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漫改美劇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DC的超級英雄美劇《閃電俠》《綠箭》《女超人》《蝙蝠女俠》與《明日傳奇》等五部劇集正在進行聯動。
最新的聯動集中,電影版的閃電俠出現在電視劇裡跟劇版的閃電俠互動,而且是由原電影演員出演,戲份足足有1分多鐘。
有童鞋就說了,這不就是電影版的演員客串一下電視劇嗎?為啥就說是一件大事呢?
好比如果鷹眼在《神盾局》裡登場一下也不會怎麼樣吧?而獵鷹冬兵這些本來在電影活躍的也要去拍電視劇了啊?
其實,影版跟劇版的閃電俠同框,其意義不單單是搞個噱頭,反而這是一個拯救DC電影宇宙,甚至是讓DC走出跟漫威宇宙不同道路的契機。
道路全部封死的DC電影宇宙
早在2016年《蝙蝠俠大戰超人》這部電影上映後,DC電影宇宙的發展性可以說已經基本被完全抹殺了。
因為這部影片的很多設定,都使得DC宇宙的後續很難展開,比如:
超人的人類身份沒了,而且不是那種模糊的「失蹤」,而是確實的死亡,超人人類身份的公司同事們甚至看著他下葬。
不得不說,導演的這波操作也是使得如今華納不能拍超人電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類身份都沒了,超人電影還能怎麼拍?難道拍超人到處救人救2個小時?讓超人去外太空發展?但人家宇宙是綠燈俠的地盤,讓你超人拍了那綠燈俠拍什麼?
除此之外,超人系列最重要的配角吉米在電影開頭就被恐怖分子殺了。
而超人與女票路易斯的感情相當穩定,甚至已經進入到結婚階段,且由於路易斯的演員艾米·亞當斯本身也45歲了,因此基本可以確定超人的感情線也沒有任何發展的餘地了。
換句話說,超人電影的道路被徹底封殺,因此後來只能在《沙贊》裡客串還是連臉都不露的那種,也是無奈。
其次,蝙蝠俠設定年齡50歲,比超人大14歲,比閃電俠大26歲,足足比他們大了一輩。
以後的蝙蝠俠電影怎麼拍?難道要拍老年蝙蝠俠?倘若是拍前傳的話,那對電影宇宙的發展則根本沒有任何正面作用。
除此以外,在影片中死亡的重要角色羅賓,原作設定是第二代羅賓傑森,這名角色後來成為了亦正亦邪的反英雄紅頭罩。
但導演卻將死亡的羅賓設定成第一代羅賓迪克,這個迪克在原作裡是人氣超高的夜翼,且還是年輕英雄組織---少年泰坦的領袖。
所以,迪剋死了,夜翼項目就沒了,少年泰坦項目也沒了。
蝙蝠俠與超人是DC無可爭議的核心角色,當他們兩人的發展道路都被堵住的時候,就說明這個DC宇宙基本不存在任何發展性了。
有人說DC不是還有神奇女俠、海王他們嗎?
這話是沒錯,但一個很實在的問題,沒有蝙蝠俠跟超人的DC宇宙,還能算是DC宇宙嗎?
