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貴的建築物是什麼?大部分人聽到這個名詞後,腦子裡可能會想起上海中心大廈、帝國大廈等高層建築。但實際上這些建築物都沒有獲得世界上最貴建築物的稱號。這些建築物不夠突出,但如果有其他建築物的細節,費用可能會更高。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實際上還沒有出現世界上最貴的建築物,但1985年在香港,該建築物被稱為滙豐銀行大廈。
事實上,最早的滙豐銀行建築物早在1865年就出現了,但第一代滙豐銀行建築物被稱為沃德利大廈(得道裡大廈),當時以滙豐為總部,因此非常習慣地購買了土地。第二代大廈建於1886年,但不久後於1933年重建,重建後的建築物於1935年啟用,70米高被認為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建築物,甚至是香港第一座有空調的建築物。
但是第三代還不是人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築物。到1985年建成的第四代滙豐銀行大廈,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貴的建築物。海拔只有約180米,但當年建起了3萬噸鋼,4500噸鋁。由於消耗品很多,該建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貴的建築物,其費用為52億港元,當時約為10億美元。這也是當時世界上首次投資10億美元以上的建築物。
事實上,現在看這座建築物的表面,感覺不到這座建築物的價值超過10億美元。最終,大樓設計得很細緻,但似乎並不特別。那麼這座建築物當時是如何獲得世界最高價值的呢?最終海拔也只有約180米,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大樓建造的配件大部分都是提前製作的。因為很多結構部件是英國製造,運往香港建造的,玻璃、鋁殼和地板都是美國製造的,服務設施部件是日本製造的。
在那個進口價格很高的時代,這座建築物的成本自然也上升了。重要的是,這座大樓當時採用了很多非常先進的技術建造。比如當時最新的救援技術,這座大廈可以屹立在12級強風中,更不用說7級地震了。只要用玻璃牆,每平方米就能達到500美元,另外,其他方面,這座建築物當時也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當時達到10億美元的費用當然也是正常的。
因為整個建築物上安裝的照明和照明裝置都使這座建築物顯得格外耀眼。所以,如果你參觀這座建築物並打卡,我認為夜晚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最終,這座建築物的夜景比內部更有看點。除此之外,這座建築物不太值得旅行。你們覺得這棟樓好看嗎?事實上,粉絲們可能有好奇心,為什麼題目中要強調現在這棟樓在我國,其實主要是因為這棟樓建成時香港還沒有回來,所以剛建成的時候,這棟樓不屬於我們國家,現在可以認為在我國境內。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這座大廈現在在我們境內,但幾乎沒有認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