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提升就業質量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系統新聞...

2021-01-11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近5年中國就業人數變化

  

  

  圖表內容來源:國家統計局、人社部網站

  本版漫畫圖表 小米繪

  人工智慧作為「三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對勞動力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就業崗位結構和勞動者的技能需求將發生深刻變化。其具體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勞動力需求不斷增加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有797家人工智慧企業,大約佔世界人工智慧企業總數5386家的14.80%,僅次於排名第一的美國(2169家)。

  我國人工智慧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發達省市,其中以北京最多,佔比超過40%。廣東緊隨其後,上海、浙江、江蘇的人工智慧產業也已經頗具規模,均有超過50家企業。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於瀟說:「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的各行業中,無論是弱人工智慧還是通用人工智慧,數據處理都是其基礎,需要將數據貼上標籤並進行標註。在數據標註過程中,分類、拉框、注釋等各道工序均由人工完成。由於數據量大、涉及行業多、涵蓋範圍廣,可以預見,諸如數據標註員等新崗位數量將呈井噴式增長。如果進一步考慮工業革命中新興產業就業規模的擴大效應,勞動力需求也會隨之迅速膨脹,人工智慧創造的崗位數量將持續增長。」

  2014至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總規模由48.6億元上升至135.2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結合人工智慧的爆發節點、技術成熟度及全球AI市場規模等因素,預計2023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增長至380億元。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新技術應用對中國製造業普通勞動崗位的替代率為19.6%,但同時增加了「人機協作」操作和管理服務等技能水平較高的工作崗位需求。由於勞動力成本與新技術採納成本的權衡以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新技術導致中國勞動就業崗位流失的規模,最終取決於人工智慧引導傳統產業實現變革的速度和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近年來中國生育政策的調整,使得勞動力絕對數量小幅回升,但由於育齡婦女逐年減少、生育意願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中國勞動力供給總量大幅下降。因此,即使人工智慧確實會導致部分工作崗位流失,但流失的工作崗位數量也遠小於勞動力供給減少的數量。 

  高技術人才趨於集中

  人工智慧導致了人才需求集中在發達城市、重點領域。

  根據獵聘網和騰訊研究院的數據,當前,AI人才需求分布非常集中。北京需求最高,佔比達到43%,上海、深圳分列二、三位,佔比分別為17%、11%,杭州、廣州位列第四、五位,佔比分別為7%和5%,這五大城市佔據了AI人才需求總量的83%。

  隨著新經濟形態和新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會導致人才集中度呈現先增強後減弱的「倒U」趨勢。當新技術與產業融合度進一步加強並逐漸擴散至不同區域,且伴隨著教育和培訓不斷升級,高技能勞動者供給增加時,AI人才的工作地點才會趨於分散。

  同時,人工智慧為某些行業創造了大量崗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賴德勝說:「當前,AI人才主要分布在網際網路、遊戲、軟體領域,佔比達到了73%。一方面,這是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累積效應;另一方面,隨著多產業融合進一步加快,這些產業積累的人才很容易向AI領域轉型。另外,電子、金融、製造業、醫藥行業和文化傳媒業AI人才的佔比分別為9%、6%、4%、2%和1%。」

  此外,AI產業的迅速發展,還引發了一場人才爭奪戰。根據獵聘網的統計,2019年AI技術類工程師的招聘量是2014年的8.8倍。2014年,AI類工程師和數據類工程師在全部IT技術崗位中的佔比分別是2.97%和7.86%,這一數字在2019年分別達到了9.86%和17.59%。 

  我們應如何適應人工智慧時代

  賴德勝認為,應該建立由政府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統籌研究人工智慧產業重大任務、重大政策、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安排,指導、協調和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推進人工智慧智庫建設,支持各類智庫開展人工智慧重大問題研究,為培育人工智慧產業提供智力支持。

  與此同時,應加快研究人工智慧帶來的就業結構、就業方式等方面的變化,了解新型職業的技能需求,建立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就業培訓體系。

  政策部門要從全局角度出發,思考如何避免機器人、人工智慧帶來的負面影響。未雨綢繆,思考應對新技術革命的政策,使教育體系、職業培訓體系適應人工智慧帶來的種種變化。

  於瀟表示,智能化的創新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體制機制創新的不足,延長人口紅利,形成有效供給,減緩勞動力供需之間的矛盾,促進經濟增長。

  「可以預見,雖然人工智慧可能造成勞動力的短期結構性失業或技術性失業,但在未來30至50年間,大量服務性工作崗位會因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適齡勞動力供給減少而面臨『有崗無人』的狀態。人工智慧技術有利於緩解未來經濟發展中這類勞動力的供需矛盾與結構性矛盾,對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瀟說。

