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國寶 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出版

2020-12-24 青瞳視角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馬未都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國寶100》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國寶100》共分4卷,每卷收錄24件國寶:第一卷收錄了商代后母戊鼎、東漢銅奔馬、清代各種釉彩大瓶等重量級國寶;第二卷收錄了「中華第一玉雕龍」、西周大盂鼎、戰國青銅杜虎符、西漢長信宮燈、北宋李公麟《五馬圖》、元代廣勝寺《藥師經變》壁畫等國寶;第三卷收錄了戰國曾侯乙編鐘、戰國商鞅方升、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西晉陸機《平復帖》、唐代宮廷金銀茶具、南宋《玉版十三行》、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等;第四卷收錄了《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等國寶。馬未都講述了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以及圍繞著國寶發生的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插入大量精美圖片,讓讀者對於每件國寶擁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讀者或許會好奇,《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是如何選出來的?談及選擇標準,馬未都表示,《國寶100》中的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馬未都力圖詳細講述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深挖這些國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單是把這100件國寶的相關資料整理出來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

在馬未都看來,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代王朝的更迭,流傳下來不計其數的奇珍異寶。這些奇珍異寶凝聚了一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同時也匯集了那個時代的藝術審美、生活故事與人文精神。所以,從某種層面而言,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全部,文物本身便是故事的起源,亦是走向未來的載體。因此,了解國寶背後故事的意義就顯得特別重要——你只有清楚國寶的文化根源在哪兒,才能知道今天的我們來自何處。

據出版方介紹,《國寶100》前後耗時2年多的時間,先是推出音頻,繼而推出視頻,此次又以圖書的形式呈現。馬未都說:「圖書具有視頻和音頻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因為呈現在書裡的文字更嚴謹,同時書裡還配有大量插圖,有所講國寶的清晰照片,也有與之相關文物的圖片、歷史圖片、博物館照片及關鍵人物的照片等,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可以獲得更加直觀的認識。」

