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過端午,該怎麼「躲五毒」,現今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2020-12-21 葉三說

「碧艾菖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時值端午,香糯可口的粽子可還可口?今年因為特殊情況,很多地方的賽龍舟大概是沒法舉行了。

不過法定假期的如約而至,由不得我們不精神一振。面對如此佳節,不知各位了解多少?

端午佳節,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提及端午,大家總是喜笑顏開,可是在某一段時期,端午節又被稱為「五毒日」

這一天人須避五毒,否則將招來災禍。那麼,「五毒」為何物?又該怎麼去躲呢?現今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五毒

五毒,具體是指「蜈蚣,毒蠍,蛇,壁虎,蟾蜍」五種毒物。古代中國,版圖宏大,地域廣袤。總的來說,北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處在經濟、政治、文化的頂端。

古代,北方有許多民間故事,其中常有提到「五毒」。人們認為每年五月端午時,五毒開始滋生。人要避開五毒,否則將會招來生命危險。如此,咱們首先來看看這五毒,究竟毒在何處?

第一,蜈蚣。蜈蚣,又被稱為百足蟲。長相恐怖,作為一種肉食性昆蟲,捕獵範圍極廣,多數會吃一些昆蟲。

城裡很少見到,大多數都在農村。值得一提的是,蜈蚣並非是在五月端午這一天滋生,而是在春天便已然甦醒,冬天蟄伏。

一般農村裡所見蜈蚣,毒素並不高。若是幼年兒童被咬,還是需要到醫院的。對於成年人來說,蜈蚣的毒素會引起腫痛,過些時日便會自動消散,毒素不致命,但卻非常痛。

第二,蛇。蛇與蜈蚣不同,在農村,很多蛇都是致命的。時至今日,每年夏季都會有很多人被蛇叮咬住進了醫院。因毒蛇咬傷死亡的案例,也不算少見。

第三,蠍子。蠍子跟蜈蚣差不多,除了個別品種,大多數在農村常見的蠍子沒有致命毒素,不過一旦被咬到,疼起來也是真的要命。蠍子和蜈蚣藥用價值極高,自古代開始,便有很多人飼養兩種毒物,比較常見。

第四,蟾蜍。蟾蜍攻擊性小,主要以昆蟲為食。需要注意的是,蟾蜍的所分泌的蟾酥會致盲甚至致命,毒素甚至高於普通的蛇。別看蟾蜍長得十分憨厚,卻是實打實的致命毒物。

第五,壁虎。家裡常見的壁虎是無毒的,不過一些野外的壁虎卻是有毒的。不管有毒無毒,壁虎與蟾蜍一樣沒有攻擊性。

古人之所以會將它列入五毒,因為古人認為壁虎喜歡鑽人耳朵,且尾巴容易脫落,會讓人變聾。這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

躲五毒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五毒之中有好幾種毒物,對人類並沒有直接的威脅。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想來許多人也漸漸認識到這一點。

但人們對於五毒的恐懼,並未因此消減,「五毒」漸漸被神化,意味著不祥和災禍,所以到端午這一天,仍需避開五毒,那麼該怎麼避呢?

最常見的做法,是張貼五毒平安符。平安符上畫有鎮壓五毒的畫面,五種毒蟲被收入葫蘆。此外也有畫張天師騎著猛虎腳踏五毒,驅除災禍。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五毒的恐懼。

此外,還有「躲午」一說。具體做法是在這一天,人們在孩子的頭上放上一片菖蒲,耳朵中夾上艾蒿,以毛筆蘸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王」字。

王代表著虎,老虎作為森林之王,具有威壓群獸的作用,古人藉此讓百鬼畏懼,驅除五毒。

還有便是在家門口懸掛艾草與菖蒲。值得一提的是,五月艾草、菖蒲中含油極多,不管是拿來泡酒還是懸掛於門前,效用還是有的,的確可以起到驅蚊、驅蟲的效果,當然僅限於門前。

結語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五毒」不算少見。尤其在夏至之後,農村一到夜晚,田野中蛙聲一片,各種小動物開始出來活動,各種昆蟲也相繼出現在大家眼前。

這本是自然規律,不可避免,但既然有了五毒的說法,仍需注意一二。「五毒」中幾個毒性較高的毒物,一定要小心提防。

一般來說,只要注意家裡衛生,時常保持通風,讓室內乾燥起來,便不會有蟲子的容身之地。對於蜈蚣、毒蛇等危險性較高的毒物來說,陰暗潮溼的地方更適合生存和捕獵。五毒就介紹到這裡,今已入夏,大家要小心。

