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在第24屆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中,眾多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部件的發明者拿下國家大獎,其中已獲得國家大獎的中國航發科研人員已經徹底掌握了國產航發的相關核心技術,而隨著與殲20發動機相關的核心技術終於被突破,這型戰機也終於要變身完全體,看來即使中國在航發領域不要馬達西奇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完全可以自主研發高性能的航空發動機了。
一直以來,動力問題就是困擾殲20等一系列國產戰機的頭號難關,雖然依靠換裝渦扇10發動機解決了國產化的問題,但是由於性能指標落後於美國的F119等頂尖航發,因此殲20在發動機性能上一直與美國的F22存在一定差距,雖然殲20已經具備了隱身性能和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但是在超音速巡航方面還有很多不足,而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航空發動機的突破難度不亞於飛機本身的更新換代,殲20也只能默默忍受了幾年飛機等發動機的尷尬。
雖然具體的細節還沒有向外界公開,但是3個負責航發生產與開發的團隊集體獲獎,這足以從側面體現出中國在航發領域取得的巨大成果,而在此次獲獎的團隊中,就包含有新型渦扇發動機的負責單位,實際上,這款新型航發在性能指標上與美制F119航空發動機相當,甚至在一些細節上還有些許趕超,如果它能夠儘快達到量產水平,那在短期內就將給殲20的核心性能提升帶來巨大幫助。
據分析,除了取代殲20目前使用的俄制AL31發動機,將其性能提升到足可壓制F22的地步,新型渦扇發動機還可以用於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多種戰鬥機,由於新型航發的體型相比目前空軍使用的各種航空發動機相差不大,包括殲10、殲11、殲16在內的大量戰鬥機均有機會更換動力來源,雖然優先級肯定比不上殲20,但是理論上來說,整個空軍戰鬥機部隊都能以此為契機,獲得一次整體實力的飛躍。
同時,新型渦扇發動機的研發經驗還可以用於其他高性能發動機的開發之中,甚至未來的作戰無人機動力系統都能以此為基礎進行適配,並且它也可以降級改造為渦軸發動機、渦槳發動機,用於驅動重型直升機或者驅動戰術運輸機,實際上,這款發動機最終的成功將象徵著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厚積薄發,一旦解決長期無法攻克的瓶頸,就能立刻迎來井噴式的增長。
技術的投入永遠都是沉重的,從當前中國在全球航空領域嶄露頭角,回想過去的數十年,中國的航空工業從無到有,一路走來,無論是個人的犧牲還是國家的投入,耗費的無數心血才剛剛開始含苞,但可以預見,一旦開出先進航發的花,隨後而來的將是各種新型航空器的果實,中國航空力量也將從此大展宏圖,從此再也不需要看西方國家的臉色。