相關焦點

  • 關於我們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系統新聞門戶網站 clssn
    中國勞動保障報社由一報、三刊、一網組成,分別介紹如下:   《中國勞動保障報》   《中國勞動保障報》創辦於1985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中國勞動保障報社主辦的以反映就業、社會保障、勞動關係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及廣大讀者關心的經濟、社會、民生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全國綜合性報紙
  • 密切合作 精準對接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系統新聞門戶...
    目前,這些學生均已被安排到舟山市的石化、船舶修造、機械製造類訂單企業實習、就業。  舟山市海員數量約佔浙江省海員總數的60%。由於本地船員年齡結構老化,中普船員主要依靠外地船員補充,存在一定缺口。為此,舟山市人力社保局立足海洋特色,將「東西部勞務協作2+1扶貧機制」複製到更多行業,與宣漢縣政府共同開設海員班,主要面向勞動年齡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進行招生。
  • 深耕企業服務釋放聚集效應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系統...
    「我們相關業務的客戶更多了,而園區的規範管理和聚集效應,也有利於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蔡琳琳說。  銳仕方達的經歷是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眾多入駐企業的縮影。  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由人社部、重慶市政府共建。
  • 為農民工保「薪」護航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系統新聞...
    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紮實推進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建設,發揮勞動爭議調解仲裁高效、便民的制度優勢,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快速妥善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為農民工脫貧保「薪」護航。
  • 全國優秀農民工擬表彰名單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系統...
    山西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山西省運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內蒙古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支隊
  • 人工智慧等技術對就業的加速衝擊 技能開發等面臨新挑戰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經濟學視野下的人工智慧與就業
    於是,以前只有人才能處理的複雜關係,現在可以由計算機處理了,比如識別人臉和環境、自動駕駛、醫學影像診斷等,以及回答一些特定領域的問題,比如智能專家系統、智能客服系統等。這使得計算機在處理問題或與人互動時更加智能化。 原倩:關於人工智慧的內涵,存在兩種分析視角。
  • 京口人社強化系統行風建設
    本報訊(朱貫濤 陳悅 林蘭)近日,在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崗位業務技能競賽中,京口區人社局代表隊的蔣莉園榮獲全市第一名,被授予「鎮江市技術能手」「鎮江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業務能手」榮譽稱號。這是該局強化行風建設、不斷取得碩果的一個縮影。
  • 人社部舉行2019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2020年1月14日,人社部舉行2019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盧愛紅通報了人社工作主要進展情況。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王程、信息中心副主任宋京燕回答記者提問。
  • 收官之年開闢新局 穩中奮進量質齊升 全市人社系統助力長春全面...
    全力以赴穩就業,千方百計引人才,社會保障惠百姓,攻堅行動得實效……回望別具意義的2019年,長春市人社系統向人民交上了一張張滿意的「答卷」。新的一年,在多措並舉穩就業的同時,全市人社系統將統籌推進人才人事、社會保障、勞動關係、人社扶貧、營商環境建設等重點工作,著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為推動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加碼」。
  • 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 提前完成規劃目標 泰安公布「十三五」人社...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12月11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泰安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泰安市「十三五」人社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十三五」時期,全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部署要求,堅持「優質、高效、安全、滿意」的目標定位,傾力打造「真情人社」「陽光人社」「和諧人社」「幸福人社」服務品牌,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 更多機器人「上崗」了,會影響就業嗎?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兼職佔家庭總收入40% 就業新形態勞動關係如何認定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隨著網絡數字平臺的大量湧現,原本招用1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被拆分成10個、100個甚至更多的工序和任務,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分包,讓很多勞動者一起來承擔這些任務,從而造就一批新的就業形態。」莫榮說。
  • 六安市「職業能力技能提升行動」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地點:市政府新聞發布廳發布人: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 震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下面,我把1年以來我市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皖政辦〔2019〕24號),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相關情況向大家作一介紹。
  • 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多少?技能提升補貼怎麼領……看這裡!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以工代訓是指企業利用自有場所、生產設備,讓職工邊工作邊進行生產技能培訓。5月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的通知》,明確拓寬以工代訓範圍,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
  • 經開區人社局:線上監控線下學 職業提升並肩行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慧)在河北張家口經開區疫情防控良好形勢和職業技能培訓實際情況下,應廣大學員要求,經開區人社局逐步有序恢復線下職業技能培訓,聯合張家口千藝職業培訓學校一同深入鄉鎮,開展了中式麵點師、育嬰師和美容師培訓班,參訓人數共186人。
  • 合肥市人社部門發布就業創業線上服務指南 全力穩定就業局勢
    2月4日,記者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就業服務,合肥市人社部門全力開展求職招聘、就業失業登記、補貼資金申請、創業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等線上服務,真正實現網上招聘不停歇,就業服務不打烊,創業幫扶不止步,全力穩定全市就業局勢。
  • 技能提升補貼怎麼領?解除勞動合同的...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以工代訓是指企業利用自有場所、生產設備,讓職工邊工作邊進行生產技能培訓。 5月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的通知》,明確拓寬以工代訓範圍,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
  • 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標準是多少?技能提升補貼...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以工代訓是指企業利用自有場所、生產設備,讓職工邊工作邊進行生產技能培訓。 5月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的通知》,明確拓寬以工代訓範圍,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