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2020-12-05 韋宇教的光影之旅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果你對《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文物念念不忘,不妨親身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一睹文物們在現實世界裡的「音容笑貌」。

若想探訪老北京文化,首都博物館是首選。但想要看到國內的「重量級」國寶,還得是國博。

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入口在天安門斜對面,出口則正對人民大會堂。看展出來後,恰巧拍到一張夕陽下的天安門城樓,暮色溫暖,而且難得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國博號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裡邊的藏品數量有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

B1是古代中國展廳,一層和二層是近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展廳。還有一些特展,比如大運河文化站、樂器展。三層是新時代部分,四層則是中國古代的瓷器、佛造像、錢幣、書畫、玉器展,現在的特展是「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

說到國博最值得看的展,個人覺得還是古代部分。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展,據說那裡的鎮館之寶,質量高、數量多,值得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這兒。在此處,你可以從原始社會一直觀摩到元明清,縱覽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珍貴文物。

看過《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網友們,在這裡一定能遇到你熟悉的展品。聽聞在拍攝團隊精選的100件文物裡,30件都出自國博。比如:

鷹形陶鼎——自帶萌萌噠氣息,360度無死角的小胖鷹,你會在感慨做工精湛的同時,覺得這就是個很好的表情包。想吃,怕胖,自帶委屈。

后母戊鼎——也就是我們小時候歷史課本上的司母戊大方鼎,後來的課本上做了更新,變成了后母戊鼎。這個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整體造型可謂氣勢蓬勃。

四羊方尊——同樣是招牌文物,是十大傳世國寶之一。這個被稱為難以置信的傑作,是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堪稱傳統泥範法鑄制的巔峰之作。

說到這裡,也要科普下古人是怎麼做青銅器的。在展廳裡正好看到有個陶製的模具——先製作好模具,然後把用料放進去,經過系列工序後,出來就是青銅小人。

孝端皇后的鳳冠——出土於1956年,鳳冠極為華美而精緻,是高貴地位的象徵。

青銅縱目面具——三星堆「六大國寶」之一,沒想到可以在國博一睹其真容。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青銅面具。寬1.38米,高0.645米,眼睛呈柱狀向外凸,代表了古人對於眼睛的崇拜。

昭陵六駿——它們是唐太宗李世民上陣廝殺時所乘的坐騎:颯露紫、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被後世譽為「詩書畫工」四絕:一絕,由唐太宗為六匹愛馬分別撰寫一首讚美詩,是為「詩絕」;二絕,由唐朝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以「歐楷」書寫六詩,是為「書絕」;三絕,由唐朝第一大畫家閻立本為六駿作畫,是為「畫絕」;四絕,由唐代著名工藝美術家閻立德指導石像雕刻工程,是為「工絕」。

只可惜,「昭陵六駿」毀於上世紀初,據說是被「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命人剝離原址,用來裝飾袁世凱新建的花園。後來查明,「颯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被盜,輾轉於文物商之手,最後流失海外,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收藏。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村民發現並攔截,後被運往陝西圖書館保存。1953年,陝西省博物館(今西安碑林博物館)成立時,接收了這四件石刻,隨後進行拼合修復。1961年4月,石刻工藝師謝大德又依照照片和拓片複製出了「颯露紫」和「拳毛騧」,連同現有的四駿陳列在碑林博物館「西安石刻藝術室」。

除了這些家喻戶曉的國寶,在國博還能看到很多有趣的文物。比如,古代的冰箱:中間的把手可以提起來,在容器內部加入冰塊,就可以作為冰箱使用。

還有這個在川博和三峽博物館我都看到過的「老熟人」——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在古代約等於現在說脫口秀的段子手,也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存在。

這個感覺像是「超載的駱駝」,則是非常典型的唐三彩風格。

來到國博後,我也才知道,原來唐三彩並不僅僅是常見的三種顏色,「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在燒制過程中,用含銅、鐵、鈷等元素的金屬氧化物作著色劑融於鉛釉中,形成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的釉色,但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人們統稱為「唐三彩」。

