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內容理性#
(天下網商記者 寧函夏)或許你的桌上,現在就放著一支晨光筆。
學生時代,每用完一根筆芯,總有種莫大的成就感。
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卷子,似乎永遠寫不完,用完筆芯,總攢著捨不得扔。每周末,數數筆袋有幾根空筆芯,就知道那周有沒有偷懶。每一年,看著攢下來的上百支筆芯、兩米高的試卷和一手老繭,成就感滿滿。
如今,我們長大、工作,手上的繭漸漸褪去,再難用完一支筆。
不過,對於新一代學生而言,試卷不會變少,但筆芯可能會越攢越少。
這一切,或許跟晨光文具最近研發的一款「作業神器」有關。
一支中性筆的目標
上海奉賢區,一座350畝的工業園區中,五千多名晨光文具的員工,每天都在為學生黨操心。
他們思考的問題看上去很簡單:能不能研發出一支超長待機的中性筆,書寫量是日常的5倍?
殷榮,晨光文具工業設計部門負責人。他從晨光消費者研究中心的報告發現,學生們的筆袋替芯多,對大容量筆需求明顯。
市場上,普通中性筆單價在2元左右,書寫長度在400米左右,學生作業若多,三四天耗盡,遇到大考,兩天便光榮下崗,使用頻率高,壽命短。因而,替芯成了每個學生常備在筆袋的文具。
曾有一位網友曬出高三下學期用掉的筆芯,整整124根,引發眾多考生共鳴。有人回憶,讀高中時寢室合夥買了一箱筆芯,最後竟在高三畢業前全部用完。
為何不生產一支大容量中性筆,給筆袋也減個負?殷榮提出想法後,立馬和團隊開始研究。
其實,在提高中性筆性能上,晨光文具做了很多嘗試。早在2006年,公司已推出一款能書寫1500米的中性筆「大白鯊」。2017年,晨光文具上市了兩款大容量一體式中性筆。
而這次,他們的目標研發出能書寫2000米的大容量中性筆。這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容量擴充,還涉及筆頭、油墨及其匹配技術的調整,對精度要求,堪比手錶零部件。
為一支筆較勁
晨光文具願意為一支筆較勁。
作為晨光文具的創始人,陳湖雄年少時家境貧寒,早早告別了校園,打工做文具推銷員。如今,他生產出的筆,供萬千學子書寫人生答卷。
在步入文具行業的頭十年,陳湖雄埋頭苦幹,從推銷員做到銷售總代理。1997年,他迎來轉折點:由於亞洲金融危機,很多國外文具供應商的工廠倒閉。
面對貨源緊缺,陳湖雄決定在上海建工廠、做品牌。晨光文具就此誕生。
1998年,陳湖雄在上海浦東建立籌備廠,隨後一年在奉賢買下6畝地正式建廠,真正進入生產銷售一體化實業階段。
在發展的過程中,陳湖雄意識到,必須在技術上下功夫。「墨水和筆頭以前是依賴日本、韓國、德國等進口。」陳湖雄說。他明白,要想造一支中國人自己的好筆,必須要攻克筆頭生產技術難關。
「一支筆看似簡單,單筆頭的製造就有20多道工序,別看筆頭上這一個小小的球珠,我們有一整個科研團隊在研究它,加工精度和加工難度不亞於精密手錶零部件。」 陳湖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2012年,晨光文具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發機制,攻克了筆頭油墨核心技術,打磨生產工藝,並承擔了各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四年後,一則「中國造不出原子筆頭」的新聞引發熱議。大家這才了解,雖然中國有3000多家制筆企業,20萬餘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但核心部件筆頭大多依賴進口。而此時,晨光文具已經擁有成熟的技術。
二十多年時間,晨光文具建立品牌、自建倉儲物流,堅持自主研發,發展迅速。2020年在全國覆蓋超8.5萬家零售終端,產品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光中性筆的產量,一年就50億支,造就了「一支筆賣到100億」的神話。
1天賣了近200萬支
正是因為多年技術積累,殷榮和團隊才能順利研發出這款「作業神器」。
這支「作業神器」名為大容量中性筆,書寫長度達為2000米,不斷墨、不掛紙。
這是什麼概念?我們常見的中性筆,在上個世紀末就造出來了,沿用至今仍是經典款。它的書寫長度一般在400米左右。以眾多網友經歷參考,此容量能抄寫英語版《魯賓遜漂流記》24頁,罰抄課本1萬字左右,高中生三五天用完。
而「作業神器」,書寫長度和壽命是普通中性筆的5倍。
殷榮介紹,製造中性筆的精度如同製造原子彈,筆頭對精度的要求,不亞於精密手錶:原材料,要經歷50多道工序錘鍊,然後經歷20多道工序加工成筆尖。一個筆頭裡,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和開口厚度不到0.1mm,還要保證筆尖和鋼珠超過30萬次的摩擦。
小小一支筆,要想書寫順滑、字跡清晰、不斷水,背後是以微米為單位的浩大工程。
就是這樣一支蘊含著高技術價值的筆,在「晨光天貓官方旗艦店」,創下了一天賣出近200萬支的成績。技術高,價格卻很親民,只要1.7元。也正因此,「作業神器」廣受消費者歡迎。「小時候我都是用晨光的文具用品,現在又給女兒買,確實好用。」 一位顧客評論道。
正是靠著一大波像「作業神器」一樣擁有高技術價值的筆、本、桌面辦公等產品,晨光的線上線下成績搶眼,並在最近入選了天貓2020「國貨之光」中國品牌榜。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不知現在的你,是否將要經歷高考,亦或已經高考過。
或許你的桌上,現在就放著一支晨光筆。
在很多「80後」「90後」的記憶中,晨光就是學校門口小賣部裡,隨時可以買到的文具品牌。即使工作後,它們依然陪伴在身邊:晨光優品1701、晨光米菲系列中性筆、晨光孔廟祈福中性筆……
還記得晨光考試季微電影《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裡那段溫馨的視頻嗎?
每天,總有考不完的試,寫不完的作業,聽不完的嘮叨,總被時間追著跑。
每個夜晚總有一種孤身奮戰的悽涼,陪伴我的只有這支筆。
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為了減少噪音,廣場舞大媽們默默帶上耳機,怕吵到正在學習的你。
看到你匆忙趕來的身影,把冒著熱氣的早餐先給你,排隊的陌生人也願意謙讓。
在食堂排隊時還看書的你,打動了食堂阿姨,這次她們手沒有抖,而是悄悄多加了一勺肉。
還有房門外父母無聲的陪伴,為了和你更好的交流,他們努力學習別人的經驗。
他們和手中的這支筆,一起陪你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