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沒有性別之分,男孩被性侵概率大於女孩,性別保護不分男女

2020-12-05 木木的手工大集

近兩年,起訴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達到了3.25萬人!

在以往的認知中,性侵受傷的對象都是女孩子,根據不完全統計,男孩被性侵的概率甚至更高。

郭麒麟在節目中自曝,童年曾經遭遇到「偽性侵」。

萬幸最後沒有受到實際傷害,但是心理上的陰影卻永遠也抹不去。

除了選擇說出來的人外,還有多少人活在噩夢和傷痛中?

2002年,流行男歌手紅豆,因為涉嫌猥褻多名男童被捕入獄,引起一片譁然。2017年,林肯公園的主唱查斯特·貝寧頓(Chester Bennington)自殺身亡,年少時遭遇過長達一年的性侵。2018年,阿根廷兩個著名足球俱樂部先後曝光性侵男孩的醜聞,一個隱匿十年的孌童產業鏈浮出水面,讓人瞠目結舌。

不要以為男孩子就很安全,不要只教育孩子提防異性,性侵不分年齡,也不分男女!

難以啟齒的「性教育」

之前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位9歲學生的媽媽控訴老師,在課堂上啟蒙性教育。

家長:孩子還小,不要教她亂七八糟的東西。

家長沉默,還不讓老師教,孩子該如何保護自己?

由於性教育的缺失,可能導致孩子被侵犯而不自知,甚至還以為在某種刺激的私密玩遊戲!

被傷害而不自知,又談何自我保護?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性教育?

兒童心理專家表示,幼兒從3歲起就應該開始進行性教育啟蒙,最佳的性教育時機是3~6歲。

除了讓孩子儘早了解性別角色的不同,更應該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

我兒子幼兒園曾經教過一首兒歌:

短褲和背心保護著身體,別人要碰不可以,大聲說出:「不可以」,告訴爸爸和媽咪。

當陌生人不管用何種理由要求觸碰身體,都應該嚴厲的拒絕,並且告訴老師或家長。

如何進行性教育?

很多家長表示,不是不想教,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口。在這裡木木建議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開展家庭性教育。

1.玩遊戲

在家庭玩遊戲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界限問題,知道什麼樣的舉動是正常的,什麼樣的話語和舉動是過分的。

2.互動問答

我經常會找一些問題考考我兒子,增強他的警惕感。

比如:

一位熟悉的阿姨來找你幫忙,她給孩子買了一身衣服,想讓你試穿給他看,你願意幫這個忙嗎?

通過日常可能發生的情況,準備不同的問題,讓孩子思考後回答,然後一起總結可能遇到的情況,增加警惕感。

3.科普讀物

共同閱讀性啟蒙教材,教導孩子簡單的性常識。

市面上有很多啟蒙教材,例如:《小威向前衝》、《我從哪裡來》、《呀!屁股》、《小雞雞的故事》等。

兒童性教育繪本用生動的畫面,有趣的內容,幫孩子打開性教育的大門,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也不會覺得尷尬。

