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原型與創新設計&基於多源異構大數據的創新探索 嘉賓介紹四

2020-12-24 DIST上海數慧

邀眾多行業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經驗,探討未來。這裡定會有你感興趣的議題,也會有你喜愛的嘉賓。截止目前,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眾多的行業大咖!接下來的嘉賓介紹,依然精彩萬分!

專題會場:未來城市:空間原型與創新設計

時間:20206198:30-12:00

組織單位: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委會、北京城市實驗室BCL、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主持人&演講嘉賓:

龍瀛,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是城市科學(城鄉規劃技術科學),主要依賴大數據與傳統數據、量化研究方法、應用城市模型以及先鋒技術手段這四種工具,開展城市空間量化研究及其規劃設計響應方面的研究。他是北京城市實驗室(Beijing City Lab)創建人與執行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銀行城市專家。

演講嘉賓:

何東全,能源創新中國區主任。何博士工作期間,主要負責通過推動低碳綠色城市建設和交通體系發展,減少城市的二氧化碳和常規汙染物排放,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何博士負責組織了多項關於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內容涵蓋新城低碳規劃、舊城改造、綠色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城市空氣汙染達標規劃,機動車汙染控制戰略,城市環境影響評價,城市公交系統優化,智慧產業規劃,智慧環保系統建設以及大數據城市決策平臺開發。並組織參與了相應的學術研究和法規技術標準的制定。何博士於1989年進入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習, 1999年獲得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曾先後在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參與博士後和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研究工作。

劉泓志,AECOM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戰略與發展負責人,大中華區城市策略諮詢負責人,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創造與轉型,致力於創新性跨界整合設計方法及全流程城市行動計劃,倡議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對城市發展關鍵課題有獨特見解。

劉泓志先生在行業內擔任上海市2040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諮詢專家、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專家委員會資深專家、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綜合方案副總規劃師,上海黃浦江東岸開放空間貫通設計與工程編制與諮詢專家,以及浦東新區美麗家園之社區工作導師等專家職務,同時為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全球百大韌性城市」項目提供專家意見。劉先生被北京青年周刊評選為2017年度設計師,並於2019年受聘為臺灣成功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

劉金松,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內容產業、智慧城市、科技向善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參與撰寫《中國數字內容產業研究報告》、《智慧城市2.0:科技重塑城市未來》、《WeCity未來城市:智慧城市進化之道》、《科技向善白皮書2020》等報告和書籍。

加入騰訊研究院之前,有十年財經媒體經歷,先後從事區域經濟、教育政策、宏觀經濟等領域報導。

王錚,英國 UCL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學碩士中國CAFA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學士。王錚先生是Dream Deck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擔任公司設計總監職務,成立甲板智慧之前有多年海內外建築設計經歷。2016年開始從事智慧城市方向,深耕於智慧公園、智慧園林與科技景觀領域。研究方向專注於智能戶外家具設計、數據可視化和智慧化場景營造,秉承『』用科技讓城市更貼近未來『』理念。

王子耕,鏡像(Pills-Bills)工作室主持建築師。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講師。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學碩士。曾任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講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開放式課程導師。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中國電影美術學院會會員。曾獲得2019港深建築雙年展學術委員會獎、FAIRYTALES 2015國際建築競賽一等獎、普林斯頓大學傑出畢業設計獎等。曾擔任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導演組建築歷史顧問。作品參展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華盛頓國家建築博物館「建築敘事」展、港深建築雙年展、全國美展、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等國內外重要展覽。

張恩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城市科學(城鄉規劃技術科學),主要關註定量城市研究及其規劃設計響應(數據增強設計)。

專題會場:數位化規劃設計:基於多源異構大數據的創新與探索

時間:202061913:30-17:00

組織單位: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主持人:

楊俊宴,東南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高層建築與人居環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重點支持對象,《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期刊編委,《Urban Studies》、《城市規劃》、《中國園林》等雜誌特約審稿專家。研究重點為數位化城市設計。

近年來持續將多源大數據研究應用於城市設計實踐,主持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其他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專著12部,發表海內外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項,主持《上海城市空間形態規劃研究》、《廣州城市中心體系規劃》、《大連市總體城市設計》、《威海市總體城市設計》、《登封市總體城市設計》、《杭州錢塘江兩岸城市設計》、《杭州南站地區城市設計》、《蚌埠市總體城市設計導則》等各類規劃設計項目數十項,並主持兩個國家級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和南京江北新區)的大數據分析項目,主持和合作完成的設計與科研課題先後獲獎44項。近三年獲得全國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2項,中國產學研創新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演講嘉賓:

史宜,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研究員,關注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城市研究與設計方法,聚焦城市空間與空間行為的互動機理。近年來於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十餘項,7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獲得省部級以上工程設計獎項6項。

