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起源,紀念意義的端午,為何也被稱為惡日

2020-12-15 青葉踏歌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關於它的起源也五花八門。不過廣為流傳的當屬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中還一個說法是為了避諱惡日,五月端午為何又被稱為惡日呢?

01惡日來歷

先秦時期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初五是個惡日。這又從何說起呢?相傳五月初五這天邪妄當道,五毒俱出。五毒指的是蛇、蠍、馬蜂、蜈蚣、蟾蜍,古人對於動物的認識不全面認為這些毒物是對民間危害極大的動物。

民間也認為重五之日為死亡之日,在此日生下的孩子父母不要養活否則對父母不利。顯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不過歷史上許多有名的人物可因此沒少遭罪。

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就在這日出生,他的父親就讓他的母親不要在此日生下他。想來也讓人啼笑皆非。宋徽宗趙佶也是在此日出生,結果就是他從小就被寄養在宮外。連皇子都避免不了,可見古人對與重五這天的忌諱。

孟嘗君

五月初五就這樣因為是邪妄俱出、五毒當道、死亡之日成為了惡日。

02風俗

重五這天是「惡日」,所以風俗也與惡日有很大的關聯。

一、貼五毒、鍾馗像,首先就是在窗上貼上「五毒」的剪紙,民間相信這樣就能把五毒釘死在窗上。五毒也就不會再出來害人了。民間也會在宅子中掛鍾馗像,來鎮宅捉鬼。

二、佩戴鍵人、艾虎,鍵人是用金銀做成的小人騎虎形狀的頭簪相傳婦女把它佩戴在頭上就會驅邪避疫。艾虎也是這日人們佩戴的驅邪之物,古時人們認為虎是神獸有鎮壓邪崇作用。所以重五這天人們就會用艾葉做成虎形佩戴在身上以達到避邪的目的。

三、畫額,顧名思義就是在孩子的頭上用雄黃酒畫一個王字,因為虎為萬獸之王且頭上有一個「王」。所以用一個王字來代替萬獸之王虎,這樣據說毒蟲就不會來侵擾。

各種各樣的傳說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風俗。風俗讓端午的味道更加濃厚。

了解更多精彩請關注瑜公子說歷史。

您的每一個點讚、評論、轉發都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感謝您的點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改。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放假調休時間安排 2020端午節幾月幾號放假及上班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端午節最新資訊 > 正文 端午節放假調休時間安排 2020端午節幾月幾號放假及上班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今日端午 ▏和孩子聊聊這些與端午節有關的知識吧
    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也有傳說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相傳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也有惡日之說,在先秦時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
  • 掃盲時刻:屈原跳江700年後才跟端午節有關係,端午也只能說安康
    通常逢年過節之時,親朋好友們都會互道一句「XX節快樂」,然而到了端午,大家似乎突然開始附庸風雅了起來,全部統一口徑,互道「端午安康」,嘖嘖嘖,瞬間夢回古代。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曾說過,要掃掃肓了,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 【端午安康】諾敏河人民法院祝全體幹警端午節安康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它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節日名稱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關於《禮記》中所說的「仲夏之月」,據西晉周處所著的《風土記》說:「仲夏端午,蒸鶩角黍」。由此而知,「仲夏」即「端午」,「端午」即「仲夏」。而「角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粽子」。另外,今人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也指出:「端午之起源,乃我國古代南方吳越盛行的圖騰祭祀之節日」。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其一,為了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大將白起帶兵攻破楚國,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深感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百姓們悲痛不已,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人們就每於此日投入無色絲粽子於水中。久而久之,就形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其二,迎濤神說。
  • 端午快樂!關於端午起源您知道多少?
    在我們中國,古老的節日的起源與原始的信仰、文化、天象以及與人文、自然文化都有一定的關聯。我們人類的信仰大多數從兩個方面出發,一個是天地信仰,一個是對祖先的信仰。這些信仰多反映出古代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 端午節的起源:並不是因為屈原和伍子胥,而是風俗融合的結果
    端午節作為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被國人稱為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等。端午節的日期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而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投汨羅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還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
  • 端午節冷知識:別名超過20個,能否互祝快樂?
    不過,近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它為何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在古代最初並非是吉祥的節日嗎?能不能互祝「快樂」?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在採訪專家時了解到,端午節的不少習俗都比較有娛樂性,也可以互祝快樂。而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充滿了人倫溫情的重要生活節點。
  • 端午安康為何與粽子緊密相連?元祖靠什麼喚醒端午習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來了,等了又等的小長假來了。然而,如何喚醒時代小青年對傳統端午習俗的關注?為何吃粽子飲雄黃是中國人最廣泛的端午習俗?本文將為大家「扒扒」端午最佳打開方式!安康是最溫暖的祝福,家國是最悠長的情懷每年這個時候,人們總會互道一聲「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歷史書上可從沒說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啊。02 端午節的靠譜來源端午節其實不是紀念屈原的,它的來源更早一些。最初,端午節是從夏至演變而來的。
  • 傳說的背後:粽子為何成為端午的祭品,此前的祭品是什麼?
    本文為系列美食遊記《尋味中國》的端午節特別篇,上篇名為《沒有屈原的端午》,討論的是端午節的由來。本篇分析粽子為何成為了端午的祭品,最早的粽子是什麼形態,更早的祭品又是什麼。本文討論的並非美食,而是中國古代的祭祀禮儀和飲食的演變,其中或有讓讀者不適的內容,敬請理解。提示:請勿在吃飯時閱讀本文。
  • 民俗專家:端午節文化內涵豐厚,堪稱中國的「詩人節」「體育節」和...
    新華社天津6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紀念屈原、龍舟競渡、插艾懸蒲……端午佳節將至。民俗專家表示,歷史悠久的端午節文化內涵豐厚,堪稱中國的「詩人節」「體育節」和「衛生節」。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說,關於端午節的來源,影響深遠、廣泛的一種說法是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抗日戰爭初期,廣大知識分子為振奮全民族的愛國精神,一致認為,應將端午節定為中國的「詩人節」。後來由於戰爭等原因,「詩人節」紀念活動漸趨式微。
  • 2020年端午節放幾天假?端午假期2020最新放假安排表
    2020年端午節放幾天假?端午假期2020 放假安排表時間:2020-06-22 14: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節放幾天假?端午假期2020 放假安排表 由於今年閏了一個農曆四月份,本該五月份到來的端午節,在今年延遲到了六月底左右,那麼2020年端午節一般會放幾天假呢?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表是怎麼樣的? 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端午節放假安排2020放假幾     原標題:2020年端午節放幾天假?
  • 端午三友與五色彩線 端午節的驅邪風俗
    據中國網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  端午節時,百姓將菖蒲懸於家門,企盼驅病避邪  懸艾葉、菖蒲、蒜頭: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採艾的習俗。
  • 端午節不能說的秘密:端午節起源其實跟屈原沒啥關係!
    我們相信的「真相」接受過N年義務教育的我們,一提起端午節,下意識的都認為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畢竟小學課文裡都曾經這麼介紹過:屈原作為楚國忠臣,經常給他的王提出諸多治國安民良策,但是楚王卻偏偏不聽,還在奸人的挑唆下故意疏遠他
  • 『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
    關於『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霹靂群俠端午節惡搞周邊 秦假仙造型粽子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佳節。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作為一款傳承國粹文化的手遊,《霹靂群俠》又豈能不「表示」一下? 《霹靂群俠》小課堂:端午節的由來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