愛孩子不僅是為他趕走危險,更是要教導他們識別危險處理危險的方法,這才能陪伴他們一生。

我是木木,家有大班男童一名,愛記錄育兒路上的心得,分享有趣的親子手工教程,關注我和我一起暢所育言。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遠離性侵的傷害!從保護兒童安全開始!
    據不完全統計,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一個孩子受到性侵的傷害,這麼龐大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支離破碎,是一個個孩子的暗無天日。性侵讓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失去了生活本該有的斑斕色彩,性侵成為她們心中的灰色地帶,在她們的心裡劃下一道永久都揮之不去的傷疤。
  • 鮑毓明性侵疑案:給女兒底線教育,給兒子陽光教育,是最好的保護
    「性侵,無處不在,而家長的保護卻難以覆蓋,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據權威的數據統計,70%的性侵,來自於熟人作案,而7起性侵案件,只有1起可以走入司法程序。分不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認為男和女的區別只在於外貌特徵;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更可怕的是,毫無防備的在陌生人面前,脫掉了自己的衣服......
  • 女幼師和小男孩親嘴視頻爆火:男孩不吃虧這句話,早晚毀了孩子
    x侵面前,沒有性別之分,男女都一樣。2010年,美國國家性健康調查給出了一項數據,L童癖者性侵案中受害男女比例為7比3。2012年,香港護苗基金對17所中學共5055位學生的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男童遭受X侵害較女童還要高出17%。
  • 「兒子幼兒園回來後坐著尿尿」了解後是男女混廁,寶寶的性別意識...
    當時很不理解,明明沒上幼兒園之前都知道男孩要站著尿尿的,怎麼上了幾天學,居然忘記了。晚上給孩子講完故事,就順口問了幾句,沒想到兒子說「我看見旁邊的女生就是蹲著尿尿的,有些男孩也是!」了解後得知幼兒園的廁所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帘子遮擋住跟小區裡其他的寶,媽了解情況,發現就連甲級乙級的公辦幼兒園也有這種情況,這樣真的好嗎?
  • 孕婦漂亮懷女孩,相貌平平懷男孩?到底哪些因素決定了胎兒性別
    當然不靠譜,媽媽皮膚變好或者是變壞,跟懷的是男孩或者是女孩沒有任何關係,跟個人的激素分泌和體質有直接的關係。很多孕媽皮膚非常好,但是懷的是男孩,也有很多孕媽皮膚變差變糟糕,懷的是女孩。當然了,也有一些正好印證這種說法的孕媽,不過只能說是巧合,並不能證明什麼。這些鑑定胎兒性別的方法,你熟悉嗎?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她從小就覺得「自己的靈魂被放錯了身體」,不喜歡女孩的服飾和遊戲。美月認為自己本應該是男孩,因此不斷地在尖銳的痛苦中煎熬。為了不讓父母難過,她假裝自己和普通女孩一樣,穿上裙子、玩女孩子的遊戲、像女孩子一樣說話。她單戀著自己的閨蜜理莎子,理莎子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異性戀者,最後嫁給了同社的橄欖球健將。
  • 《數碼寶貝》究竟有沒有性別的區分?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說官方給出的資料是沒有男女之分,但是很顯然這個說法並不嚴謹,首先作為被選召的孩子有著男女之別,女孩兒的數碼寶貝卻都是女性的形象。當然,女孩和男孩在一起。在此期間,戈馬獸跑到蘇納和美美的溫泉,但被巴魯獸和比丘獸驅趕。為什麼戈馬獸會來找女孩?如果數字嬰兒沒有性別差異,為什麼要把戈馬怪獸趕出去?另外,還有一點最重要,就是以天女獸和怪獸為例。名字裡有個女性角色。如果沒有性別差異,女性角色的含義是什麼?既然我們沒有性生活,為什麼還要穿衣服。
  • 用遊戲誘惑,男子多次猥褻五年級男孩:誰說養兒子就安全了?
    近些年,由於女童被性侵案件多發,家長、學校、社會對女童性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但對男童的性保護意識卻略顯薄弱。10月以來,江蘇一男子以送手機打遊戲為誘餌,多次誘騙5年級男孩外出實施猥褻。經查,該男子今年30歲,是一家企業合伙人。
  • 男孩與女孩不一樣的養育方式,並非性別歧視,而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文/小庚庚爸爸都說生男生女一樣好,舊社會中存在著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很多的家庭對女孩和男孩的對待方式因此產生了明顯的差異與區別;如今,社會上男女平等的浪潮席捲全球,但是我們依然會發現,家長們對於男孩與女孩的養育方式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 性別偏見與集體行動:以「虛假指控論」及「自我受害者化論」為例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節將首先分析現實中虛假性侵擾指控比例(以及錯誤定罪)的數據,以便令讀者對MeToo運動導致冤假錯案的概率量級有一大致直覺;隨後在此基礎上考察,性侵擾指控的提出與相信、以及對虛假指控的恐慌程度,如何系統地受到性別偏見的影響。