相關焦點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安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因漢歷以地支紀月(正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就是「午」,故五月也稱「午月」;而「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陽」。關於《禮記》中所說的「仲夏之月」,據西晉周處所著的《風土記》說:「仲夏端午,蒸鶩角黍」。由此而知,「仲夏」即「端午」,「端午」即「仲夏」。而「角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粽子」。另外,今人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也指出:「端午之起源,乃我國古代南方吳越盛行的圖騰祭祀之節日」。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五·五〡五月初五端午節
    五·五〡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06-25 0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錢幣上的「端午節」——「五毒」醒,驅「五毒」!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春秋之前,吳越之地有當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端午只知吃粽子就外行了!五毒餅、雄黃酒、葫蘆花……您都知道嗎
    關於五月節的起源,有的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尤其是在宋朝的時候,為了表彰屈原精忠愛國,追封他為忠烈公,而且在宋朝就正式把農曆五月初五確定為端午節。除了說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說是為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的。在先秦時代,2000多年以前,中醫認為農曆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是個惡日。過端午節,中醫認為是趨毒避惡的需要。
  •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時間:2020-06-25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 五月五,過端午!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佳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吃粽子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的,為了讓江中的魚兒不吃楚國屈原大夫的身體,所以將粽子投入水中,後來便漸漸成為端午的一種傳統食物。掛艾草菖蒲端午的時候,人們喜歡把艾草掛在大門的兩側,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 端午到,五毒醒,「五毒」到底都是啥?喝雄黃酒能避開嗎?
    五月初五這天更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認為這一天最容易被這些邪物所侵襲,於是就衍生了各種驅毒驅邪的習俗,例如在門上掛艾草、身上佩戴香囊、飲用雄黃酒等,老百姓認為這樣做可以去驅毒避邪,以防「五毒」上身。什麼是「五毒」端午到,五毒醒」,古人稱五月為五毒月,因為此時仲夏之交,陽氣旺盛、濁氣上升,而人體在這個時節極易出現問題。在古人看來,五月是多災多難季節,各種病毒瘟疫泛濫。
  • 端午起源,紀念意義的端午,為何也被稱為惡日
    其中還一個說法是為了避諱惡日,五月端午為何又被稱為惡日呢?01惡日來歷先秦時期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初五是個惡日。這又從何說起呢?相傳五月初五這天邪妄當道,五毒俱出。五毒指的是蛇、蠍、馬蜂、蜈蚣、蟾蜍,古人對於動物的認識不全面認為這些毒物是對民間危害極大的動物。民間也認為重五之日為死亡之日,在此日生下的孩子父母不要養活否則對父母不利。顯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不過歷史上許多有名的人物可因此沒少遭罪。
  • 端午故宮裡張天師斬的五毒,和《笑傲江湖》裡五毒教有什麼不同?
    文化小測試端午節斬五毒,請問五毒是哪五毒?,用作端午節使用的應景物品。五毒我們說的五毒是哪五毒呢?民間所說中的「五毒」是指蛇、蠍、蟾蜍、蜈蚣、壁虎。雖然壁虎無毒,但古人可不是這麼認為的。這五種毒物的花紋常繪製懸掛或者佩戴身上,以此避邪驅毒。(為什麼掛了毒物就可以避邪驅毒了呢?
  • 端午習俗知多少?跟著小蘇和阿槑來畫中尋「節日記憶」
    粽子飄香的端午節又來了。在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寫詩賦詞為端午節「打CALL」。在歐陽修眼裡,它是「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在蘇軾筆下,它是「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如今,端午節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
  • 【端午安康】諾敏河人民法院祝全體幹警端午節安康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今年的端午節時間是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農曆庚子鼠年 五月初五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它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節日名稱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甚至還給楚王說:「你老婆不行,她怎麼怎麼樣,離她遠點!」換做我是楚王,我也忍不了啊。再加上有人天天說屈原的壞話,楚王就不怎麼搭理屈原了。結果,楚國就被秦國打到了家門口,還把楚王給俘虜了。屈原知道這事,傷心壞了。然後就在五月初五這天,抱著石頭投江了。屈原死後,粉絲們也忍不住啊。
  • 端午節別名何其多
    那麼端午節名字有多少呢?先慢慢捋一捋。端午節最有特徵的元素是這「五」字,許多另外的名字由這個數字派生出來,首先其稱端五,因之五月初五是兩五相重,所以又稱重五節、五月節。五和午重音,又稱為端午、重午、午日節等。還有就是,「午」字在這裡還有另外的字義。
  • 農曆五月即將來臨,古人稱為「五毒月」五毒月到底有多毒?
    五毒月到底有多毒?男女禁忌不可不知!2020五毒月九毒日你知多少?養生保命功德無量!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應戒殺,嚴禁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注意:正淫也要克制,邪淫更不可有)。農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個月份。能全月不同房。
  • 五月五,過端午
    端者,初也「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者,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故,端為始;午者,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是為端午。端午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有一種愛,是一片遼闊海洋,我們像小魚在海裡面成長;
  • 五毒月九毒日即將來臨,五毒月到底有多毒?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是民間流傳的民謠,意思是說端午節以後,天氣會越來越熱,五毒(蠍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說為蜘蛛))開始活躍,我們人類的日子就不安寧了。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為什麼五毒開始活躍了,我們就不安寧了呢?
  • 「敗五毒,保健康」,端午節,這4種傳統美食要記得吃
    端午節到了,關於端午節的來由,我們一般以為是因為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日跳江,人們為了紀念他而有了端午節,有了粽子。其實,在那之前,端午節便由來已久,它是由上古時代的祭龍祖演變而來的。上古時期崇拜天象,仲夏端午,飛龍在天,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為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在夏至之後,這一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年中最當中的一天;端午之後,暑氣更盛,天氣也會更加炎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