CW宇宙
與電影宇宙的自斷雙臂相反,DC在電視劇領域卻是越做越大。
早在2012年,DC就將旗下英雄綠箭的版權下放到CW電視臺,製作了《綠箭》的美劇正式開播。
之後因為反響不錯,因此在2014年推出了衍生劇,也就是《閃電俠》,後來陸續又推出了諸如《女超人》《明日傳奇》等DC劇集。
CW的這些所有的英雄劇集,一般被統稱為「CW宇宙」。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綠箭》與《閃電俠》是同一世界觀,但最初時《女超人》卻是獨立於兩者以外的時空。
只不過,由於閃電俠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因此曾經穿越到女超人的世界,後來兩者的世界觀才開始越來越統一而已(但女超人與綠箭閃電俠依然不是同一個地球)
這可以說明幾個重要點:
第一,即使是原本世界觀不同的劇集甚至電影,閃電俠可以通過穿越將他們「拉進來」這個CW宇宙觀。
第二,在CW宇宙中,存在著所謂的多元宇宙、平行宇宙。
這兩個要點,最終促使CW開展了一次聯動,也就是開頭說到過的五劇聯動大事件,原作漫畫裡的宏大篇章「無限地球危機」。
無限地球危機
無限地球危機在原作漫畫中是DC的一次大事件,也是美漫史上第一次「重啟」。
這個大事件涉及到整個多元宇宙的改變,在事件結束後大部分角色的起源、設定都有所變更。
而如今的CW則將這次大事件搬上了銀幕,當然,所登場的英雄肯定是沒有原作那麼多的,但CW的重點並不是只是想借大事件搞個噱頭提升收視。
這次劇版的無限地球危機,主要是將所有DC影視作品全部連結上。
這麼說或許還會有人不明白,讓我們用圖片解析一下。
在無限地球危機之前,每部DC的影視作品(電影或電視劇)都是獨立的一個世界。
在無限地球危機之後,所有DC的影視作品所有都被分類到同一個宇宙觀之下的平行世界。
簡單地說,這些影視作品本身的世界觀還是獨立的,但宏觀上他們都屬於這個龐大的宇宙觀,而彼此之間也不排除可以發生聯動之類的情況。
目前已經被歸入到這個宇宙觀的DC作品分別有:
1990版《閃電俠》電視劇。
2006版《超人歸來》,由於《超歸》的故事接續1978版《超人1~4》系列,因此這個超人其實就是老版超人。
1989年《蝙蝠俠》系列電影。
2001年《超人前傳》電視劇。
2011年《綠燈俠》電影。
2018年電視劇《泰坦》,與今年即將開播的電視劇《逐星女》。
2019電視劇《沼澤怪物》。
2019電視劇《末日巡邏隊》。
等等.....
如今因為開篇說到的影版閃電俠與劇版閃電俠見面,因此DC電影宇宙同樣被歸入到這個多元宇宙之中。
目前,所有DC的影視作品中,排除那些正在拍攝以及還沒上映的項目,還沒有明確歸入這個多元宇宙的只有2004版《貓女》、影版康斯坦丁、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以及上一年的《小丑》而已。
換句話說,借著這次的「無限地球危機」,基本所有DC影視作品全部併合在同一個宇宙觀,這個真人漫改宇宙的規模可以說是史上最大,比目前的漫威宇宙還要大得多。
新的方向
DC電影宇宙跟CW宇宙合併之後,對電影版的DC電影可以說是一次極大的便利。
之前說到過,目前的DC電影宇宙的世界觀發展性基本為0,但因為平行世界、不同地球的概念出現,大可以將這個已經無法發展的DC宇宙設定成任意一個平行世界然後廢棄,接著在另一個世界開始重新打造DC電影宇宙。
比如,2021年由羅伯特·帕丁森出演的《新蝙蝠俠》,這個版本的蝙蝠俠很年輕,明顯跟DC宇宙那個50歲的老蝙蝠不同,因此極有可能就是另一個世界觀的蝙蝠俠。
倘若華納真想重新開啟正義聯盟,完全可以從這個新蝙蝠俠存在的地球開始。
而且,即使要重啟DC宇宙,因為平行宇宙這一概念,原來電影版的演員比如蓋爾·加朵的神奇女俠,傑森·莫瑪的海王等也完全可以保留,畢竟沒人規定不同地球的神奇女俠就一定非要是兩個演員對吧?
除此之外,DC甚至可以玩把更大的,將正義聯盟每一個巨頭都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地球發展自己的故事,比如地球-10是超人系世界觀,地球-20是蝙蝠俠系世界觀,地球-30是神奇女俠系世界觀,地球-40是海王系世界觀等。
在需要他們組成「正義聯盟」的時候,讓閃電俠來一次穿越將巨頭們齊聚。
這樣一來,不但巨頭們可以各自形成一個龐大的世界觀,而且創作上會自由很多,更重要的是還不耽誤他們集結,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反正,有了多元宇宙這個概念,DC的「玩法」比起以前自由得多了。
藉由CW這次搞起的聯動大事件,讓DC電影宇宙終於可以擺脫過去那個爛攤子,邁向一條新的道路。
當然,這個開端是好的,但後續會發展成怎樣,還是得接下來幾部DC電影的成敗,到底DC能否趁此追趕上漫威?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