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中打聽到的各種趣聞。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出版社供圖
馬未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方式。
一件文物代表一個時代的全部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代王朝的更迭,流傳下來不計其數的奇珍異寶。這些奇珍異寶凝聚了一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同時也匯集了那個時代的藝術審美、生活故事與人文精神。所以,從某種層面而言,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全部,文物本身便是故事的起源,亦是走向未來的載體。
因此,在馬未都看來,了解國寶背後故事的意義就顯得特別重要——你只有清楚國寶的文化根源在哪兒,才能知道今天的我們來自何處。
馬未都。出版社供圖
馬未都講述國寶,並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寫了進去,而且豐富了周邊的知識。比如書中講到的出土自漢武帝茂陵的西漢金馬,通過講述金馬的來歷和西漢時期的工藝水平,轉而提到了現在金馬的存放地——日本滋賀縣美秀博物館。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麼漂亮。
馬未都希望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的天地。
100件國寶,時間跨越幾千年
《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馬未都講述了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挖掘這些國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單是把這100件國寶的相關資料整理出來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馬未都坦言,之所以選擇這100件文物,就是他認為這100件既有故事又有文物知識,又能代表這一領域最尖端的成就。它們中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
《國寶100》中涉及到的文物。出版社供圖
「一見鍾情是傳奇,一輩子相愛也是傳奇」
「100件國寶」的選擇標準?
馬未都:我們考慮到中國文物的豐富性,青銅、陶瓷、玉器、書畫、竹木牙角器等都有所選擇,它代表這一領域比較尖端的水平。我們沒有選擇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都是選博物館收藏的。
這次也有很多沒有收錄其中的國寶,永遠會有遺憾。沒有收入其中的國寶,有的是因為不具備故事性。我講的是「國寶故事」,如果沒有故事,就沒法兒去講。如果將來再做「國寶知識100講」的話,那我專門講知識,而忽略故事。今天是希望大家通過聽故事來了解我們的國寶。
如何「講國寶」?
馬未都:我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所不同的是,我講的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是我們團隊一起努力去重新整理的。我也聽到了很多國寶故事,那些都是書本上看來的,是從書本到書本,而我們是從書本到個人的表達。我在文物領域待了一輩子,對文物領域比較熟知,所以我的表達相對來說更加個性化、生活化。
100件文物中印象深刻的有很多,基本上件件文物給我印象都很深刻,不深刻我們也不會選擇它。你說,最喜歡哪個?這個很難說,就跟你咬哪個手指頭更疼一樣。每件文物儘管千差萬別,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一樣的。這100件寶貝中,每件文物都有它的傳奇,傳奇色彩是不一樣的,一見鍾情是傳奇,一輩子相愛也是傳奇。
為什麼選擇「講國寶」?
馬未都:了解國寶故事首先要知道國寶生存的一個道理,其次要知道國寶生存的那個時代的藝術成就。把100件國寶的故事都聽完了,你會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個了解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都是重要的修養。
情商高的人都能理解情義在哪兒,情商低的人就不太容易理解,情義實際上是文化跟我們個人之間溝通的一個媒介,或者說一個橋梁。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感問題,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也有情感問題。比如說很多人使用了一輩子的器物扔掉的時候特別可惜,這就是情感問題,那麼我們的國寶承載的文化內容,遠大於我們個人的想像。
新京報記者 劉瑋 出版社供圖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