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人力社保局基於對口地區勞動力富餘、舟山市用工緊缺的情況,打造「東西部勞務協作2+1扶貧機制」,培育和引進四川達州籍貧困勞動力,促進兩地勞動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
創新「2+1」機制開展訂單式精準合作
舟山市部分行業用工緊缺,本地勞動力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季節性用工缺口問題較為突出。舟山市人力社保局找準互利合作點,推出「東西部勞務協作2+1扶貧機制」,先後開辦了機電、旅遊管理、海員等專業「2+1」訂單班,共組織近270名達州籍人員來舟山。
舟山市積極促進兩地職業教育資源對接,達州市職業院校的學生先在本地學習2年,第3年再選派部分學生到舟山培訓實習並推薦就業。這些學生到舟山後,先安排在職業院校進行約2個月的技能強化培訓,培訓期間的食宿費、培訓費、生活費等由政府買單。企業與學校籤訂訂單培養協議,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由企業免費提供食宿,報銷相應的交通費用,並提供約3000元/月的頂崗實習工資。舟山技師學院(籌)、舟山航海學校與宣漢職業中專、萬源市職業高級中學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已成功組織3批次共90名學生來舟山。目前,這些學生均已被安排到舟山市的石化、船舶修造、機械製造類訂單企業實習、就業。
舟山市海員數量約佔浙江省海員總數的60%。由於本地船員年齡結構老化,中普船員主要依靠外地船員補充,存在一定缺口。為此,舟山市人力社保局立足海洋特色,將「東西部勞務協作2+1扶貧機制」複製到更多行業,與宣漢縣政府共同開設海員班,主要面向勞動年齡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進行招生。建檔立卡貧困學員經過為期約1年的培訓、考證和上船實習,被推薦到舟山市航運企業就業,轉正後月薪預計可達8000-10000元。培訓期間的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上船實習的食宿也將由船企保障,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員全程無負擔地學好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脫貧。
創新「淘就業」平臺打通網際網路招聘渠道
「淘就業」平臺是舟山市人力社保局推進政府數位化轉型在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創新應用,集合了招聘求職、技能培訓、校企對接、勞務合作等功能,用戶可以在平臺淘崗位、淘人才、淘技能、淘培訓、淘服務,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舟山市積極對接對口幫扶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網站,通過建立兩地公共人力資源服務網站聯盟,實時向宣漢縣、萬源市提供企業最新用工信息,形成跨區域、常態化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共享和發布機制,並通過當地鄉鎮招聘會、公共招聘網等多種渠道廣泛推送就業崗位。
同時,組織缺工企業赴宣漢、萬源舉辦專場招聘會,根據當地勞動力特點,個性化訂製招聘需求,主動降低招聘門檻、提高待遇保障,重點推出水產品加工、機械製造、酒店等技能要求不高又適宜貧困人口就業的普通崗位。
此外,舟山市發揮「淘就業」平臺線下線上聯動的優勢,通過兩地遠程視頻連線進行一對一招聘洽談,降低了企業招聘成本,提高了求職成功率。
落實「網格化」管理實現動態化跟蹤服務
舟山市實施全員就業動態登記制度,主要依託網格化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創新構建「政策扶持、駐站服務、動態跟蹤」三位一體的服務保障機制,促進對口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
舟山市掛牌成立了「舟山-達州勞務協作聯絡服務站」,驛站中的「家人」由同鄉務工人員、舟山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在舟山掛職的達州幹部、企業聯絡員等共同構成,形成了「1+2+N」的聯絡站模式。聯絡站主要以達州籍在舟山務工人員為服務對象,形成從招聘、輸送到就業、跟蹤的一條龍式服務鏈,對兩地勞務對接起到樞紐作用。
依託全員就業動態登記制度,舟山市將對口幫扶地區來舟山就業人員全部納入重點人員,逐一落實到社區勞動保障平臺進行跟蹤管理服務。通過社保數據比對、電話溝通聯繫、上門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在舟山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名單進行逐一摸排,全面掌握對口幫扶地區貧困人口及就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