王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城市規劃方法論、大數據、空間與行為、城市規劃模型。

任熙元,紐約大學坦頓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居民空間行為、手機信令數據。

李迎成,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上崗),博士生導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Urban Studies, Cities, Urban Geography, Regional Studies、《城市規劃》、《中國園林》、《地理學報》、《城市規劃學刊》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Sciences期刊編委以及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等20多個國內外核心期刊審稿人。

韋勝,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市規劃師,主要從事多源空間大數據的挖掘,高鐵效應與城市規劃等研究。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2016-2017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榮譽、全國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江蘇省青年遙感與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國家或省級獎項。

史北祥,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中心區與城市空間形態。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課題5項,在國內外SCI,SSCI,CSSCI檢索,中文核心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省部級以上規劃設計及工程類獎項18項。

朱驍,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位化城市設計。

邵典,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空間形態與設計。

張慶堯,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大數據的城市設計。

孫瑞琪,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LBS大數據的空間行為。

越來越多的演講嘉賓已經和大家見面了,您期待的專題會場、議題、嘉賓有沒有出現呢?與此同時,報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心動不如行動,趕緊來報名吧!

相關焦點

  • 易智瑞空間大數據技術助力成都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
    近日,成都市「2019年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項目」,順利通過以中國工程院王家耀院士領銜的專家驗收。  該項目是數字成都地理空間框架項目的延續與升級,是落實人工智慧國家戰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動科技服務民生的創新舉措,是成都市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2019-2020年度物聯網關鍵技術與平臺創新類、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類...
    華通科技有限公司12礦山安全監測與風險管控系統北京北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3支撐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的GIS基礎軟體研發及產業化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1470基於5G通信網絡的工業多源異構數據管理平臺山東萬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71基於智慧工廠及數位化車間研發及應用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慶錦聲科技有限公司72自主研發智能終端在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融合應用
  • 光大集團科技創新事業部李璠:金控集團數據治理創新
    2018年光大集團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和數據治理工作組,開始集團層面的數據治理工作。在近兩年的工作實踐過程中,我們參考國內外權威方法論,著眼自身特色、借鑑同業經驗,探索集團型企業的數據治理方案,將光大集團的數據治理工作合規、高效、規範、安全地開展起來,為集團數據共享與價值挖掘夯實管理基礎。
  • 愛數AnyRobot創新開放架構,釋放機器數據價值
    數位化時代,機器數據無處不在。在今天的在線研討會上,愛數AnyRobot推出創新開放的Hub架構,統一納管多源機器數據,助力IT運營化解機器數據管理難題,賦能數據驅動型組織業務創新發展。IT運營的機器數據分析場景需求也更為多樣。
  • 2020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
    本報告是百度地圖慧眼技術架構師闞長城在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數字國土空間規劃」分論壇上所作的報告。城市規劃是一個動態過程,主要包括現狀調查、規劃決策、規劃實施和監測反饋四個環節;人工智慧大數據如何助力規劃呢?
  • 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模式探索
    同時,傳統的區域教研普遍存在研究設計不嚴謹、數據記錄不充分及過程性證據不充足的問題,這就使得研究的信效度、完成度大打折扣。 基礎教育階段面向教育數據應用的評價激勵機制尚不完善,區域教研團隊教育數據應用成果展示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如何通過制度層面的評價促進教師教育數據應用意願持續提升,有待教育管理部門創新辦法。
  • 星環科技受邀亮相大數據產業創新峰會,並獲最佳技術創新企業、最佳...
    屢獲殊榮從技術創新到數據賦能實踐此次峰會重磅發布了2020年大數據行業產業創新年度大獎,星環科技憑藉企業技術實力和產品應用成果,分別獲得了2020年度大數據產業創新獎「年度最佳技術創新企業」和「最佳應用實踐獎」兩大獎項,全市各部門領導、各領域專家為獲獎企業頒獎。
  • 星環科技受邀亮相大數據產業創新峰會 並獲最佳技術創新企業、最佳...