比如這個黑馬,也是唐三彩。

古人的精湛技藝,不僅僅體現在青銅器、陶瓷,就連這種骨質項鍊(骨珠)也很精緻,這個切開不斷裂的工藝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一件文物,穿越千年時光,把古人的智慧帶到現代,讓我們看到古人如何生活。它們是如何製作的,為什麼要製作,製作出來給誰用,一系列的疑問,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空間。正如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所言:了解文物就是了解歷史,了解歷史就是了解自己,敬畏歷史,敬畏祖先,敬畏自然,那是我們文化的本源。

Tips

1、開放時間

國博全天分三個時段錯峰入館:9:00-10:00時段2000人,10:00-13:30時段3500人,13:30-15:30時段2500人,額滿為止。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2、預約入館

每日限流8000人,採取全員線上限量預約,當日16時前可預約7日內參觀,不接受團體預約和現場預約。

3、交通信息

1)公交線路:

天安門東:1、2、52、82、120、觀光2線、旅遊公交1線、旅遊公交2線。

2)地鐵線路:

天安門東:1號線下車,C、D出口出站。

【作者】韋宇教,媒體人,出版散文集《願無歲月可回頭》。專注於旅行、攝影、寫作。獨立攝影師,多個微信公眾號特約撰稿人。搜狐自媒體,百家號優質創作者,去哪兒網聰明旅行家,樂途超級靈感旅行家,驢媽媽旅遊達人;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攜程、看點號、企鵝號、網易號、大魚號、旅行獅等專欄作者。人生即遍路,你的故事講到了哪?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100件國寶 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出版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馬未都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國寶100》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如果國寶會說話:喲喲~切克鬧!
    它就是由央視紀錄頻道打造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選擇在這一天開播,向觀眾發送新的國寶「留言」。翩若驚鴻的《洛神賦圖》、魏晉的「朋友圈」《蘭亭序》神龍本、風隨心動的敦煌飛天……節目一開播,網友們就激動地刷起了密密麻麻的彈幕,「還是熟悉的味道」「可愛賣萌的國寶又回來了」。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麼漂亮。馬未都希望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的天地。
  • 14:00【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三季 11-25】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11-15集分集預告 11 昭陵六駿 《如果國寶會說話》:奔騰的紀念碑
  • 湖南省博物館裡的11件「國寶」,盡顯「王朝盛世,絕代風華」
    湖南省博物館以長沙馬王堆漢墓文物最具代表性,甚而舉世矚目。湖南自民國時期曾建有省級博物館,但因抗戰爆發,最終毀於一旦,未在復建。建國之後,1956年湖南省博物館建成開館,後經過兩次擴建。湖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8餘萬件,在這眾多文物中,有11件國寶級文物,極具代表性。這11件館藏國寶,其中有5件出自長沙馬王堆漢墓,其它6件也多是精美的國寶重器,顯示了幾代王朝的盛世繁華。先說這5件出自馬王堆漢墓的國寶級文物,它們都出土於其中的一號墓,即軑侯夫人的墓葬之中。
  • 這個「叛徒」,卻為國家拯救了百萬件國寶
    他被譽為「中華國寶守護神」, 一生嘔心瀝血救下百萬件文物, 周總理稱讚他為「國寶」,他對海關出口文物的鑑定把關甚嚴, 常說: 「國家把文物是否可以出口的『鑰匙』交給我們, 我們一定要把好鑑定這個關口。」
  • 馬未都出新作《國寶100》:清楚國寶根源,才知道我們來自何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觀察|國寶很「有戲」,博物館文物是否需要「流量」帶?
    博物館、美術館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和藝術的諾亞方舟,在過去很長時間都被貼有「高冷」「朝聖」等標籤,以上海為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需要在館內外排隊數小時才得以一睹展品的只有2002年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2004年上海美術館「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等屈指可數的幾場。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線上首發
