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昱1
4年前剝離住宅項目予中海,沉寂已久的中信股份又回歸地產業務。
1月19日上午,經過56輪競價,中信股份旗下的中信泰富聯合中船集團旗下的廣州廣船擊敗萬科、保利、中海等6家房企,以81.96億+25%商業自持拿下荔灣廣船一期地塊,樓面價約37215元/平(未扣除自持部分),溢價率約45%。
該地塊是廣船板塊成功出讓的第一宗商住土地, 總佔地面積達12.4萬平方米,其中可建設居住用地面積為3.4萬平方米,可建設商務兼容商業用地1.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2.02萬平方米,樓面價約37215元/平(未扣除自持部分)。
廣船板塊西臨廣鋼新城,東望廣紙新城,緊鄰在建地鐵11號線鶴洞東站。廣鋼新城目前在售的樓盤有保利·葛洲壩海德公館、珠江金茂府、中海花灣壹號、振業天頌花園、金融街·融穗華府等,售價在4.6-5.7萬/平之間。
早在去年11月,廣船板塊的城市設計方案出爐。據SPARK思邦建築設計事務所公布,其設計方案中標廣州廣船城市設計的國際競賽,該方案將打造125萬平方米的TOD城市綜合體,將由中信泰富與中船集團合作成立的平臺公司進行開發。
據悉,中信泰富與中船集團已成功合作開發了上海黃浦江畔的陸家嘴濱江金融城項目(HBC 1.0 )。廣船項目就將對標陸家嘴濱江金融城項目,在廣州打造HBC2.0——科技主題的灣區未來港。
很多人可能對中信泰富感到陌生,但其卻是一家老牌國企。中信泰富前身為泰富發展,由香港股神香植球創立於1985年,一年後通過「借殼」方式年上市。1991年,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泰富發展實現借殼上市,並更名為中信泰富。
2014年,作為大股東的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100%股權注入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並將新公司命名為中信股份,成為國務院直屬上市公司,業務主要涵蓋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及房地產等。
中信泰富是中信股份的核心地產平臺之一,和中信地產一同經歷了長達8年的艱難整合史。2016年3月,中信股份將中信地產全部股權及中信泰富在國內的住宅地產出售給中海,同時提出自身會專注開發大型綜合項目。
在2015年年報中,中信股份提出,未來地產業務的管理將以新成立的中信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平臺。中信股份的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炯先生親自掛帥,擔任中信城投的董事長。中信泰富地產總經理劉勇先生擔任總裁,負責日常管理。
然而,中信城投僅存活了三個多月就被宣告解散。
據中信股份官網介紹,如今主要地產平臺包括中信泰富和中信城市開發運營公司。中信泰富聚焦於城市綜合體、高端商辦和中高端住宅,中信城市開發運營公司專注於房地產金融、城市更新改造與城市開發運營等業務。
中信泰富以「中信泰富(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為平臺統一管理中信泰富在中國內地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總部位於上海。官網信息顯示,中信泰富的主要項目包括位於上海的陸家嘴濱江金融城、中信泰富廣場等,位於武漢的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寧波的泰富廣場、無錫的太湖錦園項目等。
2017年,中信股份曾提出,為保證房地產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會積極在一線城市、武漢和南京等重點二線城市以及有發展潛力的城市群內尋找新的項目。
那一年,中信泰富聯合瑞安房地產投得武漢光谷商業區以及武漢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兩塊地,總建面分別均120萬平方米、117.3萬平方米,為商住綜合項目。同時通過收併購的方式,中信泰富還拿下了揚州美錦項目,為住宅社區。
從那之後,中信泰富很少公開拿地,直到2019年,這一現象才發生改變。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中信泰富已在上海、南京、濟南、香港拿下6宗地塊,總拿地金額約為67.1億元。
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塊未來會開發成豪宅項目,濟南的包括一宗商住用地和兩宗商務用地,南京則為商辦用地。然而商業地產往往意味著投入大、回報慢,加大拿地的背後或折射出中信泰富難以持續增長的困境。
據中信股份披露,2018年,房地產業務實現收入90億港元,淨利潤約54港元,同比下降30%;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為35億港元,同比下降25%,利潤主要來自持有中海地產(00688.HK)10%的股權、上海陸家嘴項目的盈利,以及香港高檔住宅項目Kadooria部分單位的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