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2020-12-14 藤小哥

「結繩記事」這個詞不少人都聽過,因為遠古時代的人類沒有文字,但人們又想把生活裡的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於是人們「結繩記事」,比如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周易·繫辭》云:「上古結繩而治」。

中國文字是歷史較長,廣深,4000年多前倉頡氏「書契開始製作,代籤訂了繩子連接」和被從漢字出生的,但歷史學家們倉頡氏製造了字的只不過是神話傳說認為,漢字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是無法否定的

今天的「神」級的文章,全文94字(後擴張到103字,題目的7字110字)完全一致的讀法,儘管我們沒有閱讀的影響,中國的漢字和漢字的發音的不可思議的體現者又名施氏食獅史(原名石室施氏食獅史)

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食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相信一定漢語基礎的讀者可以大概知道這篇實施食獅子史,閱讀全文,全部發音的全文全部用「shi」發音,說的是一個姓施的詩人非常喜歡獅子,還發誓10獅子,好不容易去市場買了10頭的「獅子」,吃的時候,發現「獅子」是石頭,慌忙別人,這說明

這篇文章屬於「同音文」,整篇文章的漢字只允許採用一個音,四聲不限,標點不限,一般都是文言文,創始人是施氏食獅史的作者趙元任先生

趙元任生於1892年,是中國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行者,被尊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在哈佛大學清華大學耶魯大學密西根大學執教他為什麼寫了這樣的文章呢?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中國本來就沒有「拼音字母」,而是用直音(用同音字寫漢字讀音)或倒切的方法給漢字注音哪種添字方式都不方便到1605年為止,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和其他幾名傳教士在漢字上用羅馬字寫了4篇文章

此後,經過「切音字運動」「數人會」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正式公布國語羅馬字表音法式教育部公布的國音常用字彙等的變化,形成了今天的漢語拼音

終於在1958年的秋天,全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在漢語的拼音採用漢字音完全擊垮了,接著其他的通俗讀物也採用漢語拼音的,一直到今天,所有的1年的孩子首先是拼音學習,再學習漢字

趙元任先生寫「施氏食獅史」的同音字是為了推廣「漢字拼音」,一旦會了漢字拼音,即使不懂這篇文章也能讀懂畢竟在那個時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文化,即時翻譯官強行翻譯,也有很多人不明白

但是,趙元任先生實際上是「故意」寫這篇文章的人,他承認實際上不會出現這麼多同音字

正因為有了趙元任老師這樣的先行者,漢字拼音才成為現實,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加快了中國漢字走向世界的速度

另外趙元任先生還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也是同音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參考資料:《周易》《趙元任簡介》

相關焦點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一回他在朝堂之上跟大臣們說話,講到「豬」字時,並沒有按照「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而是按照長安的音讀「jyu(誅)」,結果遭到了恥笑,現今人人都知道「豬」的讀音是「zhū」,這源於漢語拼音。清末學者盧戇章是我國第一個創造拼音文字的人,但盧戇章並不要求廢除漢字,而是主張切音字與漢字並列,1913年時我國進行了讀音統一,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談及最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化,便是詩詞歌賦曲小說,五花八門,絢爛奪目。在 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先人用智慧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佳作。今日我們要介紹的這篇,則是極為有意思的——整篇文章78個字,但是這78個字的讀音,卻都是一致的,能完整的讀過去,便已經是強大了。這篇文章便是《季姬擊雞記》。相信有些朋友在讀標題的時候,就已經敗下陣來了吧。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每讀起唐詩宋詞元曲,都不得不被古代文人的才情所折服。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他曾經因為好玩,寫過一篇奇文,全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一口氣讀完的都是神人。 這篇文章就是《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一字多音的產生可以分為五個原因:古代「四聲別義」;古代假借通用文字;古今音變;方音與普通話音共存;口語和書面語分讀。用一個字表示幾個讀音和意義不同的詞,這樣做確實是節省了許多漢字,但這樣做恰恰也為學生們學習漢字造成了不少困難,一個字有多種讀音,學生在學習時如果記憶不深刻,就很容易發生混淆。
  • 他寫下一篇無法超越的奇文,全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施氏食獅史》——是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的一篇至今讓人無法超越的奇文,96個字的讀音居然都是"shi",出奇地相同一致。其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
    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 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每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 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趙元任太瘋狂,作為老師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 讀音都是「shi」,不過音調是不同的。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兩句話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結合實際來看我們都會會心一笑,知道是什麼意思,當然這只是一個開玩笑的梗,漢語言的真正魅力遠不止於此。趙元任是一位語言大師,自然在語言功夫上比較深,他自創過一種名叫同音文的文章類型,意思就是在一篇文章中要求所有的字都發一個讀音,這種文章難度極大,若非有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和知識,根本不可能寫得出來。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其他的文字慢慢的流傳到現在,我們所用的行楷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經歷,其實這種漢字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至今為止也仍然並沒有完全的定型。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
  • 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能延綿不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字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漢字的重要性,早已被歷史所證明。《一個革命知識分子的模範》是胡愈之撰寫,他在文章提到,「秋白是拉丁化北方話方案的最早創造者,他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開山老祖。單就這—件事,就教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掉他。」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專家聯名要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都一致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久卻還在使用著的文字,但其實在民國時期曾經有不少的文人號召取消漢字。魯迅先生就曾打出了漢字不滅,中國不亡的說法。漢字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不僅在中國傳承了這麼多年,對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等地都有很深的影響。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 《施氏食獅史》以文言文著作,全文共有96個字,並且字與字的發音都是相同的,如果用拉丁字母以及拼音來表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