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對每個年齡段的人身體狀況的一種描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少不食壯火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在80年代以前的農村,有一種叫「放火」的手藝,年齡大的人應該還有記憶。那時候人們沒錢買藥,一旦上火後,就會找會去火的老人幫忙,自己仰面躺下,老人們用手掐住肚臍眼下面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把火放掉了。
當然容易上火的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無論男女都會上火。因為年輕人本身體質就好,容易上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少不食壯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年輕人本身就火氣旺,那就不要再去吃一些大補的食物,或者容易上火的東西了,正所謂月滿則虧。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才三十來歲就感嘆老了,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於是就開始吃各種大補食物,如果只是吃一些食物也就算了,很多人還喜歡吃藥,這難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年輕人累了就休息一下,不要瞎吃。
老不洩殘精
這句話應該算是通俗易懂了,人到老年的時候,本身就沒有什麼精神,而且身體各種功能下降,更要注意保護精力,農村有句俗語叫「一滴精,十滴血」,特別是在古時,人們更是把這看成是人體的精華所在,因此「洩殘精」是會傷元氣的。
有一句話叫做「精盡人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成語。但是這句話卻非常有道理,因為男人的一生總共可以瀉精七千次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精沒有了,人也就沒了,因此才有了「精盡人亡」的說法。
「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看起來很俗,但是裡面卻包含著很多智慧,就好像很多年輕人在創業的時候,總希望能快速成功,看到一點利潤就開始四處借錢,殊不知欲速則不達,最終卻落得一敗塗地,欠下很多債務,很多年都難以翻身了。
而老年人就不要太逞強了,幹什麼事不能與年輕人比,要量力而行。村裡曾有一個很能幹的人,他年輕的時候一人能背兩百斤,村裡人在蓋房子抬大梁的時候,他一個人就能抬起一頭,那可是幾百斤的重量。
後來到了五十多歲,他還是不服輸。有一次在村裡幹活的時候,需要搬一塊大石頭,大概有一百五十多斤,本該兩個人去抬的,結果他嫌兩個人麻煩,於是就一個人用力抱起那塊石頭,結果當場就累倒在地下,送到醫院後一檢查,說是大腦裡血管累得撐破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腦溢血」,從此以後他只能拄著拐杖走路了。
俗話說「年齡不饒人」,就算再厲害的人,年齡大了也不能太逞強,要不然吃虧的是自己。因此「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