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讓人百看不厭。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將軍,小編整理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百位名將排行榜,希望大家喜歡。
由於人員過多前兩天我先說了第61到第100名。今天我來說一說第41到第60名。
41.吳玠
籍貫:甘肅靜寧
結局:積勞成疾,年僅47歲
簡介:南宋抗金名將。早年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一萬破十萬大敗兀朮流產金軍川陝攻略;在陝西與金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攻防戰,展開逐城爭奪;隨後再破兀朮十萬金軍破壞二次伐蜀,牢牢地為南宋留下了巴蜀大地。死守巴蜀有力的牽制了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不斷地攻防戰金國的名將們都吃過其的虧尤其與虞允文合作可謂珠聯璧合,張俊執掌大權後兄弟二人就再無斬獲。雖然不是中興四將,但許多歷史專家都認為「中興四將中應該有吳玠。」
42.蒙恬
籍貫:山東蒙陰
結局:被胡亥賜死
簡介: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鄂爾多斯,修築長城,萬裡長城締造者,開發寧夏第一人。徵戰北疆十多年,威震處於鼎盛時期的匈奴。秦始皇非常尊寵蒙氏,信任、誇獎蒙恬的才幹,並且親近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則陪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因此,其他的諸將相,都不敢和他們爭寵。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之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職,但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
43.李定國
籍貫:陝西榆林
結局:悲憤成疾逝去
簡介:明末抗清名將,參加張獻忠起義被收為養子,張獻忠死後率部歸順南明,在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明聯手抗清且矢志不渝,面對面對內部的掣肘,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用兵如神,攻湘桂,大敗清軍逼死孔有德,隨後攻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退守衡州全滅清十萬援軍,但內部不斷掣肘葬送了大好形勢,西明東明遙相呼應的戰略,又因鄭森拖延而告終,磨盤山戰役後本來形式又開始轉好,可吳三桂昆明縊殺永曆帝明滅亡,李定國悲憤成疾不久病逝。
44.王忠嗣
籍貫:山西太原
結局:抑鬱以終,年僅四十五歲
簡介:唐朝邊境名將,大唐王朝最後的榮光。玉川戰役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後任隴右節度使率十萬騎兵北伐契丹,全殲奚、契丹聯軍;大敗突厥葉護部將其可汗傳首長安;與吐蕃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斬殺數萬逼降吐谷渾。王忠嗣是一位純粹的軍人,他不幹涉任何政治,將服從是軍人的天職完美的體現,縱觀中國歷史我想因此一人,戰爭就是戰爭純粹的戰爭完全;他一生戰績輝煌,將大唐的邊境再次恢復到了貞觀時代,達到了李世民都沒有達到的巔峰,將大唐王朝的版圖擴大到了極致,但很可惜這一刻卻是大唐最後的輝煌。
45.韋孝寬
籍貫:陝西西安
結局:病逝
簡介:隋朝開國名將,玉璧之戰「氣」死高歡。玉壁之戰高歡率軍用盡了一切攻城辦法皆被其化解,激戰50餘天損失7萬餘人,在最後勝利的時刻卻爆發了瘟疫,他算是間接害死了一代梟雄高歡;北周滅齊戰爭中,由於玉璧的重要地位,宇文邕只能讓其留守,但老頭閒不住出去逛了一圈就把南陳長江以北的地方給弄了過來;率兵擊潰尉遲迥又拿下了隋篡北周的首攻。縱觀韋孝寬的一生能拿的出手的就是玉璧之戰,但就這一戰可謂中國歷史城邑攻守戰的典範,每次攻守都被後世列為教科書,你能想到的工程手段在這50天中都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
46.潘美
籍貫:河北大名縣
結局:病逝
簡介:北宋開國第一名將,平定李重進叛亂首功;率軍攻滅南漢,攻伐南唐路上攻擊總指揮,攻滅北漢的主要將領;後鎮守雁門關與遼作戰無一敗績;第二次幽州戰役一路所向披靡,但曹彬臨陣退縮致使北伐失敗。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戰爭都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就算在趙光義時代各方面在限制掣肘之下,任然在對遼作戰方面保持壓倒性優勢,唯一一敗就是三路北伐之際中路軍執掌糧草的曹彬臨陣退出戰場,趙匡胤留下最後那點家底也被賠光了;縱論他一生戰績任然算是毫無瑕疵,但到了明代卻有個孫子編了一段楊家將徹底將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想想如果他當時與楊業一起就義就沒有後世這些罵名了,真是挺可笑的。