    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創作的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馬未都說,自己講述國寶,並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寫了進去,這是與別人講國寶的不同之處。呂后印和瓷母瓶都很傳奇記者:在這100件國寶中,您覺得經歷最傳奇的是哪件?
  •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國寶文物是歷史留下的物證。每一件寶貝背後都有知識,有說道,有傳奇,聽行家講國寶,不僅開眼界,長見識,還能串聯起上下古今、文學地理,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把一部活歷史呈現在你面前。8月29日下午,由徐匯區圖書館和虹梅街道圖書館主辦,長江文藝出版社和鍾書閣共同承辦的「馬未都說國寶暨作者見面會」在虹梅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行,觀復博物館創辦人、收藏家馬未都攜一套四卷本的重量級新作《國寶100》做客徐匯,與讀者分享國寶故事。從天下第一桌紫檀三彎腿畫桌,到最小的一件寶貝皇后之璽,最薄的寶貝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最晚的寶貝翡翠扳指。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兩位吐魯番出土文物大咖《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C位出道!
    點擊播放 GIF 0.3M6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是晉唐時期官民公共墓地古墓群出土的精品俑達數百餘件其中有傾國傾城的仕女俑桃花玉面的舞伎俑精神抖擻的武士俑等以及正氣凜然的天王俑和鎮墓獸文書有上萬件各種不同風格的伏羲女媧畫像有上百幅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隆重推出 豆瓣評分高達到9.4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被譽為文化類紀錄片佳作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播出了。該片榮獲過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等國內外各類獎項,豆瓣評分高達到9.4。《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集中展示了18家博物館的25件國寶。
  • 感謝這些紀錄片的存在,讓我們得知了博物館的秘密
    種種疑惑是不是圍繞在你的心間,讓你恨不得立刻走進博物館去尋找展品背後的故事?然而現在疫情還未結束,想出遠門還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國外的博物館。但是沒關係!小編整理了5個高分博物館紀錄片,讓你一次看個夠!
  • 世界博物館日抖音上線特效「南博寶藏」 數萬網友與國寶同框
    去過南京博物院的人都知道,南京博物院有三大國寶:東漢錯銀銅牛燈、良渚文化透雕人鳥獸玉飾件、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近日,在「國際博物館日」之際,為了助力國寶廣泛傳播,抖音上線魔法道具「南博寶藏」,利用抖音貼紙技術,通過接地氣的方式展示南京博物院東漢錯銀銅牛燈、良渚文化透雕人鳥獸玉飾件、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三件國寶,用戶可以輕鬆使用抖音與國寶同框。
  • 「賊王」劉農軍:閉關2年潛心鑽研,一夜盜取68件國寶
    今天要說的一個盜賊就是這樣的人,他就是曾經轟動全國的博物館盜竊犯「賊王」——劉農軍。「賊王」劉農軍:閉關2年潛心鑽研,一夜盜取68件國寶。智商超高,品行掉線的「賊王」劉農軍他為了研究偷盜國寶,曾閉關兩年潛心研究,最後一夜之間盜取了博物館68件國寶價值6個億,震驚了全國。
  • 現存日本博物館裡的三大中國國寶,每件都是傳世孤品
    現存日本博物館裡的三大中國國寶,每件都是傳世孤品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百年前的清政府軟弱無能、任由列強瓜分中國,以至於國土淪喪、國民被欺凌。在這場長達數十年的浩劫中,我們國家的許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除了被英法等掠去的國寶外還有一大批進入了日本,其中有三件堪稱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至今仍未能回歸祖國。
  • 博物館收購古玩店的國寶,曾以為是西施的,專家卻排除了這個可能
    為了挽救文物,博物館的專家們經常親自上陣,盡最大可能為國護寶。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就是如此,他主要從事青銅器、簡牘研究和鑑定,被譽為「青銅器鑑定第一人」,上博的青銅館館藏眾多,在國內佔據半壁江山與馬承源先生的貢獻是分不開的。馬先生在當時的香港,收歸青銅器、石刻、陶瓷、玉器等300多件流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