  • 被性侵的女孩沒有錯 但房思琪式的悲劇卻總在上演
    最近因為一場性侵事件再次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其實這種事件在以前也見過,但是這些事情的處理結果都不令人滿意,不光是國內有,像韓國就把真實的事件翻拍成了電視劇《熔爐》和《素媛》,包括臺灣女孩林奕含在上學期間也有過這樣的遭遇,嘴周她把這件事寫成了書《房思琪的失戀樂園》,但最終這些人都沒能走出被性侵的心理陰影
  • 「性侵女友,算哪門子犯罪?」:談個戀愛,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這不是一起社會隨機的強姦案例;它的可怕之處;是發生在普通的親密關係中的性侵。被養父傷害是性侵,被老師傷害是性侵;那如果性侵你的對象,是你愛的人呢?事實是;遭到伴侶強姦的概率;是遭到陌生人強姦的概率的4倍。數據顯示;84%-90%的強姦發生在認識的人之間;包括丈夫/男友、朋友、同學、老師、老闆、同事等等。
  • ...教輔書分男女,性別歧視還是因材施教?華東師大出版社回應→
    ,設計了不同層面例題的展示、剖析以及進階變式,策劃了旨在使男女生發揮各自優勢、幫助男女生根據實際情況找出數學學習的薄弱環節、為學習進步找到突破口。「如果這樣分的話,她是不是會想,女生版的較為容易,更適合我?我是不是天生在學數學方面,就要比男生差一些?」
  • 14歲女孩被性侵後,曝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鬼邏輯:這不是蠢,這是壞
    鮑毓明不僅頻繁性侵女孩,還從精神上控制女孩,不給她讀書,更不允許把倆人的具體關係透露給外界。女孩的手機裡常年只存有一個人的號碼,不是媽媽的,而是鮑毓明的。她生活在裝有攝像頭的家裡,連上廁所都不允許關門。她的對外通訊更是經常被監控著。
  • 用發展心理學深度剖析性侵養女案:女性成長的心路歷程及曲折過程
    部分網友還真就調轉矛頭,轉向這個「不簡單的女生」,仿佛錯信這女孩會顯得自己愚蠢。在這個案例中,如果雙方或自願、或被司法機關要求進行心理諮詢,那和家暴個案一樣,它不同於一般心理諮詢。因為個案中,中年律師高管收養未成年人後與之發生關係,這是一切愛恨情仇、是非對錯的置頂前題,很難有可以推翻這個基礎的新證據。為什麼呢?
  • 13歲少女「談戀愛」男友被判強姦,如何保護未成人不被性侵?
    導讀2018年6月,發生在甘肅慶陽的一場悲劇,曾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女孩小憶(化名)在遭遇性侵後,始終無法走出心理陰影,最終爬上當地一幢大樓8層的平臺,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悲劇的發生不僅令人感到痛心,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做好預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工作的重要性。
  • 13歲女生校內遭4名男生性侵:男孩的性教育——不要掀女孩的裙子
    02比孩子更急需性教育的,是那些認為「男孩不吃虧」的父母不知為何,最近未成年性侵事件頻頻發生。公安機關將4位涉事男孩送至,為教育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而開辦的專門學校就讀,女孩也僅僅是加強心理疏導。同時藍田縣教育局也「希望社會各界不要再關注報導評論此事」。我們沒有看到一丁點對受害女孩的歉意和同情,也沒有看到對施暴男生的譴責和懲罰。
  • 數碼寶貝:是否有性別之分?大型打臉官方現場
    hi,大家好,我是吃瓜二三事關於「數碼寶貝是否性別之分」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會很奇怪,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這不是明顯的有性別之分嗎?天女獸、薔薇獸、妖女獸、莉莉絲獸這些都是女性數碼寶貝啊,男性的那就更多了。
  • 《寶可夢》名字帶有性別特徵,卻又不分性別區分的怪異精靈們
    《寶可夢》名字帶有性別特徵,卻又不分性別區分的怪異精靈們 原標題:《寶可夢》名字帶有性別特徵,卻又不分性別區分的怪異精靈們
  • 大寶的長相能看出二胎性別?盤點測性別的七大謠言,別再傻傻相信
    這個規律是這樣的:倘若大寶是男孩,且長相肖父,那麼二胎就是男孩。如果大寶是女孩,長相肖母,那麼二胎就是女孩。大寶是女孩,但長得像爸爸,二胎也是男孩。但如果大寶是男孩,長得卻像媽媽,那二胎就是女孩。看起來很複雜,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簡而言之,就是大寶長得像爸爸,二胎就是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