47.英布
籍貫:安徽六安
結局:起兵造反被殺
簡介: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封九江王,曾奉項羽之命弒殺楚義帝熊心,後叛楚歸漢,率軍到垓下會合其他漢軍打敗項羽。項羽死後,劉邦稱帝,淮南王英布成為異姓諸侯王之一。在韓信和彭越先後被誅殺後,英布決定起兵造反,率軍隊向西挺進,在蘄縣以西的會甀和劉邦的軍隊相遇。英布的軍隊非常精銳,劉邦就躲進庸城壁壘,堅守不出,見英布列陣一如項籍的軍隊感到非常厭惡,遠遠地對英布說:「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說:「我想當皇帝阿!」劉邦大怒,隨即兩軍大戰。英布的軍隊戰敗逃走,渡過淮河,幾次停下來交戰,都不順利,後在茲鄉百姓的民宅裡被殺,而劉邦亦在討伐英布叛亂中被流矢射中,病重不起直至去世。
48.祖逖
籍貫:河北淶水
結局:憂憤而死
簡介: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西晉末年,率親朋黨友避亂於江淮。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時司馬睿與南北門閥士族正熱衷於建立東晉新朝廷,進行權力再分配,根本無意於北伐。祖逖不甘故國傾覆,恆存振復之心,主動請纓,要求領兵北伐。司馬睿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除了千人糧餉和3千匹布外,未給一兵一卒和兵器鎧甲。建興元年(313),祖逖帶領舊部數百人毅然渡江,渡江後,他屯於淮陰,一面鑄造兵器,一面招募士兵,組建了一支2千人的武裝,然後揮師北上。北伐的形勢十分嚴峻。黃河以南盤踞著不少豪強武裝,阻遏祖逖北進,逖艱苦奮戰,才打敗自封為豫州刺史的張平等,衝破他們的封鎖,佔領譙城。而自封為陳留太守的陳川叛歸石勒,祖逖攻陳川,石勒則派石虎率大軍5萬南下。逖設奇兵打敗石虎,接著又大敗虎留守蓬陂塢的桃豹,攻取雍丘。但及後因朝廷內亂,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收復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終被後趙攻陷。
49.裴行儉
籍貫:山西聞喜
結局:病逝
簡介:蘇定方嫡傳弟子,西突厥叛結盟吐蕃騷擾安西,借送波斯王子回國的機會,在西域諸國招兵萬餘平定十姓叛亂;突厥再叛,二十四個州幾十萬人眾響應,其指揮三十萬人平定。裴行儉是一代儒將,善於審時度勢,看準吐蕃政權更迭無暇西顧的情況下,給突厥雷霆一擊;膽色過人,打出煙霧彈迷惑對手而後兵不血刃解決戰鬥;精於洞察對手,等待有利的時機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結果,有這樣一個老謀深算的高手震邊,不管是西突厥還是東突厥也只能感嘆生不逢時啊!在名將凋謝,內部混亂的時期為大唐撐起了西邊的一片天地。
50.劉仁軌
籍貫:河南尉氏縣
結局:病逝
簡介:唐朝負責駐守遼東,唐軍因戰事不利退出平壤,劉仁軌自請留守,倭國二萬人攻打新羅,於白江口接戰四戰皆捷全殲倭軍,贏得中華對日第一戰。協同蘇定方攻滅百濟國,鎮守朝鮮半島。劉仁軌眼光深遠,在高宗徵伐遼東失敗後,就開始打算如何平定朝鮮半島,並準確的分析了局勢,充分利用地方勢力,在機會出現時以雷霆萬鈞之勢幹掉對手,給予唐軍主力以有力的支持,治理地方的能力也相當突出,使朝鮮半島百年無事;他一生僅白江口一戰就可載入史冊萬古流芳。
51.王玄策
籍貫:河南洛陽
結局:病逝
簡介:與當時高僧玄奘同鄉,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來唐,因而以對其答札之副使節身份。接著,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一個叫做阿爾裘那的人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了瑪卡達。王玄策這樣就逃回了大唐嗎?沒有,他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一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在這兒,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借用了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了勝利。俘虜了阿爾裘那,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
52.虞允文
籍貫:四川仁壽
結局:病逝
簡介:南宋抗金名將,采石磯大捷挽救南宋。其監軍採石之際,適逢主將罷免金軍南下,遂接管指揮權,二萬對十五萬大破金軍,隨後阻截金軍退路逼其議和,間接幹掉了金國皇帝促進政權更迭;宣撫川陝與吳氏兄弟攻城略地收複數州,並組織北伐大計,但趙構偏安不思進取將其召回朝中北伐流產。虞允文是一個有才華的儒將,雖然采石磯一戰成名,但主要的硬仗還是在川陝,那裡的金軍才是主力,在他領導下將吳氏兄弟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雙劍合併橫掃金軍,比張俊強的不只一個檔次,再看後來張俊統領西軍,吳氏兄弟只能憋屈死;嶽飛出兵東南,吳氏出川呼應至少打過黃河。唉,歷史也只能如果了!
