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微妙,一方面,盧卡申科需要普京的支持才能贏得總統職位,另一方面,俄羅斯也一直在施壓,試圖誘使盧卡申科同意俄白「合併」,而不管是為了扞衛白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和獨立,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盧卡申科都一直在與俄羅斯方面虛張聲勢,今年更是直接翻臉,暴露了俄羅斯以低價能源供應為誘餌,試圖迫使盧卡申科同意兩國「合併」的提議。
在白俄羅斯緊張的局勢下,盧卡申科多次與普京通電話,但是,據公開報導,盧卡申科在「合併」方面仍然沒有讓步,而俄羅斯方面顯然也沒有將盧卡申科視為最好的代理人,而是偏愛親俄派反對派候選人,只不過,這些親俄派候選人早在大選之前就被盧卡申科清洗了,隨後的局勢迫使俄羅斯方面只能支持盧卡申科,以免親西方候選人上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兩國宣布支持反對黨候選人斯維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之後,盧卡申科作為報復,宣布不再把波蘭和立陶宛港口作為出口貨物的中轉站,但此舉至今仍停留在口頭上,白俄羅斯的大批量出口貨物,鉀肥和石油化工產品,仍然通過波蘭和立陶宛出口。這一舉措令俄羅斯方面非常不滿,因為早在2006年,俄羅斯就提出了石油化工產品的出口由俄羅斯港口轉口的建議,並提出了免稅優惠條件,但遭到拒絕,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港口一旦被用來轉口,它就可以控制白俄羅斯鉀肥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出口,從而進一步控制白俄羅斯經濟。
2013年,白俄羅斯公司擁有立陶宛克萊佩達港三分之一的股份,根據雙方籤署的協議,白俄羅斯一方除償還信貸資金外,還將白俄羅斯出口的鉀肥至少需要在克萊佩達港轉運10年,克萊佩達港還擁有用於白俄羅斯鉀肥的專用貨場,僅在去年一年,克萊佩達港就處理了1400萬噸白俄羅斯貨物,其中包括近1000萬噸鉀肥,這對於通過立陶宛克萊佩達港出口白俄羅斯產品來說,是一個真正的雙贏。
白俄羅斯出口的商品,鉀肥和石化產品,其主要優勢在於價格,當然,俄羅斯提供的廉價石油也起著關鍵作用,而運輸成本的增加如果使用俄羅斯港口出口,將會削弱甚至直接抵消白俄羅斯商品的價格優勢,除非俄羅斯方面願意承擔全部運輸費用;此外,俄羅斯港口的轉運能力也存在問題,即使是俄羅斯自己出口的商品,也只有64%的礦物肥料通過俄羅斯港口出口,其餘的必須通過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港口運輸,無法滿足白俄羅斯鉀肥和石化產品的出口。白俄羅斯從俄羅斯港口出口貨物需要多繞數百公裡,運費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