嵐(ARASHI)等,其他如「光GENJI」「關8」「Hey!Say!JUMP」、山下智久等著名藝人及組合,也都隸屬於「傑尼斯事務所」。
  • 看她年輕時照片就懂了
    至於吳綺莉為什麼要生下小龍女,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你看過她年輕時的照片,你就會明白成龍為何對她一見鍾情並展開瘋狂追求了!    吳綺莉曾是亞視舉辦的亞洲小姐選美冠軍,年輕時的影視資源也非常好。要身材有身材,要容貌有容貌,難怪成龍會喜歡她!本來可以有大好的人生,卻因為年輕時的錯誤選擇而葬送了青春。
  •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苗可秀久違亮相螢屏,年輕時的她撞臉允兒?
    曾有網友看過《猛龍過江》後,認為片中的苗可秀與少女時代成員潤娥的樣貌很相似。而苗可秀最近有份演出正在播映的《塘心風暴3》。曾有網友在討論區熱議到底年輕時的苗可秀還是潤娥(右)更漂亮。苗可秀多次與李小龍合作拍戲。苗可秀有份演出《塘心風暴3》,在本周登場。
  • 歌曲《雷鋒日記》發布
    作詞:趙世欣/作曲:任莉、閆俊波/演唱:任莉歌曲《雷鋒日記》創作在這場戰「疫」中的雷鋒日裡雷鋒一個響亮的名字雷鋒精神一面鮮紅的旗幟《雷鋒日記》一本影響中國人半個世紀的書籍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夢想在我心中生根發芽每時每刻指引著我
  • 那個和雷鋒合影的「三道槓」女孩,有人花兩萬買她人頭,後來怎樣
    雷鋒被聘為「校外輔導員」時,陳雅娟作為學生代表,給這位解放軍叔叔戴上了紅領巾。 陳雅娟在之前沒見過雷鋒,她只聽說這個名字,在她心目中雷鋒應該是高大威猛的戰士。可是第一次見到雷鋒後,陳雅娟才知道原來雷鋒「個子矮矮的,圓臉,小眼睛,笑起來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 Jonyj年輕時到底有多帥?難怪會被乃萬評為導師中的顏值擔當!
    也是因為這句歌詞,讓我對《青春有你2》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些對比可能就是為了襯託也不一定呢?於是乎就讓我發現了乃萬這匹黑馬為什麼說她是匹黑馬呢?曾經火爆全網的抖音神曲《I don't wanna see u anymore》,她就是原唱,而且她個人還發行過70多首原創歌曲,跟福克斯、老舅、張顏齊都是朋友,還跟導師Jony J多次同臺演出,屬於個人綜合實力特別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