53.陳湯
籍貫:山東兗州
結局:病逝
簡介:匈奴內部混亂時期,郅支單于怨恨漢朝擁護呼韓邪單于,不僅殺害漢朝使者,又在西域燒殺搶掠,陳湯未經皇明裹挾甘延壽出兵四萬多人,大破匈奴斬殺郅支傳首長安,一戰安定西域徹底解決匈奴。陳湯僅此一戰結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穩定了漢朝的西北邊疆,統一後的匈奴願守北藩累世稱臣,徹底結束漢朝與匈奴的百年戰爭;即為愛財、不夠圓滑使他幾次起落,但瑕不掩瑜,一句「犯我強漢雖遠必誅」可謂震爍古今。
54.高歡
籍貫:河北景縣
結局:為韋孝寬氣的發病逝去
簡介:雖為漢人,但世居北邊,生活習俗鮮卑化,一代梟雄。六鎮起義參加葛榮軍,被鎮壓後歸順爾朱榮,收編六鎮餘部鎮壓流民任職第三鎮;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後,任丞相逼走魏孝武帝,遷都鄴城另立孝靜帝,建立西魏挾天子以令諸侯;鄴城之戰三萬破二十萬大敗爾朱兆,剿滅爾朱家族;邙山之戰先敗後勝大破西魏軍六萬,使宇文泰元氣大傷;玉璧之戰佔盡優勢苦戰不下,勝利觸手可及卻爆發瘟疫,悲憤交加抑鬱而終。他身後子孫一個比一個瘋狂,將他一生打下的基業揮霍殆盡。
55.張遼
籍貫:山西朔州
結局:病逝
簡介: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徵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
56.傅友德
籍貫:安徽淮北
結局:坐事賜死
簡介:參加劉福通義軍不受重用,投奔陳友諒後對陳稱帝不滿,率部歸順朱元璋;鄱陽湖之戰嶄露頭角,武昌之戰走進朱元璋視線,南伐張士誠功勳卓著;後隨徐達北伐,作為先鋒大敗王保保,獨自掌兵後定山西,平陝西威震西北;之後與湯和分兵攻取取四川,攻克成都平定巴蜀;二次北伐大放異彩,三路大軍僅此一路大獲全勝,先後成為第四、五、七次北伐副帥;七戰七捷,最後蒙古人看到他的旗號就立刻迴避。以主帥之職攻滅雲貴。其戰法類似霍去病,長途奔襲迂迴穿插,神出鬼沒出其不意,有點像特種部隊,總會出現在關鍵的位置給敵人以致命一擊,善於打硬仗、精於玩奇襲,這是最讓對手頭疼的將領,讓人防不勝防。
57.高敖曹
籍貫:河北景縣
結局:戰死
簡介:在鮮卑北齊政權裡,漢將高敖曹可是個狠角色,東魏王高歡平時給軍隊訓話都是用鮮卑語,只要老高在旁邊,肯定用漢語,而老高率領的漢人軍隊確實是當時北齊軍隊裡最精銳的部分。老高這人雖然甘為鮮卑走狗,可也不是完全沒有氣節,經常為了維護漢人的尊嚴和他的鮮卑同事打的頭破血流,可小節不減大節畢竟有虧,誰讓他是「偽軍」呢。最後老高下場也很慘,東西魏大戰的時候硬是讓自己的鮮卑主子出賣,手下幾萬漢兵獨抗西魏數倍於己的鮮卑鐵騎。在讓敵人付出了更大傷亡後全軍覆沒。高敖曹戰至最後一人,昂起腦袋對敵兵道:「來吧!送你一個開國公的爵位。
58.韋皋
籍貫:陝西西安
結局:病逝
簡介:平叛徑源叛亂有功,出鎮西川劍閣節度使,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不斷地收復唐朝失地,最終分化政策取得成效後,分兵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大敗吐蕃和阿拉伯聯軍四十八萬,從此吐蕃由盛及衰一蹶不振。韋皋是衝鋒陷陣攻城略的的猛將,不斷蠶食吐蕃吃進去的土地;又是一代儒將,他到任後就安撫少數民族,分化南詔國吐蕃的關係,經過不斷的戰爭消耗和蠶食吐蕃的國力,最終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即有力的保障了大唐西南西北邊境的安全,又給後世朝代減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59.杜預
籍貫:陝西西安
結局:病逝
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杜預雖然生長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種只知享樂的紈絝子弟。他從小博覽群書,勤於著述,對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勳卓著,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級官吏十四人,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西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更令人稱奇的是杜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武藝。《晉書》本傳講,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純粹的一個軍事家。
60.先軫
籍貫:河南濟源
結局:病逝
簡介:春秋戰神,追隨重耳逃亡,歷盡艱辛終返國繼位;輔佐晉文公與楚爭霸,城濮之戰大敗楚軍稱霸春秋;晉文公逝世後,秦國趁機出兵,他又輔佐晉襄公,崤之戰全殲秦軍,助晉國穩固中原霸權。先軫輔佐晉國兩代君王打敗了強大的秦國、楚國,開創了文、襄霸業;他富於韜略,長於籌謀,又有臨陣指揮之能,他的謀略對後世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崤之戰是歷史第一場伏擊戰,從此戰爭改變了約期陣列而戰的運動會形式,進入了戰爭藝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