    12月4日,2020中國(上海)大數據產業創新峰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星環科技受邀參加此次峰會,星環科技創始人兼CEO孫元浩在峰會主論壇中發表「大數據技術加快數位化轉型」主題演講,金融行業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王天藍在平行論壇中發表「大數據助力金融行業數智化轉型」主題報告。
  • 姜鼎:多源數據融合及應用對安全保護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我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長姜鼎在會上表示,大數據在金融的應用場景有風控、徵信、反欺詐、量化投資等等,這些應用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比如說大數據平臺成為了攻擊者重點關注的目標,多源數據的融合以及應用對數據管理安全防護技術以及隱私安全保護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城域開放眾創空間: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新路徑
    (四)時代呼喚創新2.0時代特點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    「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強調簡政放權激發社會活力,大力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圖三 大數據支撐一線城管人員、社會公眾參與城市眾創共治    (二) 基於創新2.0的互動參與設計與開放數據探索    2010年,北京城管啟動「我愛北京」多方參與共議城市難題
  • 中國鐵設完成鐵路三維信息模型勘測設計仿真應用技術研究並通過鑑定
    「鐵路三維信息模型勘測設計仿真應用技術研究」緊密圍繞實際生產需要,研究內容涉及無人機測繪、攝影測量、三維地理信息技術、鐵路專業設計等多種技術在內的工程融合應用,實現了基於鐵路三維信息模型的鐵路設計方案展示匯報-工點設計建模-現場綜合調查-設計資料交付應用的成套技術方案,改變了過去二維作業的工作模式。
  • 網課智慧樹陳設藝術空間創新設計單元測試
    知到app網課答案陳設藝術空間創新設計智慧樹答案第一章 單元測試1、陳設藝術的概述內容主要有( )。>D:隨和的輕鬆氛圍答案: 【凝重的莊嚴氛圍】9、室內空間的類型可基於不同空間構成所具有的()和()來加以區分A:性質B:設計C:特點D
  • 地理空間人工智慧的近期研究總結與思考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作者和同事們連續參與組織了三屆的美國計算機協會空間信息分會地理空間人工智慧國際研討會(2017—2019)和美國地理學家協會的地理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研討會(2018—2020),以及第一屆中國空間智能學術年會(Spatial-DI 2020),並在《國際地理信息科學》學術期刊聯合組織了關於地理空間人工智慧與知識發現的專刊,探索該領域的前沿發展技術和創新應用。
  • [案例解讀]基於四維度模型的盒馬服務創新借鑑
    隨著我國電力改革進程的加快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創新服務已成為電力企業實現優質服務的重要手段。本文基於創新四維度模型,分析新零售典範盒馬案例,期望能為電力服務創新實踐帶來啟示。 盒馬屬於阿里新零售模式探索的先鋒部隊,藉助線下吸引顧客、線上下單配送的流量模式創新,既好又快,成為新零售典型。
  • 內容創新與模式創新互動 成都演藝業探索新的增值空間
    壹現場參與主辦的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四川大劇院兩場演出秒罄的情況下,18日又爭取到了24日晚臨時加場。曾呂認為,當疫情逼迫演出行業做出改變,無論探索創新題材、原創內容,用更精緻的舞臺呈現來表達,還是探索線上發展、開發新商業結合點、轉變單一盈利模式,都會對演出行業的未來帶來正向積極的推動和影響。
  • 長江商學院特邀國際設計大師原研哉,探索未來生活與社會創新
    7月14日,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董事長、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在長江商學院品牌論壇「長江大講堂」發表演講《探索未來的家》時說道:「一直以來,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都是作為單獨課題被看待,但是單從社會或技術發展一方面出發,很難找到協同思考未來問題的路徑。而「家」就成了最獨特的選擇。」
  •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論壇」嘉賓觀點
    站在這樣一個風口上,作為服務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金融工具——科技保險,也愈發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先簡單介紹一下太平科技保險。作為全國第一家專業科技保險公司,太平科技於2018年1月開業。可以說,太平科技是在人保、平安、太保等行業老大哥前期以融資和智慧財產權為代表的科技保險試點基礎上,專注於科技創新而成立的。
  • 突破中國存儲創新窘境,XSKY獨樹一幟!
    近日,XSKY CEO 胥昕與大數網進行了深度交流,針對軟體定義存儲、數據治理、中國存儲創新等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從數據湖到數據治理  「你能想像現在一家工廠光產品的照片就上億張麼?」XSKY CEO胥昕在談到企業數位化轉型之時感嘆道。  數位化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隨之帶來的就是用戶的數據觀發生巨大改變。
  • 大數醫達做好大數據治理「三道題」玩轉電子病歷
    北京大數醫達科技有限公司卻憑藉國際一流的大數據處理技術,專注於對多源異構醫療數據的採集處理、深度挖掘和機器學習,輕鬆玩轉電子病歷。其實,大數醫達是利用多源異構數據自動處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大規模分布式平臺、醫療知識圖譜、醫療詞庫五項核心技術,輕鬆做對了「三道題」,徹底解決了電子病歷處理的三大難關:01做好替換題,解決多源異構難關電子病歷的多源異構最原始的表現是書寫質量不一
  • 矽基巨匠英特爾:用創新雕刻幻夢 把數據匯成星河
    它是首款基於Xe架構的通用GPU,採用了7nm製程工藝以及最新的Foveros 3D封裝技術,專為HPC高性能計算建模、模擬工作負載、人工智慧訓練而設計。  除了在製程與架構方面進行前沿技術探索之外,英特爾還通過EMIB、Foveros、CO-EMIB這樣的先進封裝技術,以及XPU異構整合與oneAPI軟硬協同,來推動超異構計算的實現。而超異構計算將成為應對數字時代、數據洪流超大規模計算需求的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