供圖/出版社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知依編輯/崔巍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馬未都出新作《國寶100》:清楚國寶根源,才知道我們來自何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線上首發
    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創作的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在抖音直播之前,馬未都接受了記者微信採訪。馬未都說,自己講述國寶,並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寫了進去,這是與別人講國寶的不同之處。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中打聽到的各種趣聞。100件國寶,時間跨越幾千年《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
  •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2020-09-01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馬未都《國寶100》,文物結合故事,我們不能期望太多
    今天繼續來聊馬未都先生的《國寶100》,畢竟差不多聽了100期,心中肯定有很多想法。對於國寶文物最近也一向是非常感興趣,我離廣州博物館不是那麼遠,有時候有好的展覽,只要有時間,還是會趕過去看一下。但是,對於文物國寶這些東西,我們確實好像是去旅遊一樣,看個外觀,我們對於文物也不會那麼細緻,那麼細微的去觀察,不像馬未都先生一樣,他們是真正的內行,我們去觀看文物,就像去景點旅遊一樣,很多時候是打一個卡,如果沒有導遊,看了也就看了,真正內在的故事,我們可能不知道。
  •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離奇詭異的大盂鼎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離奇詭異的大盂鼎 每天一個國寶故事
  • 《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裡邊的藏品數量有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B1是古代中國展廳,一層和二層是近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展廳。還有一些特展,比如大運河文化站、樂器展。三層是新時代部分,四層則是中國古代的瓷器、佛造像、錢幣、書畫、玉器展,現在的特展是「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說到國博最值得看的展,個人覺得還是古代部分。
  • 國寶100——清·翡翠扳指
    文章摘自《國寶100》作者:馬未都這回咱說的這事兒,就發生在北京的海澱。北京海澱有個地方叫恩濟莊,那地方過去是專門埋太監的墳地,所以老人都管那個地方叫太監墳。這地方離我年輕時候住的家特近,就在空軍總醫院的對門。過去的人生前扎堆,死了也扎堆。
  • 馬未都:村民挖出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的獎勵
    馬未都就曾透露過一則文物故事,一個普通的村民發現了一件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作為獎勵。這件國寶的經歷看起來很是傳奇,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對中國考古界又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馬未都指出,這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遇到了好時候,碰上了改革開放。
  • 「悅讀薦書」陝西旅遊出版社:手繪版《國寶手記》
    作者簡介:洋洋兔動漫是中國領先的動漫原創團隊,2003年由著名漫畫家孫元偉發起,是我國首批通過國家認證的動漫企業之一,曾獲得中國文化部、科技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多種獎項內容簡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近年來,陝西旅遊出版社依託陝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出版了系列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普及讀物。2019年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文版《國寶手記》精選了陝西歷史博物館20件館藏珍貴文物,向讀者普及文物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 六億閱讀量,國寶點燃青年一代文化身份認同感
    符合網絡審美的創新表達,將國寶的魅力「推」到大眾面前。(均資料照片)製圖:李潔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前不久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輪播放。紀錄片口碑再創佳績:在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嗶哩嗶哩網與豆瓣網上分別獲得了9.9和9.5的超高分,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六億。
  • 金華:讓徐謂禮文書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
    明年,這件國寶計劃將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日前,在金華市政協文化文史工作交流會上,武義縣政協副主席、武義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董三軍透露。一直以來,這件出土於武義的國寶備受關注。今年5月15日,「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這是完整版徐謂禮文書首次走出金華,亮相浙江,有文物愛好者專門從北京趕來一睹為快。
  • 這個「叛徒」,卻為國家拯救了百萬件國寶
    他被譽為「中華國寶守護神」, 一生嘔心瀝血救下百萬件文物, 周總理稱讚他為「國寶」,1938年冬天,在昆明白龍潭,徐森玉乘坐的馬車墜落山下,徐森玉腿骨折斷,住院長達5個月之久。但腿好之後,他又積極投入到國寶的遷運中去。
  • 中國追回流失日本國寶史記
    聯想到抗戰時期,日本掠奪中國的10萬餘件國寶;筆者真心希望,它們都能回家! 主得益於1989年和1997年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0年通過《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同時中國相繼與美國、瑞士、法國、澳大利亞、埃及等約20個國家籤訂了有關返還文物的雙邊協議。 憑藉公約及協議,中國此次已從海外追回了大量文物。
  • 國寶大熊貓,會不會因為遷徙跑到鄰國,變成其他國家的國寶?
    國寶大熊貓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基本都是人見人愛,和另一種國寶華南虎在野外已經沒有生存種群不一樣,大熊貓還有野生種群!並且大熊貓也在進行野化訓練並放歸野外,這讓很多朋友都很揪心,這國寶級別的大熊貓可是活物,要是跑到國外去了被人家逮住,到底算誰的?大熊貓到底有沒有可能跑到國外?要討論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跑到國外,必須先就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做個簡單的了解。
  • 馬未都:主要有2種功能
    馬未都:主要有2種功能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鹹豐十三年(1860年)攻入北京。清軍以少數兵力拼死抵抗,由於武器裝備懸殊過大,英法聯軍得以進入圓明園。英軍負責人額爾金,得到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授意,野蠻的火燒搶掠圓明園。康雍乾三代一百多年的積累,被英法聯軍搶去。其中,就包括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對中國人來說不會陌生,它代表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民族疼痛。
  • 小學生發現宋代佛教「聖物」,僅珍珠就多達4萬多顆,起碼100個億
    我們下面要介紹的這件文物可以說是北宋佛教界的「聖物」,其製作技藝堪稱是令人咂舌,有文物專家對其給予過一定的估值,那就是起碼100個億,而且很可能還遠遠不止,因為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代表是北宋時期最為頂尖的製作技藝。
  • 川普遭遇「國寶幫」,從法國「搜刮」的藝術品全是假的……
    然而,他卻有時間在巴黎,在美國駐法大使館官邸——巴黎龐塔爾巴酒店消磨了近6個小時,就為了淘換藝術品。在海叔看來,川普的心態無非是——自家大使館的東西,帶回白宮,還不是左手交到右手的事?具體看,當時川普從巴黎往華盛頓帶回了三樣東西——第一樣,約瑟夫·杜普萊西斯在1785年左右創作的班傑明·富蘭克林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